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燃烧的海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五十九章与时间赛跑
八月二十一日,在联合欧盟与俄罗斯之后,中美共同发表了第一份灾难应对行动方案。
不可否认,这是一份由强国主导的国际行动方案。
按照中美提出的基本原则,将对近地轨道空间的使用权进行明确划分,标准则是各国在清理太空垃圾的行动中做出的贡献。说得直接一点,中国与美国将主导清理工作,其他国家协助参与,最终根据各个国家参与的程度,来划分有限的近地轨道资源,准确的说是利用外层空间的权利。
毫无疑问,四个核心成员控制了绝大部分近地轨道资源。
中国以提供小型可控聚变核反应堆,获得了近地轨道空间百分之三十三的使用权。美国通过提供强大的发射能力,以及制造垃圾捕获卫星,获得与中国同等的使用权,欧盟与俄罗斯则通过参与卫星制造工作与发射工作,各获得百分之一十四与百分之一十一的使用权,剩下的百分之九的使用权,由其他参与国,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等具有一定宇航能力的国家分享。
毫无疑问,这项由超级大国主导的外层空间利用协议,从根本上明确了国际秩序。
要知道,在未来,人类的发展希望肯定在外层空间,而近地轨道是进入外层空间的起始站。
别的不说,在可控聚变核能领域,就得把重点放在月球上。
在可控聚变核能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之前,主要原料是氦3,而地球上的氦3资源非常有限,月球上才有可以大规模开采的氦3。早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中国美国俄罗斯与欧盟就各自提出了登月计划,以及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的宇航计划,而且均在中日战争爆发前有所行动。
当然,这份协议不仅仅是在分配近地轨道资源,也对各个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作为做出了明确规定。
比如,中国将在二零三五年底制造出第一台小型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在二零三六年三月底之前制造出第一颗强电磁卫星,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完成一百二十颗卫星的制造工作;美国则将在二零三五年四月十日之前发射第一颗强电磁卫星,在二零三七年一月十日之前完成全部发射任务,并且在二零三六年六月三十日之前发射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欧盟将在二零三五年底向中国支付十万亿欧元,用于制造强电磁卫星,并且承担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的制造工作;俄罗斯主要承担发射工作,即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发射四十颗强电磁卫星与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
按照这个时间表,到二零三七年六月,近地轨道就能恢复正常。
这只是应对自然灾害的众多工作之一。
当时,中美还在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协议,即利用已经获取的数据,在二零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各自完成对粒子风暴后继影响的评估工作,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协商灾害应对措施。
毫无疑问,中国手里的数据更加全面。
主要就是,中国科学家知道粒子风暴的起因,掌握着更加精确的太阳模型,也就能够更加准确的评估粒子风暴产生的影响。
为了方便科学家工作,在二零三五年底之前,中美将在科学领域进行高度合作。
准确的说,在各自主导的领域与地区,尽可能的为对方的科学家提供便利,方便科学家搜集进行评估的必要数据。
最重要的就是全球气温变化数据。
为了准确测量气温变化,中国与美国各动员了上万名科学家,上百艘船只与数百架气象飞机,在全球各地,特别是四大洋上进行测量。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交的报告,在九月底之前就将在四大洋里投放一万多件水温探测仪,在五大洲安放两千多套气温探测仪,并且在各主要火山带上探测地心温度的变化情况。
只有科学界统一了观点,各国政府才能对灾难应对行动做出最终决策。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连科学家都对即将发生的自然灾难存在严重分歧,那么政治家就没有理由说服本国民众。
要知道,如果真要采取行动的话,那绝对是全球性的行动。
