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盛世文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婉柔公主手中的两尊小佛像材质为上好的软玉,雕工却是极差,若被人瞧见了,定会惋惜暴殄天物。
但这两尊佛像,是婉柔公主亲手雕刻而成。
说是两尊佛像,其实可能是一佛一观音。因为那佛像据说是一男一女。只是婉柔公主雕工不好,让人不大看得出来而已。
据说婉柔公主潜心向佛,为表虔诚,她并未从寺院请回佛像,而是亲手雕刻,日日诵经然香叩拜。佛像后面刻着不只是吉利话还是佛祖名讳的梵文。婉柔公主只自己诵佛,从不邀请僧人尼姑入府论经。府中没有人看得懂梵文,婉柔公主又将两尊佛像护得紧,亲手擦拭,从不假他人之手,自然没人知道后面写什么。
也没人想知道。不过是佛像而已。
婉柔公主在宫里没什么存在感,又和何成琥感情冷淡,从不管何成琥在外沾花惹草。她只在何成琥嚣张到眼前时进宫过一次,让何成琥遭了训斥。
文宗虽不喜欢这个女儿,但也不讨厌。至少比起婉丽公主来说,他觉得这个女儿性子还算不错。
他的女儿,即使他不喜欢,也容不得别人欺负,即使那是何家人,即使何太后偏疼侄儿,自己都不管这个女儿。
文宗特意赐下侍卫丫鬟嬷嬷等人,若驸马对公主不敬,可直接依律例处置。
为此,何皇后曾经一哭二闹三上吊,说婉柔公主不孝,差点没把文宗给气死。
自己女儿受了欺负不但不护着,反而去护着娘家侄儿,这皇后是真没当自己是皇家的人。还是说,这皇家闺女比不上你娘家的侄儿?
文宗发火之后,何皇后才消停下来。不过从此之后对婉柔公主更冷落,逢年过节从未有过赏赐,甚至不让其入宫请安。
婉柔公主仍旧一副冷冷淡淡的样子,闭了公主府自己安心过日子,抄经念佛,整日不出小佛龛。只要何成琥不来烦她,她也不理睬何成琥。
何成琥也不是真的是心理变态非要置婉柔公主于死地——就算他想,有文宗皇帝赏赐的人,他也不能。
连他父亲都说他过分,婉柔公主的性子够好了,只要不抬成姨娘,什么外室什么通房从来不管,他还想怎样?
何成琥便再不说和婉柔公主对着干的事。两人分府居住,各过各的,两不相干,倒也相安无事。
但何成琥一直记得婉柔公主入宫告状,让他被训斥,这很没面子的事。因此文宗皇帝一死,他就又要挑事。
但文宗皇帝死了,他赐下的人还在,却也没让他真伤到婉柔公主。
所以这次被召回京,路上何成琥都要找一下茬,心里才舒服。
婉柔公主仍旧无视他。
她常年住佛龛,本身并不娇惯。马车行进时也会避开最热的时候。不像何成琥,常年放纵声色,里子早空了,坐会儿马车就气喘吁吁,有了冰都受不了。
...................................
余柏林听说又有一位公主进京,不由笑道:“难道又是一位婉丽公主?”
