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把后宫当成副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的事情,通常都远远伺候着。
今日到得稍早,太学还在讲课,青青是从不打扰的,戴着帷帽,让绮年扇着风,静静坐着等。
青青这是特意到太学来给侄子曲吉送午膳的。事实上,也正因为青青肚子都鼓起来了,又有章和帝无限制地宠爱,才能走到这接近外朝的太学来。
太学分为外署和内署,名义上是一个机构,实际上相隔甚远。外署是文武五品以上子孙或各地极优秀举人持推荐信,方可入学,所以自然都是准备会试的青少年。内署则设在宫廷内帷,又被戏称为“幼儿园”,因为这里往往是五至十二岁,权贵家庭的子孙入学的地方。若真论起先生的水平,其实还不如许多家学渊博或者与士林交好的家族自己的族学,或是单独延请名师。
不过,太学内署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挨着国子学、弘文馆和崇文馆这三座大汤最高学府。一般关系够硬的,到太学学习,不过是过渡,之后再入国子学甚至弘文馆、崇文馆,便不违背祖宗规矩,无可指摘了。因为国子学为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子孙才有入学资格,弘文馆、崇文馆则必须是一品大员或是皇室以及宗亲才能得进。最重要,除皇子外,凡入学者,必须已经有功名或者爵位在身,白身是不能得进的。因此,许多王爷、宰相之子,不争气的,也只能先到太学混一年,再进他馆学习。
不错,凡事皆有例外。
除硬性规定外,大汤所有官学都有一个额外规定,即——凡品行高洁、学识过人,或者家人有特殊贡献者,经上一级官学老师评定,并有该学馆三人以上学子推荐,即可入学。
所谓品行、学识,除了平民出身的是要考核的,其他不还是老师说了算?也就是光明正大的一个“后门”罢了。
也因此,这三所学馆,学生资质、学识、年龄、家世等等相差极大,从白发鸿儒,到还在读千字文的黄口小儿;从皇子龙孙,到贫家举子,不一而足。于是,学馆按照每旬一考的成绩和老师的评定,分了二十多个班级,按阶次授课。
其中,国子学和太学最像,学生都是瞄准科考而去,主攻儒家经典,因此学生大多不是顶级贵族。而弘文馆为皇帝下属,多为已经过了殿试,但更愿意专研学问而不是做官的进士,或者一些屡试不第,但却广有才名,或是不善作文,但琴棋书画有一、二冠绝天下的大才子。因此馆也肩负政务,是以多为成年男子,极个别,那就是皇帝比亲子还疼爱的小孩儿了。
崇文馆本是东宫下属,但本朝尚未有太子,因此都是皇子、宗亲学习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个班,是供公主、郡主等贵女学习的地方。在崇文馆学习,要想科举得中,其实是比较难的事情。因为这里的学生都不需要用功名入仕,他们的长辈已经搏下了足够的资本。因此,这里是按照儒家传统,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都要学习。说谁有才,也是诗文做得好、策论得皇帝的心,八股经文却是不怎么重要了。
曲吉在年前入了太学。
周氏是个狠得下心的女人。因为听青青说了,曲士廉是要调回京都的,她便下决心,给自己丈夫纳了一个良家妾,陪他回顺阳。周氏自己,却是待在京都,孝顺父母,最重要,照顾几个孩子。
在古代,她这样做,绝对是既聪明又得实惠。因为有儿子,还为长辈守过孝(虽然没守够),便在“三不出”之列,因此,除非她犯了天地不容的大错,嫡妻的位子便是稳稳的。即便是那妾在顺阳这一两年,把住了曲士廉,也永远要在她面前恭恭敬敬的。相反的,在儿子最重要的时刻,她这个母亲时刻陪伴,一方面,可以监督孩子,不使他走上歪路;另一方面,如此付出,这孩子长大后,偏向谁不是一目了然么?还能得了婆母公公的赞同、皇妃小姑的好感……
只是,他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没有别人插足,青青真不料周氏能如此决断。
青青叹一声,她是不能有真爱的另一半了。若没有末世,她和真心相爱的人结合,却不会和周氏一般。因为,这世上,最亲近的,永远是伴侣,父母无法陪伴你一生,子女却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唯有那个人,才是此生的伴儿。只有明白,伴侣比父母、子女重要,家庭才会真的和睦。
可惜,古代没有平等的夫妻,现代诱惑又太多,再不信白头相许。女人只能死死护住娘家,死死把住子女,于是,母子产生分歧,婆媳常有矛盾,亲母、婆母时时争吵,夫妻不能和睦。
