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三国志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别的东西鼓动力可能还算小,但是高顺的求援信却绝对是重磅炸弹。东汉末年的人别的可以丢,这气节是绝对的不能丢的,尤其是义气。这帮武将更是比谁都讲义气,所以这信刚一拿出来,武将们首先就炸了营了。
典韦平常话就不多,高顺也不比他的话多多少。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人却特别投缘,总爱呆在一起,难道木头之间也有吸引力?典韦一听说高顺陷于危难之中马上就来劲了:“主公,不管怎么样,您一定要救救伯平(高顺的字)啊!”
底下的几员武将也都群情激愤地提出了相同的要求。以吕布为首的几员武将更是开始痛陈革命家史,大骂匈奴人如何狼心狗肺,豺狼心性等等,弄得一帮文臣就算想反对,现在都不好意思反对了。
大帐里乱了半天,总算是清静点儿了。我看了看大伙:“大家别那么激动好吗?现在激动有什么用?能解决问题吗?好好坐下来吧,听我把话说完,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伯平跟我也是兄弟,我肯定会尽早救援他的。但是救援可不是开玩笑,一招不慎,不仅人救不出来,咱们再搭进去几个就不划算了。要知道匈奴人可是有十几万人马啊,而且全是骑兵,咱们才多少人,不到十万人,骑兵更是只有两万。我们可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接下来我先解释文则先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穿越太行山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张燕。不要觉得当年咱们消灭黄巾军很容易,就认为消灭黑山军也会很容易。当年的张角,在全国的信徒才不过是一百万人,可黑山军的兵力就号称百万。张燕本身就是黄巾军余孽,虽然接受了朝廷的封赏,但是他不听调不听宣,根本就不归朝廷管。以咱们和黄巾军的仇恨来讲,他们绝对不可能让咱们轻松过去的。既然鲜卑人和黑山军都放不过我们,我们应该选哪一边呢?”
所有的人都看着我,希望弄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坚定的选择了鲜卑人这一侧:“鲜卑人跟我们的仇恨根本就是以民族仇恨为出发点的,说白了,就是想要跟鲜卑人解除仇恨更难。除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文和先生说的把异族人也变成汉人的办法。但是鲜卑人会那么容易接受变成汉人吗?绝对不可能。但是只要我们达成一个条件就可以,那就是打败他们,彻底的打败他们。然后把他们的老百姓拉到我们中间来,分散开,让他们的老百姓跟我们的老百姓干一样的活,吃一样的东西,说一样的话,彻彻底底的让他们变成汉人就可以了。这也就是为什姜太公是羌人,但是现在的青州却只能看到汉人的原因。”
实际上我真的不能再讲更多了,难道我跟他们讲五胡乱华?跟他们讲冉魏失败后,慕容氏活煮了邺城二十万老百姓的故事?说了他们也不见得相信。而且后世中国人的血液里,几乎都有鲜卑人的血统,我现在只是想把他们更早的融合进来,避免再发生人吃人那样的惨剧罢了。
“而张燕的黑山军却不一样,他们基本上都是老百姓,是我们汉人的老百姓,不过是被那些世家大族逼得没活路了才造反的。我们这一去,张燕肯定会跟我们开战,不管是打赢还是打输,死得几乎都是我们汉人的老百姓(我的部队里可有不少西凉抓回来的羌人),何苦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我自己说的时候非常顺嘴,但是在别人听来却非常的不一样。尤其是沮授,他可是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的。我的话刚一出口就被他抓住了:“主公,您的最后两句话是首诗吧?我以前好像没听过,您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我闻言一愣,心里暗骂:“又***说漏嘴了。”
但是我脑子转得飞快,瞎话立马就编好了:“刚才我拿到伯平的求援信,心里就在考虑走那边,于是我有感而发就做了一首诗,这首诗就叫兄弟。”
我迈着方步,背着双手,一副穷酸模样的在帐内走了起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ps:实际上曹植的原诗可不是这个,这是经过后人改动过的诗句。《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别的东西鼓动力可能还算小,但是高顺的求援信却绝对是重磅炸弹。东汉末年的人别的可以丢,这气节是绝对的不能丢的,尤其是义气。这帮武将更是比谁都讲义气,所以这信刚一拿出来,武将们首先就炸了营了。
典韦平常话就不多,高顺也不比他的话多多少。不知道为什么这两个人却特别投缘,总爱呆在一起,难道木头之间也有吸引力?典韦一听说高顺陷于危难之中马上就来劲了:“主公,不管怎么样,您一定要救救伯平(高顺的字)啊!”
