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天启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就意味着底蕴不足,就意味着官职不会太高!
所以说,现在这个“正东宫”的典礼活动,就跟后世一棒子乡长、县长、区长凑在一块儿,授予某某人国家副主席的职位一样天方夜谭!参与典礼的除了朱由校外,连一个阁老,甚至是六部的尚书、侍郎一类的高层也没有,可就是这么一个稀里糊涂的仪式,可就是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仪式,在传到宫外以后,竟然是人人吹捧,万民归心,至少从百官日后呈上来的折子上是这么讲的,不过,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的乐观。
在这场并没有太多流血牺牲的宫廷政变当众,虽然西李应当负首要责任,但东林党人也没少犯忌讳,譬如大不敬的“闯宫”行为,再譬如这个“正东宫”的典礼的主持,特别是后者,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头,也做了一个非常恶劣的榜样!
正东宫也就是立东宫的意思,这种确立帝国继承人的权力,想来被上一任帝皇所垄断,即便是在文官权力极盛的明末,外朝也仅仅拥有立储的建议权,最终决定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里。文官的确可以跟皇帝在立储上大闹一场,譬如国本之争,可是假如皇帝也硬刚,结果还会是文臣失败。之所以万历朝东林党略胜一筹,实在是万历皇帝最后以大局为重,为了他们老朱家江山的百年计,还是让朱常洛做了太子,这样毕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消弭。当然,假如万历皇帝冒着帝国分裂的风险,一意孤行,他照样可以废掉朱常洛。而文臣集团,顶多也不过是集体罢工罢了,绝对不敢造反。这实在是因为立储自古以来都是皇帝的固有权力。但是现在倒好,一帮低级文官便给朱常洛来了个加冕礼!这还得了?此事以后,皇权的尊严何在?此时以后,这帮子文官的尾巴还不得翘上天?
但朱由校又能怎么办?他高低不过是正襟危坐的坐在文华殿上,面色冷峻的俯视着百余东林君子想自己朝贺。在经过一系列繁复的礼仪后,朱由校喊了声“众卿平身。”当他还想要多说几句,发表一通“入职演说”,树立点儿个人威信的时候,一边的杨涟已经再次跳出来。
杨涟!
还是杨涟!
朱由校眉头一挑,额角上青筋爆绽。
杨涟恭恭敬敬的给朱由校行了个大礼后,侃侃而谈道:“殿下此刻虽然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东宫储君,可是想要再进一步,顺应民心,继承大统,却是还有最为关键的一步要走。”
朱由校不耐烦的嚷道:“这个孤明白,择日举行登基大典就是了,不过,先帝尸骨未寒,孤无意立刻举行......”
朱由校话音未落,便被杨涟的又一次慷慨陈词打断了,他激动的嚷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殿下必须趁早择一吉日即位,只有殿下成为了皇帝,才能最终避免再被西李妖妇挟持的悲剧啊,这一次侥幸有我等忠诚的臣子护得了殿下周全,可下一次,臣就不敢多加臆测了。”
不敢
多加臆测?你他娘的臆测的还少吗?
朱由校回想着这个家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措辞,都忍不住暴跳如雷,这个家伙也太嚣张了,从数日前当街喷自己,到现在还一如既往的大放厥词,什么妖妇?妖妇也是你这个做臣子的能随口喊叫的?要骂也只有孤有资格!朱由校越想越生气,从这个家伙的字里行间跟语气神态不难看出,他打心眼里瞧不上自个儿,估计在杨涟心里朱由校就是个啥也不懂的小孩子嘞。
杨涟似乎没有瞧见满脸铁青的朱由校,他自顾自的言道:“再者说,当务之急并非即刻登基,而是要将西李妖妇驱逐出乾清宫!这妖妇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品秩低下的选侍,连嫔妃才人都不是,还有什么资格霸占着乾清宫?乾清宫是什么地方?是皇帝皇后的寝宫,是天下之正位,也是西李那种跳梁小丑能够染指的地方?”
左光斗也连忙开口道:“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如果没有皇帝召唤,任何人不能在此久住。西李妖妇在先帝生前很受宠,先帝在的时候她住在这里,还说得过去,但是现在先帝驾崩,皇太子要继位了,西李妖妇既不是皇太子的生母,也不是皇太子的嫡母(先皇的正室皇后),那久住就严重不合适了,败坏了纲常法度!纲常法度是什么?是大明的天道,比任何东西都更加重要,我辈清流自当维护纲常法度,维护大明的道统,至死不渝!”
