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周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如果国家大校比,就考核[乡中官吏的]教育成绩,考察汇报的情况[是否属实],核查衣服器物[是否完备无缺],省视所办事情[的好坏],以报告上级决定赏罚。
乡大夫的职责是,各自掌管本乡的政教和禁令。
[周历]正月初一,从大司徒那里接受教法,下来颁布给乡吏们,让他们各自用以教育所治理的民众,并据以考察被教民众的德行和道艺。
每年按季登记乡中男女的多少,分辨其中可以胜任役事的人。都城中从二十岁到六十岁,郊野从十五岁到六十五岁,都要为公事服役。其中可以免除役事的,是都城中地位尊贵的人、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在官府当差的人、年老的人、有残
疾的人,都免除服役。每年按季把[登记清查结果的]簿册上报[给大司徒]。
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校比,考查乡民的德行和道艺,而荐举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乡老和乡大夫率领属吏以及善良的乡民而不论人数多少,用乡饮酒礼像对待宾客一样礼敬被荐举出来的人。第二天,乡老和乡大夫以及乡吏们,呈献荐举贤能的文书给王,王行再拜礼而后接受文书,再把文书上交到天府收藏,内史收藏文书的副本。回来后[举行乡射礼]而用有关乡射礼的五个方面询问众人:一是看[参加射箭比赛的人]是否做到了身体与心志相和协,二是看仪容是否符合礼,三是看是否射中目标,四是看是否符合音乐节奏,五是看舞姿怎样。这就叫做让人民自己推举有德行的人,使他们做人民的长官;让人民自己推举有才能的人,使他们治理人民。
[夏历]年终,就命令本乡的官吏总结政事并将文书上报。正月,命令乡吏们到司徒那里考察教法,而后回来,各自把教法悬挂在自己的办公处。
国家有大事要征询广大民众的意见时,就各自率领本乡的民众来到王的外朝。国家有大的事故,就命令民众各自聚守在闾门,以等待命令。[稽查来往行人],有用旌节帮助说明是奉命而行的,才允许通行。
州长各掌管本州有关教育、治理、行政和禁令的法则。[周历]正月初一,各聚集本州的民众而宣读法令,用以考察州民的德行和道艺则而加以劝勉,用以纠正州民的过错而加以告诫。如果是在春秋二季祭祀州的社神的时候,就利用此时聚集州民而宣读法令,也这样对州民进行劝勉和告诫。
春、秋二季依礼会聚州民,而在州序中举行乡射礼。凡州中的大祭祀、大丧,都亲临其事。如果国家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狩、劳役的事,就率领本州的民众到小司徒那里,并掌管对于本州被征之民的戒令和赏罚。
[夏历]年终,就总结本州执行政令的情况。[夏历]正月,像当初一样宣读法令。
到三年大校比时,就对州里官吏进行一次总考核,以协助乡大夫决定对州里官吏的罢免或提升。
党正各自掌管本党的行政、禁令、教育和治理。每到四季的第一个月的初一,就会聚民众宣读国家的法令,用以纠察和告诫民众。春秋举行禁祭时,也这样做。当王国[举行大蜡八之祭]、搜求各种鬼神加以祭祀时,就用饮酒礼在党序中会聚民众,而按照年龄长幼排列位次。
一命的官要与乡里众宾按年龄序尊卑,二命的官要与本族众宾按年龄序尊卑,三命的官就不与众宾按年龄序尊卑了,[而特设其位以示尊宠]。
凡党中的祭祀、丧事、婚礼、冠礼、饮酒礼,教民众行礼的事,并掌管有关的戒令而加以纠禁。凡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守、劳役的事,就用有关的法治理有关政事。
