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七十年代纪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977年的高考关系到国家和万千青年的命运,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即使过了数百年,齐淑芳仍然在史书中看到了相关记载。
这一年的高考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难的一次,简单在于题目的简单,语文满分一百,光作文就占据六十分或者七十分,难在考生的准备时间不足,它是十年浩劫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从确定恢复高考到考试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尤其是老三届,他们荒废了整整十年光阴啊,即使是简单的题目对于他们而言也很困难。
齐淑芳是早有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九成九的知识青年都没有任何准备,时间紧张,资料不全,想复习都毫无头绪,570万人参加高考,考中的不到30万人。
这一届被录取的大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包括老三届、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工人、干部等等。
这个时代大家对知识的渴望,是后人无法想象的,不知道谁先听说齐淑芳手里有复习资料,一窝蜂地涌上了贺家的家门。
送走最后一个来借《数理化自学丛书》空手而归的人,齐淑芳无奈苦笑。
上海那边还没有重新出版,在古彭市,《数理化自学丛书》存世数量真是太少了。
她收集的这套书除了寄给慕雪寻一套,其他全部都借出去了。她曾经工作的两趟列车各借一套,给她曾经的同事们,现在的同事们也借走一套。他们拿到手后,十七册分开传阅,边阅边抄,然后相互交换,都没有独占的意思。
每个人都渴望知识,每个人都想把握住这次翻身的机会,大家都很体谅彼此。
自私的人不是没有,但书是齐淑芳的,没人敢私自昧下来独自使用。
借出去这些以后,齐淑芳手里还剩两套书,没思考多久,她就主动借给了附近两所高中学校的教师,也是熟人了,书在他们手里,将会有大批学生受益,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还有往前好几届无缘高考的高中毕业生。
因此,自己手里反而没有这套书了。
她准备这么多年,早就把里面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一题一题地做下来,笔记也有半箱子,现在自己靠这些笔记重新复习足矣。
其实,知识早就刻在了脑海里,即使不再复习,她也有信心考上大学。
但,温故而知新,她没有因为骄傲而大意。
她的笔记有抄自《数理化自学丛书》的题目,还有自己按着步骤做出来的答案,做错的也已经更正过来了,还有金教授、金婆婆、陈三川和贺建国给她另外出的题目以及自己做出来的答案等等,其中还有几位老人的注解,其参考价值远胜《数理化自学丛书》,所以无书可借后,齐淑芳就把笔记借给陈宁,陈宁顿时如获至宝。
齐淑芳自认不是多么大公无私的人,但她的自私有底线。
她在生活上自私,不会在大义上狭隘。
国家需要人才。
她从后世穿越而来,清楚地知道这个时代国家的人才是多么匮乏。
愿意读书的人有恒心,有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远非后人可比,他们现在就是缺少这份资料,自己既然有,就做不到敝帚自珍。他们有了这份资料,不能说全部都被录取,但多被录取一个,国家多一个人才。
自己收藏的书可以帮到国家未来的人才,她很自豪。
对于她的做法,金教授夫妇和贺建国都非常赞同,觉得与有荣焉。
感觉到秋末冬初的寒意,眼看日落西山,齐淑芳正准备闩门,云母突然出现在门口,仗着身材瘦削,挤进了门缝里,满脸都是谄媚的笑,“淑芳啊,我有事求你。”
“什么事?”
齐淑芳眉头微皱,把差点关上的大门重新打开。
云母搓了搓手,又在脏兮兮的黑色斜襟大褂上蹭了蹭,想去拉齐淑芳的手方便说话,齐淑芳就着逐渐暗淡的光线看到她指甲缝里的污垢,不经意地后退了两步,正好避开她伸出来的手,“云婶子,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别动手动脚,这句话她在心里说道。
“哦哦哦。”云母缩回了手,“报纸上不是说恢复高考了吗?”
“是啊,基本上是举国皆知,有什么问题吗?”
“有,当然有。”云母提起远在西双版纳的云杉,脸上散发着和说起云柏时完全不同的光彩,此时的光彩十分夺目,极具慈母形象,“小二来信说她想参加高考,就是他那里没有复习资料,让我买什么数理化的书,说这书很重要很重要,这不是你手里的书吗?那么多人来问你借。你和我女儿关系那么好,你就借一套让我给他寄过去,我们全家都感激你!”
借一套?好大的口气啊!充满了理所当然的调调。
可是,自己真的就会同意么?
就算云家曾经让给自己家一些副食品供应,但也因为他们要用粮食相抵,把这份人情消磨掉不少,剩下的有限情分已经在这几年完全消磨光了。
齐淑芳心中冷笑,“不好意思啊云婶子,我手里现在没书了,所有的书都借出去了,你还是去找别人帮忙吧,或者下个月去上海的新华书店看看。我听说,上海那边的印刷厂为了这批参加高考的学生,已经开始加班加点,可能会在十一月份出版这套书。”
和自己交情很好的何胜男、欧明湘、金玉凤这些人都没说借一套,和其他借书的人一样相互传阅传抄,云母到底是哪来的信心,自己会答应借一套书寄给云杉?