底下的几员武将也都群情激愤地提出了相同的要求。以吕布为首的几员武将更是开始痛陈革命家史,大骂匈奴人如何狼心狗肺,豺狼心性等等,弄得一帮文臣就算想反对,现在都不好意思反对了。
大帐里乱了半天,总算是清静点儿了。我看了看大伙:“大家别那么激动好吗?现在激动有什么用?能解决问题吗?好好坐下来吧,听我把话说完,这样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伯平跟我也是兄弟,我肯定会尽早救援他的。但是救援可不是开玩笑,一招不慎,不仅人救不出来,咱们再搭进去几个就不划算了。要知道匈奴人可是有十几万人马啊,而且全是骑兵,咱们才多少人,不到十万人,骑兵更是只有两万。我们可不能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接下来我先解释文则先生提出的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不穿越太行山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张燕。不要觉得当年咱们消灭黄巾军很容易,就认为消灭黑山军也会很容易。当年的张角,在全国的信徒才不过是一百万人,可黑山军的兵力就号称百万。张燕本身就是黄巾军余孽,虽然接受了朝廷的封赏,但是他不听调不听宣,根本就不归朝廷管。以咱们和黄巾军的仇恨来讲,他们绝对不可能让咱们轻松过去的。既然鲜卑人和黑山军都放不过我们,我们应该选哪一边呢?”
所有的人都看着我,希望弄明白我为什么那么坚定的选择了鲜卑人这一侧:“鲜卑人跟我们的仇恨根本就是以民族仇恨为出发点的,说白了,就是想要跟鲜卑人解除仇恨更难。除了一种方法,那就是文和先生说的把异族人也变成汉人的办法。但是鲜卑人会那么容易接受变成汉人吗?绝对不可能。但是只要我们达成一个条件就可以,那就是打败他们,彻底的打败他们。然后把他们的老百姓拉到我们中间来,分散开,让他们的老百姓跟我们的老百姓干一样的活,吃一样的东西,说一样的话,彻彻底底的让他们变成汉人就可以了。这也就是为什姜太公是羌人,但是现在的青州却只能看到汉人的原因。”
实际上我真的不能再讲更多了,难道我跟他们讲五胡乱华?跟他们讲冉魏失败后,慕容氏活煮了邺城二十万老百姓的故事?说了他们也不见得相信。而且后世中国人的血液里,几乎都有鲜卑人的血统,我现在只是想把他们更早的融合进来,避免再发生人吃人那样的惨剧罢了。
“而张燕的黑山军却不一样,他们基本上都是老百姓,是我们汉人的老百姓,不过是被那些世家大族逼得没活路了才造反的。我们这一去,张燕肯定会跟我们开战,不管是打赢还是打输,死得几乎都是我们汉人的老百姓(我的部队里可有不少西凉抓回来的羌人),何苦呢?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啊。”
我自己说的时候非常顺嘴,但是在别人听来却非常的不一样。尤其是沮授,他可是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学功底的。我的话刚一出口就被他抓住了:“主公,您的最后两句话是首诗吧?我以前好像没听过,您能不能说给我们听听。”
我闻言一愣,心里暗骂:“又***说漏嘴了。”
但是我脑子转得飞快,瞎话立马就编好了:“刚才我拿到伯平的求援信,心里就在考虑走那边,于是我有感而发就做了一首诗,这首诗就叫兄弟。”
我迈着方步,背着双手,一副穷酸模样的在帐内走了起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ps:实际上曹植的原诗可不是这个,这是经过后人改动过的诗句。《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作诗,不成者行**。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