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以金易银和产业不兴 (1/2)
笔趣阁 www.biqugela.org,扶桑镜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西洋历1854年10月14日,幕府和英吉利人签署了《扶桑英吉利和亲约定》,英方签字的是香江分舰队提督施泰麟,扶桑方面是长崎奉行小栗忠顺。
这是大事,坦庵先生当然知道——他虽然卸任了勘定吟味役,但海防挂的役职还兼着呢,但之前小栗的书信里没写这么详细,因此他也听的津津有味。
“施泰麟收了黄金三万两?还有内应?你之前的公文和私信上可都没写啊!”
面对坦庵先生的追问,小栗只能报以苦笑,这能写么?
幕府漏得像筛子一样,日后传扬出去哪里还有西洋人敢做内应和收钱!不收钱,那态度自然就格外强硬,吃亏的还不是扶桑自己!
何况,这钱也不是人家在长崎收的——人家施泰麟是英吉利水师重将,功成名就,因此肯定不会收这样不清不楚的钱,否则传扬出去不就身败名裂了!所以送钱的是咸亨洋行,据说是在香江搞定的,至于具体情节小栗也没问到。
按理说不该问不到,但小栗现在见不到咸亨洋行的人了,去见面的手下也不敢过分逼问,所以才没问到——因为来长崎的西洋船只越来越多,为了保密,咸亨洋行如今在对马岛芋崎港交货,从此都是长崎奉行的手下和长崎目付跑去交易,所以小栗见不着人。
不过小栗忠顺倒也没怀疑这是空口说大话,因为一个是咸亨洋行信誉一直良好,另外一个是有证据啊:
英人提督施泰麟有意放水,他能感觉得到——在自己苦磨的时候,虽然施泰麟有时也装作大怒拂袖而去,但人家只是表面强硬,实际上多有退让,约定是白纸黑字,这骗不了人啊。
而且好多英吉利船头和随员都对自己挤眉弄眼,在交涉时多有配合,而且还有人私底下询问自己和三江洋行有啥关系,在言语中暗示自己继续多多照拂这家洋行的生意。
虽然自己从未和三江洋行打过交道,也不知道三江洋行是啥鬼玩意,但只要有点心机,就能明了三江洋行十有八九是咸亨洋行的一张画皮,所以自己闷声发大财、含含糊糊应付就是。
另外,英人有个通译自称山本音吉,私下里出示了咸亨洋行的信件,说他自己是个漂流民,然后对自己感恩戴德,表示“扶桑家小承蒙大人照顾,感激不尽,铭刻肺腑”。后继在交涉中,虽然山本因地位卑下无法左右局势,但私下里也透露了不少内情,帮助很是不小。
所以,小栗懵懂之余,对咸亨洋行的三万两黄金数目确认无误——这上上下下打点的如此周到,三万两不多,就是没花这么多,自己也认!值得啊。
不过,咸亨洋行花了这三万枚小判金,后面如何回报却成了大大的难题!
跟江户交代要这笔钱偿还?恐怕不行吧。
因为口说无凭啊,一报上去,面对这样一笔巨款的去向,幕府肯定是疑问三连,“钱是怎么来的、具体怎么送的、见证人是谁?”到时小栗只能说是别人送的。然后肯定又是三连击,“别人怎么这么仗义?那你怎么这么清楚?你小子是不是拿了回佣了?”
到时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啊,到时好事变坏事,这是何苦来哉!
所以,小栗忠顺并没有上报这笔费用,给幕府的账目就是花了四万多枚天保小判金,这个是从长崎的各家豪商支取借用的,采购清单也清楚,帐目完全不怕查!
而给施泰麟这笔费用,他之前只告诉了长崎目付永井岩丞一人——没办法,要补上这笔钱的窟窿还要永井配合,不说不行。
“不在长崎,那这笔重金是怎么送的呢?”
江川英敏憋不住了,直接开口询问——这听了半天,可小栗一直兜圈子,这也太折磨人了!
“咸亨洋行!”
“这就对了。”
坦庵先生微微点头,咸亨洋行如今和兰国商馆、唐人、高丽独占扶桑的涉外贸易,肯定不愿意别人再来分一杯羹,这个动机十分清楚。
“不过三万两黄金,数目可不小啊,咸亨洋行肯出这笔钱?长崎贸易就这么赚钱?而且一家米人洋行能左右英吉利水军,神通如此广大,值得深思啊。”
提问没人回复,坦庵先生一抬头,发现另外两人都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己——刚才小栗说顾虑的时候,英敏还不太同意,现在他万分赞成!两家是铁杆盟友,自己老爹还疑神疑鬼的,这要是上报幕府,小栗忠顺的皮还不得被剥掉几层!
“咸亨洋行当然是有条件的,我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应允了。这件事,坦庵先生也要帮忙才好。”
经过一番解释,江川父子明白了,咸亨洋行是有所求啊,而且这个要求还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动摇扶桑国本,而这个请求就是要求幕府同意黄金输出!
扶桑的金银比是1:5,而海外是1:15,因此咸亨洋行盯上了这块肥肉,为此愿意先付出三万英镑的代价。
“如此大利,为何以前无人提及!”
英敏这就是卖萌了——早三年直秀就开始这么干了,只不过因为白主贸易额小,所以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些他都知道。
但坦庵先生震惊之余,没发现儿子神色不对。
“此事万万不可!”
