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权握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元宁实录amp;#822;顺宗卷
崇明九年二月十六,皇长子生,上赐名适,抚于太后宫。
阳玄颢的长子诞生得很突然,元宁的内起居注言“八年十月初七,太后召内司,查验彤册,确实帝裔,颁谕内外,置产厅。”
至略历代皆是如此,为亲者讳,为尊者讳。
这个名为阳适的皇子在史料上被记为生母不详。并非像后世之人那般想当然,一朝入了帝王眼,接下来便可以母以子贵。皇室重正统,卑贱之人孕育皇裔绝对不是一件可以宣诸内外的好事,等待那个女子,或者说女孩的,可能是一尺白绫、一杯鸩酒。
于那个不知名的女子是死讯,对于皇朝来说,皇嗣的出生始终是喜事,更何况是皇长子。阳玄颢照旧例大赦天下,贺皇长子出生之禧。
也是在崇明九年二月,第三位统兵攻周扬的大将被刺身亡,半年多的攻伐未取得丝毫进展,反而连续三名大将被刺身亡,可以说,阳玄颢决意发起的这场战事没有一分一毫的成果。这不仅让忠心的臣子担忧,更让一部分人的不满愈发强烈,谢清在开春就大病了一场,朝堂上只剩下尹朔一人,而各方盘根错节的势力又哪里尹朔一人能照看过来的?
这个时候,永宁王拒绝增兵的奏章对阳玄颢无疑是雪上加霜。
“舅舅也不看好朕的决定吗?”看着永宁王回复的奏章,阳玄颢愣愣地喃语。
他也不是愚昧昏庸之辈,夏承正的奏章作得花团锦簇,漂亮得赏心悦目,实质内容只有一句话“无将可用,无兵可调!”
不肯再荐将,阳玄颢还有办法,现在,夏承正连援兵都调不出,他就有点无计可施了,与南疆一样,永宁王领着镇北大将军印,没有他的令印,一个兵卒也调动不了,事关边防,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越过他调兵。
夏承正拒命的理由也很充分“古曼遇暴雪,恐有异动。”说到底,就是说对付周扬不着急,但是必须防备古曼趁火打劫。
本来嘛,这种事哪个国家都会干!
尹朔同样忧心“陛下,据臣所知,三司言官中已经有不少对大军久无捷讯颇有非议了,如今未有弹劾只是被三司长官强压下来而已,若是这个消息传出,只怕再无法弹压了。”
碰的一声响动让尹朔停了口,看了一眼碎在地上的笔洗,他才缓缓地抬眼看向阳玄颢,面对他铁青的脸色也是毫不动容,苍老的声音缓缓响起“陛下,久师不利,请您退步考虑吧!”
也许是元宁皇帝崇尚军功的缘故,文人学子并不像圣清一朝那样,认为战争是可耻的、不仁的,大正皇朝的血腥残酷至少让那些儒门子弟明白了什么叫强权便是公理!尹朔这样正统的寒门士子便是代表,他们认可战争的意义,因此,他们认为,战,必须是有所得的,这次对周扬的战事显然不在这一范畴中。
二月,春寒料峭,钦明殿的气氛却更冷上三分,阳玄颢瞪着尹朔的眼神仿佛是要吃了他!
“尹相!朕说过,胆敢慢军心者,严惩不怠!”阳玄颢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将这些话从嗓子里逼出口,对于自己的太傅,他毕竟不敢过于失礼。
尹朔叹了口气,不再说话,心中隐隐觉得,这将是阳玄颢顺遂的帝王生涯中第一个重大挫折。
尹朔可以不说,却无法让所有人闭口不言此事,但是,谁也不曾料到第一个向皇帝发难的竟是被认为最不可能做出此举的人。
就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兵部尚书杜全浩正式进言,请求对周扬罢兵。
杜全浩是杜家的近支嫡子,是那种最正统的世族子弟,从不会去质疑那些约束与规矩,自然也就奉行不悖,他也不像谢清与齐朗那样被赋予了很多期待,因此,他只是坦然地、按部就班地接受官职,进入高位,承担与自己能力相符的责任,他从不会攀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而他显赫的出生也足以让所有人在招惹他前惦量三分,正因为他是这种人,所以,无论是阳玄颢,还是其他人,都从来没有想到杜全浩会第一个跳出来。
阳玄颢虽然没想到是杜全浩,但是,对这次朝会有人提这件事还是有准备的,略一愣神之后,他就很不在意地道“杜卿,此时言罢兵尚为之过早!”
