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最后一名女知青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却不立刻问她,只说我们乡下女人粗俗,说出来怕你生气,不说又觉得对你和张老师身体不好。这样反复地阐释说明,她也一再声明决不生气,那嫂才爆出一句:
“你们城里女人是不是迷着那种事情?”
“什么事情?”
“男女的事情。”
“怎么问了这个?”
“有人看见你和天元大白天还在台子地上睡着,当着孩娃儿的面就那那个个了。你得应记天元的身体,他得种地还得教书。”
她听了这样的话,拉着孩娃儿格格格地大笑一场,一方面觉得乡下女人的粗野,一方面又觉得人家是对天元身体的真正关心。前后推算,来到张家营已十年有余,开始,还对这样的野事感到深恶痛绝,简直俗不可耐到无以容忍。可是到了今天,她也已习以为常,不仅不会感到有什么不适,相反的,当呼吸在这乡村大众的气氛里时,反感到异常愉快了。这种心境,发自对于返城的彻底绝望,和对于乡土生活气息的消化。或者说,她已经完完全全把自己看作乡村的一员了;完完全全,被一种乡村的家庭温暖所溶化。夜晚躺在床上,她竟说天元呀,那一天真叫人后悔,倒不如真的在豆地里夫妻一场,看看光天化日下到底什么味儿,也免得今天让我背这样的黑锅。
台子地头上的酸枣棵已经半人多高,在月光中呈灰黑之色,小球似的酸枣在那灰黑里,发出一种蓝莹莹的光色。夏天夜晚的习习凉风,将野枣棵儿吹得前后摆动。孩娃儿和蝈蝈僵持不下。他不走那蝈蝈竟死了样无声无息。他怀疑蝈蝈就猫在面前最高的酸枣刺上。他紧紧盯着那棵枣刺不动。盯得久了,那枣棵忽然在风中晃动成黑乎乎一团,仿佛一个魂魄在向他靠拢。他忽然间身上颤了一个六岁的孩娃儿特有的哆嗦,张了一下嘴巴,紧迫地后退一步,本想惊叫一声,可还是凭着他的胆略控制了自己,努力使自己没有叫出声音,只回头看了一眼,借助着麦场上的灯光,和在不远处走动的父亲的身影,他就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惊恐。
不就是一枝枣棵吗?他对自己说,可又隐隐看到,似乎母亲也立在麦场上的灯光下面。他想证实一下,可又不敢回头,生怕在转眼之间,蝈蝈会从这棵枣刺跳到另一棵枣刺上。那样就前功尽弃了,可是,一想到母亲,他就又想到了那一道传奇。母亲总是拿着那一叠儿传奇读个不停,还念出声音,仿佛是专门读给孩娃儿的故事。读到一个章节,她就合上稿纸,和父亲商商议议,然后,由父亲用红笔在那稿纸上圈圈画画,涂末涂去,弄得一天云霞,满纸是灿烂的红色。最后,到了夜晚,月色在窗上水样游动,发出很响的声音,如同一丝头发在风中摆动那样。他在被窝里看着那月光摆动的声音飘来飘去,他们却以为他已入了梦乡,父亲拿起他刚写过的稿纸向母亲朗读起来,他念到:
那天夜里,风高月黑,山梁上模糊一片,远处的森林是一种墨的颜色,看上去像没有边际的一湖黑水。还有他垦出的大片田地,庄稼在夜里不时发出一种怪异的响音,虽然微细,却委实令人悚然。山虎就那么坐在山梁上,望着山野的黑色,听着田地喃喃的细语。他就那么坐在寒凉的山梁上,抱着菊子的的尸体,默默地等着死去,像等着死去的菊子醒来。他把自己的手搁在菊子的脸上,从她的额门往下抚摸,她的脸冷得如冻了三冬的青冰,把他手上的热气吸得一干二净。夜是静得不能再静。蛐蛐的叫声,在脚下的地埂儿上,嘹亮而又单调;山梁下的河水,哗哗啦啦,也似乎在酝酿着一场从不曾有过的山洪。那些声音也都寒冷得很,带着湿淋淋的水气,挤拥进山虎的耳里。山虎的手摸到菊子伸出的舌头时,他浑身哆嗦一下,说菊子,你把舌头放回嘴里吧,菊子不言不动,他便解开衣扣,把菊子的脸悟在胸上,捂在那还未及送给菊子胸的兜儿上。他暖啊,暖啊,直从三更暖至东方发白,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说你好苦的命呀菊子,才活了十九年就寻了短见,是我对你不好吗?我哪儿对你不好呢?为了娶你,我三年前开始日夜地垦荒,整整开了九十九亩;为了娶你,大小家具,我一应准备了九十九件;为了娶你,我用马往你家驮了九十八样彩礼,还有这件胸兜儿,加上去也是九十九件;为了这件小小的胸兜儿,我一个男人家,一针一线,亲手缝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针,可你不等我把它戴在你的胸上,你就先我去了。为了什么呢?你好狠心的菊子呵他说。山虎这样自言自语,自言自语,到天亮时分,菊子吐出的舌头果然缩了回去,眼也终于闭上了,模样儿极如睡熟似的了。
说起来,老猎人选上了这道梁子,自然也要为儿子选一房媳妇,这样才能使儿子在老虎梁上有家有业,安心耕种。老猎人扛着他的猎枪,带着他的儿子,走越森林,走越河流,一直正南走去。早听说正南的重山峻岭之中,有一道豹子梁,那儿居住了许多从黄河边搬迁过来的移民。据说,那儿的女子,因食黄河浑水,长得浑圆结实,因食黄河鲤鱼,皮肤又白又嫩;加之连年遭灾,人又变得勤俭纯朴。且因之移民,更愿和土著人结婚,以求尽快在当地落叶生根。他们父子夜宿露营,日夜兼程,整整走了三七二十一天,翻过了九九八十一道山梁,多绕了七七四十九道山弯,才终于找到那道梁子。原来这豹子梁并不富足,林不深,树不高,上亦不厚。移民们因久惧洪水,择高而居,多住在一些山顶岭脊。冬天北风呼啸,夏时烈日曝晒,岁月并不比河边悠闲,无非再也不需对洪水担惊受怕而已。他们到那梁上时,已是薄暮时分,住进一户草庵人家。人家中有二位老人带着孙女过活,其儿女儿媳,都遭黄洪淹没。那当儿,孙女上山砍柴未归,二老在门口种菜,他们过去攀谈一阵,讨些水喝,太阳也就西尽,不得不住宿下来。老人给他们父子烧了绿豆汤喝,说赶路人辛苦,绿豆汤清热败火,喝汤时说起家事,才知这儿多有野狼。白日尚好,夜间便狼嚎阵阵,谁家有一头猪、一只羊,多则能引来上百条黄狼,少则三条五条。所以各家各户,不能饲养,不能牛耕,无不惧怕狼灾。于是,猎人父子,便应记在心,夜间装好火药,将枪靠在门后。
