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新中华再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事情也确实如张华轩所料般的发展,这一天清晨时分,太平军开始攻打三叉河的江北大营营盘,三个时辰不到,连破江北大营一百二十多个营盘,到得正午时分,江北大营的一万多清军已经四散败逃,溃不成军。
琦善在千余残军的保护下,退往秦家楼、蒋王庙一带,托明阿与富明阿两人只率数十骑逃向邵伯镇一带,一万多清军除了战死和被俘的以外,其余的作鸟兽散,经营了大半年的清军江北大营,两天时间就被清军一举击溃,十几万民伕与上百万两百银的花费,全被风吹雨打去。
到了傍晚时分,太平军解决了江北大营的威胁之后,派出了仅有的少量骑兵做为侦骑,到达扬州城下侦察。
几十游骑长发披肩身着铁甲,张弓搭箭在扬州城下耀武扬威来回穿梭,骑弓威力小射程短,这些太平军的侦骑却是经常突然加快马速,往着城头就射上一箭,然后迅速后撤,在后撤的同时,又爆发出一阵阵的大笑。
城头上的淮军官兵都被气的脸色铁青,很多中下级的军官都来找张华轩请命,请求在下次敌骑靠近的时候来一次齐射,把靠的过的敌骑打下马来,不过都被张华轩严辞否决,他不但不准士兵们开枪还击,就是自己身边持线膛枪的卫士们也是不准擅动,不仅如此,等敌骑肆无忌惮的越来越靠近后,张华轩还下令把淮军撤下城头,换了扬州城中原本的绿营兵上城驻守,让他们用步兵弓箭还击。
众所周知,绿营兵的训练做战水平惨不忍睹,当几个敌骑用漂亮的骑术动作靠近时,城头上稀稀拉拉的箭雨根本没有伤到对方的一根毫毛,反而又激起了更大的笑声。
张华轩也不顾自己麾下众军官的脸色,反而悠然坐定,等敌人侦骑陆续离开后,方才向着杨廷宝问道:“滚油还有滚石檑木,准备的怎么样了?”
自从局势紧张,杨廷宝已经片刻不离张华轩左右,战略物资的淮备也是他这个地方官员的责任,此时听到张华轩来问,杨廷宝擦擦额头上的汗水,答道:“滚油淮备了不少,石块不多……擂木也很难筹集,咱们扬州附近到处都是民居,树木也少,砍老百姓的树木百姓们怨气很大,花钱买吧本府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张华轩斜眼看这知州一眼,这杨廷宝不是笨蛋,现下说的这些多半是推托之辞,大敌当前还这么顾忌百姓?张华轩当然不信,对方是算准了他的淮军火力强大,根本用不到这些传统的守城器械。
他也不理会这知州的小算盘,当下却是召来一干管带军官,喝令道:“绿营兵留在城上,咱们的火枪手不要上城,大炮也先不用,先派两千长枪兵上去,用杨大人准备的滚油檑木先守一阵。”
他是主帅,做战的细节当然是由他做主。况且诸军官不是傻子,知道攻城战敌军不可能一下子就尽出主力,肯定会先行试探,如果开始就给敌人很大的打击,只是击溃敌人的前锋,伤不到对方的主力,所以张华轩才会有如此安排。
这一夜间,不停有江北大营的溃兵逃到扬州城下叫门,紧随其后又有太平军的追兵,溃兵们叫不开门,又被太平军撵个不停,只得绕城而走,破口大骂张华轩的同时愤愤而去。到了下半夜,隐约传来一阵阵军鼓杀伐之声,偶尔还有火铳与开山炮的响声,伴随着这些声响,还有太平军追军的喊杀声。
