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谋断九州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求订阅求月票。)
汝南城不大不小,依河而建,自从乱兵四起,立刻闭城自守,派人向朝廷求救,等候上头的命令。
命令来过不少,全是要兵要粮,对于汝南城只以空言相慰,声称援兵很快会到,可这些天里,城中官民看到的全是叛军来来去去的身影,靠着城墙坚厚以及上下一心,才保住城池不失。
这天上午,天亮没有多久,一小队人马踩着路上的薄雪疾驰而至,城楼上的官兵立刻发出警报,待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人群,发出第二次警报。
前面的一小队人先到,一辆马车,十五六名骑士,节杖、旗帜俱全,身上穿的也都是官服,当先一人向城头大声道:“开门迎接钦差!快些,叛军就要追来了!”
追兵不远,守门的军官稍一犹豫,自做决定,下令打开城门,放进钦差。
就这样,徐础带人进入汝南城,喊话者是江东的宋星裁,其他随从全是徐础精挑细选出来的强壮兵卒,至于节杖、旗帜、官服全是现成之物。
军官从城楼上跑下来,拦住“钦差”,“请上差稍待,我去请鲍三爷过来,马上就到。”
守城之人不是郡守、县令,就该是总管、县尉,何以被称为“三爷”,而不是“大人”?徐础心中疑惑,脸上却不显露,冷淡地说:“快去快回,城门关好了?”
“关好了,上差放心,叛军攻不进来。”军官匆匆跑去。
徐础乘坐的是一辆华盖车,前方没有遮挡,可以左右观望。
街上空空荡荡,只在城门附近排列着近百名士兵,严陈以待,戒备的目标不是钦差,而是城外的叛军。
城楼上时不时传来锣鼓的响声,地面上的兵卒明白其中含义,立刻向远处喊出叛军的位置与人数,不知何处有人将信息传递下去,很快整座城都能了解情况。
徐础与宋星裁互视一眼,心照不宣地取消第一个计划。
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原准备进城之后立即抢夺城门,放入外面的吴军,现在看来,夺门很难,守门更难,吴军尚在数里之外,凭他们这十几人,绝非官兵的对手。
徐础看惯了散乱的官兵,对汝南城的严谨感到意外。
好在他们还有第二个计划,可以择机挟持城中守将,甚至劝说守将加入吴军。
汝南守将就是军官口中的“鲍三爷”了。
鲍三爷已经接到消息,没过多久骑马跑来,向钦差点下头,迈步登上城楼,观察形势,备战守城。
徐础又是一愣,这位鲍三爷身形微胖,须发茂盛,穿着一身锦袍,没有盔甲,没有官帽,完全是副财主的模样,更怪的是面对朝廷钦差居然毫无敬意,点下头而已,好像他们是互相厌恶的亲戚,不得不见面时随便应付一下。
城上城下的锣鼓声、叫喊声连成一片,两刻钟之后才渐渐弱下来。
城外的吴军见城门未开,没有发起进攻。
鲍三爷下楼,来至车前,拱手笑道:“不知上差到来,草民有失远迎,万望海涵。”
徐础不能再装糊涂了,故意摆出倨傲的神态,“城里的官儿呢?”
“跑了,上差没看到我们送到东都的信吗?”
“我奉命巡游洛州诸城,出来的早。”徐础含糊过去。
鲍三爷相信了,笑道:“原来如此,请上差先去府中休息,待我将守城之事安排妥当之后,再去拜见。”
鲍三爷说罢,也不等钦差允许,又迈步登上城楼。
守城军官带钦差前往郡守府。
街上空空荡荡,郡守府里人却不少,全是拖家带口的百姓,占据了几乎所有房间,只有一间公堂没人居住。
听说朝廷派来钦差,百姓呼拉围上来,全是说鲍三爷的好话。
“没有鲍三爷,我们不知要死几回……”
“朝廷要封鲍三爷多大的官啊?”
徐础停在院中,安抚百姓,然后挤过人群,进入公堂。
军官忙前忙后,有问必答,介绍城中的情况。
原来城中有文臣郡守和武将总管,官兵在孟津大败的消息传来,两人连夜逃亡,带走了上千兵卒,声称是去援护东都,其实是逃往冀州。
城中官吏能跑的都跟着跑了,留下一座无兵守卫的城池,以及从附近跑来避难的成千上万百姓。
危急时刻,一个叫鲍敦的人站出来,说起此人,在汝南颇有些名望,祖上几辈经商,他年轻时也曾走南闯北,赚来的钱都用来买田置地,三十岁起再不外出,一心务农,聘请武师与教书先生,带领族中子弟学武习文。
鲍敦在城外... -->>
(求订阅求月票。)
汝南城不大不小,依河而建,自从乱兵四起,立刻闭城自守,派人向朝廷求救,等候上头的命令。
命令来过不少,全是要兵要粮,对于汝南城只以空言相慰,声称援兵很快会到,可这些天里,城中官民看到的全是叛军来来去去的身影,靠着城墙坚厚以及上下一心,才保住城池不失。
这天上午,天亮没有多久,一小队人马踩着路上的薄雪疾驰而至,城楼上的官兵立刻发出警报,待发现后面还有更大的人群,发出第二次警报。
前面的一小队人先到,一辆马车,十五六名骑士,节杖、旗帜俱全,身上穿的也都是官服,当先一人向城头大声道:“开门迎接钦差!快些,叛军就要追来了!”