封蔚摇摇头,道:“虽说和那泼皮是同胞姐妹,婉柔和她并不相同。”
封蔚顿了顿,又道:“不过我没见过这位堂姐,多是听哥和嫂子说的。婉柔年幼时养在宫中,和父亲母亲很亲近。后来先帝登基,婉柔私下对我们家多有照顾。”
余柏林松口气。看来是个好人。要是再来一个刁蛮公主,又要召他写诗作画,他可吃不消。
既然没什么事,余柏林也就不再关注这个公主。那公主进京之后发生的事,他也没特意去打听。
不久之后,又有一人回到京城。那人是普普通通的平民小人物,没引起任何人的关注,但对于余柏林而言,却比什么公主驸马让他上心多了。
他舅舅终于回来了。
冯努这次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去了闽地,出海赚钱。
他最先只去了南洋一代,遭遇了许多危险,九死一生回到岸上,带去的小本钱积累起来,居然可以自己买条小商船出海了。
可见这海上贸易实在是利润惊人,而冯努在商业上也确实很有天赋。
冯努赚了一笔之后正想回京看看外甥,听闻有船队要去欧罗巴,那船队还很有信誉,是往来欧罗巴最频繁的船队之一,当即动了心。他跟人合伙买了一条大商船,花掉所有的本钱买来货物,又出海了。
可见冯努很有赌徒精神。
这一次他运气仍旧很好,赚到的钱可以自己买一条大商船了。
两次出海之后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回来后就没有再出海,而是凭借自己两次出海的眼界,和来晖朝的外国商船打交道,做起了倒卖的活。
虽不比出海赚得多,但来钱也不算慢。
冯努很聪明,出海时学了不少夷人的话,能和来晖朝的外国人交流的很顺溜。比起连指带画不知道说什么,且明显一副看不起自己的晖朝商人,那些外国人显然对能和自己交谈,且永远一副和善笑容的冯努更加信任。
他们坚信冯努不会诓骗他们,甚至愿意用比别家更低的价格卖给冯努。
冯努做生意也实诚,给这些外国商人的东西,也从来没有以次充好。所以愿意和冯努打交道的外国商人就更多了。
交情好了,他们还会送冯努一些小礼物,比如什么珍稀花草,什么他们那的特产。反正是拿到晖朝没人买,就是看个稀奇。
冯努送回京城的南瓜、辣椒、西红柿的种子,就是这么来的。
冯努虽然小心翼翼,但赚钱赚的多了,还是会惹人眼红。
但自从余柏林考上解元的消息传来后,那些人就不敢动手了。
京城的解元和别地的不同,就算是寒门士子,也一定能飞快的搭上京城贵人的线。更别说这解元的才名连闽地也大有耳闻,所写诗词在闽地青楼到处传唱不说,那《春秋浅谈》也让闽地学子跟疯了似的传抄。
一时间,治《春秋》者,无不话《浅谈》。
可见那余解元郎,考上进士的可能性十分大。
冯努这才逃过一劫。
不过经由此事之后,冯努自觉赚钱赚的脑袋发热,需要冷静一下。钱虽然重要,性命更重要。他便包袱款款的回京城来了。
冯努想着,明年就要春试了,这么重要的事,他还是得守着外甥。外甥无论考中没考中,家中事情肯定都一大堆,他得帮外甥看着,别让官场上的老狐狸给骗了。
冯努回到京城的时候,才知道余柏林已经住到了城里。
余柏林自然不可能说自己住在德王府,只说自己住的那院子其实是德王借给他的,连老师都不知道,只舅舅一人知道。
冯努听后,立刻表示让余柏林谁也不准说,包括他家所有人。
冯努自然不可能住在德王借给余柏林的院子里。那院子小,也住不下他从闽地带来的那么多人。如今他也有钱了,余柏林还有德王这个靠山,很轻松的就买到了一处不错的院子。
那院子,正是当年查抄的,他们家的祖宅。
封蔚早就知道冯努肯定惦记着这个,于是早早的叫人盯着,只让冯努一回京,就给他个惊喜。
当然,这个惊喜是余柏林给他的。
余柏林推说,是托老师帮忙买下的。因为他是解元,那人为了示好,以底价卖给他,出版的诗词和书籍所分得的利润,再加上店铺的分红,足以买下这出院子。
