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琉璃世琉璃塔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你们别太帮着驸马”。想了想又说道:“你听说了吗?那个朝鲜公主的事?”
马淑仪一愣:“什么事?”
宁国公主有些迟疑:“就是那个父皇册封的东宫淑女啊!上次说失踪了的”。
马淑仪摇摇头:“我不知道。上次失踪还是你告诉我的”。马淑仪知道这个皇姑自幼在宫中无法无天,宫里很有些耳目,很多消息不但比自己,比朱允炆也灵通。
宁国公主叹道:“允炆果然没告诉你,这小子。说是那个什么朝鲜公主在大宁卫找到了,父皇让四哥派兵送她进京呢”。宁国公主比朱棣小四岁,一直就直呼四哥。
马淑仪不解:“为什么让燕王叔派兵送?”
宁国公主不在意:“正好四哥在大宁卫吧。说是新年前后就能到了,你该准备准备了”。
马淑仪有些为难:“怎么准备?都没人告诉我”。
宁国公主侧着头想了想:“也是。肯定得等父皇看了,猜着父皇的意思才好安排。反正你这里屋子多,不怕没地方,还是先别管了”。看看马淑仪又笑道:“允炆不告诉你,大概也是要等父皇的意思”。
马淑仪不大明白,为什么东宫一个低品级的淑女也要惊动皇帝,想问又不大好问。
宁国公主像是看出了她的疑问:“她是朝鲜国贡来的秀女,父皇希望和朝鲜不要生事,说是有关铁岭什么的”,说着又安慰道:“一个番邦的女子,不定怎么野蛮粗鲁呢(难道宁国公主看过《野蛮女友》?),允炆不会喜欢的。你不用担心”。
正说着话,侍琴跑进来:“驸马来接公主了。在厅上等着呢”。
宁国公主立刻眉开眼笑,嘴里却嗔道:“这个人,谁让他来的,真是的,难得咱们娘儿们说会儿话”。
马淑仪笑:“皇姑,驸马又来接!没见过你们这么要好的,分开一会儿都不行”,一边恭维取笑,一边就推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顺势站了起来,往厅上走去:“我走了,明儿再来看你”,话没说完人已经去得远了。
马淑仪摇头笑笑,重新在石凳上坐下,看着桂花树沉思。
侍琴近前问道:“娘娘,桂花是拿去晒干吧?”马淑仪见她手上一个竹箩,装满了桂花,难为孙援怎么摘的,点点头:“拿去晒干。殿下回来了吗?”
侍琴笑道:“刚才外头说是出了午门了,一会儿就该到了”。
不想二人正说着,朱允炆已经踱进了院子。虽然还是长身玉立,一身官服却有些皱皱巴巴,脸上也颇有些倦容。进了院深吸口气:“好香!”
马淑仪连忙起身笑道:“殿下这来的倒快,正说着快了呢”。
朱允炆在石凳上坐下:“今儿路上好走,没什么人。你做什么呢?”探头看看侍琴的竹箩:“摘桂花?”
马淑仪笑道:“是,晒干了做桂花糕,桂花糖。皇姑还要个桂花枕头”。
朱允炆点点头,不以为意:“皇姑来过了?”
马淑仪有些好笑:“是,刚才驸马才来接走”,说着看了看朱允炆。
朱允炆没有蓄须,每天早上胡子剃刮干净出门;只是晚上回来的时候照例冒出胡茬茬,白玉一样的脸上自下颚至两边耳根一圈青色。马淑仪看着,忽然心中柔情潮涌,想问的话又咽了下去。
马淑仪在娘家就是老大,两个弟弟都比朱允炆还年长几岁,成亲那一天盖头被挑开的时候,马淑仪虽然早知朱允炆的年龄,对他的稚气未脱仍然吃了一惊;也是自那一刻起,马淑仪对朱允炆就有一种似母亲,似长姊的柔情。也是,女大七啊!