说老人家孙女拾柴回来较晚,进门时见家中有陌生客人。头一低进屋去了,对猎人的儿子并不在意。只是夜饭已过,睡至夜半,先听到日常的狼叫,后听到一声枪响,再听到狼群四逃的疾速之音,心里便有些警觉起来。第二天早早起床,便看见院内扔着一条死狼,枪眼透了脑儿,一股铁砂从左眼进去,由右眼出来。这下孙女惊了,四处张扬家里住了一位神射。闹得天刚亮就有许多村人来这看这神射猎人。
及至猎人和他的儿子起床,人们便都惊了,原来打死野狼的不是老猎人,而是他的儿子,是年儿子才刚满十九。
这是村中打死的第一只黄狼。
然而,狼灾来了。这天日落时分。忽然有四队狼群从四个方向拥来,把几十户人家团团围定,狼嚎声如洪水泛滥,涛涛浪浪漫滚在山上山下,一时间移民惊得怨天尤人,家家闭门关窗,无不埋怨猎人多事。可猎人父子,对此不惊不诈,似乎早有所料,一面通知村落人家,大人小孩不要出门走动;一面离开房舍,躲到一个隐处,朝东面、南面的两群黄狼察看一阵,找到两队狼群中的两个头狼,父子一齐开枪,砰砰两声,两队狼群便失了头羊的羊群样四散开来。之后,父子又躲躲闪闪,移至村落西北,爬上一棵老树,又找到两队狼群的两只头狼,射了两枪,这狼群便狂叫起来,然却并不往村落靠拢。如此三番五次,每天都有狼群在黄昏时分朝村子扑来,每天村落人家都足不出门,只有猎人父子守在村头。先是父子二人同守一处,后来狼群日渐多了,扑来的次数日渐勤了,二人就分开守村,一东一西,或一南一北,这样整整达半月之久,每天都要打死头狼。继而,狼群渐次少了。再往后,三朝五日才会有一群复仇的黄狼扑来,到了村口,又不敢真的扑进村庄,只是在村外转悠怪叫。再往后去,十天半月没有一群狼来。可是,忽然有天夜里,没有听到一声狼叫,早上起床,人们发现夜间开始下的大雨逐渐少了,村落里并没有积存多少雨水,稍高的路面都还露在外面。就在那稍高之处,家纳凉吃饭的门口石上,都有一只两只黄狼站着卧着,它们不吼不叫,只睁着深蓝黝黝的眼睛,盯着各家大门。谁也不知它们是什么时候摸进了村子。谁也不知到底有多少黄狼。谁也不知这偌大的狼群静悄悄溜进村落,要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灾难。这个时候的猎人父子,从床上起来,趴在墙头看着,又对视一眼。
儿子说:“怎么办?”
老猎人说:“它们要走了,可又不肯轻易地走,总要讨点血的。”这样,父子就在院里对视沉默,直至雨水最后完全消停下来,只是偶尔从天空掉下迟来的几粒雨滴。老猎人对他的儿子说,没别的办法了,便很从容地走进灶房,手起刀落,砍掉了自己勾动枪机的食指。父亲出来时,右手鲜血淋淋,散发着一股热腥的气息,左手拿着他的右手食指,看着他的儿子。时间已经是日出以后,村落上空一尘不染,被一夜雨水洗涤成冰洁的玉色,深绿的玛瑙样闪着光泽。村外四边的天空,则呈出红铜白银的合光。合光下潮湿的土地上,洁净的森林里,茂盛的野草中,到处都散发着浓烈的清新之气和阵阵的凉意。父亲那血腥的气息,在这清新里如同突然汇入的一股河水,将那些气息的平稳、闲适,冲得踉踉跄跄,站不稳脚跟。儿子望着父亲那张坚毅的脸,学着父亲的样子,决然走进了人家的灶房。
儿子举起刀时,听见父亲在院里猛唤:“左手食指。”
然后是手起刀落和涌流的一股血气。
老猎人左手用盘子端着父子二人的指头,举着右手,明证着他们砍掉的正是勾枪机的右手食指,大开院门,朝村中央的一只老狼走去。从食指的断口涌出的鲜血,在日光中红红亮亮,如同半空中的一个血泉。整个村落的街街巷巷,都汩汩潺氵爰着他们父子的血气,仿佛整个村落都沉进了一个红色的湖中。卧着、站着的狼们,嗅到这股血气,都朝村子中央拥来,黄爽爽一片站着,如同茫茫的重山峻岭,一只只狼眼,好似重山峻岭中幽深的一洞洞井口。那只小牛一样大的老狼站了起来。老猎人把盘中的指头放在它的面前。那两段手指呈出苍白的云色,断处倒还是艳艳的水红,极如两截白皮红心的萝卜。老狼朝前走了一步,看看那两截指头,又把目光搁在猎人的胸上,老猎人这时回望一眼,他的儿子和几个胆大的小伙,扛着几十只被打死的黄狼,走过来放在老狼面前,然后退了回去。
那一刻村子静极,冷丁儿从树上滴落的雨粒,轰然炸响在村子中央。就那么静了一会儿,老狼过来在盘上对那手指辨认一会儿,没有认出其中一个是左手指头以后,才衔了那两段指头,尾巴在空中摆动一下,又过来数十只大个黄狼,从地上背起了那十余只同类。老猎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老狼衔着那两节断指慢慢朝村外走去。
背了同类尸体的大个狼们仍跟在它的身后。
