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清山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张洎实在是青史中少有的败类!竟是比同时的北齐大臣,为史家评为'小人之尤,言之污口';的祖珽更甚一筹!
他出使大宋期间,败行之事缕缕不绝,后来更与赵普狼狈为奸,以谋反的罪名害死了北宋一直以来视为心腹大患的南唐武功第一的林仁肇,使一国之中再无可领兵与大宋抗衡的英雄人物——终于也导致了亡国的悲剧。
到后来,北宋派曹彬为主帅,潘美为副帅,领兵南下,大破南唐水军主将朱全斌的水师于长江一线,朱全斌战败,投水自杀。时任知政事的南唐大臣陈乔见大势已去,便找到了张洎。
原来,在三个月前,两个人曾经有过一次君子约定:一旦金陵不保,两个人就要携手赴死,以求不堕臣节。张洎随口答应了。等到水师大败,陈乔来找张洎,要他同践宿诺。
张洎如何肯死?胡乱的应承着,和陈乔一起到了枢密院用来存放典籍、图表、书籍的高阁,张洎搭好两条白绫,自己先伺候陈乔升天,然后偷偷下楼而去——他自以为自己做得妥当无比,却没有想到,有个打杂的小吏,把他的所行之事一一看在眼里,自然的,张洎这等无耻行径,也终于大白天下!
袁甲三在一边也说,"韩熙载侍奉南唐三朝,恩遇可谓隆矣。然其人其行,皆有不可问之处,臣也以为,崇大人所言一语中的,韩熙载与为其保荐的张洎一般,都是与国同戚的老臣子,却不知报效国主,反而为一己之私,竞相奔走,后更为个人利禄,苦劝国主望风而降,臣每每读史到此处,都有怒发冲冠之感!真恨不得起其人于地下,当面痛斥其非,以出胸中郁郁之气!"
皇帝点头而笑,又把话题引开了,"张芾在江苏学政的任上呆了两任,其人虽当年略有不谨之处,朕却也不敢求全责备。上个月,他又有奏章呈上,自呈年纪衰老,求朝廷允准他告老还乡,朕让军机处议过此事,都说张芾求卧之心甚坚,朕也便准了他折中所请。至于他的遗缺嘛,袁甲三,朕想,就让你去吧。"
袁甲三心中一动,赶忙跪了下来,"是。"
"江南一地,是我大清第一赋税之区,你虽然是学政,管不到这一层,却有匡正百姓,教化万民之责。这几年,你在京中,对振兴文教,很是用了些心思,更有一方之得,这一次到江南去,更要大力整顿一番江南奢靡浇薄的风俗。"
"是,臣定当谨记想心。"
"还有,铁路铺陈一事,最晚等到今年的五月间就要正式在江宁,上海之间展开,你身为一省学政,更加要切实的晓谕百姓,把这件事做得妥妥当当。凡事多和桂良、黄宗汉几个商量,有什么难处,给朕上折子。百姓有什么苦楚,也要酌情安抚。最主要的,铁路工程是朝廷拨巨款兴建,不论是省内,抑或是京中派往提调的官员之中,有敢于伸手要钱、拿钱的,你也不必和他们客气,具名实参就是,朕给你这个权利。"
"皇上圣德如天,臣不胜钦服之至。"
"还有,"皇帝轻笑着回头望望站在一边的翁同龢,"明年就是乡试年份,翁同龢怕也是到了赴试之期,袁甲三,虽然翁同龢才学俱佳,你又和他同在上书房中任职,却也不要徇情啊?"
众人相视一笑,只有袁甲三,丝毫不敢有欢颜流露,"臣与翁小兄同为上书房侍读文臣,却也是君子之交,更不敢以私情,费皇上为国选材的大事!"
"你能够这样想,可见朕命你做江苏学政,得其人也。"皇帝让袁甲三站了起来,对他说,"朕知道你也是学理学的,行事之间要时时把持新安、金溪之平,守'致良知为圣学之脉';刻历实行,讲求实用,万不可有杳冥放荡之举,你要记住。"
"皇上天语教诲,臣都记下了。"
*** *** *** ***
三月初二,行宫里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人来人往,箱笼山积,每人心里都有着掩不住的兴奋,终于要回城了!行宫到底不是久居之地,而况亲友大部分在京里,仅仅是想到远别重逢,把臂话这一年的离乱,便觉归心如箭,神魂飞越了。
初四的早上,皇帝銮驾启行,御辇出丽正门,一路浩浩荡荡向北而去。第一天只走了不到三十里,就在喀拉河屯行宫停了下来——这之后就要分路而行了。
后宫的嫔妃由礼部孙瑞珍、内务府大臣等护持,入居庸关,过密云,进京;皇帝的御驾则转路向东,由赶到行宫陛见的恭亲王奕䜣、军机处、御前大臣载垣、兵部尚书柏葰等人随扈,转头奔天津——皇帝要亲自到海防前线的大沽口炮台,去阅看已经安放、调式完毕的新式火炮。
早在康熙年间,就已建立了完善的巡幸制度,虽在旅途,照常处理政务,当奕䜣、驻京的兵部尚书柏葰递牌子进来的时候,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已经从保定赶到了行宫,在殿中除去大帽子,翎管向着皇上的方向,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君臣大礼,"老奴,署理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向下望了一眼,纳尔经额中等身材,脸上的气色很是好看,红扑扑的,有如婴儿一般,看得出来,在直督任上保养得非常好,"朕看过你上的折子了。上个月的时候,朕让军机处告诉你,朕这一次去天津,不是为欣赏京畿风光之美,让你也不必铺张。免得百姓又要从中受惊扰之苦,怎么..."