即使咬碎了牙,也只能和血吞,这个时候,他这个皇帝稍露一丝犹豫,罢兵便成定局了。
杜全浩并不那么好打发,紫苏摄政时,他主管户部,阳玄颢亲政后,他调任兵部,可以说,只要稍用点心,他就是对元宁国情最清楚的人,因此,他很坚持地进言“陛下,二十万大军出胡兴岭,耗资巨大,臣以为,劳师日久,却不见寸功,此战非宜,请陛下以元宁天下为重,暂且罢兵!”
此时杜全浩尚为皇帝留体面,并不为把话摊开来说,但是,朝会上哪个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连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他的意思,于是,所有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阳玄颢也是一愣,他隐隐明白杜全浩的意思是战事再继续就危险了,可是,他却想不出哪里有问题。
“杜尚书危言耸听了!”曹芾出列反驳“如今两军对峙,正应鼓舞士气,以求一举破敌,此时,大人身为兵部尚书,不思有助前线之事,却在朝堂之上言此沮丧之辞,岂为人臣之为!”
杜全浩并不理会他,只是行礼对阳玄颢道“臣请陛下圣裁!”
“陛下,臣以为此时罢战,一则满泄我士气,二则伤朝廷信誉,万万不可!”曹芾见杜全浩不理会自己,也转而向皇帝进言。
“劳师无功是大忌,杜卿,朕不想助长周扬的气势!”阳玄颢很认真地回答“此战,朕是志在必得!”
杜全浩抬头看了一眼高台之上的皇帝,默然行礼退下,曹芾也行礼退下,阳玄颢正松了一口气,就见户部侍郎于重站了出来,以略带沙哑的声音禀告“陛下,三日前,兵部将永宁王所报请之用度转介户部,经核算,并无差错,请皇上过目。”
阳玄颢觉得自己被算计,本来,像这些军政要务是不会在朝会上议论的,今天却接二连三地报上来,好像不当面奏报,就没用似的。
有人给他布了一局,要逼他退兵!
接过内侍转呈的奏表,阳玄颢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下所有情绪,打开奏表细看,这一看就让他大惊失色“你说并无差错!”
“是!陛下。”于重斩钉截铁地回答。
“那么为何与往年的数字出入如此巨大!”阳玄颢清楚地记得南北两大边防的用度数字,很明显,永宁王这次呈报的数字过于庞大了。
于重一点都不紧张,只是神色间有些疲惫,声音也更哑了“臣回禀陛下,由于陛下下令征召青州士民,以致青州大部分田亩错过今年的春播,北疆大军的粮饷必须从江河各州调拨,费用巨大,永宁王幕府的计算并无差错,他们甚至选择了最节省的调运方案。”
打仗打得是什么?钱!钱!钱!
阳玄颢很清楚这一点,他更清楚,自己确确实实被算计了!
永宁王告诉他无将可用、无兵可调,现在,他的大臣告诉他无钱可拨、无粮可征,朝廷甚至会出现巨大的亏空,这场仗还怎么打?
“够了!”阳玄颢大喝,气极起身,指着殿中的臣子,声色俱厉地斥道“你是户部侍郎,你知道国库的情况,你说,这个奏请朕能答应吗?你呈上来是何居心?欺朕年少无威吗?还有你!”他的手指又指向杜全浩“你是兵部尚书!战事不利,你就想办法应对!一心只想着撤兵!你这是渎职!”
“陛下!”于重不作声地接下阳玄颢的斥责,杜全浩却被他咽得气恼不已,出列回应“臣自开战伊始就一直请陛下慎重决断,对青州下征召令时,臣也进谏过,青州为北防粮仓,不宜擅动,可是,陛下一意如此,臣等只能奉旨!臣此次进言撤兵,又岂是只为战事不利!陛下此言未免不察下情了!”