杨涟跟左光斗很有意思,倒不是说他们的言论很幽默,而是当他们发言的时候,并不是朝着朱由校在进言劝谏,而是背对着朱由校,面朝百余位同僚,慷慨陈词,完全无视了端坐在文华殿上的朱由校,仿佛他就是做泥塑一样。不错,其实在大明文官的心目中,一个泥塑皇帝才是他们心目中最符合仁君圣君标准的皇帝,就老老实实端坐在龙椅之上,一言不发,什么事也不管,将所有权力统统都下放给忠心耿耿且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如此治理天下,岂能不大治,如此治理江山,又岂能不永固?
这种现象有点儿类似于英伦后来的“虚君制度”,即英王变成国家的象征,文化的象征,而国家大权统统交由议会跟首相。当然,这种现象是一种进步,但是明末的这点儿政治进步还相当的幼稚,相当的不成熟,相当的不合时宜!正所谓穷独裁,富民*主。穷困之国想要崛起,非得集权不可,将有限的国力集中来使用,集中起来办大事,这样的话好钢用在刀刃上,最符合国家利益;富国想要继续富裕强盛下去,就必须放弃独裁,搞民主,搞分权,因为一个发展起来的富国、强国,完全有资源有人才有能力再多个领域齐头并进,而不必继续将国力集中起来,集中挥霍。当然,富国国民心思也多,心不齐,想要继续集权,独裁自然会招致反对,致使国家动荡混乱。
所以说,假如明国不是内忧外患的话,让明朝的这帮官僚继续折腾个一两百年,在江南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先进的经济基础上,还真说不定会造就一个东方版的“虚君共和制”。
不过可惜,明国现在已经衰弱的有些不堪了,以至于连努尔哈赤那种人口不过几十万的小国都搞不定,还要被其欺辱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明国想要浴火重生,就非得集权不可,就非得杀点儿人,加强皇权不可!别怪朱由校心黑,因为若是放着努尔哈赤的军队进来,放任李自成的农民军崛起,那么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不知道要比朱由校杀几个人严重多少倍,扬州十*日、嘉宁三*屠还是轻的,最为关键的是,我大清的文字狱与闭关锁国,最终会导致我中华文明的整体衰退。
就在朱由校神游物外的时候,杨涟跟左光斗等人已经通过振奋人心的演讲,统一了文华殿内百余人的思想。大家伙纷纷义愤填膺的挥动手臂,挥舞着拳头,大声叫嚷着:“打倒妖妇西李,将祸国殃民的妖妇赶出乾清宫!”
这时,左光斗从袖口内摸出一道奏疏,向殿内的百余人嚷道:“诸位同乡,同年,同窗!我这里有一封奏疏,全是用来弹劾西李妖妇的,不如就由我念出来,给大家听听,也好有劳诸位给我斧正。”
见左光斗掏出了奏疏,众人都是精神一振,哦,又到了上折子骂娘的时刻了吗?这个好啊,俺们在行这个呀。
“还是遗直(左光斗字)想得周到,咱们想要搬到那妖妇只有借助天下的士气民心,口诛笔伐,用唾沫星子淹死她丫的。”
“是啊,我就不信,面对天下人的怒火,她西李若是还敢执迷不悟,那边真成了自寻死路!”
见大家伙兴致都很高,左光斗也很高兴,他展开折子,清了清嗓子,字正腔圆的开始读自己的大作。而他身后,面色阴郁的朱由校却是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慨,这倒是真的,这种事搁谁身上能受得了?一帮手下没一个鸟自己的,这不是扯淡吗?这样的领导干着还有什么意思?朱由校目光阴鸷的盯着杨涟跟左光斗的背影,他心里清楚得很,之所以这帮家伙这么有恃无恐,无外乎三点:其一,他们自问自己是匡扶社稷的功臣,居功自傲,毕竟,如若不是他们闯宫来,这会儿朱由校还身陷囹圄呐;其二,朱由校是个没有一丁点儿根基的太子,既没有对他忠心耿耿的潜邸之臣,也没有一丁点儿朝野上下的威望。如此一来,朱由校在东林君子们眼里,自然成了软柿子,成了能糊弄就糊弄的泥塑,傀儡跟提线木偶。其三,就是他们自身的劣根性了,笔者早就借用李鸿章的话,给大家介绍过言官制度的弊端:“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出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
少年新进!
毫不更事!
信口开河!
沽君卖直!
虽是如此,可他们自个儿到还真将自个儿当回事儿,总觉得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总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错觉。
这帮人不能称之为官僚,他们更像是文青、愤青,以及常年在村口晃荡的二傻子。
就意味着底蕴不足,就意味着官职不会太高!