狼群走了,千余只黄狼举家北去,开始了往深山移民的大迁徙。村人们都爬在树上、墙上眼看着狼们离开了豹子梁。从此豹子梁再也没有了狼灾,人们过起了能够养鸡、养猪、饲牛饲羊的日常生活。在黄狼大迁徙以后,村人们在村中没有散开。早知这父子来意的族长老人,集中了整个梁上十六岁以上的姑娘,任他们父子挑选。老猎人看上了老族长最小的女儿,她又健壮,又漂亮,是年二十二岁,大儿子三岁,娶回去正可以下田劳作,生儿育女。老族长说你们为豹子梁上除了一患,就领她去吧。可是猎人的儿子却不同意,他看上了房东老人的孙女。老猎人说她才十六,儿子说我愿等她三年再婚。为了什么呢?老猎人问他的儿子。儿子说她虽然十六,长得瘦弱,也没有族长的女儿漂亮,可我们父子分守村口的那些夜里,都是她陪伴于我;就连我们断指还狼,也是她替我砍掉了她的一个指头。
直至此时,老猎人才看见自己的儿子,十个指头完整无缺。豹子梁的老族长和他的村人们,也才发现躲在他们身后那十六岁的女子,左手食指正血流如注地昏死在地上。
那十六岁的女子,就是新婚死去的菊子;那猎人的儿子,就是老虎梁人的早祖山虎。
29
菊子死了,她的尸体又瘦又小,如同活人一样终日伴着山虎。可她的魂儿却大得出奇,薄的出奇,呈出浅紫淡黑,如同一张剪纸样,轻飘飘的无处不在。每天黄昏,便来到孩娃儿面前,同孩娃儿说话游戏。尽管孩娃儿总是对那剪纸惧怕十分,然那剪纸却并不真的恐吓了孩娃儿,无非在他面前一闪一现,勾起他一些故事罢了。
孩娃儿是果真抓了一只蝈蝈。那蝈蝈也果真藏在魂影似的野枣刺的一片叶下。它终于败在孩娃儿静默的僵持,耐不得寂寞地叫了一声,也仅仅是清了一下嗓子,孩娃儿便发现它卧的那片枣叶,在月光中比别的叶子晃动得厉害。孩娃儿是顺着枣叶晃动的声音,捉到了这只黄胖的蝈蝈。也恰在这时,麦场上传来了悠长别调的叫声:
“强强——”
“强强——”
果然是母亲在叫。她从家里出来了。母亲毕竟是都市的人,她的叫唤舒缓清丽,像从嘴里吐出一条井水浸过的长带,没有一点生涩。不像张家营人那样,说话斩钉截铁,硬冷结实,仿佛是朝外吐着石头。听母亲说话,天大的事情,与她都可商量。而听村人说话,却钉铆得很哩,不见有再说的余地。然而,许多时候,母亲也是说一不二的。尤其从生性劳碌的父亲眼中去看,母亲倒不失为一位柔中有刚的女中豪杰。不能纵然地说,母亲她完全没有阴郁的一面,但自彻底身嫁于父亲以后,懊悔过去,悲叹未来之类的情况,确实少有。父亲爱看那些迟到半月的报纸副刊,称赞某一篇文章中的某一段落不错。母亲看了,却断然否认,说:
“这难道就比你写得好吗?”
父亲说:“不能这样比的。”
母亲将报纸扔在一边:“你总是瞧不起自己。”
父亲往往为乡村时事所虑,甚或对当今乡土社会的一些名堂持否定态度。而母亲虽然来自于省会的天地之中,却从不对这些叹息,甚至让人觉得她是漠不关心,而她关心的,却是欢乐家园中的一些事情。换一句话说,她更关心自身和这乡村的家境。一次,就是两年之前,地区报纸登了他们学生的六篇作文以后,县教育界终于知道,这全县最偏僻的老君庙小学,原来是藏龙卧虎之地,原来还寄籍有铁笔圣手,于是便来人让他们编写一份小学生作文辅导材料。来者是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长,说出口的言谈,自然带有政府指令的意味。不料她却断然拒绝。说是义务编吗?答说教育界的事情,向是义务,老师们为人师表,也都从不计较酬谢。她说我们也有许多事情,老君庙一至五年级,所有课程都由我和天元负担,你想能抽出空吗?来人不得不败兴而去。倒使父亲深感不安,说怎么能这样待人娅梅。她说我们无求于人,何苦要弯下腰来,与其去义务编写别人的东西,倒不如赶早写完自己的还好。当然,日后正是母亲的这种外秀内刚的脾气,招致了许多人生的挫折。那些事情说起来,令人感到后背有阵阵寒风穿越。然也正是母亲的这种脾气,终于使欢乐家园于去年完稿,通过了省出版社整整一年的审查,四审皆过,还有幸被列入重点图书出版计划,要求他们将洋洋四十万字,就原稿删去十万,于本月底寄往省城。
说起来时间还是绰绰有余。可因为上个月孩娃儿病了一场,日夜发烧不退,最后闹到不得不去县医院诊治,这样就凭白耗去了一个半月。接下,又临了麦收,对欢乐家园的删改也便不得不日夜兼程,以求三朝五日之后,能送往县城的邮局,让它尽早踏上最少半月的邮途。孩娃儿拿着蝈蝈走回麦场的时候,父亲正将一捆小麦撂在打麦机下,说娅梅你不在家里守着,跑到这儿干啥?她说我来帮着打打麦子,不然人家还真的以为我只能同你说说笑笑,好吃懒做哩。
打麦机前边,已经高高堆起一垛晒焦的小麦。台子地那端,远远站着奶奶的身影和嗅来嗅去的黄黄。山梁别处的坡地上,月光溶溶,不时传来小麦割完没有的问询。除此以外,便是对面山梁小李庄的灯火,时灭时暗。偶尔看到一条路上晃着一盏马灯,不一阵拐进了一块田地,或挂在了田头的一棵树上。吸取去年的雨训,家家户户都乘着月色收割,力图赶早使小麦入仓。这当儿,多年不见的大跃进图景,倒很像是欢乐家园描写的一种风光:山虎成群的儿女,到每年的六月,开始播种一种叫“夜生”的粮食。这粮食便是玉蜀黍的鼻祖。它棵大粒小,穗儿圆圆滚滚,籽是红白颜色,中间有一小沟。父亲看一眼对面梁上有声有色的忙碌,说你回家去吧娅梅,通一遍稿子要紧,这儿用不着你。孩娃儿立在父亲身后,倒是首先看到母亲提了一个黄帆布兜儿,不消说里边装的是他们的传奇故事。每当他们忙的时候,去哪的时候,他们总是把那传奇故事装入布兜,提在手里或锁在箱里。有时也挂在墙上。母亲看着父亲的胸,先自笑了一下,说你们都来场上,连强强、黄黄也不在家,看着看着,我自己也害怕起来。又说灯里、瓶里也没油了。
“看到了哪?”