朱允炆抬头望望桂花树:“这树可真高,你有身子,别做这危险的事”。马淑仪感动地笑道:“臣妾省得,是让孙援摘的”。两人有一个儿子朱文奎,不到两岁。上个月马淑仪又有了身孕,明年春天就要再添丁了。
朱允炆点点头,半晌说道:“有个事,圣上册封的那个东宫淑女,朝鲜的宜宁公主,已经在大宁卫。圣上下旨让尽快进京,大概新年过后就能到”。
马淑仪自宁国公主处听说这事之后本来一直在揣测朱允炆为什么不告诉自己,刚才想问又没问,正自不安,这时听到朱允炆开口,不由松了口气,柔声笑道:“好。臣妾该怎么做,请殿下吩咐”。
朱允炆听马淑仪语气轻快,有些诧异,不由瞥她一眼;见她笑容诚恳,又知她一向贤惠识大体,倒也并不太意外,微笑道:“她是朝鲜国来的,按例进京后先由礼部引着朝拜圣上。如何进东宫,要看圣上的旨意。到时候再看吧”。
马淑仪点头答应,正要说话,有几颗桂花花瓣落下,朱允炆笑道:“此月中种也”。马淑仪不知何意,愣愣地望着他。朱允炆也一愣,旋即挥挥手,又带上笑容,马淑仪便退下去准备晚膳了。
朱允炆仰头望着高高的桂花树,吟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这首亿江南的诗中,桂子就是指落下的桂花花瓣或桂花子,传说杭州灵隐寺的寺僧称此为“月中种”,中秋望月常拾此子。这乃是文人赞赏的风雅之事,象白居易这样晚上巴巴地到灵隐寺找着桂花树也要去“雅”的,何况正好桂子掉落眼前?
可惜家中的这位大姐,竟茫然不解。自父亲去世,偌大个东宫,连个谈得来的人也没有。
朱允炆吟着诗,孤单落寞又一阵阵袭上心头,虽然这几年早已习惯。
桂花的香气,飘荡在秋日的傍晚,阵阵沁人心脾。东宫,会欢迎远道而来的异国公主吗?
,你们别太帮着驸马”。想了想又说道:“你听说了吗?那个朝鲜公主的事?”
马淑仪一愣:“什么事?”
宁国公主有些迟疑:“就是那个父皇册封的东宫淑女啊!上次说失踪了的”。
马淑仪摇摇头:“我不知道。上次失踪还是你告诉我的”。马淑仪知道这个皇姑自幼在宫中无法无天,宫里很有些耳目,很多消息不但比自己,比朱允炆也灵通。
宁国公主叹道:“允炆果然没告诉你,这小子。说是那个什么朝鲜公主在大宁卫找到了,父皇让四哥派兵送她进京呢”。宁国公主比朱棣小四岁,一直就直呼四哥。
马淑仪不解:“为什么让燕王叔派兵送?”
宁国公主不在意:“正好四哥在大宁卫吧。说是新年前后就能到了,你该准备准备了”。
马淑仪有些为难:“怎么准备?都没人告诉我”。
宁国公主侧着头想了想:“也是。肯定得等父皇看了,猜着父皇的意思才好安排。反正你这里屋子多,不怕没地方,还是先别管了”。看看马淑仪又笑道:“允炆不告诉你,大概也是要等父皇的意思”。
马淑仪不大明白,为什么东宫一个低品级的淑女也要惊动皇帝,想问又不大好问。
宁国公主像是看出了她的疑问:“她是朝鲜国贡来的秀女,父皇希望和朝鲜不要生事,说是有关铁岭什么的”,说着又安慰道:“一个番邦的女子,不定怎么野蛮粗鲁呢(难道宁国公主看过《野蛮女友》?),允炆不会喜欢的。你不用担心”。
正说着话,侍琴跑进来:“驸马来接公主了。在厅上等着呢”。
宁国公主立刻眉开眼笑,嘴里却嗔道:“这个人,谁让他来的,真是的,难得咱们娘儿们说会儿话”。
马淑仪笑:“皇姑,驸马又来接!没见过你们这么要好的,分开一会儿都不行”,一边恭维取笑,一边就推宁国公主。
宁国公主顺势站了起来,往厅上走去:“我走了,明儿再来看你”,话没说完人已经去得远了。
马淑仪摇头笑笑,重新在石凳上坐下,看着桂花树沉思。
侍琴近前问道:“娘娘,桂花是拿去晒干吧?”马淑仪见她手上一个竹箩,装满了桂花,难为孙援怎么摘的,点点头:“拿去晒干。殿下回来了吗?”
