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我的国学梦我的中国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侍奉在君子旁边陪君子说话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叫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就贸然说话,这叫不长眼。君子有三种事情应该是引以为戒的: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之间的争斗;等到年老,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
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此也不会敬畏天命,不懂得尊重地位高贵的人,甚至轻侮圣人的话。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情: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了;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自己的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请教;忿怒的时候,要思考是否会有后患;获取财利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标准。
看到善良的行为,就要担心自己会做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躲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义的标准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只是听到过这样的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齐景公有四千匹良马,他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德行;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着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陈亢问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孔鲤回答:没有啊!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地从庭中走过的时候,他问我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告诉我不学《诗经》就不会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开始学《诗经》;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从庭中走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他告诉我不学礼就不会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开始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不算什么特别的教诲吧!陈亢听后高兴地回答:我提了一个问题,却得到了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经》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别的国家的人称她为寡小君,也可以称她为君夫人。
(十七)《阳货篇》
《阳货篇》一共26小章,其中有名的句子是:“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习染得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只有上等的聪明之人和下等的愚笨之人才不会被改变”;“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的问题,也谈到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季氏家的权臣阳货想去拜访孔子,孔子不想见他,故意躲开了。阳货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样孔子就不得不去拜访他了。孔子遵从礼法,打听得知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往阳货家拜谢。不料,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和你说。孔子走近了他,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叫仁吗?孔子回答:不叫。阳货又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叫智吗?孔子回答:不叫。阳货接着说: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最终无奈地回答:好吧,我这就去做官。
(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臣贼子,孔子不愿意和他交往,更不愿意去他的手下做官。但是屈于礼制的要求,孔子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阳货是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经几代掌握着鲁国的朝政,而这时的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后,阳货专权,管理鲁国的政事。后来他与公山不狃(niǔ)合谋杀害季桓子,失败后逃往晋国。季氏是鲁国的权臣,阳货又是季氏家的权臣,可以说是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期习染得不同,相互之间才有了差别。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子游正担任武城的县宰,孔子有一回到了武城,听见了有人弹琴唱歌的声音;他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意思是说,武城这么小,子游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子游听后反驳孔子说:我以前听夫子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礼乐,就容易使唤,我感觉自己这样做没错。”孔子笑着回答:学生们,子游说的话是对的,我刚才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子张向孔子请教关于仁的问题,孔子告诉他: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问: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孔子回答:庄重、宽厚、诚实、勤勉、慈惠;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勉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公山不狃占据费邑反叛,有一天来招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了,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不狃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立一个东方的西周。(关于这一章,后世许多的学者提出了质疑,在《左传》中,有记载关于公山不狃反叛鲁国的事情,但并没有召请孔子的记载;从这一章来看,孔子显然是有帮助叛乱、不明义理的嫌疑,这和孔子的一贯主张是不符合的。史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
侍奉在君子旁边陪君子说话的时候,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叫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就贸然说话,这叫不长眼。君子有三种事情应该是引以为戒的: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之间的争斗;等到年老,血气已经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
君子有三件敬畏的事情:敬畏天命,敬畏地位高贵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不懂得天命,因此也不会敬畏天命,不懂得尊重地位高贵的人,甚至轻侮圣人的话。生下来就知道的人,是上等人;经过学习以后才知道的人,是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再去学习的人,是又次一等的人;遇到困难还不学习的人,这种人就是下等的人了。
君子有九种要思考的事情: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听清楚了;自己的脸色,要思考是否温和;自己的容貌,要思考是否谦恭;言谈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忠诚;办事的时候,要思考是否谨慎严肃;遇到疑问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应该向别人请教;忿怒的时候,要思考是否会有后患;获取财利的时候,要思考是否合乎义的标准。
看到善良的行为,就要担心自己会做不到;看到不善良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躲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也听到过这样的话。以隐居避世来保全自己的志向,按照义的标准贯彻自己的主张;我只是听到过这样的话,却没有见到过这样的人。齐景公有四千匹良马,他死的时候,百姓们觉得他没有什么值得称颂的德行;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下,百姓们到现在还在称颂着他们,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陈亢问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过什么特别的教诲吗?孔鲤回答:没有啊!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堂上,我快步地从庭中走过的时候,他问我学《诗经》了吗,我回答说没有;他告诉我不学《诗经》就不会懂得怎么说话,我回去就开始学《诗经》;又有一天,他又独自站在堂上,我从庭中走过,他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他告诉我不学礼就不会懂得怎样立身,我回去就开始学礼。我就听到过这两件事,不算什么特别的教诲吧!陈亢听后高兴地回答:我提了一个问题,却得到了三方面的收获,听了关于《诗经》的道理,听了关于礼的道理,又听了君子不偏爱自己儿子的道理!
国君的妻子,国君称她为夫人,夫人自称为小童,国人称她为君夫人;别的国家的人称她为寡小君,也可以称她为君夫人。
(十七)《阳货篇》
《阳货篇》一共26小章,其中有名的句子是:“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天习染得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只有上等的聪明之人和下等的愚笨之人才不会被改变”;“君子有勇无义就会作乱,小人有勇无义就会偷盗”;“只有女人和小人是难以相处的”。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的问题,也谈到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季氏家的权臣阳货想去拜访孔子,孔子不想见他,故意躲开了。阳货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来而不往非礼也,这样孔子就不得不去拜访他了。孔子遵从礼法,打听得知阳货不在家的时候,前往阳货家拜谢。不料,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要和你说。孔子走近了他,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叫仁吗?孔子回答:不叫。阳货又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叫智吗?孔子回答:不叫。阳货接着说:时间一天天地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最终无奈地回答:好吧,我这就去做官。
(阳货是孔子在政治上非常鄙视和反对的乱臣贼子,孔子不愿意和他交往,更不愿意去他的手下做官。但是屈于礼制的要求,孔子不得不在接到阳货送来的礼物之后回拜他。阳货是鲁国大夫季平子的家臣,季氏曾经几代掌握着鲁国的朝政,而这时的阳货又掌握着季氏的家政,季平子死后,阳货专权,管理鲁国的政事。后来他与公山不狃(niǔ)合谋杀害季桓子,失败后逃往晋国。季氏是鲁国的权臣,阳货又是季氏家的权臣,可以说是当时炙手可热的人物。)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后期习染得不同,相互之间才有了差别。只有上等的智者和下等的愚者是改变不了的。子游正担任武城的县宰,孔子有一回到了武城,听见了有人弹琴唱歌的声音;他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意思是说,武城这么小,子游也要用礼乐之道教化百姓,是不是有些小题大做了。子游听后反驳孔子说:我以前听夫子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礼乐,就容易使唤,我感觉自己这样做没错。”孔子笑着回答:学生们,子游说的话是对的,我刚才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子张向孔子请教关于仁的问题,孔子告诉他:能够处处实行五种品德,就是仁人了;子张问:请问是哪五种品德;孔子回答:庄重、宽厚、诚实、勤勉、慈惠;庄重就不会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勉就会提高工作效率,慈惠就能够使唤人。
公山不狃占据费邑反叛,有一天来招孔子,孔子准备前去;子路不高兴了,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不狃那里呢?孔子说:他来召我,难道只是一句空话吗?如果有人用我,我就要在东方复兴周礼,建立一个东方的西周。(关于这一章,后世许多的学者提出了质疑,在《左传》中,有记载关于公山不狃反叛鲁国的事情,但并没有召请孔子的记载;从这一章来看,孔子显然是有帮助叛乱、不明义理的嫌疑,这和孔子的一贯主张是不符合的。史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已经没有办法考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