“菊子快要活了。”
“你就在这儿看吧,冷了围住麦秆,开机器时你帮我递递麦子。”这样说着,父亲便解了麦捆上的绳子,大步地走入了月光下的田地。
30
小麦是丰收得十二分可以。倘若你有幸在三天之前站在台子地边上,看那涛涛麦海,倒也不失为一种享受。那当儿,母亲同父亲收割麦子,父亲地地道道农民似猫在麦地,把哗哗的割麦声扬在天空。母亲却到底不行,每割几步,便要直起腰身,望望太阳,掐一穗迟熟的青麦,揉揉放在嘴里。她说天元,料不到这么丰收,要每亩打八百斤小麦,如何能吃得完呢。
“方便的话,就往省城捎上两千斤去,也让你爸你弟吃些鲜面。”
她就遥望南边。那边是省会郑州的方向。当然她看到的只是黄黄爽爽的田地,灰白茫茫的麦海。然在她的心深之处,自不消说,她已经灵犀到近千里之外省会郑州。无论岁月和命运对她如何苦口婆心,想让她彻底忘却那方生养之地,实则是胜于蜀道之难。尽管父亲和弟弟,都曾经对她的生活有过诘难掣肘。回想过去,毕竟父亲对她有过养育之恩;而弟弟,也毕竟是一奶同胞。
除她之外,知青们全部返城那年,春节她回到省城过年,张老师作为一位知音,将她送到镇上的车站,又忽然想把她送往洛阳。偏这时买过了车票,她又说天元,我这一走,如在郑州能找个临时工做,也许就不回了,你就忍心在这和我分手?他就把她送到洛阳,买了火车票,又在洛阳呆了一天,同游了龙门石窟。第二天才搭上往省城去的过路客车,到家时已近黄昏。父女二人见面,少不了各自哭了一场。家里住的是父亲单位的一间一分为二的老民房,建于解放初期,在屋内能看见太阳月亮和点点星光。所谓的两间房子,共是十三平方,父亲、弟弟各住一间,她回去了,便将弟弟赶到了父亲床上。这样三朝两日尚好,过完春节,还没到初五,弟弟便忽然问说:
“姐姐,你什么时候走?”
“去哪?”
“四伏牛山那个张家营子。”
“我不想走了,那儿的知青只剩下我一个。”
“真不走了?”
“真不走了。”
“天呀”
听说自己真不走了,弟弟差一点惊叫起来。那时候,弟弟已经参加工作,因家境贫寒,工种也不甚好,仅是一个街道小厂的车工,连大集体的工人也还不是,却又偏偏谈了一个模样不错的对象。且对象还是一家银行的出纳,上班时总穿一套配发的绿色制服,胸前别着“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的徽章,向所有遇到她的人们宣布,她是全民性质的工人。这样力量悬殊的对比,弟弟自然要对人家敬如尊神。
她说:“人家真心和你好?”
弟说:“我这样的人她去哪儿找?郑州城也只有我一个。没结婚我连她的袜子都洗了。”
她说。“你是男人,腰杆要直着谈恋爱。”
弟说:“谁让咱家条件不如人。不瞒姐说,她妈她爸的衣服我都洗。”
少不了替弟一阵难受,可又无可奈何。一句谁让自己条件不如人,道出了弟弟多少辛酸泪水。晚上躺着,听着一板之隔的那边,父亲和弟弟睡在一张床上,父亲说你往里边躺躺,我都睡到了床下。弟弟说你没看我是挨着墙睡,也不能让我睡到墙缝去吧!于是吵了几句,父亲就索性不睡,坐在床头彻夜地吸烟。弟弟霸占着床,睡了一觉,动起恻隐之心。自己到大街上彻夜未归,把床让给父亲,这样熬到初七,弟弟索性家也不回,睡到了对象那儿,只吃饭的时候回来待上半个小时。
父亲说:“你小子真是不要脸啦!”
弟弟说:“姐姐不走你让我睡到哪儿?”
她开始找同学们以叙旧为名,晚上就住在那儿,白天则回家里给父亲、弟弟烧饭。同时,一方面请求以父亲的诚实厚笃,到父亲单位换回一份同情,给自己找一份工作,哪怕是煤厂的搬运工人也成;另一方面,夜间向朋友诉苦,看是否能在哪儿弄出半间房子。类似的努力,耗去了她许多心血,到头来唯一的收获,是父亲在工厂的车间头上,钉了半间油毡棚子,搬出了这间老房,给她和弟弟备让出一张床来。父亲搬走那天,她暗自哭了一场,说:
“我还回到乡下去吧。”
父亲说:“都已经住下了,回去干啥。”
弟弟没吭。可父亲搬走的第二个晚上,弟弟却把对象领回家住。一间房子,木板一隔,两边各设一床,他们说笑到深夜,她说弟的对象,我们一块睡吧。人家却直言不讳,说姐呀,你在乡下辛苦,自个儿一张床睡吧,我和他挤在一张床上,反正我俩早就想结婚了。那个时候,省会再也不是她熟悉的省会,随着时势的急剧开放,西方文明洪水一样东渐,使这个大都会城貌虽然依旧,然人的精神却日新月异。市内出现了几家不售舞票的舞厅,终于转得使青年人有些疯癫的状态。影院上演日本的望乡和墨西哥的叶塞尼娅、冷酷的心等片子,创下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票房收入。据说,有的待业青年,在本市连场看望乡,可以通宵达旦,甚至追着片子,到一百多里外的古城开封去看。面对这种景况,你能说些什么?弟弟说他对望乡没怎么看,只陪着对象看了六场。他这样说时,有一种对望乡被政府禁演了的遗憾。又说其实望乡是很健康的,不过是中国人少见多怪罢了。少见多怪,他说得多么有理有据。那个晚上,他和对象睡在里屋,先是嘀嘀咕咕说些啥儿,压着嗓子,还惟恐她在外面听见。就连对象的笑,也压成了一股细泉。再后来,也许他们以为她睡着了,开始无所顾忌起来,把床铺弄出天崩地裂的吱吱嘎嘎;连彼此喘息的声音,都仿佛暴风骤雨一样穿越隔板,哗哗啦啦浇注在她的内心,
她一夜未睡,也未敢在床上动弹一下。
却不立刻问她,只说我们乡下女人粗俗,说出来怕你生气,不说又觉得对你和张老师身体不好。这样反复地阐释说明,她也一再声明决不生气,那嫂才爆出一句:
“你们城里女人是不是迷着那种事情?”