“没有?”云母的嗓门瞬间拔高。
“确实没有,都借出去了,这种事我没必要瞒着云婶子你。”齐淑芳摊了摊手,“想参加高考的知识青年太多太多了,一套书根本就借不过来。现在借出去的都被打散了,通常好几个人拿着同一册书一起抄写,根本就没有整套闲书借给你寄去云南。”
现在,问她借书的人也有外地亲戚写信来找复习资料,这人都没张口向自己... -->>
1977年的高考关系到国家和万千青年的命运,被永远地载入了史册。即使过了数百年,齐淑芳仍然在史书中看到了相关记载。
这一年的高考是最简单同时也是最难的一次,简单在于题目的简单,语文满分一百,光作文就占据六十分或者七十分,难在考生的准备时间不足,它是十年浩劫结束后的第一次高考,从确定恢复高考到考试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尤其是老三届,他们荒废了整整十年光阴啊,即使是简单的题目对于他们而言也很困难。
齐淑芳是早有准备,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然而九成九的知识青年都没有任何准备,时间紧张,资料不全,想复习都毫无头绪,570万人参加高考,考中的不到30万人。
这一届被录取的大学生年龄参差不齐,包括老三届、应届高中毕业生和工人、干部等等。
这个时代大家对知识的渴望,是后人无法想象的,不知道谁先听说齐淑芳手里有复习资料,一窝蜂地涌上了贺家的家门。
送走最后一个来借《数理化自学丛书》空手而归的人,齐淑芳无奈苦笑。
上海那边还没有重新出版,在古彭市,《数理化自学丛书》存世数量真是太少了。
她收集的这套书除了寄给慕雪寻一套,其他全部都借出去了。她曾经工作的两趟列车各借一套,给她曾经的同事们,现在的同事们也借走一套。他们拿到手后,十七册分开传阅,边阅边抄,然后相互交换,都没有独占的意思。
每个人都渴望知识,每个人都想把握住这次翻身的机会,大家都很体谅彼此。
自私的人不是没有,但书是齐淑芳的,没人敢私自昧下来独自使用。
借出去这些以后,齐淑芳手里还剩两套书,没思考多久,她就主动借给了附近两所高中学校的教师,也是熟人了,书在他们手里,将会有大批学生受益,不仅仅是应届毕业生,还有往前好几届无缘高考的高中毕业生。
因此,自己手里反而没有这套书了。
她准备这么多年,早就把里面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一题一题地做下来,笔记也有半箱子,现在自己靠这些笔记重新复习足矣。
其实,知识早就刻在了脑海里,即使不再复习,她也有信心考上大学。
但,温故而知新,她没有因为骄傲而大意。
她的笔记有抄自《数理化自学丛书》的题目,还有自己按着步骤做出来的答案,做错的也已经更正过来了,还有金教授、金婆婆、陈三川和贺建国给她另外出的题目以及自己做出来的答案等等,其中还有几位老人的注解,其参考价值远胜《数理化自学丛书》,所以无书可借后,齐淑芳就把笔记借给陈宁,陈宁顿时如获至宝。
齐淑芳自认不是多么大公无私的人,但她的自私有底线。
她在生活上自私,不会在大义上狭隘。
国家需要人才。
她从后世穿越而来,清楚地知道这个时代国家的人才是多么匮乏。
愿意读书的人有恒心,有毅力,吃苦耐劳的精神远非后人可比,他们现在就是缺少这份资料,自己既然有,就做不到敝帚自珍。他们有了这份资料,不能说全部都被录取,但多被录取一个,国家多一个人才。
自己收藏的书可以帮到国家未来的人才,她很自豪。
对于她的做法,金教授夫妇和贺建国都非常赞同,觉得与有荣焉。
感觉到秋末冬初的寒意,眼看日落西山,齐淑芳正准备闩门,云母突然出现在门口,仗着身材瘦削,挤进了门缝里,满脸都是谄媚的笑,“淑芳啊,我有事求你。”
“什么事?”
齐淑芳眉头微皱,把差点关上的大门重新打开。
云母搓了搓手,又在脏兮兮的黑色斜襟大褂上蹭了蹭,想去拉齐淑芳的手方便说话,齐淑芳就着逐渐暗淡的光线看到她指甲缝里的污垢,不经意地后退了两步,正好避开她伸出来的手,“云婶子,你有什么事就直说吧。”别动手动脚,这句话她在心里说道。
“哦哦哦。”云母缩回了手,“报纸上不是说恢复高考了吗?”
“是啊,基本上是举国皆知,有什么问题吗?”
“有,当然有。”云母提起远在西双版纳的云杉,脸上散发着和说起云柏时完全不同的光彩,此时的光彩十分夺目,极具慈母形象,“小二来信说她想参加高考,就是他那里没有复习资料,让我买什么数理化的书,说这书很重要很重要,这不是你手里的书吗?那么多人来问你借。你和我女儿关系那么好,你就借一套让我给他寄过去,我们全家都感激你!”
借一套?好大的口气啊!充满了理所当然的调调。
可是,自己真的就会同意么?
就算云家曾经让给自己家一些副食品供应,但也因为他们要用粮食相抵,把这份人情消磨掉不少,剩下的有限情分已经在这几年完全消磨光了。
齐淑芳心中冷笑,“不好意思啊云婶子,我手里现在没书了,所有的书都借出去了,你还是去找别人帮忙吧,或者下个月去上海的新华书店看看。我听说,上海那边的印刷厂为了这批参加高考的学生,已经开始加班加点,可能会在十一月份出版这套书。”
和自己交情很好的何胜男、欧明湘、金玉凤这些人都没说借一套,和其他借书的人一样相互传阅传抄,云母到底是哪来的信心,自己会答应借一套书寄给云杉?
“没有?”云母的嗓门瞬间拔高。
“确实没有,都借出去了,这种事我没必要瞒着云婶子你。”齐淑芳摊了摊手,“想参加高考的知识青年太多太多了,一套书根本就借不过来。现在借出去的都被打散了,通常好几个人拿着同一册书一起抄写,根本就没有整套闲书借给你寄去云南。”
现在,问她借书的人也有外地亲戚写信来找复习资料,这人都没张口向自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