金银比价有大问题,这事咸亨洋行多次提及,但幕府一直未置可否,就是因为涉及民生、事关重大。
“关东金,关西银。”
这句话是说,以江户中心的地区广泛使用黄金,而在大坂及大坂以西,白银是主要的交易媒介——当然,不管在哪,百姓和町民还是... -->>
西洋历1854年10月14日,幕府和英吉利人签署了《扶桑英吉利和亲约定》,英方签字的是香江分舰队提督施泰麟,扶桑方面是长崎奉行小栗忠顺。
这是大事,坦庵先生当然知道——他虽然卸任了勘定吟味役,但海防挂的役职还兼着呢,但之前小栗的书信里没写这么详细,因此他也听的津津有味。
“施泰麟收了黄金三万两?还有内应?你之前的公文和私信上可都没写啊!”
面对坦庵先生的追问,小栗只能报以苦笑,这能写么?
幕府漏得像筛子一样,日后传扬出去哪里还有西洋人敢做内应和收钱!不收钱,那态度自然就格外强硬,吃亏的还不是扶桑自己!
何况,这钱也不是人家在长崎收的——人家施泰麟是英吉利水师重将,功成名就,因此肯定不会收这样不清不楚的钱,否则传扬出去不就身败名裂了!所以送钱的是咸亨洋行,据说是在香江搞定的,至于具体情节小栗也没问到。
按理说不该问不到,但小栗现在见不到咸亨洋行的人了,去见面的手下也不敢过分逼问,所以才没问到——因为来长崎的西洋船只越来越多,为了保密,咸亨洋行如今在对马岛芋崎港交货,从此都是长崎奉行的手下和长崎目付跑去交易,所以小栗见不着人。
不过小栗忠顺倒也没怀疑这是空口说大话,因为一个是咸亨洋行信誉一直良好,另外一个是有证据啊:
英人提督施泰麟有意放水,他能感觉得到——在自己苦磨的时候,虽然施泰麟有时也装作大怒拂袖而去,但人家只是表面强硬,实际上多有退让,约定是白纸黑字,这骗不了人啊。
而且好多英吉利船头和随员都对自己挤眉弄眼,在交涉时多有配合,而且还有人私底下询问自己和三江洋行有啥关系,在言语中暗示自己继续多多照拂这家洋行的生意。
虽然自己从未和三江洋行打过交道,也不知道三江洋行是啥鬼玩意,但只要有点心机,就能明了三江洋行十有八九是咸亨洋行的一张画皮,所以自己闷声发大财、含含糊糊应付就是。
另外,英人有个通译自称山本音吉,私下里出示了咸亨洋行的信件,说他自己是个漂流民,然后对自己感恩戴德,表示“扶桑家小承蒙大人照顾,感激不尽,铭刻肺腑”。后继在交涉中,虽然山本因地位卑下无法左右局势,但私下里也透露了不少内情,帮助很是不小。
所以,小栗懵懂之余,对咸亨洋行的三万两黄金数目确认无误——这上上下下打点的如此周到,三万两不多,就是没花这么多,自己也认!值得啊。
不过,咸亨洋行花了这三万枚小判金,后面如何回报却成了大大的难题!
跟江户交代要这笔钱偿还?恐怕不行吧。
因为口说无凭啊,一报上去,面对这样一笔巨款的去向,幕府肯定是疑问三连,“钱是怎么来的、具体怎么送的、见证人是谁?”到时小栗只能说是别人送的。然后肯定又是三连击,“别人怎么这么仗义?那你怎么这么清楚?你小子是不是拿了回佣了?”
到时浑身是嘴也说不清啊,到时好事变坏事,这是何苦来哉!
所以,小栗忠顺并没有上报这笔费用,给幕府的账目就是花了四万多枚天保小判金,这个是从长崎的各家豪商支取借用的,采购清单也清楚,帐目完全不怕查!
而给施泰麟这笔费用,他之前只告诉了长崎目付永井岩丞一人——没办法,要补上这笔钱的窟窿还要永井配合,不说不行。
“不在长崎,那这笔重金是怎么送的呢?”
江川英敏憋不住了,直接开口询问——这听了半天,可小栗一直兜圈子,这也太折磨人了!
“咸亨洋行!”
“这就对了。”
坦庵先生微微点头,咸亨洋行如今和兰国商馆、唐人、高丽独占扶桑的涉外贸易,肯定不愿意别人再来分一杯羹,这个动机十分清楚。
“不过三万两黄金,数目可不小啊,咸亨洋行肯出这笔钱?长崎贸易就这么赚钱?而且一家米人洋行能左右英吉利水军,神通如此广大,值得深思啊。”
提问没人回复,坦庵先生一抬头,发现另外两人都意味深长的看着自己——刚才小栗说顾虑的时候,英敏还不太同意,现在他万分赞成!两家是铁杆盟友,自己老爹还疑神疑鬼的,这要是上报幕府,小栗忠顺的皮还不得被剥掉几层!
“咸亨洋行当然是有条件的,我考虑再三,最后还是应允了。这件事,坦庵先生也要帮忙才好。”
经过一番解释,江川父子明白了,咸亨洋行是有所求啊,而且这个要求还不简单,甚至可以说是动摇扶桑国本,而这个请求就是要求幕府同意黄金输出!
扶桑的金银比是1:5,而海外是1:15,因此咸亨洋行盯上了这块肥肉,为此愿意先付出三万英镑的代价。
“如此大利,为何以前无人提及!”
英敏这就是卖萌了——早三年直秀就开始这么干了,只不过因为白主贸易额小,所以一直不显山不露水的,这些他都知道。
但坦庵先生震惊之余,没发现儿子神色不对。
“此事万万不可!”
金银比价有大问题,这事咸亨洋行多次提及,但幕府一直未置可否,就是因为涉及民生、事关重大。
“关东金,关西银。”
这句话是说,以江户中心的地区广泛使用黄金,而在大坂及大坂以西,白银是主要的交易媒介——当然,不管在哪,百姓和町民还是...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