“什么事情?”
“男女的事情。”
“怎么问了这个?”
“有人看见你和天元大白天还在台子地上睡着,当着孩娃儿的面就那那个个了。你得应记天元的身体,他得种地还得教书。”
她听了这样的话,拉着孩娃儿格格格地大笑一场,一方面觉得乡下女人的粗野,一方面又觉得人家是对天元身体的真正关心。前后推算,来到张家营已十年有余,开始,还对这样的野事感到深恶痛绝,简直俗不可耐到无以容忍。可是到了今天,她也已习以为常,不仅不会感到有什么不适,相反的,当呼吸在这乡村大众的气氛里时,反感到异常愉快了。这种心境,发自对于返城的彻底绝望,和对于乡土生活气息的消化。或者说,她已经完完全全把自己看作乡村的一员了;完完全全,被一种乡村的家庭温暖所溶化。夜晚躺在床上,她竟说天元呀,那一天真叫人后悔,倒不如真的在豆地里夫妻一场,看看光天化日下到底什么味儿,也免得今天让我背这样的黑锅。
台子地头上的酸枣棵已经半人多高,在月光中呈灰黑之色,小球似的酸枣在那灰黑里,发出一种蓝莹莹的光色。夏天夜晚的习习凉风,将野枣棵儿吹得前后摆动。孩娃儿和蝈蝈僵持不下。他不走那蝈蝈竟死了样无声无息。他怀疑蝈蝈就猫在面前最高的酸枣刺上。他紧紧盯着那棵枣刺不动。盯得久了,那枣棵忽然在风中晃动成黑乎乎一团,仿佛一个魂魄在向他靠拢。他忽然间身上颤了一个六岁的孩娃儿特有的哆嗦,张了一下嘴巴,紧迫地后退一步,本想惊叫一声,可还是凭着他的胆略控制了自己,努力使自己没有叫出声音,只回头看了一眼,借助着麦场上的灯光,和在不远处走动的父亲的身影,他就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惊恐。
不就是一枝枣棵吗?他对自己说,可又隐隐看到,似乎母亲也立在麦场上的灯光下面。他想证实一下,可又不敢回头,生怕在转眼之间,蝈蝈会从这棵枣刺跳到另一棵枣刺上。那样就前功尽弃了,可是,一想到母亲,他就又想到了那一道传奇。母亲总是拿着那一叠儿传奇读个不停,还念出声音,仿佛是专门读给孩娃儿的故事。读到一个章节,她就合上稿纸,和父亲商商议议,然后,由父亲用红笔在那稿纸上圈圈画画,涂末涂去,弄得一天云霞,满纸是灿烂的红色。最后,到了夜晚,月色在窗上水样游动,发出很响的声音,如同一丝头发在风中摆动那样。他在被窝里看着那月光摆动的声音飘来飘去,他们却以为他已入了梦乡,父亲拿起他刚写过的稿纸向母亲朗读起来,他念到:
那天夜里,风高月黑,山梁上模糊一片,远处的森林是一种墨的颜色,看上去像没有边际的一湖黑水。还有他垦出的大片田地,庄稼在夜里不时发出一种怪异的响音,虽然微细,却委实令人悚然。山虎就那么坐在山梁上,望着山野的黑色,听着田地喃喃的细语。他就那么坐在寒凉的山梁上,抱着菊子的的尸体,默默地等着死去,像等着死去的菊子醒来。他把自己的手搁在菊子的脸上,从她的额门往下抚摸,她的脸冷得如冻了三冬的青冰,把他手上的热气吸得一干二净。夜是静得不能再静。蛐蛐的叫声,在脚下的地埂儿上,嘹亮而又单调;山梁下的河水,哗哗啦啦,也似乎在酝酿着一场从不曾有过的山洪。那些声音也都寒冷得很,带着湿淋淋的水气,挤拥进山虎的耳里。山虎的手摸到菊子伸出的舌头时,他浑身哆嗦一下,说菊子,你把舌头放回嘴里吧,菊子不言不动,他便解开衣扣,把菊子的脸悟在胸上,捂在那还未及送给菊子胸的兜儿上。他暖啊,暖啊,直从三更暖至东方发白,嘴里还不停地念叨,说你好苦的命呀菊子,才活了十九年就寻了短见,是我对你不好吗?我哪儿对你不好呢?为了娶你,我三年前开始日夜地垦荒,整整开了九十九亩;为了娶你,大小家具,我一应准备了九十九件;为了娶你,我用马往你家驮了九十八样彩礼,还有这件胸兜儿,加上去也是九十九件;为了这件小小的胸兜儿,我一个男人家,一针一线,亲手缝了九千九百九十九针,可你不等我把它戴在你的胸上,你就先我去了。为了什么呢?你好狠心的菊子呵他说。山虎这样自言自语,自言自语,到天亮时分,菊子吐出的舌头果然缩了回去,眼也终于闭上了,模样儿极如睡熟似的了。
说起来,老猎人选上了这道梁子,自然也要为儿子选一房媳妇,这样才能使儿子在老虎梁上有家有业,安心耕种。老猎人扛着他的猎枪,带着他的儿子,走越森林,走越河流,一直正南走去。早听说正南的重山峻岭之中,有一道豹子梁,那儿居住了许多从黄河边搬迁过来的移民。据说,那儿的女子,因食黄河浑水,长得浑圆结实,因食黄河鲤鱼,皮肤又白又嫩;加之连年遭灾,人又变得勤俭纯朴。且因之移民,更愿和土著人结婚,以求尽快在当地落叶生根。他们父子夜宿露营,日夜兼程,整整走了三七二十一天,翻过了九九八十一道山梁,多绕了七七四十九道山弯,才终于找到那道梁子。原来这豹子梁并不富足,林不深,树不高,上亦不厚。移民们因久惧洪水,择高而居,多住在一些山顶岭脊。冬天北风呼啸,夏时烈日曝晒,岁月并不比河边悠闲,无非再也不需对洪水担惊受怕而已。他们到那梁上时,已是薄暮时分,住进一户草庵人家。人家中有二位老人带着孙女过活,其儿女儿媳,都遭黄洪淹没。那当儿,孙女上山砍柴未归,二老在门口种菜,他们过去攀谈一阵,讨些水喝,太阳也就西尽,不得不住宿下来。老人给他们父子烧了绿豆汤喝,说赶路人辛苦,绿豆汤清热败火,喝汤时说起家事,才知这儿多有野狼。白日尚好,夜间便狼嚎阵阵,谁家有一头猪、一只羊,多则能引来上百条黄狼,少则三条五条。所以各家各户,不能饲养,不能牛耕,无不惧怕狼灾。于是,猎人父子,便应记在心,夜间装好火药,将枪靠在门后。