所以说,现在这个“正东宫”的典礼活动,就跟后世一棒子乡长、县长、区长凑在一块儿,授予某某人国家副主席的职位一样天方夜谭!参与典礼的除了朱由校外,连一个阁老,甚至是六部的尚书、侍郎一类的高层也没有,可就是这么一个稀里糊涂的仪式,可就是这么一个漏洞百出的仪式,在传到宫外以后,竟然是人人吹捧,万民归心,至少从百官日后呈上来的折子上是这么讲的,不过,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的乐观。
在这场并没有太多流血牺牲的宫廷政变当众,虽然西李应当负首要责任,但东林党人也没少犯忌讳,譬如大不敬的“闯宫”行为,再譬如这个“正东宫”的典礼的主持,特别是后者,开了一个非常恶劣的头,也做了一个非常恶劣的榜样!
正东宫也就是立东宫的意思,这种确立帝国继承人的权力,想来被上一任帝皇所垄断,即便是在文官权力极盛的明末,外朝也仅仅拥有立储的建议权,最终决定权还是掌握在皇帝手里。文官的确可以跟皇帝在立储上大闹一场,譬如国本之争,可是假如皇帝也硬刚,结果还会是文臣失败。之所以万历朝东林党略胜一筹,实在是万历皇帝最后以大局为重,为了他们老朱家江山的百年计,还是让朱常洛做了太子,这样毕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矛盾的消弭。当然,假如万历皇帝冒着帝国分裂的风险,一意孤行,他照样可以废掉朱常洛。而文臣集团,顶多也不过是集体罢工罢了,绝对不敢造反。这实在是因为立储自古以来都是皇帝的固有权力。但是现在倒好,一帮低级文官便给朱常洛来了个加冕礼!这还得了?此事以后,皇权的尊严何在?此时以后,这帮子文官的尾巴还不得翘上天?
但朱由校又能怎么办?他高低不过是正襟危坐的坐在文华殿上,面色冷峻的俯视着百余东林君子想自己朝贺。在经过一系列繁复的礼仪后,朱由校喊了声“众卿平身。”当他还想要多说几句,发表一通“入职演说”,树立点儿个人威信的时候,一边的杨涟已经再次跳出来。
杨涟!
还是杨涟!
朱由校眉头一挑,额角上青筋爆绽。
杨涟恭恭敬敬的给朱由校行了个大礼后,侃侃而谈道:“殿下此刻虽然已经成为名正言顺的东宫储君,可是想要再进一步,顺应民心,继承大统,却是还有最为关键的一步要走。”
朱由校不耐烦的嚷道:“这个孤明白,择日举行登基大典就是了,不过,先帝尸骨未寒,孤无意立刻举行......”
朱由校话音未落,便被杨涟的又一次慷慨陈词打断了,他激动的嚷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啊,殿下必须趁早择一吉日即位,只有殿下成为了皇帝,才能最终避免再被西李妖妇挟持的悲剧啊,这一次侥幸有我等忠诚的臣子护得了殿下周全,可下一次,臣就不敢多加臆测了。”
不敢
多加臆测?你他娘的臆测的还少吗?
朱由校回想着这个家伙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措辞,都忍不住暴跳如雷,这个家伙也太嚣张了,从数日前当街喷自己,到现在还一如既往的大放厥词,什么妖妇?妖妇也是你这个做臣子的能随口喊叫的?要骂也只有孤有资格!朱由校越想越生气,从这个家伙的字里行间跟语气神态不难看出,他打心眼里瞧不上自个儿,估计在杨涟心里朱由校就是个啥也不懂的小孩子嘞。
杨涟似乎没有瞧见满脸铁青的朱由校,他自顾自的言道:“再者说,当务之急并非即刻登基,而是要将西李妖妇驱逐出乾清宫!这妖妇算个什么东西?不过是品秩低下的选侍,连嫔妃才人都不是,还有什么资格霸占着乾清宫?乾清宫是什么地方?是皇帝皇后的寝宫,是天下之正位,也是西李那种跳梁小丑能够染指的地方?”
左光斗也连忙开口道:“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如果没有皇帝召唤,任何人不能在此久住。西李妖妇在先帝生前很受宠,先帝在的时候她住在这里,还说得过去,但是现在先帝驾崩,皇太子要继位了,西李妖妇既不是皇太子的生母,也不是皇太子的嫡母(先皇的正室皇后),那久住就严重不合适了,败坏了纲常法度!纲常法度是什么?是大明的天道,比任何东西都更加重要,我辈清流自当维护纲常法度,维护大明的道统,至死不渝!”