信任不能长久,不信任便有隔阂争吵,如此两难,女人很难。
好在,青青是不用纠结这些的。
这世上,不在乎永远比相亲相爱来的好相处。
“姑姑!”一座馒头山朝青青蹦跶而来。
青青微笑。
作者有话要说:女主这头母猪,真是吓死我大汤人民了……
的事情,通常都远远伺候着。
今日到得稍早,太学还在讲课,青青是从不打扰的,戴着帷帽,让绮年扇着风,静静坐着等。
青青这是特意到太学来给侄子曲吉送午膳的。事实上,也正因为青青肚子都鼓起来了,又有章和帝无限制地宠爱,才能走到这接近外朝的太学来。
太学分为外署和内署,名义上是一个机构,实际上相隔甚远。外署是文武五品以上子孙或各地极优秀举人持推荐信,方可入学,所以自然都是准备会试的青少年。内署则设在宫廷内帷,又被戏称为“幼儿园”,因为这里往往是五至十二岁,权贵家庭的子孙入学的地方。若真论起先生的水平,其实还不如许多家学渊博或者与士林交好的家族自己的族学,或是单独延请名师。
不过,太学内署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挨着国子学、弘文馆和崇文馆这三座大汤最高学府。一般关系够硬的,到太学学习,不过是过渡,之后再入国子学甚至弘文馆、崇文馆,便不违背祖宗规矩,无可指摘了。因为国子学为文武三品以上官员子孙才有入学资格,弘文馆、崇文馆则必须是一品大员或是皇室以及宗亲才能得进。最重要,除皇子外,凡入学者,必须已经有功名或者爵位在身,白身是不能得进的。因此,许多王爷、宰相之子,不争气的,也只能先到太学混一年,再进他馆学习。
不错,凡事皆有例外。
除硬性规定外,大汤所有官学都有一个额外规定,即——凡品行高洁、学识过人,或者家人有特殊贡献者,经上一级官学老师评定,并有该学馆三人以上学子推荐,即可入学。
所谓品行、学识,除了平民出身的是要考核的,其他不还是老师说了算?也就是光明正大的一个“后门”罢了。
也因此,这三所学馆,学生资质、学识、年龄、家世等等相差极大,从白发鸿儒,到还在读千字文的黄口小儿;从皇子龙孙,到贫家举子,不一而足。于是,学馆按照每旬一考的成绩和老师的评定,分了二十多个班级,按阶次授课。
其中,国子学和太学最像,学生都是瞄准科考而去,主攻儒家经典,因此学生大多不是顶级贵族。而弘文馆为皇帝下属,多为已经过了殿试,但更愿意专研学问而不是做官的进士,或者一些屡试不第,但却广有才名,或是不善作文,但琴棋书画有一、二冠绝天下的大才子。因此馆也肩负政务,是以多为成年男子,极个别,那就是皇帝比亲子还疼爱的小孩儿了。
崇文馆本是东宫下属,但本朝尚未有太子,因此都是皇子、宗亲学习的地方,甚至还有一个班,是供公主、郡主等贵女学习的地方。在崇文馆学习,要想科举得中,其实是比较难的事情。因为这里的学生都不需要用功名入仕,他们的长辈已经搏下了足够的资本。因此,这里是按照儒家传统,礼、乐、射、御、书、数,君子六艺都要学习。说谁有才,也是诗文做得好、策论得皇帝的心,八股经文却是不怎么重要了。
曲吉在年前入了太学。
周氏是个狠得下心的女人。因为听青青说了,曲士廉是要调回京都的,她便下决心,给自己丈夫纳了一个良家妾,陪他回顺阳。周氏自己,却是待在京都,孝顺父母,最重要,照顾几个孩子。
在古代,她这样做,绝对是既聪明又得实惠。因为有儿子,还为长辈守过孝(虽然没守够),便在“三不出”之列,因此,除非她犯了天地不容的大错,嫡妻的位子便是稳稳的。即便是那妾在顺阳这一两年,把住了曲士廉,也永远要在她面前恭恭敬敬的。相反的,在儿子最重要的时刻,她这个母亲时刻陪伴,一方面,可以监督孩子,不使他走上歪路;另一方面,如此付出,这孩子长大后,偏向谁不是一目了然么?还能得了婆母公公的赞同、皇妃小姑的好感……
只是,他们夫妻感情一直很好,没有别人插足,青青真不料周氏能如此决断。
青青叹一声,她是不能有真爱的另一半了。若没有末世,她和真心相爱的人结合,却不会和周氏一般。因为,这世上,最亲近的,永远是伴侣,父母无法陪伴你一生,子女却有他们自己的生活与家庭,唯有那个人,才是此生的伴儿。只有明白,伴侣比父母、子女重要,家庭才会真的和睦。
可惜,古代没有平等的夫妻,现代诱惑又太多,再不信白头相许。女人只能死死护住娘家,死死把住子女,于是,母子产生分歧,婆媳常有矛盾,亲母、婆母时时争吵,夫妻不能和睦。
信任不能长久,不信任便有隔阂争吵,如此两难,女人很难。
好在,青青是不用纠结这些的。
这世上,不在乎永远比相亲相爱来的好相处。
“姑姑!”一座馒头山朝青青蹦跶而来。
青青微笑。
作者有话要说:女主这头母猪,真是吓死我大汤人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