他拿起一本白皮奏事折子,在手中一摊,"...怎么你还要弄这些事呢?你看看,看看这上面写的,'天津百姓闻知不胜欢喜,更有粮商、盐商自愿输诚,卞舞之情,溢于言表。';"皇帝把折子放在一边,他说,"什么卞舞之情,还不是天津府道强行勒派?弄到最后,朕一片爱民之心,全然落到空处不说,就是想看一点真实民生民情之望,也全数画作了泡影!"
纳尔经额碰头答说:"皇上,奴才以为,小民心怀圣君,情见乎辞,并非虚妄之语。天津与京师近在咫尺,自从高庙以来,百姓未识天颜久矣。这一次皇上玉趾降临,百姓感念圣德,略有报效,不但可以全了君臣之意,日后颂扬起来,也是光大门楣的大喜事。"他又碰了个头,说道:"皇上念在津城百姓一片孝心拳拳,便准了天津百姓所请之事吧?"
皇帝想了想,"这件事啊,百姓于朕的这番孝心,朕领受了。不过,什么迎驾、接驾的事情,都免了他。国事繁重,朕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天津驻跸,等到过几年吧,等过上几年,等到四海平定,库藏充裕了,便是你不提,朕也要下去走一走,看一看。"
"是。"纳尔经额自然奉命惟谨,"皇上圣明有为之君,奴才以为,不用等到几年之后,现今万方升平,百姓皆言皇上圣明,如天之福,正是皇上移足四海之时。"
皇帝扑哧一笑,"算了,你这份心思,朕知道了,下去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张洎实在是青史中少有的败类!竟是比同时的北齐大臣,为史家评为'小人之尤,言之污口';的祖珽更甚一筹!
他出使大宋期间,败行之事缕缕不绝,后来更与赵普狼狈为奸,以谋反的罪名害死了北宋一直以来视为心腹大患的南唐武功第一的林仁肇,使一国之中再无可领兵与大宋抗衡的英雄人物——终于也导致了亡国的悲剧。
到后来,北宋派曹彬为主帅,潘美为副帅,领兵南下,大破南唐水军主将朱全斌的水师于长江一线,朱全斌战败,投水自杀。时任知政事的南唐大臣陈乔见大势已去,便找到了张洎。
原来,在三个月前,两个人曾经有过一次君子约定:一旦金陵不保,两个人就要携手赴死,以求不堕臣节。张洎随口答应了。等到水师大败,陈乔来找张洎,要他同践宿诺。
张洎如何肯死?胡乱的应承着,和陈乔一起到了枢密院用来存放典籍、图表、书籍的高阁,张洎搭好两条白绫,自己先伺候陈乔升天,然后偷偷下楼而去——他自以为自己做得妥当无比,却没有想到,有个打杂的小吏,把他的所行之事一一看在眼里,自然的,张洎这等无耻行径,也终于大白天下!
袁甲三在一边也说,"韩熙载侍奉南唐三朝,恩遇可谓隆矣。然其人其行,皆有不可问之处,臣也以为,崇大人所言一语中的,韩熙载与为其保荐的张洎一般,都是与国同戚的老臣子,却不知报效国主,反而为一己之私,竞相奔走,后更为个人利禄,苦劝国主望风而降,臣每每读史到此处,都有怒发冲冠之感!真恨不得起其人于地下,当面痛斥其非,以出胸中郁郁之气!"
