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重生—深宫嫡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消息传到京都,朝中人人变色。
永安王不是死了么?王府火场里找出的尸身,家眷都去确认过了,大家也在商量丧事以及死后名号的问题,怎么突然又冒出一个活的来?可若说是假的,禁军和宗亲府已经赶出去接人了,从当地驻军手中接过被捉的人,传信回京说那的确是永安王,并且表示不日就要“送”回皇都。
朝中立即有人跳出来骂永安王居心叵测,火中诈死,妄图以金蝉脱壳之计遁出京城,图谋不轨。当先提出这个观点的,是都察院左佥都御使,第一份折子递上去,不过半日便有下面各处的御史和给事中附和,一时间言流蜂起,永安王还没回京,一群言官已经把他的罪都定好了。
反对的声音自然也有,但不论是谁上书为永安王辩驳,不过两个时辰,必定会有弹劾这个人的折子出现在通政司,大到徇私枉法,小到家中门房收红包,七八品的下层言官像吃了大补丸似的揭发高官,总之是谁支持永安王谁就会倒霉。
这样不过两天之后,许多人都明白过来,嗅出这件事的特殊味道,该明哲保身的便都离得远远的,绝对不肯跟着蹚浑水了。
唐允在锦绣阁像如瑾禀报事情首尾,如瑾问:“王爷怎么说?”
“王爷说两地通信不便,若事情发生变化就让属下和您商量斟酌,不要一味等他回信。”
如瑾点点头,想了一会,说:“外头的言流鼓噪到一定程度就缓一缓,不要太一边倒,够给永安王定罪就好了。言官虽然好用,但我私下以为还是不能用太多,若弄得和陈朝一样岂不是祸害。我们现在用他们对付别人,别人反过来也会用他们对付我们,久而久之,言官会觉得自己可以左右朝政,很容易变得肆无忌惮。”
前朝的陈,言官权力达到顶峰,一度将皇帝逼得无可奈何,更有结党营私者利用言流谋取私利、攻击政敌,闹得满朝乌烟瘴气,所以大燕太祖立国之初就大力打击言官,改制都察院,分科给事中,都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力量。
唐允道:“这个请主子放心,我们这次用的言官除了放心的自己人之外,剩下的或用金钱收买,或捏着把柄,都能控制得稳妥。带头的左佥都御使赵大人是主动投靠王爷的,办事很利索,另外咱们册子上也有他的记录以防万一。”
如瑾微笑着说:“唐领队的能力毋庸置疑,我知道你能把事情办好。只是,长远来说,利用言流做事还是适可而止,不要形成风气,不然其他人有样学样便是麻烦。这两年皇上对言官不慎在意,倒是出了好几件言流整倒朝臣的事,我觉得这样不好,起码在王爷掌权初期不能给他们开这个方便。”
唐允立刻明白过来,随即对如瑾的敬佩又多了一分。若说长平王安排娶如瑾的当初,他们几个近身僚属还对主子的决定有些不解,到现在经历几次大事之后,如瑾关键时候冷静敢拼命,平日又井井有条地处理事情的做派,已经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属下明白了,这就回去让他们收敛些,注意分寸。”唐允低头应下。
……
九月半,长平王在辽镇攻占两个小城,将之作为本营继续与何氏的军队对峙。而永安王被人“送”回京城之后,宗亲府以永安王府被火焚毁尚未修复为由,将永安王安置在了皇室一个闲置的小宅子里,重兵把守,形同软禁。
有人提出异议,说永安王府不过被烧毁了一部分房屋,诺大的府邸怎会容不下一个人,何须在外另寻宅院?况且永安王出京一事尚未查明,或有隐情,怎可事先就将之当囚犯一般看守?若他不是金蝉脱壳,而是被人所害离京的怎么办?
这提出异议的是个老勋贵,父辈平定边疆挣下的功勋,在朝野民间都有些威望,本人平日也并不参与结党,就是个不掌权却有身份的人,说话也算中立的公心。
宗亲府给出的答复是,正因为怕永安王被人所害,才要将之重重防护起来。至于说到看守一事,也不算错,因为永安王本来就在禁足,皇上没下旨解禁,继续看守他实是正理。
那位左佥都御史赵某带领的言流纷纷附和宗亲府,但也有一部分人支持老勋贵,让宗亲府必须保证永安王的人身安全。朝中分成了两派,为这一件事争论了大半日不得结果,最后是熙和长公主派人去递了话,说会以姑母身份护佑永安王的安全,请朝臣都去处理公事,不要在这上头浪费时间了。
带头的老勋贵点头同意,对这位一直受皇帝重视的长公主表示信任。谁料底下却有人说,熙和长公主明显与长平王府关系密切,当初还破例为侧妃蓝氏主持及笄礼呢,让她护佑永安王恐怕不妥当云云。
熙和长公主闻讯大怒,协同蔺国公老夫人一起闯了朝臣的议事厅,当即把那个说不妥当的人按在廊下打了三十板子。
“污蔑本宫也要有个度,当年皇上登基之初,小人作祟,老六被人挟持着身受重伤,是本宫舍了性命换做人质将他救出来的,到现在本宫身上还有当时的刀伤留痕,你们倒怀疑起本宫来!本宫是他亲姑母,难道还能害死他不成!”
