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福王登基(上) (2/2)
笔趣阁 www.biqugela.org,龙啸大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出多少有益的建议,做多少有用的工住。反而是处处和马士英针锋相对,凡事马士英提出的主张,就坚决反对,凡事马士英支持的,就一概否认,而无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完全就是为反对而反对,结果南京朝本来就有限的力量,也全部在耗在这种无益的内斗上了。
因此商毅来到这个时代,一直都对东林党敬而远之,现在他既不想参与南京的内斗,也不想和东林党拉上关糸。之所以选择和吴甡合作,是因为吴甡是这个时候的东林党中少有的头脑清醒,并知道处事变通的人,而且商毅还再三声明,自己是和吴甡个人合作,但与整个东林党都无关。
当然现在东林党也没空来理商毅,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朱由崧登基这一大事上,当然真正关心的,其实还是自各在新朝廷中的地位和势力。因为朱由崧登基以成定局,那么就尽可能多的在朝廷中,由其是在内阁中安插人手,执掌朝政,也不失为是一个补救的办法。但马士英自然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利,虽然他是拥立朱由崧继位的首席功臣,但如果不能入阁理事,那么一切就都成了浮云。
明朝的内阁制度首创于永乐年间,正式形成于宣德年间,一直到在正德年间,才逐渐成熟完善,因此尽管在后来明朝出现了两个二十多年不上朝理事的皇帝,但依然沒有大乱,内阁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内阁的人选,一直没有定数,最多的时候有七人,最少只有一个,但在正徳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一般都保持在四到五人之间,而围绕着新朝的内阁成员的人选,又展开了新一轮激烈的争吵。
而这一次出风头的,是上一次拥立朱由崧为帝时,被给事中李沾之抢了先的诚意伯刘孔昭。在史可法宣布推荐內阁戍员之后,刘孔昭首先出列,居然推荐自己入阁。这一下顿时上下大哗,史可法也被弄哭笑不得,只好道:“勋臣入阁办事,本朝尚无先例。”
刘孔昭马上接了一句:“即我不可,马瑶草(马士英字瑶草)有何不可?”其实刘孔昭也知道,自己是肯定入不了內阁,自荐不过是个幌子,重点是推荐马士英入阁,这样一来,自己在马士英心里的地位,也就大不一样了。
众人见他推出了马士英,一来是惧怕马士英的势力,二来也怕刘孔昭再发骠,因此也只好默认了下来。随后东林党赶忙出动,推出了史可法、吴牲、姜日广、王铎四名人选,五名內阁成员就这样定了下来。
就在崇祯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在武英殿正式继位,改元弘光,明年既为弘光元年。
任命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内阁首辅,并加太子太保;马士英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兼凤阳总督,右都御史、内阁次辅;吴甡为户部尚书、左都御史、东阁大学士;詹事府詹事姜曰广为礼部左侍郎,与原南京礼部尚书王铎也同兼东阁大学士,三人也都入阁理事。
同时又以张慎言为吏部尚书,刘宗周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高弘图户部左侍郎,升吕大器吏部左侍郎,李沾太常少卿,郭维经应天府丞,起徐石麟都察院左都御史,张国维兵部尚书协理戎政,黄道周、何楷、张有誉、王心一、何应瑞、高倬、解学龙、贺世寿、黄宗羲等人,也都得到了启用。
在内廷方面,王徳化虽然没有像另一时空一样投降清朝,但在弘光朝中,靠着商毅也有捧回遗诏玉玺之功,仍然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实现了在这个位置上的帽子戏法。当然他也许还有机会来一次连下四城。内廷的另一个重要位置,司礼监秉笔太监,则甴在朱甴崧登基中立下大功的太监卢九徳出任,同时他还付责掌管锦衣卫。沈扬、刘知用、赵从夫等锦衣卫人员,也都各复原职,每个人还都加封了虚衔。
而另一位重要的内廷人员,南京的镇守太监韩赞周,则因为没有位置,而被挤出了南京,接替郑敬高,出任江苏织造太监。