说得严重一些,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任何人都得放弃个人利益,任何国家都得放弃国家利益,联合一致的采取行动,以最高效的方式来保护人类文明,共同应付最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在此之前,就得让所有国家的民众相信,人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因此,也就得让科学家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至于灾难过后会是个什么样子,那就不是由科学家决定了。以中美在八月份达成的几项协议来看,国家与民族矛盾并... -->>
第五十九章与时间赛跑
八月二十一日,在联合欧盟与俄罗斯之后,中美共同发表了第一份灾难应对行动方案。
不可否认,这是一份由强国主导的国际行动方案。
按照中美提出的基本原则,将对近地轨道空间的使用权进行明确划分,标准则是各国在清理太空垃圾的行动中做出的贡献。说得直接一点,中国与美国将主导清理工作,其他国家协助参与,最终根据各个国家参与的程度,来划分有限的近地轨道资源,准确的说是利用外层空间的权利。
毫无疑问,四个核心成员控制了绝大部分近地轨道资源。
中国以提供小型可控聚变核反应堆,获得了近地轨道空间百分之三十三的使用权。美国通过提供强大的发射能力,以及制造垃圾捕获卫星,获得与中国同等的使用权,欧盟与俄罗斯则通过参与卫星制造工作与发射工作,各获得百分之一十四与百分之一十一的使用权,剩下的百分之九的使用权,由其他参与国,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南非等具有一定宇航能力的国家分享。
毫无疑问,这项由超级大国主导的外层空间利用协议,从根本上明确了国际秩序。
要知道,在未来,人类的发展希望肯定在外层空间,而近地轨道是进入外层空间的起始站。
别的不说,在可控聚变核能领域,就得把重点放在月球上。
在可控聚变核能技术取得进一步突破之前,主要原料是氦3,而地球上的氦3资源非常有限,月球上才有可以大规模开采的氦3。早在二零三零年之前,中国美国俄罗斯与欧盟就各自提出了登月计划,以及月球上建立永久性基地的宇航计划,而且均在中日战争爆发前有所行动。
当然,这份协议不仅仅是在分配近地轨道资源,也对各个国家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作为做出了明确规定。
比如,中国将在二零三五年底制造出第一台小型可控聚变核反应堆,在二零三六年三月底之前制造出第一颗强电磁卫星,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完成一百二十颗卫星的制造工作;美国则将在二零三五年四月十日之前发射第一颗强电磁卫星,在二零三七年一月十日之前完成全部发射任务,并且在二零三六年六月三十日之前发射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欧盟将在二零三五年底向中国支付十万亿欧元,用于制造强电磁卫星,并且承担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的制造工作;俄罗斯主要承担发射工作,即在二零三六年底之前,发射四十颗强电磁卫星与四十颗垃圾捕获卫星。
按照这个时间表,到二零三七年六月,近地轨道就能恢复正常。
这只是应对自然灾害的众多工作之一。
当时,中美还在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上达成了初步协议,即利用已经获取的数据,在二零三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之前,各自完成对粒子风暴后继影响的评估工作,在二零三六年一月份协商灾害应对措施。
毫无疑问,中国手里的数据更加全面。
主要就是,中国科学家知道粒子风暴的起因,掌握着更加精确的太阳模型,也就能够更加准确的评估粒子风暴产生的影响。
为了方便科学家工作,在二零三五年底之前,中美将在科学领域进行高度合作。
准确的说,在各自主导的领域与地区,尽可能的为对方的科学家提供便利,方便科学家搜集进行评估的必要数据。
最重要的就是全球气温变化数据。
为了准确测量气温变化,中国与美国各动员了上万名科学家,上百艘船只与数百架气象飞机,在全球各地,特别是四大洋上进行测量。根据中国科学院提交的报告,在九月底之前就将在四大洋里投放一万多件水温探测仪,在五大洲安放两千多套气温探测仪,并且在各主要火山带上探测地心温度的变化情况。
只有科学界统一了观点,各国政府才能对灾难应对行动做出最终决策。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连科学家都对即将发生的自然灾难存在严重分歧,那么政治家就没有理由说服本国民众。
要知道,如果真要采取行动的话,那绝对是全球性的行动。
说得严重一些,在人类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任何人都得放弃个人利益,任何国家都得放弃国家利益,联合一致的采取行动,以最高效的方式来保护人类文明,共同应付最为严峻的生存挑战。
在此之前,就得让所有国家的民众相信,人类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因此,也就得让科学家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至于灾难过后会是个什么样子,那就不是由科学家决定了。以中美在八月份达成的几项协议来看,国家与民族矛盾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