长公主在堂上发怒,从阁臣到文吏一个不敢吭声,起先和宗亲府叫嚣得最厉害的几个也没勇气在这个关头说话。且不说长公主是正... -->>
消息传到京都,朝中人人变色。
永安王不是死了么?王府火场里找出的尸身,家眷都去确认过了,大家也在商量丧事以及死后名号的问题,怎么突然又冒出一个活的来?可若说是假的,禁军和宗亲府已经赶出去接人了,从当地驻军手中接过被捉的人,传信回京说那的确是永安王,并且表示不日就要“送”回皇都。
朝中立即有人跳出来骂永安王居心叵测,火中诈死,妄图以金蝉脱壳之计遁出京城,图谋不轨。当先提出这个观点的,是都察院左佥都御使,第一份折子递上去,不过半日便有下面各处的御史和给事中附和,一时间言流蜂起,永安王还没回京,一群言官已经把他的罪都定好了。
反对的声音自然也有,但不论是谁上书为永安王辩驳,不过两个时辰,必定会有弹劾这个人的折子出现在通政司,大到徇私枉法,小到家中门房收红包,七八品的下层言官像吃了大补丸似的揭发高官,总之是谁支持永安王谁就会倒霉。
这样不过两天之后,许多人都明白过来,嗅出这件事的特殊味道,该明哲保身的便都离得远远的,绝对不肯跟着蹚浑水了。
唐允在锦绣阁像如瑾禀报事情首尾,如瑾问:“王爷怎么说?”
“王爷说两地通信不便,若事情发生变化就让属下和您商量斟酌,不要一味等他回信。”
如瑾点点头,想了一会,说:“外头的言流鼓噪到一定程度就缓一缓,不要太一边倒,够给永安王定罪就好了。言官虽然好用,但我私下以为还是不能用太多,若弄得和陈朝一样岂不是祸害。我们现在用他们对付别人,别人反过来也会用他们对付我们,久而久之,言官会觉得自己可以左右朝政,很容易变得肆无忌惮。”
前朝的陈,言官权力达到顶峰,一度将皇帝逼得无可奈何,更有结党营私者利用言流谋取私利、攻击政敌,闹得满朝乌烟瘴气,所以大燕太祖立国之初就大力打击言官,改制都察院,分科给事中,都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力量。
唐允道:“这个请主子放心,我们这次用的言官除了放心的自己人之外,剩下的或用金钱收买,或捏着把柄,都能控制得稳妥。带头的左佥都御使赵大人是主动投靠王爷的,办事很利索,另外咱们册子上也有他的记录以防万一。”
如瑾微笑着说:“唐领队的能力毋庸置疑,我知道你能把事情办好。只是,长远来说,利用言流做事还是适可而止,不要形成风气,不然其他人有样学样便是麻烦。这两年皇上对言官不慎在意,倒是出了好几件言流整倒朝臣的事,我觉得这样不好,起码在王爷掌权初期不能给他们开这个方便。”
唐允立刻明白过来,随即对如瑾的敬佩又多了一分。若说长平王安排娶如瑾的当初,他们几个近身僚属还对主子的决定有些不解,到现在经历几次大事之后,如瑾关键时候冷静敢拼命,平日又井井有条地处理事情的做派,已经获得了他们的认可。
“属下明白了,这就回去让他们收敛些,注意分寸。”唐允低头应下。
……
九月半,长平王在辽镇攻占两个小城,将之作为本营继续与何氏的军队对峙。而永安王被人“送”回京城之后,宗亲府以永安王府被火焚毁尚未修复为由,将永安王安置在了皇室一个闲置的小宅子里,重兵把守,形同软禁。
有人提出异议,说永安王府不过被烧毁了一部分房屋,诺大的府邸怎会容不下一个人,何须在外另寻宅院?况且永安王出京一事尚未查明,或有隐情,怎可事先就将之当囚犯一般看守?若他不是金蝉脱壳,而是被人所害离京的怎么办?
这提出异议的是个老勋贵,父辈平定边疆挣下的功勋,在朝野民间都有些威望,本人平日也并不参与结党,就是个不掌权却有身份的人,说话也算中立的公心。
宗亲府给出的答复是,正因为怕永安王被人所害,才要将之重重防护起来。至于说到看守一事,也不算错,因为永安王本来就在禁足,皇上没下旨解禁,继续看守他实是正理。
那位左佥都御史赵某带领的言流纷纷附和宗亲府,但也有一部分人支持老勋贵,让宗亲府必须保证永安王的人身安全。朝中分成了两派,为这一件事争论了大半日不得结果,最后是熙和长公主派人去递了话,说会以姑母身份护佑永安王的安全,请朝臣都去处理公事,不要在这上头浪费时间了。
带头的老勋贵点头同意,对这位一直受皇帝重视的长公主表示信任。谁料底下却有人说,熙和长公主明显与长平王府关系密切,当初还破例为侧妃蓝氏主持及笄礼呢,让她护佑永安王恐怕不妥当云云。
熙和长公主闻讯大怒,协同蔺国公老夫人一起闯了朝臣的议事厅,当即把那个说不妥当的人按在廊下打了三十板子。
“污蔑本宫也要有个度,当年皇上登基之初,小人作祟,老六被人挟持着身受重伤,是本宫舍了性命换做人质将他救出来的,到现在本宫身上还有当时的刀伤留痕,你们倒怀疑起本宫来!本宫是他亲姑母,难道还能害死他不成!”
长公主在堂上发怒,从阁臣到文吏一个不敢吭声,起先和宗亲府叫嚣得最厉害的几个也没勇气在这个关头说话。且不说长公主是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