说老人家孙女拾柴回来较晚,进门时见家中有陌生客人。头一低进屋去了,对猎人的儿子并不在意。只是夜饭已过,睡至夜半,先听到日常的狼叫,后听到一声枪响,再听到狼群四逃的疾速之音,心里便有些警觉起来。第二天早早起床,便看见院内扔着一条死狼,枪眼透了脑儿,一股铁砂从左眼进去,由右眼出来。这下孙女惊了,四处张扬家里住了一位神射。闹得天刚亮就有许多村人来这看这神射猎人。
及至猎人和他的儿子起床,人们便都惊了,原来打死野狼的不是老猎人,而是他的儿子,是年儿子才刚满十九。
这是村中打死的第一只黄狼。
然而,狼灾来了。这天日落时分。忽然有四队狼群从四个方向拥来,把几十户人家团团围定,狼嚎声如洪水泛滥,涛涛浪浪漫滚在山上山下,一时间移民惊得怨天尤人,家家闭门关窗,无不埋怨猎人多事。可猎人父子,对此不惊不诈,似乎早有所料,一面通知村落人家,大人小孩不要出门走动;一面离开房舍,躲到一个隐处,朝东面、南面的两群黄狼察看一阵,找到两队狼群中的两个头狼,父子一齐开枪,砰砰两声,两队狼群便失了头羊的羊群样四散开来。之后,父子又躲躲闪闪,移至村落西北,爬上一棵老树,又找到两队狼群的两只头狼,射了两枪,这狼群便狂叫起来,然却并不往村落靠拢。如此三番五次,每天都有狼群在黄昏时分朝村子扑来,每天村落人家都足不出门,只有猎人父子守在村头。先是父子二人同守一处,后来狼群日渐多了,扑来的次数日渐勤了,二人就分开守村,一东一西,或一南一北,这样整整达半月之久,每天都要打死头狼。继而,狼群渐次少了。再往后,三朝五日才会有一群复仇的黄狼扑来,到了村口,又不敢真的扑进村庄,只是在村外转悠怪叫。再往后去,十天半月没有一群狼来。可是,忽然有天夜里,没有听到一声狼叫,早上起床,人们发现夜间开始下的大雨逐渐少了,村落里并没有积存多少雨水,稍高的路面都还露在外面。就在那稍高之处,家纳凉吃饭的门口石上,都有一只两只黄狼站着卧着,它们不吼不叫,只睁着深蓝黝黝的眼睛,盯着各家大门。谁也不知它们是什么时候摸进了村子。谁也不知到底有多少黄狼。谁也不知这偌大的狼群静悄悄溜进村落,要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灾难。这个时候的猎人父子,从床上起来,趴在墙头看着,又对视一眼。
儿子说:“怎么办?”
老猎人说:“它们要走了,可又不肯轻易地走,总要讨点血的。”这样,父子就在院里对视沉默,直至雨水最后完全消停下来,只是偶尔从天空掉下迟来的几粒雨滴。老猎人对他的儿子说,没别的办法了,便很从容地走进灶房,手起刀落,砍掉了自己勾动枪机的食指。父亲出来时,右手鲜血淋淋,散发着一股热腥的气息,左手拿着他的右手食指,看着他的儿子。时间已经是日出以后,村落上空一尘不染,被一夜雨水洗涤成冰洁的玉色,深绿的玛瑙样闪着光泽。村外四边的天空,则呈出红铜白银的合光。合光下潮湿的土地上,洁净的森林里,茂盛的野草中,到处都散发着浓烈的清新之气和阵阵的凉意。父亲那血腥的气息,在这清新里如同突然汇入的一股河水,将那些气息的平稳、闲适,冲得踉踉跄跄,站不稳脚跟。儿子望着父亲那张坚毅的脸,学着父亲的样子,决然走进了人家的灶房。
儿子举起刀时,听见父亲在院里猛唤:“左手食指。”
然后是手起刀落和涌流的一股血气。
老猎人左手用盘子端着父子二人的指头,举着右手,明证着他们砍掉的正是勾枪机的右手食指,大开院门,朝村中央的一只老狼走去。从食指的断口涌出的鲜血,在日光中红红亮亮,如同半空中的一个血泉。整个村落的街街巷巷,都汩汩潺氵爰着他们父子的血气,仿佛整个村落都沉进了一个红色的湖中。卧着、站着的狼们,嗅到这股血气,都朝村子中央拥来,黄爽爽一片站着,如同茫茫的重山峻岭,一只只狼眼,好似重山峻岭中幽深的一洞洞井口。那只小牛一样大的老狼站了起来。老猎人把盘中的指头放在它的面前。那两段手指呈出苍白的云色,断处倒还是艳艳的水红,极如两截白皮红心的萝卜。老狼朝前走了一步,看看那两截指头,又把目光搁在猎人的胸上,老猎人这时回望一眼,他的儿子和几个胆大的小伙,扛着几十只被打死的黄狼,走过来放在老狼面前,然后退了回去。
那一刻村子静极,冷丁儿从树上滴落的雨粒,轰然炸响在村子中央。就那么静了一会儿,老狼过来在盘上对那手指辨认一会儿,没有认出其中一个是左手指头以后,才衔了那两段指头,尾巴在空中摆动一下,又过来数十只大个黄狼,从地上背起了那十余只同类。老猎人终于松了一口气。
老狼衔着那两节断指慢慢朝村外走去。
背了同类尸体的大个狼们仍跟在它的身后。
狼群走了,千余只黄狼举家北去,开始了往深山移民的大迁徙。村人们都爬在树上、墙上眼看着狼们离开了豹子梁。从此豹子梁再也没有了狼灾,人们过起了能够养鸡、养猪、饲牛饲羊的日常生活。在黄狼大迁徙以后,村人们在村中没有散开。早知这父子来意的族长老人,集中了整个梁上十六岁以上的姑娘,任他们父子挑选。老猎人看上了老族长最小的女儿,她又健壮,又漂亮,是年二十二岁,大儿子三岁,娶回去正可以下田劳作,生儿育女。老族长说你们为豹子梁上除了一患,就领她去吧。可是猎人的儿子却不同意,他看上了房东老人的孙女。老猎人说她才十六,儿子说我愿等她三年再婚。为了什么呢?老猎人问他的儿子。儿子说她虽然十六,长得瘦弱,也没有族长的女儿漂亮,可我们父子分守村口的那些夜里,都是她陪伴于我;就连我们断指还狼,也是她替我砍掉了她的一个指头。