[夏历]年终,就总结本党的政事,率领本党属吏[向州长]呈报政绩。[夏历]正月,会聚民众宣读法令,并记录人们的德行和道艺。按照一年的四季亲临[监察族师]对民众的校比。到三年进行大校比时,也这样。
族师各自掌管本族的戒令和政事。每月初一,就会聚民众而宣读国家法令,记录民众中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和睦姻戚和学有所成的人。春秋祭酺时,也这样做。
依照王国的校比法,率领所属四闾的长吏,按时会聚民众而登记本族人数的多少,辨别其中的贵贱、老幼、残废疾病和可胜任役事的人,以及民众的各种牲畜和车辆数。
[在家]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在军]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在家]四闾为族,[在军]八闾[所出之二卒]为联;使他们相互担保托付,有刑罚、喜庆、赏赐的事,相互共受共享,这样来承担王国的职事,为国事服役,相互帮助丧葬。
如果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守、劳役的事,就把他们按军事编制加以组合,检阅他们的武器和器械,带着鼓铎和旗帜率领徒众而到[乡师那里],并掌管对徒众的治理、禁戒和刑罚。 [夏历]年终,就总结政事呈报政绩。
闾胥各自掌管本闾有关征收赋税、徭役的命令。按一年的四季清点本闾人数的多少,辨别其中[可以胜任役事者和]应当免除役事者。凡春秋举行祭祀、田猎、乡射礼或饮酒礼、丧事等事聚集民众的时候,及[四季]校比民众的时候,就要[向民众]宣读法令,并记录民众中具有尊敬长上、及时行仁义、信任朋友和救济贫困等德行的人。凡有[聚众行礼的]事,掌管对众人的稽查、罚失礼者饮酒或鞭挞失礼者的事。
比长各自掌管对本比的治理。五家相互托付、相互和睦亲善,有犯罪或造谣惑众的,就连带受惩罚。[如果比内居民]迁徙到都城中或郊里,[比长]就要跟从[迁徙者]而把他交付给当地官吏。如果迁徙到[郊以外]其他地方,就授给迁徙者符节让他上路。如果迁徙者没有[比长前往]交付或没有符节,就要被收进圜土。
。
如果国家大校比,就考核[乡中官吏的]教育成绩,考察汇报的情况[是否属实],核查衣服器物[是否完备无缺],省视所办事情[的好坏],以报告上级决定赏罚。
乡大夫的职责是,各自掌管本乡的政教和禁令。
[周历]正月初一,从大司徒那里接受教法,下来颁布给乡吏们,让他们各自用以教育所治理的民众,并据以考察被教民众的德行和道艺。
每年按季登记乡中男女的多少,分辨其中可以胜任役事的人。都城中从二十岁到六十岁,郊野从十五岁到六十五岁,都要为公事服役。其中可以免除役事的,是都城中地位尊贵的人、有德行的人、有才能的人、在官府当差的人、年老的人、有残
疾的人,都免除服役。每年按季把[登记清查结果的]簿册上报[给大司徒]。
每三年进行一次大校比,考查乡民的德行和道艺,而荐举有德行、有才能的人。乡老和乡大夫率领属吏以及善良的乡民而不论人数多少,用乡饮酒礼像对待宾客一样礼敬被荐举出来的人。第二天,乡老和乡大夫以及乡吏们,呈献荐举贤能的文书给王,王行再拜礼而后接受文书,再把文书上交到天府收藏,内史收藏文书的副本。回来后[举行乡射礼]而用有关乡射礼的五个方面询问众人:一是看[参加射箭比赛的人]是否做到了身体与心志相和协,二是看仪容是否符合礼,三是看是否射中目标,四是看是否符合音乐节奏,五是看舞姿怎样。这就叫做让人民自己推举有德行的人,使他们做人民的长官;让人民自己推举有才能的人,使他们治理人民。
[夏历]年终,就命令本乡的官吏总结政事并将文书上报。正月,命令乡吏们到司徒那里考察教法,而后回来,各自把教法悬挂在自己的办公处。