局势如此紧张,阖扬州城统统不曾睡,不少百姓自发的来到城头角下,帮着守兵们准备物资,官绅富户们不停的派人来打探消息,阖家老小点着灯等着战况传报,不少官绅干脆与杨廷宝一起,有机会就往张华轩的身边凑,仿佛一看到张华轩后,心里就增添了几分安全感。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一队一队的太平军轻骑开始逼近城墙,这一次不象昨天那些侦骑一般,有限的太平军轻骑不过两三百骑,他们四散开来,沿着扬州城的城墙来回奔驰,扬州城是内陆大城,地处南北要冲米粮集散之地,不过它的城防却并不森严,因为清朝承平百年,如扬州这样的内陆城市战略地位并不很强,而内地又平安无事,更加不可能去修缮扬州城墙,所以长达十余里的扬州城墙高度一般,外形破旧,相应的辅助设施也基本没有,这一次太平军入寇,扬州城除了一道城墙外,没有外城,没有拦马墙,也没有护城河或是矮桩形成的外围阵地。
两三百人的太平军骑兵一直在扬州城外四散奔驰,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若奔雷,一下下敲打在城头士兵们的心上,不但绿营兵们脸上变色,就是训练多时,看起来已经是大清第一精锐之师的淮军士兵们,也是胆战心惊,只是畏惧军法官们的鞭子和棍子,所以不敢说话也不敢晃动身形,训练之时,只要有人敢动一下,立刻就是粗暴的皮鞭和棍子雨点一样落在身上,这种野蛮粗暴的训练方法现在显然起到了效果,面对着敌人骑兵带来的压力,城头的淮军士兵并没有人敢动弹一下。
看到士兵们的脸色,张华轩心里也是感慨,果然上过战场见过血,才能称的上是精锐敢死之师,淮军的待遇装备和训练都是按着一支现代军队的构造来进行,它的核心精神与内涵是封建军队不能比拟的,就是如此,面对着城外太平军这支纯粹的封建手法打出来的精锐百战之师,这些没有上过战场杀过敌见过血的新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仍然不能尽如人意。
对于目前的这种情形,张华轩倒是早有所料,眼看敌骑身后大队的步卒已经出现,军旗招展连绵不绝,给予城头守兵的压力越发沉重,张华轩将手一挥,令道:“击鼓!”(未完待续)
事情也确实如张华轩所料般的发展,这一天清晨时分,太平军开始攻打三叉河的江北大营营盘,三个时辰不到,连破江北大营一百二十多个营盘,到得正午时分,江北大营的一万多清军已经四散败逃,溃不成军。
琦善在千余残军的保护下,退往秦家楼、蒋王庙一带,托明阿与富明阿两人只率数十骑逃向邵伯镇一带,一万多清军除了战死和被俘的以外,其余的作鸟兽散,经营了大半年的清军江北大营,两天时间就被清军一举击溃,十几万民伕与上百万两百银的花费,全被风吹雨打去。
到了傍晚时分,太平军解决了江北大营的威胁之后,派出了仅有的少量骑兵做为侦骑,到达扬州城下侦察。
几十游骑长发披肩身着铁甲,张弓搭箭在扬州城下耀武扬威来回穿梭,骑弓威力小射程短,这些太平军的侦骑却是经常突然加快马速,往着城头就射上一箭,然后迅速后撤,在后撤的同时,又爆发出一阵阵的大笑。
城头上的淮军官兵都被气的脸色铁青,很多中下级的军官都来找张华轩请命,请求在下次敌骑靠近的时候来一次齐射,把靠的过的敌骑打下马来,不过都被张华轩严辞否决,他不但不准士兵们开枪还击,就是自己身边持线膛枪的卫士们也是不准擅动,不仅如此,等敌骑肆无忌惮的越来越靠近后,张华轩还下令把淮军撤下城头,换了扬州城中原本的绿营兵上城驻守,让他们用步兵弓箭还击。
众所周知,绿营兵的训练做战水平惨不忍睹,当几个敌骑用漂亮的骑术动作靠近时,城头上稀稀拉拉的箭雨根本没有伤到对方的一根毫毛,反而又激起了更大的笑声。
张华轩也不顾自己麾下众军官的脸色,反而悠然坐定,等敌人侦骑陆续离开后,方才向着杨廷宝问道:“滚油还有滚石檑木,准备的怎么样了?”
