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大唐捉妖法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赵寒又翻开另一本,大业十三年的户籍册子。
城西浅柳巷,二十二户,变成了二十一户。第二个受害人的记录,也不见了。
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
十几个受害人的记录,在前一年的户籍文书里,全部不见了。
此外,大业十二年,十一年,十年……
从大业十三年起,往前的所有年份,所有的户籍文书里,都没有这些受害人的记录。
单从记录上看,这些人就像一群鬼怪。
以前都不存在这世上,可就从武德元年、也就是大业十四年起,突然在上城里冒了出来。
赵寒目光一凝。
总算不枉,小寒爷我这忙活的一场啊。
这么多人,突然在同一年同时出现。这一年,正好也是唐军围攻上,“恶鬼”第一次出世的年份。
而十六年后,恶鬼再次出世,这些人刚好又都成了受害人。
这绝不是巧合。
这些人绝对不是普通人。
他们到这上城来,一定有某种特殊目的。他们和那“恶鬼”之间,也一定有着重大的关连。
往后这十几年里,他们那些非常“正常”的户籍记录,肯定是有人故意改成那样,用来掩盖某种秘密的。
赵寒又看了看那些册子。
其他人的户籍记录,多少年都没人翻过了,积满灰尘。
可这些受害人的册子,每本都有明显被人翻过的痕迹,痕迹还很新。
那位修改户籍记录的人,也真是老谋深算。
像这种十几二十年前的老册子,早就无人问津了,谁还会来查这些?
可那人还是改了,一改就是十六年,改得密不透风。
这不过就是,以防万一而已。
估计那人也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人来查这些“老册”。
而且不仅查了后十六年,还把前十几年都查了,终于查出了破绽来。
好极。
有了线头,下来就是抽丝剥茧。
我倒要看看,当年那“恶鬼”第一次出世,究竟干了些什么。这些受害人,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裴老,“赵寒道,“借问,上县志在哪?”
“你要看县志?”
老人放下了笔,缓缓道:
“你可知,‘县志’写的是什么?”
县志,是方志的一种,用来记载一县历史的文书,这个一般人都懂得。
所以,这不是“问”,是考题。
“县志所写,”赵寒道,“不外三样。”
“哪三样?”老人问。
“物,事,人。”赵寒答。
“何物?何事?何人?”
“乾坤日月、山水楼台,是为物。
官兵农商、经世济民,是为事。
衣食宿行、悲欢离合,是为人。”
“此三样,周而复始、古来有之,写它何用?”
“古来有之,今昔不同。”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人还是那人,有何不同?”
“人心……”
赵寒还没说完,裴老哼的一声打断,挥毫写下了一个字:
“尔虞我诈、狗苟蝇营,逐权欲而无君父,见薄利而忘恩本。
自古而今,从乡野之低,到朝堂之高。
人心,岂非皆是如此么?”
借着烛光,赵寒看见了老人写的那个字,笔势雄伟、端正不阿:
“人”。
这手字,这年纪和风度,崇尚前隋,还有那些身世背景。
最重要的,这位老人姓裴。
赵寒想起了什么:“裴老,您在隋朝的朝廷里做过官?”
老人没答话。
赵寒继续道:
“官居一品太子少师兼史侍郎,辅翊东宫太子之诗文德学,兼为皇帝起居注录监修。
大隋帝师,裴劭,裴大人。”
老人手里长毫一停,缓缓抬头。
那对老迈的眼神忽然锐利了起来,像把刀,要把少年的身体刺穿:
“你究竟是何人?”
赵寒笑道:“您甘冒大逆的罪名,也要使用前隋的年号,这说明,您对隋朝非常的尊敬,乃至于眷顾不舍。
&nbs... -->>
赵寒又翻开另一本,大业十三年的户籍册子。
城西浅柳巷,二十二户,变成了二十一户。第二个受害人的记录,也不见了。
第三本,第四本,第五本……
十几个受害人的记录,在前一年的户籍文书里,全部不见了。
此外,大业十二年,十一年,十年……
从大业十三年起,往前的所有年份,所有的户籍文书里,都没有这些受害人的记录。
单从记录上看,这些人就像一群鬼怪。
以前都不存在这世上,可就从武德元年、也就是大业十四年起,突然在上城里冒了出来。
赵寒目光一凝。
总算不枉,小寒爷我这忙活的一场啊。
这么多人,突然在同一年同时出现。这一年,正好也是唐军围攻上,“恶鬼”第一次出世的年份。
而十六年后,恶鬼再次出世,这些人刚好又都成了受害人。
这绝不是巧合。
这些人绝对不是普通人。
他们到这上城来,一定有某种特殊目的。他们和那“恶鬼”之间,也一定有着重大的关连。
往后这十几年里,他们那些非常“正常”的户籍记录,肯定是有人故意改成那样,用来掩盖某种秘密的。
赵寒又看了看那些册子。
其他人的户籍记录,多少年都没人翻过了,积满灰尘。
可这些受害人的册子,每本都有明显被人翻过的痕迹,痕迹还很新。
那位修改户籍记录的人,也真是老谋深算。
像这种十几二十年前的老册子,早就无人问津了,谁还会来查这些?
可那人还是改了,一改就是十六年,改得密不透风。
这不过就是,以防万一而已。
估计那人也没想到,居然真的有人来查这些“老册”。
而且不仅查了后十六年,还把前十几年都查了,终于查出了破绽来。
好极。
有了线头,下来就是抽丝剥茧。
我倒要看看,当年那“恶鬼”第一次出世,究竟干了些什么。这些受害人,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裴老,“赵寒道,“借问,上县志在哪?”
“你要看县志?”
老人放下了笔,缓缓道:
“你可知,‘县志’写的是什么?”
县志,是方志的一种,用来记载一县历史的文书,这个一般人都懂得。
所以,这不是“问”,是考题。
“县志所写,”赵寒道,“不外三样。”
“哪三样?”老人问。
“物,事,人。”赵寒答。
“何物?何事?何人?”
“乾坤日月、山水楼台,是为物。
官兵农商、经世济民,是为事。
衣食宿行、悲欢离合,是为人。”
“此三样,周而复始、古来有之,写它何用?”
“古来有之,今昔不同。”
“山还是那山,水还是那水,人还是那人,有何不同?”
“人心……”
赵寒还没说完,裴老哼的一声打断,挥毫写下了一个字:
“尔虞我诈、狗苟蝇营,逐权欲而无君父,见薄利而忘恩本。
自古而今,从乡野之低,到朝堂之高。
人心,岂非皆是如此么?”
借着烛光,赵寒看见了老人写的那个字,笔势雄伟、端正不阿:
“人”。
这手字,这年纪和风度,崇尚前隋,还有那些身世背景。
最重要的,这位老人姓裴。
赵寒想起了什么:“裴老,您在隋朝的朝廷里做过官?”
老人没答话。
赵寒继续道:
“官居一品太子少师兼史侍郎,辅翊东宫太子之诗文德学,兼为皇帝起居注录监修。
大隋帝师,裴劭,裴大人。”
老人手里长毫一停,缓缓抬头。
那对老迈的眼神忽然锐利了起来,像把刀,要把少年的身体刺穿:
“你究竟是何人?”
赵寒笑道:“您甘冒大逆的罪名,也要使用前隋的年号,这说明,您对隋朝非常的尊敬,乃至于眷顾不舍。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