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彼岸繁花[综红楼]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所有人的眼睛在天子和黄克缵之间来回移动, 朱由校笑着看这个人老心不老的刑部尚书,望着周嘉谟含笑不语。
黄克缵已经七十二岁了, 朱由校一直感觉他是二十七岁。在他的身上永远洋溢着积极做事的进取活力, 永远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欲望。相形之下,都感觉自己是不是缺少点儿与这个十七的身体相应的激情了?
周嘉谟看天子在等自己出头, 立即就说:“绍夫,吏部没有调你去兵部做尚书的安排。你快安静下来看户部的计划,赶紧帮潜夫查缺补漏。”
汪应蛟与黄克缵同岁, 但他是万历二年的进士, 比黄克缵早了六年,与周嘉谟同样妥妥是在座这些人的前辈。但是周嘉谟要黄克缵看看汪应蛟的户部计划也没有选错人,因为黄克缵做过布政使, 对民事、财政这一块也不陌生。要周嘉谟来说, 黄克缵就是放到那一部都可以的人才。因为他以前还做过工部尚书, 两度出任过兵部尚书, 要不是天子有意让汪应蛟做户部尚书, 周嘉谟都想把黄克缵弄去户部作尚书, 让黄克缵负责千头万绪的户部,省得他带着天子好战了。
黄克缵只好先把去当兵部尚书的心思收回来, 接过崔景荣手里的细竹竿,在堪舆图上指指划划。
“陛下,我认为崔自强的提法不错, 就是从宁夏卫往辽东这一路, 山高水远的, 又不是军卒,真的不适合正月里动身。为百姓家的老老小小考虑,老臣认为家有长者在六十岁之上的、幼儿在五岁以下的,不宜列入这第一次的迁徙选择中。把年轻力壮、适合路上奔波的移往辽东迁徙,路上安全,到辽东也容易安定下来。”
接下去黄克缵说的就是具体的迁移行动了。
“所有百姓路上吃的需要朝廷准备好,到了辽东安家落户还需要朝廷支持,三月初天气暖和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动身,计划用三、四个月走到辽东的指定地方,就要立即去盖房子的。平均下来每人得至少准备三两到十两银子的投入。”
黄克缵仔细把那三两到十两银子怎么花说了一个仔细,公鼐瞪大眼睛,觉得自己与崔静荣、黄克缵相差太多了。
民生这一块他就没接触过。
公鼐咬紧下唇,跟着黄克缵在堪舆图上划来划去的那根细竹竿移动视线,看着黄克缵与周嘉谟、汪应蛟、崔景荣等投入地讨论第一次要迁徙多少百姓最适合,朝廷要准备多少粮食,调动哪里的常平仓比较适合。
这一瞬间公鼐觉得自己做在礼部侍郎的位置都有点儿勉强了,他没想到出了他和方从哲,其他人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到移民的讨论中。
他提笔记录:“虽然辽东那边地广人稀,迁徙过去的农人不缺可耕的田地,但是冬天寒冷,到辽东之后的首要事情是建好过冬的房屋。依托抚顺的露天煤矿产出,可以安然地渡过第一个冬天,但朝廷还要在下一个年度里提供足够的农具和种子,还要继续提供粮食到秋季的收成下来了,才算是帮助这些移民在辽东安顿下来。”
这么一算,这迁徙的费用就不是单单是银子,还必须有足够的粮食做支持呢。
英国公见他们算计的是朝廷全部包揽的费用,就插嘴说道:“这些农人到了辽东以后,男人去建造房屋,女人和孩子可以去种番薯等。我听说今年京畿这边的番薯每亩都够千斤 。到了冬天,男人可以去抚顺煤矿挖煤,全等着朝廷资助,怕是每年迁徙不了多少百姓,解决不了黄河中上游耕地对水土的影响。”
叶向高立即表示赞同英国公的意见。
“迁徙到辽东的农户,在冬天去抚顺煤矿挖煤,一个壮劳力可以赚出一家四口的粮食,在加上番薯等补充,可以大大减轻朝廷的负担。”
周嘉谟恍然大悟,怪不得就觉得这里有问题呢。于是又与黄克缵埋头重算贴补到每一个农户家里的粮食。
朱由校看了一会儿说道:“单吃稻米等谷物不耐饥饿,朕看军卒添加马肉后,吃的米面少了一半。那些农人到了辽东以后是不是要养些家禽啊?养些猪羊等。”
定国公立即说:“多吃些肉食是可抗寒的。”
徐光启就说:“陛下,那些迁徙的农人明年夏初到辽东以后,当地没办法立即提供足够的猪崽鸡崽给他们养。但左共之今年在直隶屯田成绩斐然,后年把北直隶的经验推广到辽东去,这些移民不仅可以有足够的口粮,还可以养些家禽家畜了。”
“应该现在通知周永春,让他做好明年接受迁徙百姓的准备。”
汪应蛟看看说话的人是方从哲,点点头不做声。心里在说,要是周永春问要迁徙过去多少人,朝廷计划贴补多少银两、多少粮食?该给周永春什么回答?这些数字都没有敲定呢,让周永春怎么准备?还不得被熊廷弼喷回来啊!