杨涟跟左光斗很有意思,倒不是说他们的言论很幽默,而是当他们发言的时候,并不是朝着朱由校在进言劝谏,而是背对着朱由校,面朝百余位同僚,慷慨陈词,完全无视了端坐在文华殿上的朱由校,仿佛他就是做泥塑一样。不错,其实在大明文官的心目中,一个泥塑皇帝才是他们心目中最符合仁君圣君标准的皇帝,就老老实实端坐在龙椅之上,一言不发,什么事也不管,将所有权力统统都下放给忠心耿耿且满腹经纶的读书人,如此治理天下,岂能不大治,如此治理江山,又岂能不永固?
这种现象有点儿类似于英伦后来的“虚君制度”,即英王变成国家的象征,文化的象征,而国家大权统统交由议会跟首相。当然,这种现象是一种进步,但是明末的这点儿政治进步还相当的幼稚,相当的不成熟,相当的不合时宜!正所谓穷独裁,富民*主。穷困之国想要崛起,非得集权不可,将有限的国力集中来使用,集中起来办大事,这样的话好钢用在刀刃上,最符合国家利益;富国想要继续富裕强盛下去,就必须放弃独裁,搞民主,搞分权,因为一个发展起来的富国、强国,完全有资源有人才有能力再多个领域齐头并进,而不必继续将国力集中起来,集中挥霍。当然,富国国民心思也多,心不齐,想要继续集权,独裁自然会招致反对,致使国家动荡混乱。
所以说,假如明国不是内忧外患的话,让明朝的这帮官僚继续折腾个一两百年,在江南资本主义萌芽这一先进的经济基础上,还真说不定会造就一个东方版的“虚君共和制”。
不过可惜,明国现在已经衰弱的有些不堪了,以至于连努尔哈赤那种人口不过几十万的小国都搞不定,还要被其欺辱的地步。在这种背景下,明国想要浴火重生,就非得集权不可,就非得杀点儿人,加强皇权不可!别怪朱由校心黑,因为若是放着努尔哈赤的军队进来,放任李自成的农民军崛起,那么所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不知道要比朱由校杀几个人严重多少倍,扬州十*日、嘉宁三*屠还是轻的,最为关键的是,我大清的文字狱与闭关锁国,最终会导致我中华文明的整体衰退。
就在朱由校神游物外的时候,杨涟跟左光斗等人已经通过振奋人心的演讲,统一了文华殿内百余人的思想。大家伙纷纷义愤填膺的挥动手臂,挥舞着拳头,大声叫嚷着:“打倒妖妇西李,将祸国殃民的妖妇赶出乾清宫!”
这时,左光斗从袖口内摸出一道奏疏,向殿内的百余人嚷道:“诸位同乡,同年,同窗!我这里有一封奏疏,全是用来弹劾西李妖妇的,不如就由我念出来,给大家听听,也好有劳诸位给我斧正。”
见左光斗掏出了奏疏,众人都是精神一振,哦,又到了上折子骂娘的时刻了吗?这个好啊,俺们在行这个呀。
“还是遗直(左光斗字)想得周到,咱们想要搬到那妖妇只有借助天下的士气民心,口诛笔伐,用唾沫星子淹死她丫的。”
“是啊,我就不信,面对天下人的怒火,她西李若是还敢执迷不悟,那边真成了自寻死路!”
见大家伙兴致都很高,左光斗也很高兴,他展开折子,清了清嗓子,字正腔圆的开始读自己的大作。而他身后,面色阴郁的朱由校却是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愤慨,这倒是真的,这种事搁谁身上能受得了?一帮手下没一个鸟自己的,这不是扯淡吗?这样的领导干着还有什么意思?朱由校目光阴鸷的盯着杨涟跟左光斗的背影,他心里清楚得很,之所以这帮家伙这么有恃无恐,无外乎三点:其一,他们自问自己是匡扶社稷的功臣,居功自傲,毕竟,如若不是他们闯宫来,这会儿朱由校还身陷囹圄呐;其二,朱由校是个没有一丁点儿根基的太子,既没有对他忠心耿耿的潜邸之臣,也没有一丁点儿朝野上下的威望。如此一来,朱由校在东林君子们眼里,自然成了软柿子,成了能糊弄就糊弄的泥塑,傀儡跟提线木偶。其三,就是他们自身的劣根性了,笔者早就借用李鸿章的话,给大家介绍过言官制度的弊端:“言官制度,最足坏事,故前明之亡,即亡于言官。此辈皆少年新进,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实得失、国家利害,但随便寻个题目,信口开河,畅发一篇议论,藉此以出露头角,而国家大事,已为之阻挠不少。”
少年新进!
毫不更事!
信口开河!
沽君卖直!
虽是如此,可他们自个儿到还真将自个儿当回事儿,总觉得自己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总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错觉。
这帮人不能称之为官僚,他们更像是文青、愤青,以及常年在村口晃荡的二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