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相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北京,乾清宫。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气。”
此乃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古往今来,凡是得到道这个一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灵妙;河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生长;侯王得一而做了天下的首领。
这也是紫禁城中乾清宫得名的由来。
没错,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气。乾清宫乃是大明皇帝的起居的寝宫,也是他的办地点。
……
去年土木堡之变,太上皇帝被擒,宣、大两府,兵火过处,皆为平地。两国交兵,几十万兵马自山西而北京,血流浮杵,明帝国的野战军团以及靖难以来那些掌军几十年的勋戚重臣尽覆亡于一旦。
获取一场空前胜利之后,瓦剌太师挟大胜之师直扑北京,大有拿下明帝国首都的架势。
大明朝似已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仿佛已经再支撑不下去了。
不过,有于谦等一众忠义之士辅郕王朱祁钰监国,坚守北京,军心、民心乃定。此刻,明朝积累了近百年的雄厚国力终于显示出力量来。在于谦的支持下,先是有高墙坚城消耗瓦剌的锐气,继尔又在野战中重创敌军。
也先见战事不利,各路勤王明军陆续开来,知道事已不可为,只得领大军带着被俘的正统帝朱祁镇北返。
明朝和瓦剌之间的战事总算告一段落,而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拥戴登基称帝,并于次年改元景泰,是为景泰帝。
明朝和瓦剌之间的战役主要发生在山西北部和京畿地区。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北京地区经过这一场兵灾,当真是生灵百余一,万姓以死亡,出城走上半天,竟见不了几个人,也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才能恢复。
不过,同城外的荒凉不同,北京城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战争已经过去快一年,拜成祖皇帝迁都时疏浚大运河航道所赐,江南富庶地区的物资和财富沿这条水运生命线不断输入,此时的北京城中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已恢复往日的繁荣。
现在已经入夜,不但紫禁城中光影灿烂,整个京城也是一片灯海,璀璨得如同那天上的银河。
据后世现代人通过史料研究而知道,明朝中期的北京城已有人口六十余万,再加上流动人口,甚至超过百万。百万人口这是什么概念,在农业社会中,要维持有着这么一个巨量人口的城市运转,却不知道需要何等天文数字般的物资和何等可怕的动员能力。尤其是运转良好,又着强大动员能力的政府机构,这大概就是也先最后将大军撤退后草原的缘故吧。
对于北方的草原游民民族和渔猎民族而言,明朝就是一头庞然大物。他们每次南勤,也仅仅是抱着抢一把就走的心思,内心中并不认为自己是同等量级的对手。
即便在明朝崇祯时期,已经占领整个辽东的清太宗皇太极即便在战场上打得关宁军丢盔弃甲,也会时不时派出使者希望和崇祯皇帝议和得些好处。丝毫没有彻底消灭明朝,囊括天下的心思。
明末尚且如此,而景泰年间的明朝国势正处于上升期,也先更是想都不敢想这个问题。瓦剌才多少人,而这个时候的明朝已有上亿人口,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在俘虏正统帝朱祁镇之后,也先也仅仅当他是一件可以勒索明朝的宝货,不但开始苛刻到极点的条件,甚至押着这个倒霉皇帝于军阵之前逼迫守城明军开城投降。
这一手确实很恶劣,刚开始的时候搞得明朝非常被动,很吃了些亏。
可是,随着景泰帝朱祁钰登基为帝,遥尊正统帝为太上皇之后,瓦剌人这一手就玩不转了。
这一年来,无论也先开除什么样的条件,说你们要如何如何我就把你们的太上皇放回来,明朝总是一口回绝:我大明朝不是北宋,对于敌人的要挟从不妥协。
景泰帝登基为帝进入紫禁城,移居乾清宫之初,所谓新朝新气象,有官员上奏说宫中屋宇自永乐年到现在走过几次水,一直没有修葺,可着户部拨些款子维护。不过,景泰帝看到折子之后,也就笑了笑,留中不发。
实际上,今上朱祁钰严格说来,得位不是太正,外面还有个太上皇,心中难免有些发虚。这种大兴土木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好,以免给人皇帝贪图享受的坏印象。
不过,他身子不好,亏虚得厉害,宫中还是将乾清宫的门窗都换成新的,以免得凉风从窗户缝里吹进殿去,叫万岁爷受了风寒。
