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重生之大科学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九十八、乘时各奋风云会
心中有事,居然不觉得脚上的疼痛,匆匆走出颐和园。
老赵、刘三儿把马解了牵到草地上吃草,几个人蹲在树荫下聊天,看孙元起急冲冲地从园子里走出来,连忙吩咐套马。老赵迎上去,见孙元起脸色不好,也不好问什么事情,只好小心地叫了声“老爷”
孙元起虽然有些郁闷,还不至于迁怒于老赵他们。况且眼下这事也怪不上任何人,谁知道老妖婆是怎么想的?可每年200个外国留学生,可怎么办呢?这事儿,看来还得问问自己的叔祖,毕竟老人家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四五十年,做到大学士,经验和眼光肯定是准的。况且他老人家现在还是学务大臣,正分管自己这一块,问问他自然没错。
于是对老赵说:“我们进城,去叔祖家一趟。”
上了车,一个人坐在车里开始想法子,脑子里纷纷纭纭,总静不下心。这时候才觉得脚上疼得厉害,只好把官靴脱掉。又想,总也不能赤脚去见叔祖,再说,没准儿以后哪天还用得上。便嘱咐老赵进城先去内联升买双官靴。
一路上,马车晃晃悠悠,到了黄昏的时候,终于到了廉子胡同的孙府门口。老赵下车上前通报:“经世大学的侄孙来拜见叔祖大人。”
孙元起几乎每个月进城的时候,都会拜会老人家一回,门子自然熟悉,也知道家中老爷对这个侄孙高看一眼,见今日又来,还史无前例地身穿朝服,自然知道是大事。便有上前请安带路,里面早有人飞奔而去,向老大人通禀消息。
老大人已经年近八旬,精力大不如昔日,虽然当着东阁大学士、学务大臣,不过是取其名望。平时已经很少到军机处值守,学务方面更是撒手不管,只有些大事拿不定主意、需要批示签阅的时候,才呈给他过目。今日下午,他就从早早从军机处回到宅子里,在暮春的阳光下,手持一卷古书,安享着这人生中难得的静谧。
听说孙元起过来拜谒,还穿着官服,老大人一直眯缝着的双眼猛然睁开,老态尽去,精力瞬间回复:“请他到书房里等着。”
在书房里等了一盏热茶的工夫,两个仆人扶着一身官服的老大人走进来。孙元起还没有见过老大人那么郑重地接见自己,连忙站起来,待老大人坐定,恭恭敬敬地给老大人磕了几个头。
老大人没有向以前那样,立马让孙元起平身赐座,而是先挥退两名仆人,然后悠悠然问道:“今天你去颐和园见太后啦?”
高高家庄的高别看这位叔祖平时不显山露水,可这京城的大风小事没有能逃过他法眼的。孙元起跪在地上回答:“是的,叔祖大人。”
“你就这么着给太后叩头请安?”老大人问了一句在孙元起看来是不着边际的话。
“是的,叔祖大人。”孙元起心想,其实给老佛爷叩头还不如给您磕头那么恭敬呢。
“哦,起来,坐吧。”这时候老大人才让自己起来。坐定之后,还没等开口说事,老大人便径自说道:“太后召见你,是不是因为外国游学生的事?今天你来,是不是因为太后限定游学生数目太多?”