自从局势紧张,杨廷宝已经片刻不离张华轩左右,战略物资的淮备也是他这个地方官员的责任,此时听到张华轩来问,杨廷宝擦擦额头上的汗水,答道:“滚油淮备了不少,石块不多……擂木也很难筹集,咱们扬州附近到处都是民居,树木也少,砍老百姓的树木百姓们怨气很大,花钱买吧本府实在是拿不出钱来……”
张华轩斜眼看这知州一眼,这杨廷宝不是笨蛋,现下说的这些多半是推托之辞,大敌当前还这么顾忌百姓?张华轩当然不信,对方是算准了他的淮军火力强大,根本用不到这些传统的守城器械。
他也不理会这知州的小算盘,当下却是召来一干管带军官,喝令道:“绿营兵留在城上,咱们的火枪手不要上城,大炮也先不用,先派两千长枪兵上去,用杨大人准备的滚油檑木先守一阵。”
他是主帅,做战的细节当然是由他做主。况且诸军官不是傻子,知道攻城战敌军不可能一下子就尽出主力,肯定会先行试探,如果开始就给敌人很大的打击,只是击溃敌人的前锋,伤不到对方的主力,所以张华轩才会有如此安排。
这一夜间,不停有江北大营的溃兵逃到扬州城下叫门,紧随其后又有太平军的追兵,溃兵们叫不开门,又被太平军撵个不停,只得绕城而走,破口大骂张华轩的同时愤愤而去。到了下半夜,隐约传来一阵阵军鼓杀伐之声,偶尔还有火铳与开山炮的响声,伴随着这些声响,还有太平军追军的喊杀声。
局势如此紧张,阖扬州城统统不曾睡,不少百姓自发的来到城头角下,帮着守兵们准备物资,官绅富户们不停的派人来打探消息,阖家老小点着灯等着战况传报,不少官绅干脆与杨廷宝一起,有机会就往张华轩的身边凑,仿佛一看到张华轩后,心里就增添了几分安全感。
天色蒙蒙亮的时候,一队一队的太平军轻骑开始逼近城墙,这一次不象昨天那些侦骑一般,有限的太平军轻骑不过两三百骑,他们四散开来,沿着扬州城的城墙来回奔驰,扬州城是内陆大城,地处南北要冲米粮集散之地,不过它的城防却并不森严,因为清朝承平百年,如扬州这样的内陆城市战略地位并不很强,而内地又平安无事,更加不可能去修缮扬州城墙,所以长达十余里的扬州城墙高度一般,外形破旧,相应的辅助设施也基本没有,这一次太平军入寇,扬州城除了一道城墙外,没有外城,没有拦马墙,也没有护城河或是矮桩形成的外围阵地。
两三百人的太平军骑兵一直在扬州城外四散奔驰,轰隆隆的马蹄声响若奔雷,一下下敲打在城头士兵们的心上,不但绿营兵们脸上变色,就是训练多时,看起来已经是大清第一精锐之师的淮军士兵们,也是胆战心惊,只是畏惧军法官们的鞭子和棍子,所以不敢说话也不敢晃动身形,训练之时,只要有人敢动一下,立刻就是粗暴的皮鞭和棍子雨点一样落在身上,这种野蛮粗暴的训练方法现在显然起到了效果,面对着敌人骑兵带来的压力,城头的淮军士兵并没有人敢动弹一下。
看到士兵们的脸色,张华轩心里也是感慨,果然上过战场见过血,才能称的上是精锐敢死之师,淮军的待遇装备和训练都是按着一支现代军队的构造来进行,它的核心精神与内涵是封建军队不能比拟的,就是如此,面对着城外太平军这支纯粹的封建手法打出来的精锐百战之师,这些没有上过战场杀过敌见过血的新兵,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仍然不能尽如人意。
对于目前的这种情形,张华轩倒是早有所料,眼看敌骑身后大队的步卒已经出现,军旗招展连绵不绝,给予城头守兵的压力越发沉重,张华轩将手一挥,令道:“击鼓!”(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