皇帝点头而笑,又把话题引开了,"张芾在江苏学政的任上呆了两任,其人虽当年略有不谨之处,朕却也不敢求全责备。上个月,他又有奏章呈上,自呈年纪衰老,求朝廷允准他告老还乡,朕让军机处议过此事,都说张芾求卧之心甚坚,朕也便准了他折中所请。至于他的遗缺嘛,袁甲三,朕想,就让你去吧。"
袁甲三心中一动,赶忙跪了下来,"是。"
"江南一地,是我大清第一赋税之区,你虽然是学政,管不到这一层,却有匡正百姓,教化万民之责。这几年,你在京中,对振兴文教,很是用了些心思,更有一方之得,这一次到江南去,更要大力整顿一番江南奢靡浇薄的风俗。"
"是,臣定当谨记想心。"
"还有,铁路铺陈一事,最晚等到今年的五月间就要正式在江宁,上海之间展开,你身为一省学政,更加要切实的晓谕百姓,把这件事做得妥妥当当。凡事多和桂良、黄宗汉几个商量,有什么难处,给朕上折子。百姓有什么苦楚,也要酌情安抚。最主要的,铁路工程是朝廷拨巨款兴建,不论是省内,抑或是京中派往提调的官员之中,有敢于伸手要钱、拿钱的,你也不必和他们客气,具名实参就是,朕给你这个权利。"
"皇上圣德如天,臣不胜钦服之至。"
"还有,"皇帝轻笑着回头望望站在一边的翁同龢,"明年就是乡试年份,翁同龢怕也是到了赴试之期,袁甲三,虽然翁同龢才学俱佳,你又和他同在上书房中任职,却也不要徇情啊?"
众人相视一笑,只有袁甲三,丝毫不敢有欢颜流露,"臣与翁小兄同为上书房侍读文臣,却也是君子之交,更不敢以私情,费皇上为国选材的大事!"
"你能够这样想,可见朕命你做江苏学政,得其人也。"皇帝让袁甲三站了起来,对他说,"朕知道你也是学理学的,行事之间要时时把持新安、金溪之平,守'致良知为圣学之脉';刻历实行,讲求实用,万不可有杳冥放荡之举,你要记住。"
"皇上天语教诲,臣都记下了。"
*** *** *** ***
三月初二,行宫里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人来人往,箱笼山积,每人心里都有着掩不住的兴奋,终于要回城了!行宫到底不是久居之地,而况亲友大部分在京里,仅仅是想到远别重逢,把臂话这一年的离乱,便觉归心如箭,神魂飞越了。
初四的早上,皇帝銮驾启行,御辇出丽正门,一路浩浩荡荡向北而去。第一天只走了不到三十里,就在喀拉河屯行宫停了下来——这之后就要分路而行了。
后宫的嫔妃由礼部孙瑞珍、内务府大臣等护持,入居庸关,过密云,进京;皇帝的御驾则转路向东,由赶到行宫陛见的恭亲王奕䜣、军机处、御前大臣载垣、兵部尚书柏葰等人随扈,转头奔天津——皇帝要亲自到海防前线的大沽口炮台,去阅看已经安放、调式完毕的新式火炮。
早在康熙年间,就已建立了完善的巡幸制度,虽在旅途,照常处理政务,当奕䜣、驻京的兵部尚书柏葰递牌子进来的时候,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已经从保定赶到了行宫,在殿中除去大帽子,翎管向着皇上的方向,行了三跪九叩首的君臣大礼,"老奴,署理直隶总督纳尔经额叩见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向下望了一眼,纳尔经额中等身材,脸上的气色很是好看,红扑扑的,有如婴儿一般,看得出来,在直督任上保养得非常好,"朕看过你上的折子了。上个月的时候,朕让军机处告诉你,朕这一次去天津,不是为欣赏京畿风光之美,让你也不必铺张。免得百姓又要从中受惊扰之苦,怎么..."
他拿起一本白皮奏事折子,在手中一摊,"...怎么你还要弄这些事呢?你看看,看看这上面写的,'天津百姓闻知不胜欢喜,更有粮商、盐商自愿输诚,卞舞之情,溢于言表。';"皇帝把折子放在一边,他说,"什么卞舞之情,还不是天津府道强行勒派?弄到最后,朕一片爱民之心,全然落到空处不说,就是想看一点真实民生民情之望,也全数画作了泡影!"
纳尔经额碰头答说:"皇上,奴才以为,小民心怀圣君,情见乎辞,并非虚妄之语。天津与京师近在咫尺,自从高庙以来,百姓未识天颜久矣。这一次皇上玉趾降临,百姓感念圣德,略有报效,不但可以全了君臣之意,日后颂扬起来,也是光大门楣的大喜事。"他又碰了个头,说道:"皇上念在津城百姓一片孝心拳拳,便准了天津百姓所请之事吧?"
皇帝想了想,"这件事啊,百姓于朕的这番孝心,朕领受了。不过,什么迎驾、接驾的事情,都免了他。国事繁重,朕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在天津驻跸,等到过几年吧,等过上几年,等到四海平定,库藏充裕了,便是你不提,朕也要下去走一走,看一看。"
"是。"纳尔经额自然奉命惟谨,"皇上圣明有为之君,奴才以为,不用等到几年之后,现今万方升平,百姓皆言皇上圣明,如天之福,正是皇上移足四海之时。"
皇帝扑哧一笑,"算了,你这份心思,朕知道了,下去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