国家有大事要征询广大民众的意见时,就各自率领本乡的民众来到王的外朝。国家有大的事故,就命令民众各自聚守在闾门,以等待命令。[稽查来往行人],有用旌节帮助说明是奉命而行的,才允许通行。
州长各掌管本州有关教育、治理、行政和禁令的法则。[周历]正月初一,各聚集本州的民众而宣读法令,用以考察州民的德行和道艺则而加以劝勉,用以纠正州民的过错而加以告诫。如果是在春秋二季祭祀州的社神的时候,就利用此时聚集州民而宣读法令,也这样对州民进行劝勉和告诫。
春、秋二季依礼会聚州民,而在州序中举行乡射礼。凡州中的大祭祀、大丧,都亲临其事。如果国家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狩、劳役的事,就率领本州的民众到小司徒那里,并掌管对于本州被征之民的戒令和赏罚。
[夏历]年终,就总结本州执行政令的情况。[夏历]正月,像当初一样宣读法令。
到三年大校比时,就对州里官吏进行一次总考核,以协助乡大夫决定对州里官吏的罢免或提升。
党正各自掌管本党的行政、禁令、教育和治理。每到四季的第一个月的初一,就会聚民众宣读国家的法令,用以纠察和告诫民众。春秋举行禁祭时,也这样做。当王国[举行大蜡八之祭]、搜求各种鬼神加以祭祀时,就用饮酒礼在党序中会聚民众,而按照年龄长幼排列位次。
一命的官要与乡里众宾按年龄序尊卑,二命的官要与本族众宾按年龄序尊卑,三命的官就不与众宾按年龄序尊卑了,[而特设其位以示尊宠]。
凡党中的祭祀、丧事、婚礼、冠礼、饮酒礼,教民众行礼的事,并掌管有关的戒令而加以纠禁。凡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守、劳役的事,就用有关的法治理有关政事。
[夏历]年终,就总结本党的政事,率领本党属吏[向州长]呈报政绩。[夏历]正月,会聚民众宣读法令,并记录人们的德行和道艺。按照一年的四季亲临[监察族师]对民众的校比。到三年进行大校比时,也这样。
族师各自掌管本族的戒令和政事。每月初一,就会聚民众而宣读国家法令,记录民众中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和睦姻戚和学有所成的人。春秋祭酺时,也这样做。
依照王国的校比法,率领所属四闾的长吏,按时会聚民众而登记本族人数的多少,辨别其中的贵贱、老幼、残废疾病和可胜任役事的人,以及民众的各种牲畜和车辆数。
[在家]五家为比,十家为联;[在军]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在家]四闾为族,[在军]八闾[所出之二卒]为联;使他们相互担保托付,有刑罚、喜庆、赏赐的事,相互共受共享,这样来承担王国的职事,为国事服役,相互帮助丧葬。
如果征调民众参加征伐、田猎、巡守、劳役的事,就把他们按军事编制加以组合,检阅他们的武器和器械,带着鼓铎和旗帜率领徒众而到[乡师那里],并掌管对徒众的治理、禁戒和刑罚。 [夏历]年终,就总结政事呈报政绩。
闾胥各自掌管本闾有关征收赋税、徭役的命令。按一年的四季清点本闾人数的多少,辨别其中[可以胜任役事者和]应当免除役事者。凡春秋举行祭祀、田猎、乡射礼或饮酒礼、丧事等事聚集民众的时候,及[四季]校比民众的时候,就要[向民众]宣读法令,并记录民众中具有尊敬长上、及时行仁义、信任朋友和救济贫困等德行的人。凡有[聚众行礼的]事,掌管对众人的稽查、罚失礼者饮酒或鞭挞失礼者的事。
比长各自掌管对本比的治理。五家相互托付、相互和睦亲善,有犯罪或造谣惑众的,就连带受惩罚。[如果比内居民]迁徙到都城中或郊里,[比长]就要跟从[迁徙者]而把他交付给当地官吏。如果迁徙到[郊以外]其他地方,就授给迁徙者符节让他上路。如果迁徙者没有[比长前往]交付或没有符节,就要被收进圜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