直至此时,老猎人才看见自己的儿子,十个指头完整无缺。豹子梁的老族长和他的村人们,也才发现躲在他们身后那十六岁的女子,左手食指正血流如注地昏死在地上。
那十六岁的女子,就是新婚死去的菊子;那猎人的儿子,就是老虎梁人的早祖山虎。
29
菊子死了,她的尸体又瘦又小,如同活人一样终日伴着山虎。可她的魂儿却大得出奇,薄的出奇,呈出浅紫淡黑,如同一张剪纸样,轻飘飘的无处不在。每天黄昏,便来到孩娃儿面前,同孩娃儿说话游戏。尽管孩娃儿总是对那剪纸惧怕十分,然那剪纸却并不真的恐吓了孩娃儿,无非在他面前一闪一现,勾起他一些故事罢了。
孩娃儿是果真抓了一只蝈蝈。那蝈蝈也果真藏在魂影似的野枣刺的一片叶下。它终于败在孩娃儿静默的僵持,耐不得寂寞地叫了一声,也仅仅是清了一下嗓子,孩娃儿便发现它卧的那片枣叶,在月光中比别的叶子晃动得厉害。孩娃儿是顺着枣叶晃动的声音,捉到了这只黄胖的蝈蝈。也恰在这时,麦场上传来了悠长别调的叫声:
“强强——”
“强强——”
果然是母亲在叫。她从家里出来了。母亲毕竟是都市的人,她的叫唤舒缓清丽,像从嘴里吐出一条井水浸过的长带,没有一点生涩。不像张家营人那样,说话斩钉截铁,硬冷结实,仿佛是朝外吐着石头。听母亲说话,天大的事情,与她都可商量。而听村人说话,却钉铆得很哩,不见有再说的余地。然而,许多时候,母亲也是说一不二的。尤其从生性劳碌的父亲眼中去看,母亲倒不失为一位柔中有刚的女中豪杰。不能纵然地说,母亲她完全没有阴郁的一面,但自彻底身嫁于父亲以后,懊悔过去,悲叹未来之类的情况,确实少有。父亲爱看那些迟到半月的报纸副刊,称赞某一篇文章中的某一段落不错。母亲看了,却断然否认,说:
“这难道就比你写得好吗?”
父亲说:“不能这样比的。”
母亲将报纸扔在一边:“你总是瞧不起自己。”
父亲往往为乡村时事所虑,甚或对当今乡土社会的一些名堂持否定态度。而母亲虽然来自于省会的天地之中,却从不对这些叹息,甚至让人觉得她是漠不关心,而她关心的,却是欢乐家园中的一些事情。换一句话说,她更关心自身和这乡村的家境。一次,就是两年之前,地区报纸登了他们学生的六篇作文以后,县教育界终于知道,这全县最偏僻的老君庙小学,原来是藏龙卧虎之地,原来还寄籍有铁笔圣手,于是便来人让他们编写一份小学生作文辅导材料。来者是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长,说出口的言谈,自然带有政府指令的意味。不料她却断然拒绝。说是义务编吗?答说教育界的事情,向是义务,老师们为人师表,也都从不计较酬谢。她说我们也有许多事情,老君庙一至五年级,所有课程都由我和天元负担,你想能抽出空吗?来人不得不败兴而去。倒使父亲深感不安,说怎么能这样待人娅梅。她说我们无求于人,何苦要弯下腰来,与其去义务编写别人的东西,倒不如赶早写完自己的还好。当然,日后正是母亲的这种外秀内刚的脾气,招致了许多人生的挫折。那些事情说起来,令人感到后背有阵阵寒风穿越。然也正是母亲的这种脾气,终于使欢乐家园于去年完稿,通过了省出版社整整一年的审查,四审皆过,还有幸被列入重点图书出版计划,要求他们将洋洋四十万字,就原稿删去十万,于本月底寄往省城。
说起来时间还是绰绰有余。可因为上个月孩娃儿病了一场,日夜发烧不退,最后闹到不得不去县医院诊治,这样就凭白耗去了一个半月。接下,又临了麦收,对欢乐家园的删改也便不得不日夜兼程,以求三朝五日之后,能送往县城的邮局,让它尽早踏上最少半月的邮途。孩娃儿拿着蝈蝈走回麦场的时候,父亲正将一捆小麦撂在打麦机下,说娅梅你不在家里守着,跑到这儿干啥?她说我来帮着打打麦子,不然人家还真的以为我只能同你说说笑笑,好吃懒做哩。
打麦机前边,已经高高堆起一垛晒焦的小麦。台子地那端,远远站着奶奶的身影和嗅来嗅去的黄黄。山梁别处的坡地上,月光溶溶,不时传来小麦割完没有的问询。除此以外,便是对面山梁小李庄的灯火,时灭时暗。偶尔看到一条路上晃着一盏马灯,不一阵拐进了一块田地,或挂在了田头的一棵树上。吸取去年的雨训,家家户户都乘着月色收割,力图赶早使小麦入仓。这当儿,多年不见的大跃进图景,倒很像是欢乐家园描写的一种风光:山虎成群的儿女,到每年的六月,开始播种一种叫“夜生”的粮食。这粮食便是玉蜀黍的鼻祖。它棵大粒小,穗儿圆圆滚滚,籽是红白颜色,中间有一小沟。父亲看一眼对面梁上有声有色的忙碌,说你回家去吧娅梅,通一遍稿子要紧,这儿用不着你。孩娃儿立在父亲身后,倒是首先看到母亲提了一个黄帆布兜儿,不消说里边装的是他们的传奇故事。每当他们忙的时候,去哪的时候,他们总是把那传奇故事装入布兜,提在手里或锁在箱里。有时也挂在墙上。母亲看着父亲的胸,先自笑了一下,说你们都来场上,连强强、黄黄也不在家,看着看着,我自己也害怕起来。又说灯里、瓶里也没油了。
“看到了哪?”