宫里宫外一片灯火的海洋,自从也先北返,战事已然平息,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日子瓦剌人也没有再南下入寇的可能——上次土木堡之战,他们已经抢劫了大量财物,足够瓦剌部未来几年用度。而且,北京保卫战,他们也有不小的损失。——和平算是已经到来了,这城中的灯光叫人看来,恍惚中倒有种太平盛世的感觉。
 ... -->>
北京,乾清宫。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气。”
此乃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意思是:古往今来,凡是得到道这个一的,天得到一而清明;地得到一而宁静;神得到一而灵妙;河谷得到一而充盈;万物得到一而生长;侯王得一而做了天下的首领。
这也是紫禁城中乾清宫得名的由来。
没错,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气。乾清宫乃是大明皇帝的起居的寝宫,也是他的办地点。
……
去年土木堡之变,太上皇帝被擒,宣、大两府,兵火过处,皆为平地。两国交兵,几十万兵马自山西而北京,血流浮杵,明帝国的野战军团以及靖难以来那些掌军几十年的勋戚重臣尽覆亡于一旦。
获取一场空前胜利之后,瓦剌太师挟大胜之师直扑北京,大有拿下明帝国首都的架势。
大明朝似已到了生死存亡之秋,仿佛已经再支撑不下去了。
不过,有于谦等一众忠义之士辅郕王朱祁钰监国,坚守北京,军心、民心乃定。此刻,明朝积累了近百年的雄厚国力终于显示出力量来。在于谦的支持下,先是有高墙坚城消耗瓦剌的锐气,继尔又在野战中重创敌军。
也先见战事不利,各路勤王明军陆续开来,知道事已不可为,只得领大军带着被俘的正统帝朱祁镇北返。
明朝和瓦剌之间的战事总算告一段落,而郕王朱祁钰被众臣拥戴登基称帝,并于次年改元景泰,是为景泰帝。
明朝和瓦剌之间的战役主要发生在山西北部和京畿地区。所谓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北京地区经过这一场兵灾,当真是生灵百余一,万姓以死亡,出城走上半天,竟见不了几个人,也不知道要经过多少年才能恢复。
不过,同城外的荒凉不同,北京城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战争已经过去快一年,拜成祖皇帝迁都时疏浚大运河航道所赐,江南富庶地区的物资和财富沿这条水运生命线不断输入,此时的北京城中商贾云集,人流如织,已恢复往日的繁荣。
现在已经入夜,不但紫禁城中光影灿烂,整个京城也是一片灯海,璀璨得如同那天上的银河。
据后世现代人通过史料研究而知道,明朝中期的北京城已有人口六十余万,再加上流动人口,甚至超过百万。百万人口这是什么概念,在农业社会中,要维持有着这么一个巨量人口的城市运转,却不知道需要何等天文数字般的物资和何等可怕的动员能力。尤其是运转良好,又着强大动员能力的政府机构,这大概就是也先最后将大军撤退后草原的缘故吧。
对于北方的草原游民民族和渔猎民族而言,明朝就是一头庞然大物。他们每次南勤,也仅仅是抱着抢一把就走的心思,内心中并不认为自己是同等量级的对手。
即便在明朝崇祯时期,已经占领整个辽东的清太宗皇太极即便在战场上打得关宁军丢盔弃甲,也会时不时派出使者希望和崇祯皇帝议和得些好处。丝毫没有彻底消灭明朝,囊括天下的心思。
明末尚且如此,而景泰年间的明朝国势正处于上升期,也先更是想都不敢想这个问题。瓦剌才多少人,而这个时候的明朝已有上亿人口,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在俘虏正统帝朱祁镇之后,也先也仅仅当他是一件可以勒索明朝的宝货,不但开始苛刻到极点的条件,甚至押着这个倒霉皇帝于军阵之前逼迫守城明军开城投降。
这一手确实很恶劣,刚开始的时候搞得明朝非常被动,很吃了些亏。
可是,随着景泰帝朱祁钰登基为帝,遥尊正统帝为太上皇之后,瓦剌人这一手就玩不转了。
这一年来,无论也先开除什么样的条件,说你们要如何如何我就把你们的太上皇放回来,明朝总是一口回绝:我大明朝不是北宋,对于敌人的要挟从不妥协。
景泰帝登基为帝进入紫禁城,移居乾清宫之初,所谓新朝新气象,有官员上奏说宫中屋宇自永乐年到现在走过几次水,一直没有修葺,可着户部拨些款子维护。不过,景泰帝看到折子之后,也就笑了笑,留中不发。
实际上,今上朱祁钰严格说来,得位不是太正,外面还有个太上皇,心中难免有些发虚。这种大兴土木的事情,还是不做为好,以免给人皇帝贪图享受的坏印象。
不过,他身子不好,亏虚得厉害,宫中还是将乾清宫的门窗都换成新的,以免得凉风从窗户缝里吹进殿去,叫万岁爷受了风寒。
宫里宫外一片灯火的海洋,自从也先北返,战事已然平息,可以预见,在未来很长一段日子瓦剌人也没有再南下入寇的可能——上次土木堡之战,他们已经抢劫了大量财物,足够瓦剌部未来几年用度。而且,北京保卫战,他们也有不小的损失。——和平算是已经到来了,这城中的灯光叫人看来,恍惚中倒有种太平盛世的感觉。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