&nbs... -->>
元宁实录amp;#822;顺宗卷
崇明九年二月十六,皇长子生,上赐名适,抚于太后宫。
阳玄颢的长子诞生得很突然,元宁的内起居注言“八年十月初七,太后召内司,查验彤册,确实帝裔,颁谕内外,置产厅。”
至略历代皆是如此,为亲者讳,为尊者讳。
这个名为阳适的皇子在史料上被记为生母不详。并非像后世之人那般想当然,一朝入了帝王眼,接下来便可以母以子贵。皇室重正统,卑贱之人孕育皇裔绝对不是一件可以宣诸内外的好事,等待那个女子,或者说女孩的,可能是一尺白绫、一杯鸩酒。
于那个不知名的女子是死讯,对于皇朝来说,皇嗣的出生始终是喜事,更何况是皇长子。阳玄颢照旧例大赦天下,贺皇长子出生之禧。
也是在崇明九年二月,第三位统兵攻周扬的大将被刺身亡,半年多的攻伐未取得丝毫进展,反而连续三名大将被刺身亡,可以说,阳玄颢决意发起的这场战事没有一分一毫的成果。这不仅让忠心的臣子担忧,更让一部分人的不满愈发强烈,谢清在开春就大病了一场,朝堂上只剩下尹朔一人,而各方盘根错节的势力又哪里尹朔一人能照看过来的?
这个时候,永宁王拒绝增兵的奏章对阳玄颢无疑是雪上加霜。
“舅舅也不看好朕的决定吗?”看着永宁王回复的奏章,阳玄颢愣愣地喃语。
他也不是愚昧昏庸之辈,夏承正的奏章作得花团锦簇,漂亮得赏心悦目,实质内容只有一句话“无将可用,无兵可调!”
不肯再荐将,阳玄颢还有办法,现在,夏承正连援兵都调不出,他就有点无计可施了,与南疆一样,永宁王领着镇北大将军印,没有他的令印,一个兵卒也调动不了,事关边防,即使是皇帝也不能越过他调兵。
夏承正拒命的理由也很充分“古曼遇暴雪,恐有异动。”说到底,就是说对付周扬不着急,但是必须防备古曼趁火打劫。
本来嘛,这种事哪个国家都会干!
尹朔同样忧心“陛下,据臣所知,三司言官中已经有不少对大军久无捷讯颇有非议了,如今未有弹劾只是被三司长官强压下来而已,若是这个消息传出,只怕再无法弹压了。”
碰的一声响动让尹朔停了口,看了一眼碎在地上的笔洗,他才缓缓地抬眼看向阳玄颢,面对他铁青的脸色也是毫不动容,苍老的声音缓缓响起“陛下,久师不利,请您退步考虑吧!”
也许是元宁皇帝崇尚军功的缘故,文人学子并不像圣清一朝那样,认为战争是可耻的、不仁的,大正皇朝的血腥残酷至少让那些儒门子弟明白了什么叫强权便是公理!尹朔这样正统的寒门士子便是代表,他们认可战争的意义,因此,他们认为,战,必须是有所得的,这次对周扬的战事显然不在这一范畴中。
二月,春寒料峭,钦明殿的气氛却更冷上三分,阳玄颢瞪着尹朔的眼神仿佛是要吃了他!
“尹相!朕说过,胆敢慢军心者,严惩不怠!”阳玄颢几乎是咬牙切齿地将这些话从嗓子里逼出口,对于自己的太傅,他毕竟不敢过于失礼。
尹朔叹了口气,不再说话,心中隐隐觉得,这将是阳玄颢顺遂的帝王生涯中第一个重大挫折。
尹朔可以不说,却无法让所有人闭口不言此事,但是,谁也不曾料到第一个向皇帝发难的竟是被认为最不可能做出此举的人。
就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兵部尚书杜全浩正式进言,请求对周扬罢兵。
杜全浩是杜家的近支嫡子,是那种最正统的世族子弟,从不会去质疑那些约束与规矩,自然也就奉行不悖,他也不像谢清与齐朗那样被赋予了很多期待,因此,他只是坦然地、按部就班地接受官职,进入高位,承担与自己能力相符的责任,他从不会攀扯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而他显赫的出生也足以让所有人在招惹他前惦量三分,正因为他是这种人,所以,无论是阳玄颢,还是其他人,都从来没有想到杜全浩会第一个跳出来。
阳玄颢虽然没想到是杜全浩,但是,对这次朝会有人提这件事还是有准备的,略一愣神之后,他就很不在意地道“杜卿,此时言罢兵尚为之过早!”