“菊子快要活了。”
“你就在这儿看吧,冷了围住麦秆,开机器时你帮我递递麦子。”这样说着,父亲便解了麦捆上的绳子,大步地走入了月光下的田地。
30
小麦是丰收得十二分可以。倘若你有幸在三天之前站在台子地边上,看那涛涛麦海,倒也不失为一种享受。那当儿,母亲同父亲收割麦子,父亲地地道道农民似猫在麦地,把哗哗的割麦声扬在天空。母亲却到底不行,每割几步,便要直起腰身,望望太阳,掐一穗迟熟的青麦,揉揉放在嘴里。她说天元,料不到这么丰收,要每亩打八百斤小麦,如何能吃得完呢。
“方便的话,就往省城捎上两千斤去,也让你爸你弟吃些鲜面。”
她就遥望南边。那边是省会郑州的方向。当然她看到的只是黄黄爽爽的田地,灰白茫茫的麦海。然在她的心深之处,自不消说,她已经灵犀到近千里之外省会郑州。无论岁月和命运对她如何苦口婆心,想让她彻底忘却那方生养之地,实则是胜于蜀道之难。尽管父亲和弟弟,都曾经对她的生活有过诘难掣肘。回想过去,毕竟父亲对她有过养育之恩;而弟弟,也毕竟是一奶同胞。
除她之外,知青们全部返城那年,春节她回到省城过年,张老师作为一位知音,将她送到镇上的车站,又忽然想把她送往洛阳。偏这时买过了车票,她又说天元,我这一走,如在郑州能找个临时工做,也许就不回了,你就忍心在这和我分手?他就把她送到洛阳,买了火车票,又在洛阳呆了一天,同游了龙门石窟。第二天才搭上往省城去的过路客车,到家时已近黄昏。父女二人见面,少不了各自哭了一场。家里住的是父亲单位的一间一分为二的老民房,建于解放初期,在屋内能看见太阳月亮和点点星光。所谓的两间房子,共是十三平方,父亲、弟弟各住一间,她回去了,便将弟弟赶到了父亲床上。这样三朝两日尚好,过完春节,还没到初五,弟弟便忽然问说:
“姐姐,你什么时候走?”
“去哪?”
“四伏牛山那个张家营子。”
“我不想走了,那儿的知青只剩下我一个。”
“真不走了?”
“真不走了。”
“天呀”
听说自己真不走了,弟弟差一点惊叫起来。那时候,弟弟已经参加工作,因家境贫寒,工种也不甚好,仅是一个街道小厂的车工,连大集体的工人也还不是,却又偏偏谈了一个模样不错的对象。且对象还是一家银行的出纳,上班时总穿一套配发的绿色制服,胸前别着“中国人民银行”字样的徽章,向所有遇到她的人们宣布,她是全民性质的工人。这样力量悬殊的对比,弟弟自然要对人家敬如尊神。
她说:“人家真心和你好?”
弟说:“我这样的人她去哪儿找?郑州城也只有我一个。没结婚我连她的袜子都洗了。”
她说。“你是男人,腰杆要直着谈恋爱。”
弟说:“谁让咱家条件不如人。不瞒姐说,她妈她爸的衣服我都洗。”
少不了替弟一阵难受,可又无可奈何。一句谁让自己条件不如人,道出了弟弟多少辛酸泪水。晚上躺着,听着一板之隔的那边,父亲和弟弟睡在一张床上,父亲说你往里边躺躺,我都睡到了床下。弟弟说你没看我是挨着墙睡,也不能让我睡到墙缝去吧!于是吵了几句,父亲就索性不睡,坐在床头彻夜地吸烟。弟弟霸占着床,睡了一觉,动起恻隐之心。自己到大街上彻夜未归,把床让给父亲,这样熬到初七,弟弟索性家也不回,睡到了对象那儿,只吃饭的时候回来待上半个小时。
父亲说:“你小子真是不要脸啦!”
弟弟说:“姐姐不走你让我睡到哪儿?”
她开始找同学们以叙旧为名,晚上就住在那儿,白天则回家里给父亲、弟弟烧饭。同时,一方面请求以父亲的诚实厚笃,到父亲单位换回一份同情,给自己找一份工作,哪怕是煤厂的搬运工人也成;另一方面,夜间向朋友诉苦,看是否能在哪儿弄出半间房子。类似的努力,耗去了她许多心血,到头来唯一的收获,是父亲在工厂的车间头上,钉了半间油毡棚子,搬出了这间老房,给她和弟弟备让出一张床来。父亲搬走那天,她暗自哭了一场,说:
“我还回到乡下去吧。”
父亲说:“都已经住下了,回去干啥。”
弟弟没吭。可父亲搬走的第二个晚上,弟弟却把对象领回家住。一间房子,木板一隔,两边各设一床,他们说笑到深夜,她说弟的对象,我们一块睡吧。人家却直言不讳,说姐呀,你在乡下辛苦,自个儿一张床睡吧,我和他挤在一张床上,反正我俩早就想结婚了。那个时候,省会再也不是她熟悉的省会,随着时势的急剧开放,西方文明洪水一样东渐,使这个大都会城貌虽然依旧,然人的精神却日新月异。市内出现了几家不售舞票的舞厅,终于转得使青年人有些疯癫的状态。影院上演日本的望乡和墨西哥的叶塞尼娅、冷酷的心等片子,创下了建国以来罕见的票房收入。据说,有的待业青年,在本市连场看望乡,可以通宵达旦,甚至追着片子,到一百多里外的古城开封去看。面对这种景况,你能说些什么?弟弟说他对望乡没怎么看,只陪着对象看了六场。他这样说时,有一种对望乡被政府禁演了的遗憾。又说其实望乡是很健康的,不过是中国人少见多怪罢了。少见多怪,他说得多么有理有据。那个晚上,他和对象睡在里屋,先是嘀嘀咕咕说些啥儿,压着嗓子,还惟恐她在外面听见。就连对象的笑,也压成了一股细泉。再后来,也许他们以为她睡着了,开始无所顾忌起来,把床铺弄出天崩地裂的吱吱嘎嘎;连彼此喘息的声音,都仿佛暴风骤雨一样穿越隔板,哗哗啦啦浇注在她的内心,
她一夜未睡,也未敢在床上动弹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