余柏林也没瞒着百香楼有自己出力这一事。
虽然余柏林是自己买下,冯努还是将钱给了余柏林。
余柏林为买下宅子所尽心思已经让冯努足够感动,银钱什么,决不能要外甥的。
余家是余家,冯家是冯家,冯努要买回冯家的老宅,当然要自己出钱。
余柏林欣然接受。反正钱不算多,舅舅高兴就好。
冯努经历大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性子十分沉稳。他即使知道如今余柏林背靠德王,却只当不知道,而是安安分分的做自己本分的生意。
当年冯家被殃及,不仅家产被查抄,冯家老爷老妇人双双辞世,冯家还三代不准入仕。
也就是说,从冯家老爷算起,要冯努孙子才能科举。
冯家这事算不上冤枉不冤枉,不过是两个派系斗争下被殃及的池鱼而已。但正因为他们是池鱼,除他们之外还牵连甚众,封蔚有心,也没办法为其翻案。
想翻也翻不了,证据什么早就找不到了。
冯努也不难过。该难过的早已经难过了,死去的人也不可能再回来,害他们一家的人也早就自食其果被清算。唯一的难处是儿子不能入仕。但他儿子儿媳都没熬过牢狱之灾,双双殒命,只留下一襁褓里的孙儿,送往外地友人那里避难。
他虽有通房,但不准备续娶。因牢狱落下病根,他也不可能再有子嗣。... -->>
婉柔公主手中的两尊小佛像材质为上好的软玉,雕工却是极差,若被人瞧见了,定会惋惜暴殄天物。
但这两尊佛像,是婉柔公主亲手雕刻而成。
说是两尊佛像,其实可能是一佛一观音。因为那佛像据说是一男一女。只是婉柔公主雕工不好,让人不大看得出来而已。
据说婉柔公主潜心向佛,为表虔诚,她并未从寺院请回佛像,而是亲手雕刻,日日诵经然香叩拜。佛像后面刻着不只是吉利话还是佛祖名讳的梵文。婉柔公主只自己诵佛,从不邀请僧人尼姑入府论经。府中没有人看得懂梵文,婉柔公主又将两尊佛像护得紧,亲手擦拭,从不假他人之手,自然没人知道后面写什么。
也没人想知道。不过是佛像而已。
婉柔公主在宫里没什么存在感,又和何成琥感情冷淡,从不管何成琥在外沾花惹草。她只在何成琥嚣张到眼前时进宫过一次,让何成琥遭了训斥。
文宗虽不喜欢这个女儿,但也不讨厌。至少比起婉丽公主来说,他觉得这个女儿性子还算不错。
他的女儿,即使他不喜欢,也容不得别人欺负,即使那是何家人,即使何太后偏疼侄儿,自己都不管这个女儿。
文宗特意赐下侍卫丫鬟嬷嬷等人,若驸马对公主不敬,可直接依律例处置。
为此,何皇后曾经一哭二闹三上吊,说婉柔公主不孝,差点没把文宗给气死。
自己女儿受了欺负不但不护着,反而去护着娘家侄儿,这皇后是真没当自己是皇家的人。还是说,这皇家闺女比不上你娘家的侄儿?
文宗发火之后,何皇后才消停下来。不过从此之后对婉柔公主更冷落,逢年过节从未有过赏赐,甚至不让其入宫请安。
婉柔公主仍旧一副冷冷淡淡的样子,闭了公主府自己安心过日子,抄经念佛,整日不出小佛龛。只要何成琥不来烦她,她也不理睬何成琥。
何成琥也不是真的是心理变态非要置婉柔公主于死地——就算他想,有文宗皇帝赏赐的人,他也不能。
连他父亲都说他过分,婉柔公主的性子够好了,只要不抬成姨娘,什么外室什么通房从来不管,他还想怎样?
何成琥便再不说和婉柔公主对着干的事。两人分府居住,各过各的,两不相干,倒也相安无事。
但何成琥一直记得婉柔公主入宫告状,让他被训斥,这很没面子的事。因此文宗皇帝一死,他就又要挑事。
但文宗皇帝死了,他赐下的人还在,却也没让他真伤到婉柔公主。
所以这次被召回京,路上何成琥都要找一下茬,心里才舒服。
婉柔公主仍旧无视他。
她常年住佛龛,本身并不娇惯。马车行进时也会避开最热的时候。不像何成琥,常年放纵声色,里子早空了,坐会儿马车就气喘吁吁,有了冰都受不了。
...................................
余柏林听说又有一位公主进京,不由笑道:“难道又是一位婉丽公主?”
