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省电视台台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年的第一天,贾振坤就开车和老婆张美凤一起往老家赶。
元旦本来有三天假期,贾振坤是想在家里面好好考虑一下今后一个阶段台里面的工作计划,只是大哥来电话说父亲的病情有些加重,希望他抽时间回来看看,怕哪一天父亲突然就走了,再想见也见不着了。贾振坤一想,也是应该回去看看,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趁这几天还有点时间,就回去陪陪他们。何况他还想去东山寺还个愿,想当初,济慈大师送给他的“会心不远”那幅字还是给了他很大的鼓励的。现在已是心如所愿,也应该再去拜会一些济慈大师,表示感谢。
元月的瀚江,寒气逼人,室外的温度已是零度左右,光溜溜的树从车的两边一闪而过。路上的车辆也不多,只是车里开着暖气,感觉还是蛮暖和的。
张美凤坐在后排座椅上,也不怎么和贾振坤讲话,好像是想着自己的心思。对贾振坤能够当上台长,她也没有表示出特别的兴奋。在她看来,从她第一天认识贾振坤开始,就知道他是一个干事业的人,当官也只是迟早的事,就只看能够当多大的官了。瀚江省电视台台长,副厅级干部,也算是不小的官了。只是她现在对这些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了,感觉是丈夫官做得越大、离自己就越远。儿子在北京上大学,一年也难得回来一两次,平时和他们也很少沟通,这样已经两三年了,张美凤也已经习惯了。丈夫平时也很少在家里吃饭,也不需要她费多少心。除开上班以外,自己拜拜佛、参加一些与佛事相关的活动,也算是一种寄托。
车开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家里,本来从他们住的地方到老家也就一百多公里路程,只是出城一般就要花去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出城以后,一大半是高速,再就是一段国道,最后还有几公里的乡村小路。
到家时,还不到中午。姐姐姐夫也来了,一听到汽车的声音,他们就从屋里出来,见面打过招呼以后就帮忙从车上把贾振坤他们带来的东西往屋里搬。贾振坤他们带来的东西还真不少,当然主要还是一些日用品,就是大米、食用油、烟、酒啊什么的,还有就是一些点心。走的时候,张美凤就说,把能够带的都带过去,反正自己也用不着。毕竟乡里面还是更需要一些,还可以给大哥大姐他们分一点。
当贾振坤和张美凤走进里屋的时候,母亲正在给父亲喂水喝。父亲躺在床上,喝水的时候显得不大利索。见贾振坤他们进来,想起身,也没有起来得了。还想说点什么,嘴唇动了几下,也没有听见说了什么。贾振坤走过去,握住了父亲那双已经干枯的大手,只是感觉到了硬硬的骨头和那凸起的青筋。才几个月不见,父亲又老了许多,两眼凹进去得也很明显,两颊扁平,脸上已经没有什么肉了。贾振坤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眼睛里面已是噙着眼泪。
对于这对年老的夫妇来说,眼前的这个儿子完全可以说是他们的骄傲,也为他们挣足了面子。一个普普通通、地地道道农民家的孩子,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瀚江省一流的大学,毕业后又分配到了人人羡慕的瀚江省电视台工作。先是当记者,后来成了名记者,接下来就是科长、主任、副台长,现在已经是台长、副厅级干部了,这在当地也是屈指可数的啊!
从老父亲的眼里可以看出这个有出息的儿子回来看他,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尽管现在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贾振坤向母亲询问了父亲的病情,主要是现在已经不能吃什么东西了,一天主要是喝一点米汤、牛奶这样的液体食品来保证身体所需的基本营养,延续着生命。贾振坤一想,也是的,既然回来了,就住两天吧,多陪一陪年迈的父母亲,也尽一点孝子之心。三兄妹也可以在一起好好聚一聚。有时间的话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当台长以后应该着手进行的重点工作。以后真的在台长这个位置上干起来,恐怕就更难有时间回来了。
第三天吃完午饭,贾振坤夫妇准备动身回南江。当然回南江之前,按照计划还要去东山寺去还愿的。
如果说做别的什么事情两个人现在不一定能够想到一起的话,那么来寺庙里进香就是他们两口子现在共同的愿望。走进寺院,取过香、点燃后进香,又来到大雄宝殿,一切都是按照以往同样的流程在进行。张美凤和过去一样,往功德箱里面投进去了两百元钱,然后就是在释迦摩尼像前行三跪拜大礼。不过这次贾振坤往功德箱里面却是放进去了五百元,也许在他看来,这次他能够当上台长,佛也是保佑了的。
在高大的释迦摩尼像前三鞠躬以后,贾振坤又看见那个已经比较眼熟的小和尚。贾振坤向他走了过去,询问济慈大师的情况。不过这次小和尚没有带他到后面济慈大师居住的小院,而是从面前的龛几上拿起一个红色的绸布小盒递给了贾振坤。