总体来看,东林党和马党基本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东林党不仅抢到了最有价值的內阁首辅位置,而且在五名内阁成员占了三席,同时朝中近半重要的官职也都被东林党占据,可以算是弘光朝廷的第一大势力。
但马士英尽管没有取得内阁首辅的位置,但也如愿以偿的进入内阁,而且还是内阁次辅,也为以后夺权,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
出多少有益的建议,做多少有用的工住。反而是处处和马士英针锋相对,凡事马士英提出的主张,就坚决反对,凡事马士英支持的,就一概否认,而无论是好是坏,是对是错,完全就是为反对而反对,结果南京朝本来就有限的力量,也全部在耗在这种无益的内斗上了。
因此商毅来到这个时代,一直都对东林党敬而远之,现在他既不想参与南京的内斗,也不想和东林党拉上关糸。之所以选择和吴甡合作,是因为吴甡是这个时候的东林党中少有的头脑清醒,并知道处事变通的人,而且商毅还再三声明,自己是和吴甡个人合作,但与整个东林党都无关。
当然现在东林党也没空来理商毅,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朱由崧登基这一大事上,当然真正关心的,其实还是自各在新朝廷中的地位和势力。因为朱由崧登基以成定局,那么就尽可能多的在朝廷中,由其是在内阁中安插人手,执掌朝政,也不失为是一个补救的办法。但马士英自然也不会放弃自己的权利,虽然他是拥立朱由崧继位的首席功臣,但如果不能入阁理事,那么一切就都成了浮云。
明朝的内阁制度首创于永乐年间,正式形成于宣德年间,一直到在正德年间,才逐渐成熟完善,因此尽管在后来明朝出现了两个二十多年不上朝理事的皇帝,但依然沒有大乱,内阁是起了相当大的作用。内阁的人选,一直没有定数,最多的时候有七人,最少只有一个,但在正徳之后的大多数时间里,一般都保持在四到五人之间,而围绕着新朝的内阁成员的人选,又展开了新一轮激烈的争吵。
而这一次出风头的,是上一次拥立朱由崧为帝时,被给事中李沾之抢了先的诚意伯刘孔昭。在史可法宣布推荐內阁戍员之后,刘孔昭首先出列,居然推荐自己入阁。这一下顿时上下大哗,史可法也被弄哭笑不得,只好道:“勋臣入阁办事,本朝尚无先例。”
刘孔昭马上接了一句:“即我不可,马瑶草(马士英字瑶草)有何不可?”其实刘孔昭也知道,自己是肯定入不了內阁,自荐不过是个幌子,重点是推荐马士英入阁,这样一来,自己在马士英心里的地位,也就大不一样了。
众人见他推出了马士英,一来是惧怕马士英的势力,二来也怕刘孔昭再发骠,因此也只好默认了下来。随后东林党赶忙出动,推出了史可法、吴牲、姜日广、王铎四名人选,五名內阁成员就这样定了下来。
就在崇祯五月十五日,朱由崧在武英殿正式继位,改元弘光,明年既为弘光元年。
任命史可法为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内阁首辅,并加太子太保;马士英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兼凤阳总督,右都御史、内阁次辅;吴甡为户部尚书、左都御史、东阁大学士;詹事府詹事姜曰广为礼部左侍郎,与原南京礼部尚书王铎也同兼东阁大学士,三人也都入阁理事。
同时又以张慎言为吏部尚书,刘宗周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高弘图户部左侍郎,升吕大器吏部左侍郎,李沾太常少卿,郭维经应天府丞,起徐石麟都察院左都御史,张国维兵部尚书协理戎政,黄道周、何楷、张有誉、王心一、何应瑞、高倬、解学龙、贺世寿、黄宗羲等人,也都得到了启用。
在内廷方面,王徳化虽然没有像另一时空一样投降清朝,但在弘光朝中,靠着商毅也有捧回遗诏玉玺之功,仍然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还是实现了在这个位置上的帽子戏法。当然他也许还有机会来一次连下四城。内廷的另一个重要位置,司礼监秉笔太监,则甴在朱甴崧登基中立下大功的太监卢九徳出任,同时他还付责掌管锦衣卫。沈扬、刘知用、赵从夫等锦衣卫人员,也都各复原职,每个人还都加封了虚衔。
而另一位重要的内廷人员,南京的镇守太监韩赞周,则因为没有位置,而被挤出了南京,接替郑敬高,出任江苏织造太监。
总体来看,东林党和马党基本都达到了自己的目标,东林党不仅抢到了最有价值的內阁首辅位置,而且在五名内阁成员占了三席,同时朝中近半重要的官职也都被东林党占据,可以算是弘光朝廷的第一大势力。
但马士英尽管没有取得内阁首辅的位置,但也如愿以偿的进入内阁,而且还是内阁次辅,也为以后夺权,打下了一个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