追兵不远,守门的军官稍一犹豫,自做决定,下令打开城门,放进钦差。
就这样,徐础带人进入汝南城,喊话者是江东的宋星裁,其他随从全是徐础精挑细选出来的强壮兵卒,至于节杖、旗帜、官服全是现成之物。
军官从城楼上跑下来,拦住“钦差”,“请上差稍待,我去请鲍三爷过来,马上就到。”
守城之人不是郡守、县令,就该是总管、县尉,何以被称为“三爷”,而不是“大人”?徐础心中疑惑,脸上却不显露,冷淡地说:“快去快回,城门关好了?”
“关好了,上差放心,叛军攻不进来。”军官匆匆跑去。
徐础乘坐的是一辆华盖车,前方没有遮挡,可以左右观望。
街上空空荡荡,只在城门附近排列着近百名士兵,严陈以待,戒备的目标不是钦差,而是城外的叛军。
城楼上时不时传来锣鼓的响声,地面上的兵卒明白其中含义,立刻向远处喊出叛军的位置与人数,不知何处有人将信息传递下去,很快整座城都能了解情况。
徐础与宋星裁互视一眼,心照不宣地取消第一个计划。
如果有机会的话,他们原准备进城之后立即抢夺城门,放入外面的吴军,现在看来,夺门很难,守门更难,吴军尚在数里之外,凭他们这十几人,绝非官兵的对手。
徐础看惯了散乱的官兵,对汝南城的严谨感到意外。
好在他们还有第二个计划,可以择机挟持城中守将,甚至劝说守将加入吴军。
汝南守将就是军官口中的“鲍三爷”了。
鲍三爷已经接到消息,没过多久骑马跑来,向钦差点下头,迈步登上城楼,观察形势,备战守城。
徐础又是一愣,这位鲍三爷身形微胖,须发茂盛,穿着一身锦袍,没有盔甲,没有官帽,完全是副财主的模样,更怪的是面对朝廷钦差居然毫无敬意,点下头而已,好像他们是互相厌恶的亲戚,不得不见面时随便应付一下。
城上城下的锣鼓声、叫喊声连成一片,两刻钟之后才渐渐弱下来。
城外的吴军见城门未开,没有发起进攻。
鲍三爷下楼,来至车前,拱手笑道:“不知上差到来,草民有失远迎,万望海涵。”
徐础不能再装糊涂了,故意摆出倨傲的神态,“城里的官儿呢?”
“跑了,上差没看到我们送到东都的信吗?”
“我奉命巡游洛州诸城,出来的早。”徐础含糊过去。
鲍三爷相信了,笑道:“原来如此,请上差先去府中休息,待我将守城之事安排妥当之后,再去拜见。”
鲍三爷说罢,也不等钦差允许,又迈步登上城楼。
守城军官带钦差前往郡守府。
街上空空荡荡,郡守府里人却不少,全是拖家带口的百姓,占据了几乎所有房间,只有一间公堂没人居住。
听说朝廷派来钦差,百姓呼拉围上来,全是说鲍三爷的好话。
“没有鲍三爷,我们不知要死几回……”
“朝廷要封鲍三爷多大的官啊?”
徐础停在院中,安抚百姓,然后挤过人群,进入公堂。
军官忙前忙后,有问必答,介绍城中的情况。
原来城中有文臣郡守和武将总管,官兵在孟津大败的消息传来,两人连夜逃亡,带走了上千兵卒,声称是去援护东都,其实是逃往冀州。
城中官吏能跑的都跟着跑了,留下一座无兵守卫的城池,以及从附近跑来避难的成千上万百姓。
危急时刻,一个叫鲍敦的人站出来,说起此人,在汝南颇有些名望,祖上几辈经商,他年轻时也曾走南闯北,赚来的钱都用来买田置地,三十岁起再不外出,一心务农,聘请武师与教书先生,带领族中子弟学武习文。
鲍敦在城外...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