孙元起目瞪口呆,老大人这是能掐会算,还是未卜先知咋的?难道老人家在太后身边有密探?不能吧如果说刚才对老大人是佩服,现在已经是五体投地的膜拜景仰。按捺住冲老大人竖大拇哥的冲动,心悦诚服地说:“是是是,叔祖大人洞见一切,晚辈佩服”
“太后让你们的大学堂每年招收多少名游学生?”老大人捋着花白胡子。
孙元起伸出两个指头:“整整200人”
“才200人?”老大人有些吃惊。
“啊?才200人?”在颐和园,那老太监貌似说的叫“才400人”为什么大家都用“才”字呢。“依着我的意思,每年40人最好,60人都嫌多”
“哈哈哈哈。”老大人笑得很开心“百熙你在城外,还不知道宫里消息吧?前些日子,美利坚、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向外务部递交照会,希望派遣游学生。外务部这些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就把照会给退回去了。三番五次,洋人就想出个办法,说是大清每接收一名游学生,可免除辛丑合约5000两白银。”
每人5000两,200人,那不是一百万两?孙元起张大嘴巴:怪不得老太太那么和颜悦色怪不得老大人和那个死太监都说“才”原来如此。
... -->>
九十八、乘时各奋风云会
心中有事,居然不觉得脚上的疼痛,匆匆走出颐和园。
老赵、刘三儿把马解了牵到草地上吃草,几个人蹲在树荫下聊天,看孙元起急冲冲地从园子里走出来,连忙吩咐套马。老赵迎上去,见孙元起脸色不好,也不好问什么事情,只好小心地叫了声“老爷”
孙元起虽然有些郁闷,还不至于迁怒于老赵他们。况且眼下这事也怪不上任何人,谁知道老妖婆是怎么想的?可每年200个外国留学生,可怎么办呢?这事儿,看来还得问问自己的叔祖,毕竟老人家在官场上摸爬滚打四五十年,做到大学士,经验和眼光肯定是准的。况且他老人家现在还是学务大臣,正分管自己这一块,问问他自然没错。
于是对老赵说:“我们进城,去叔祖家一趟。”
上了车,一个人坐在车里开始想法子,脑子里纷纷纭纭,总静不下心。这时候才觉得脚上疼得厉害,只好把官靴脱掉。又想,总也不能赤脚去见叔祖,再说,没准儿以后哪天还用得上。便嘱咐老赵进城先去内联升买双官靴。
一路上,马车晃晃悠悠,到了黄昏的时候,终于到了廉子胡同的孙府门口。老赵下车上前通报:“经世大学的侄孙来拜见叔祖大人。”
孙元起几乎每个月进城的时候,都会拜会老人家一回,门子自然熟悉,也知道家中老爷对这个侄孙高看一眼,见今日又来,还史无前例地身穿朝服,自然知道是大事。便有上前请安带路,里面早有人飞奔而去,向老大人通禀消息。
老大人已经年近八旬,精力大不如昔日,虽然当着东阁大学士、学务大臣,不过是取其名望。平时已经很少到军机处值守,学务方面更是撒手不管,只有些大事拿不定主意、需要批示签阅的时候,才呈给他过目。今日下午,他就从早早从军机处回到宅子里,在暮春的阳光下,手持一卷古书,安享着这人生中难得的静谧。
听说孙元起过来拜谒,还穿着官服,老大人一直眯缝着的双眼猛然睁开,老态尽去,精力瞬间回复:“请他到书房里等着。”
在书房里等了一盏热茶的工夫,两个仆人扶着一身官服的老大人走进来。孙元起还没有见过老大人那么郑重地接见自己,连忙站起来,待老大人坐定,恭恭敬敬地给老大人磕了几个头。
老大人没有向以前那样,立马让孙元起平身赐座,而是先挥退两名仆人,然后悠悠然问道:“今天你去颐和园见太后啦?”
高高家庄的高别看这位叔祖平时不显山露水,可这京城的大风小事没有能逃过他法眼的。孙元起跪在地上回答:“是的,叔祖大人。”
“你就这么着给太后叩头请安?”老大人问了一句在孙元起看来是不着边际的话。
“是的,叔祖大人。”孙元起心想,其实给老佛爷叩头还不如给您磕头那么恭敬呢。
“哦,起来,坐吧。”这时候老大人才让自己起来。坐定之后,还没等开口说事,老大人便径自说道:“太后召见你,是不是因为外国游学生的事?今天你来,是不是因为太后限定游学生数目太多?”
孙元起目瞪口呆,老大人这是能掐会算,还是未卜先知咋的?难道老人家在太后身边有密探?不能吧如果说刚才对老大人是佩服,现在已经是五体投地的膜拜景仰。按捺住冲老大人竖大拇哥的冲动,心悦诚服地说:“是是是,叔祖大人洞见一切,晚辈佩服”
“太后让你们的大学堂每年招收多少名游学生?”老大人捋着花白胡子。
孙元起伸出两个指头:“整整200人”
“才200人?”老大人有些吃惊。
“啊?才200人?”在颐和园,那老太监貌似说的叫“才400人”为什么大家都用“才”字呢。“依着我的意思,每年40人最好,60人都嫌多”
“哈哈哈哈。”老大人笑得很开心“百熙你在城外,还不知道宫里消息吧?前些日子,美利坚、英吉利、法兰西、德意志等国向外务部递交照会,希望派遣游学生。外务部这些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思,就把照会给退回去了。三番五次,洋人就想出个办法,说是大清每接收一名游学生,可免除辛丑合约5000两白银。”
每人5000两,200人,那不是一百万两?孙元起张大嘴巴:怪不得老太太那么和颜悦色怪不得老大人和那个死太监都说“才”原来如此。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