“师傅他老人家外出云游去了。走之前把这个小盒给了我,说要是贾施主来了的话,就把这个给他。”说罢,小和尚双手合在胸前,嘴里颂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贾振坤见状,也把双手合在胸前,回应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拿着这个小盒,贾振坤和张美凤走出了大殿。
贾振坤知道,当着小和尚的面、或者是在寺庙里面打开这个小盒都是不合适的,也有些... -->>
新年的第一天,贾振坤就开车和老婆张美凤一起往老家赶。
元旦本来有三天假期,贾振坤是想在家里面好好考虑一下今后一个阶段台里面的工作计划,只是大哥来电话说父亲的病情有些加重,希望他抽时间回来看看,怕哪一天父亲突然就走了,再想见也见不着了。贾振坤一想,也是应该回去看看,平时工作忙,没有时间陪在父母身边,趁这几天还有点时间,就回去陪陪他们。何况他还想去东山寺还个愿,想当初,济慈大师送给他的“会心不远”那幅字还是给了他很大的鼓励的。现在已是心如所愿,也应该再去拜会一些济慈大师,表示感谢。
元月的瀚江,寒气逼人,室外的温度已是零度左右,光溜溜的树从车的两边一闪而过。路上的车辆也不多,只是车里开着暖气,感觉还是蛮暖和的。
张美凤坐在后排座椅上,也不怎么和贾振坤讲话,好像是想着自己的心思。对贾振坤能够当上台长,她也没有表示出特别的兴奋。在她看来,从她第一天认识贾振坤开始,就知道他是一个干事业的人,当官也只是迟早的事,就只看能够当多大的官了。瀚江省电视台台长,副厅级干部,也算是不小的官了。只是她现在对这些已经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了,感觉是丈夫官做得越大、离自己就越远。儿子在北京上大学,一年也难得回来一两次,平时和他们也很少沟通,这样已经两三年了,张美凤也已经习惯了。丈夫平时也很少在家里吃饭,也不需要她费多少心。除开上班以外,自己拜拜佛、参加一些与佛事相关的活动,也算是一种寄托。
车开了两个多小时才到家里,本来从他们住的地方到老家也就一百多公里路程,只是出城一般就要花去差不多一个小时的时间。出城以后,一大半是高速,再就是一段国道,最后还有几公里的乡村小路。
到家时,还不到中午。姐姐姐夫也来了,一听到汽车的声音,他们就从屋里出来,见面打过招呼以后就帮忙从车上把贾振坤他们带来的东西往屋里搬。贾振坤他们带来的东西还真不少,当然主要还是一些日用品,就是大米、食用油、烟、酒啊什么的,还有就是一些点心。走的时候,张美凤就说,把能够带的都带过去,反正自己也用不着。毕竟乡里面还是更需要一些,还可以给大哥大姐他们分一点。
当贾振坤和张美凤走进里屋的时候,母亲正在给父亲喂水喝。父亲躺在床上,喝水的时候显得不大利索。见贾振坤他们进来,想起身,也没有起来得了。还想说点什么,嘴唇动了几下,也没有听见说了什么。贾振坤走过去,握住了父亲那双已经干枯的大手,只是感觉到了硬硬的骨头和那凸起的青筋。才几个月不见,父亲又老了许多,两眼凹进去得也很明显,两颊扁平,脸上已经没有什么肉了。贾振坤一时也不知道说什么好,眼睛里面已是噙着眼泪。
对于这对年老的夫妇来说,眼前的这个儿子完全可以说是他们的骄傲,也为他们挣足了面子。一个普普通通、地地道道农民家的孩子,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瀚江省一流的大学,毕业后又分配到了人人羡慕的瀚江省电视台工作。先是当记者,后来成了名记者,接下来就是科长、主任、副台长,现在已经是台长、副厅级干部了,这在当地也是屈指可数的啊!
从老父亲的眼里可以看出这个有出息的儿子回来看他,他心里还是很高兴的,尽管现在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贾振坤向母亲询问了父亲的病情,主要是现在已经不能吃什么东西了,一天主要是喝一点米汤、牛奶这样的液体食品来保证身体所需的基本营养,延续着生命。贾振坤一想,也是的,既然回来了,就住两天吧,多陪一陪年迈的父母亲,也尽一点孝子之心。三兄妹也可以在一起好好聚一聚。有时间的话也可以考虑一下自己当台长以后应该着手进行的重点工作。以后真的在台长这个位置上干起来,恐怕就更难有时间回来了。
第三天吃完午饭,贾振坤夫妇准备动身回南江。当然回南江之前,按照计划还要去东山寺去还愿的。
如果说做别的什么事情两个人现在不一定能够想到一起的话,那么来寺庙里进香就是他们两口子现在共同的愿望。走进寺院,取过香、点燃后进香,又来到大雄宝殿,一切都是按照以往同样的流程在进行。张美凤和过去一样,往功德箱里面投进去了两百元钱,然后就是在释迦摩尼像前行三跪拜大礼。不过这次贾振坤往功德箱里面却是放进去了五百元,也许在他看来,这次他能够当上台长,佛也是保佑了的。
在高大的释迦摩尼像前三鞠躬以后,贾振坤又看见那个已经比较眼熟的小和尚。贾振坤向他走了过去,询问济慈大师的情况。不过这次小和尚没有带他到后面济慈大师居住的小院,而是从面前的龛几上拿起一个红色的绸布小盒递给了贾振坤。
“师傅他老人家外出云游去了。走之前把这个小盒给了我,说要是贾施主来了的话,就把这个给他。”说罢,小和尚双手合在胸前,嘴里颂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贾振坤见状,也把双手合在胸前,回应道,“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拿着这个小盒,贾振坤和张美凤走出了大殿。
贾振坤知道,当着小和尚的面、或者是在寺庙里面打开这个小盒都是不合适的,也有些...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