封蔚摇摇头,道:“虽说和那泼皮是同胞姐妹,婉柔和她并不相同。”
封蔚顿了顿,又道:“不过我没见过这位堂姐,多是听哥和嫂子说的。婉柔年幼时养在宫中,和父亲母亲很亲近。后来先帝登基,婉柔私下对我们家多有照顾。”
余柏林松口气。看来是个好人。要是再来一个刁蛮公主,又要召他写诗作画,他可吃不消。
既然没什么事,余柏林也就不再关注这个公主。那公主进京之后发生的事,他也没特意去打听。
不久之后,又有一人回到京城。那人是普普通通的平民小人物,没引起任何人的关注,但对于余柏林而言,却比什么公主驸马让他上心多了。
他舅舅终于回来了。
冯努这次带着破釜沉舟的决心,去了闽地,出海赚钱。
他最先只去了南洋一代,遭遇了许多危险,九死一生回到岸上,带去的小本钱积累起来,居然可以自己买条小商船出海了。
可见这海上贸易实在是利润惊人,而冯努在商业上也确实很有天赋。
冯努赚了一笔之后正想回京看看外甥,听闻有船队要去欧罗巴,那船队还很有信誉,是往来欧罗巴最频繁的船队之一,当即动了心。他跟人合伙买了一条大商船,花掉所有的本钱买来货物,又出海了。
可见冯努很有赌徒精神。
这一次他运气仍旧很好,赚到的钱可以自己买一条大商船了。
两次出海之后他的身体有些吃不消。回来后就没有再出海,而是凭借自己两次出海的眼界,和来晖朝的外国商船打交道,做起了倒卖的活。
虽不比出海赚得多,但来钱也不算慢。
冯努很聪明,出海时学了不少夷人的话,能和来晖朝的外国人交流的很顺溜。比起连指带画不知道说什么,且明显一副看不起自己的晖朝商人,那些外国人显然对能和自己交谈,且永远一副和善笑容的冯努更加信任。
他们坚信冯努不会诓骗他们,甚至愿意用比别家更低的价格卖给冯努。
冯努做生意也实诚,给这些外国商人的东西,也从来没有以次充好。所以愿意和冯努打交道的外国商人就更多了。
交情好了,他们还会送冯努一些小礼物,比如什么珍稀花草,什么他们那的特产。反正是拿到晖朝没人买,就是看个稀奇。
冯努送回京城的南瓜、辣椒、西红柿的种子,就是这么来的。
冯努虽然小心翼翼,但赚钱赚的多了,还是会惹人眼红。
但自从余柏林考上解元的消息传来后,那些人就不敢动手了。
京城的解元和别地的不同,就算是寒门士子,也一定能飞快的搭上京城贵人的线。更别说这解元的才名连闽地也大有耳闻,所写诗词在闽地青楼到处传唱不说,那《春秋浅谈》也让闽地学子跟疯了似的传抄。
一时间,治《春秋》者,无不话《浅谈》。
可见那余解元郎,考上进士的可能性十分大。
冯努这才逃过一劫。
不过经由此事之后,冯努自觉赚钱赚的脑袋发热,需要冷静一下。钱虽然重要,性命更重要。他便包袱款款的回京城来了。
冯努想着,明年就要春试了,这么重要的事,他还是得守着外甥。外甥无论考中没考中,家中事情肯定都一大堆,他得帮外甥看着,别让官场上的老狐狸给骗了。
冯努回到京城的时候,才知道余柏林已经住到了城里。
余柏林自然不可能说自己住在德王府,只说自己住的那院子其实是德王借给他的,连老师都不知道,只舅舅一人知道。
冯努听后,立刻表示让余柏林谁也不准说,包括他家所有人。
冯努自然不可能住在德王借给余柏林的院子里。那院子小,也住不下他从闽地带来的那么多人。如今他也有钱了,余柏林还有德王这个靠山,很轻松的就买到了一处不错的院子。
那院子,正是当年查抄的,他们家的祖宅。
封蔚早就知道冯努肯定惦记着这个,于是早早的叫人盯着,只让冯努一回京,就给他个惊喜。
当然,这个惊喜是余柏林给他的。
余柏林推说,是托老师帮忙买下的。因为他是解元,那人为了示好,以底价卖给他,出版的诗词和书籍所分得的利润,再加上店铺的分红,足以买下这出院子。
余柏林也没瞒着百香楼有自己出力这一事。
虽然余柏林是自己买下,冯努还是将钱给了余柏林。
余柏林为买下宅子所尽心思已经让冯努足够感动,银钱什么,决不能要外甥的。
余家是余家,冯家是冯家,冯努要买回冯家的老宅,当然要自己出钱。
余柏林欣然接受。反正钱不算多,舅舅高兴就好。
冯努经历大难,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性子十分沉稳。他即使知道如今余柏林背靠德王,却只当不知道,而是安安分分的做自己本分的生意。
当年冯家被殃及,不仅家产被查抄,冯家老爷老妇人双双辞世,冯家还三代不准入仕。
也就是说,从冯家老爷算起,要冯努孙子才能科举。
冯家这事算不上冤枉不冤枉,不过是两个派系斗争下被殃及的池鱼而已。但正因为他们是池鱼,除他们之外还牵连甚众,封蔚有心,也没办法为其翻案。
想翻也翻不了,证据什么早就找不到了。
冯努也不难过。该难过的早已经难过了,死去的人也不可能再回来,害他们一家的人也早就自食其果被清算。唯一的难处是儿子不能入仕。但他儿子儿媳都没熬过牢狱之灾,双双殒命,只留下一襁褓里的孙儿,送往外地友人那里避难。
他虽有通房,但不准备续娶。因牢狱落下病根,他也不可能再有子嗣。...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