侍琴笑道:“刚才外头说是出了午门了,一会儿就该到了”。
不想二人正说着,朱允炆已经踱进了院子。虽然还是长身玉立,一身官服却有些皱皱巴巴,脸上也颇有些倦容。进了院深吸口气:“好香!”
马淑仪连忙起身笑道:“殿下这来的倒快,正说着快了呢”。
朱允炆在石凳上坐下:“今儿路上好走,没什么人。你做什么呢?”探头看看侍琴的竹箩:“摘桂花?”
马淑仪笑道:“是,晒干了做桂花糕,桂花糖。皇姑还要个桂花枕头”。
朱允炆点点头,不以为意:“皇姑来过了?”
马淑仪有些好笑:“是,刚才驸马才来接走”,说着看了看朱允炆。
朱允炆没有蓄须,每天早上胡子剃刮干净出门;只是晚上回来的时候照例冒出胡茬茬,白玉一样的脸上自下颚至两边耳根一圈青色。马淑仪看着,忽然心中柔情潮涌,想问的话又咽了下去。
马淑仪在娘家就是老大,两个弟弟都比朱允炆还年长几岁,成亲那一天盖头被挑开的时候,马淑仪虽然早知朱允炆的年龄,对他的稚气未脱仍然吃了一惊;也是自那一刻起,马淑仪对朱允炆就有一种似母亲,似长姊的柔情。也是,女大七啊!
朱允炆抬头望望桂花树:“这树可真高,你有身子,别做这危险的事”。马淑仪感动地笑道:“臣妾省得,是让孙援摘的”。两人有一个儿子朱文奎,不到两岁。上个月马淑仪又有了身孕,明年春天就要再添丁了。
朱允炆点点头,半晌说道:“有个事,圣上册封的那个东宫淑女,朝鲜的宜宁公主,已经在大宁卫。圣上下旨让尽快进京,大概新年过后就能到”。
马淑仪自宁国公主处听说这事之后本来一直在揣测朱允炆为什么不告诉自己,刚才想问又没问,正自不安,这时听到朱允炆开口,不由松了口气,柔声笑道:“好。臣妾该怎么做,请殿下吩咐”。
朱允炆听马淑仪语气轻快,有些诧异,不由瞥她一眼;见她笑容诚恳,又知她一向贤惠识大体,倒也并不太意外,微笑道:“她是朝鲜国来的,按例进京后先由礼部引着朝拜圣上。如何进东宫,要看圣上的旨意。到时候再看吧”。
马淑仪点头答应,正要说话,有几颗桂花花瓣落下,朱允炆笑道:“此月中种也”。马淑仪不知何意,愣愣地望着他。朱允炆也一愣,旋即挥挥手,又带上笑容,马淑仪便退下去准备晚膳了。
朱允炆仰头望着高高的桂花树,吟道:“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这首亿江南的诗中,桂子就是指落下的桂花花瓣或桂花子,传说杭州灵隐寺的寺僧称此为“月中种”,中秋望月常拾此子。这乃是文人赞赏的风雅之事,象白居易这样晚上巴巴地到灵隐寺找着桂花树也要去“雅”的,何况正好桂子掉落眼前?
可惜家中的这位大姐,竟茫然不解。自父亲去世,偌大个东宫,连个谈得来的人也没有。
朱允炆吟着诗,孤单落寞又一阵阵袭上心头,虽然这几年早已习惯。
桂花的香气,飘荡在秋日的傍晚,阵阵沁人心脾。东宫,会欢迎远道而来的异国公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