即使咬碎了牙,也只能和血吞,这个时候,他这个皇帝稍露一丝犹豫,罢兵便成定局了。
杜全浩并不那么好打发,紫苏摄政时,他主管户部,阳玄颢亲政后,他调任兵部,可以说,只要稍用点心,他就是对元宁国情最清楚的人,因此,他很坚持地进言“陛下,二十万大军出胡兴岭,耗资巨大,臣以为,劳师日久,却不见寸功,此战非宜,请陛下以元宁天下为重,暂且罢兵!”
此时杜全浩尚为皇帝留体面,并不为把话摊开来说,但是,朝会上哪个不是手眼通天的人物,连想都不用想就知道他的意思,于是,所有人的脸色都有些难看。
阳玄颢也是一愣,他隐隐明白杜全浩的意思是战事再继续就危险了,可是,他却想不出哪里有问题。
“杜尚书危言耸听了!”曹芾出列反驳“如今两军对峙,正应鼓舞士气,以求一举破敌,此时,大人身为兵部尚书,不思有助前线之事,却在朝堂之上言此沮丧之辞,岂为人臣之为!”
杜全浩并不理会他,只是行礼对阳玄颢道“臣请陛下圣裁!”
“陛下,臣以为此时罢战,一则满泄我士气,二则伤朝廷信誉,万万不可!”曹芾见杜全浩不理会自己,也转而向皇帝进言。
“劳师无功是大忌,杜卿,朕不想助长周扬的气势!”阳玄颢很认真地回答“此战,朕是志在必得!”
杜全浩抬头看了一眼高台之上的皇帝,默然行礼退下,曹芾也行礼退下,阳玄颢正松了一口气,就见户部侍郎于重站了出来,以略带沙哑的声音禀告“陛下,三日前,兵部将永宁王所报请之用度转介户部,经核算,并无差错,请皇上过目。”
阳玄颢觉得自己被算计,本来,像这些军政要务是不会在朝会上议论的,今天却接二连三地报上来,好像不当面奏报,就没用似的。
有人给他布了一局,要逼他退兵!
接过内侍转呈的奏表,阳玄颢深吸了一口气,按捺下所有情绪,打开奏表细看,这一看就让他大惊失色“你说并无差错!”
“是!陛下。”于重斩钉截铁地回答。
“那么为何与往年的数字出入如此巨大!”阳玄颢清楚地记得南北两大边防的用度数字,很明显,永宁王这次呈报的数字过于庞大了。
于重一点都不紧张,只是神色间有些疲惫,声音也更哑了“臣回禀陛下,由于陛下下令征召青州士民,以致青州大部分田亩错过今年的春播,北疆大军的粮饷必须从江河各州调拨,费用巨大,永宁王幕府的计算并无差错,他们甚至选择了最节省的调运方案。”
打仗打得是什么?钱!钱!钱!
阳玄颢很清楚这一点,他更清楚,自己确确实实被算计了!
永宁王告诉他无将可用、无兵可调,现在,他的大臣告诉他无钱可拨、无粮可征,朝廷甚至会出现巨大的亏空,这场仗还怎么打?
“够了!”阳玄颢大喝,气极起身,指着殿中的臣子,声色俱厉地斥道“你是户部侍郎,你知道国库的情况,你说,这个奏请朕能答应吗?你呈上来是何居心?欺朕年少无威吗?还有你!”他的手指又指向杜全浩“你是兵部尚书!战事不利,你就想办法应对!一心只想着撤兵!你这是渎职!”
“陛下!”于重不作声地接下阳玄颢的斥责,杜全浩却被他咽得气恼不已,出列回应“臣自开战伊始就一直请陛下慎重决断,对青州下征召令时,臣也进谏过,青州为北防粮仓,不宜擅动,可是,陛下一意如此,臣等只能奉旨!臣此次进言撤兵,又岂是只为战事不利!陛下此言未免不察下情了!”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