公鼐看着方从哲被汪应蛟虚应,更不敢开口插话,他借着摘录讨论要点,想着该怎么补上自己在民生这块的短板。乾清宫里这么多人,除了自己和工部侍郎徐光启是四十岁以后中进士,其他人三十五岁中进士都算晚的了。
可徐光启的才能是别人比不了的啊。他在数术方面的计算,是朝廷里的第一份。听说新式火炮他起了关键的作用,还有北直隶的屯田水利方面的事情……等等等,都是工部、户部能够用得上的。
 ... -->>
所有人的眼睛在天子和黄克缵之间来回移动, 朱由校笑着看这个人老心不老的刑部尚书,望着周嘉谟含笑不语。
黄克缵已经七十二岁了, 朱由校一直感觉他是二十七岁。在他的身上永远洋溢着积极做事的进取活力, 永远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欲望。相形之下,都感觉自己是不是缺少点儿与这个十七的身体相应的激情了?
周嘉谟看天子在等自己出头, 立即就说:“绍夫,吏部没有调你去兵部做尚书的安排。你快安静下来看户部的计划,赶紧帮潜夫查缺补漏。”
汪应蛟与黄克缵同岁, 但他是万历二年的进士, 比黄克缵早了六年,与周嘉谟同样妥妥是在座这些人的前辈。但是周嘉谟要黄克缵看看汪应蛟的户部计划也没有选错人,因为黄克缵做过布政使, 对民事、财政这一块也不陌生。要周嘉谟来说, 黄克缵就是放到那一部都可以的人才。因为他以前还做过工部尚书, 两度出任过兵部尚书, 要不是天子有意让汪应蛟做户部尚书, 周嘉谟都想把黄克缵弄去户部作尚书, 让黄克缵负责千头万绪的户部,省得他带着天子好战了。
黄克缵只好先把去当兵部尚书的心思收回来, 接过崔景荣手里的细竹竿,在堪舆图上指指划划。
“陛下,我认为崔自强的提法不错, 就是从宁夏卫往辽东这一路, 山高水远的, 又不是军卒,真的不适合正月里动身。为百姓家的老老小小考虑,老臣认为家有长者在六十岁之上的、幼儿在五岁以下的,不宜列入这第一次的迁徙选择中。把年轻力壮、适合路上奔波的移往辽东迁徙,路上安全,到辽东也容易安定下来。”
接下去黄克缵说的就是具体的迁移行动了。
“所有百姓路上吃的需要朝廷准备好,到了辽东安家落户还需要朝廷支持,三月初天气暖和了,春暖花开的时候动身,计划用三、四个月走到辽东的指定地方,就要立即去盖房子的。平均下来每人得至少准备三两到十两银子的投入。”
黄克缵仔细把那三两到十两银子怎么花说了一个仔细,公鼐瞪大眼睛,觉得自己与崔静荣、黄克缵相差太多了。
民生这一块他就没接触过。
公鼐咬紧下唇,跟着黄克缵在堪舆图上划来划去的那根细竹竿移动视线,看着黄克缵与周嘉谟、汪应蛟、崔景荣等投入地讨论第一次要迁徙多少百姓最适合,朝廷要准备多少粮食,调动哪里的常平仓比较适合。
这一瞬间公鼐觉得自己做在礼部侍郎的位置都有点儿勉强了,他没想到出了他和方从哲,其他人大多数人都能参与到移民的讨论中。
他提笔记录:“虽然辽东那边地广人稀,迁徙过去的农人不缺可耕的田地,但是冬天寒冷,到辽东之后的首要事情是建好过冬的房屋。依托抚顺的露天煤矿产出,可以安然地渡过第一个冬天,但朝廷还要在下一个年度里提供足够的农具和种子,还要继续提供粮食到秋季的收成下来了,才算是帮助这些移民在辽东安顿下来。”
这么一算,这迁徙的费用就不是单单是银子,还必须有足够的粮食做支持呢。
英国公见他们算计的是朝廷全部包揽的费用,就插嘴说道:“这些农人到了辽东以后,男人去建造房屋,女人和孩子可以去种番薯等。我听说今年京畿这边的番薯每亩都够千斤 。到了冬天,男人可以去抚顺煤矿挖煤,全等着朝廷资助,怕是每年迁徙不了多少百姓,解决不了黄河中上游耕地对水土的影响。”
叶向高立即表示赞同英国公的意见。
“迁徙到辽东的农户,在冬天去抚顺煤矿挖煤,一个壮劳力可以赚出一家四口的粮食,在加上番薯等补充,可以大大减轻朝廷的负担。”
周嘉谟恍然大悟,怪不得就觉得这里有问题呢。于是又与黄克缵埋头重算贴补到每一个农户家里的粮食。
朱由校看了一会儿说道:“单吃稻米等谷物不耐饥饿,朕看军卒添加马肉后,吃的米面少了一半。那些农人到了辽东以后是不是要养些家禽啊?养些猪羊等。”
定国公立即说:“多吃些肉食是可抗寒的。”
徐光启就说:“陛下,那些迁徙的农人明年夏初到辽东以后,当地没办法立即提供足够的猪崽鸡崽给他们养。但左共之今年在直隶屯田成绩斐然,后年把北直隶的经验推广到辽东去,这些移民不仅可以有足够的口粮,还可以养些家禽家畜了。”
“应该现在通知周永春,让他做好明年接受迁徙百姓的准备。”
汪应蛟看看说话的人是方从哲,点点头不做声。心里在说,要是周永春问要迁徙过去多少人,朝廷计划贴补多少银两、多少粮食?该给周永春什么回答?这些数字都没有敲定呢,让周永春怎么准备?还不得被熊廷弼喷回来啊!
公鼐看着方从哲被汪应蛟虚应,更不敢开口插话,他借着摘录讨论要点,想着该怎么补上自己在民生这块的短板。乾清宫里这么多人,除了自己和工部侍郎徐光启是四十岁以后中进士,其他人三十五岁中进士都算晚的了。
可徐光启的才能是别人比不了的啊。他在数术方面的计算,是朝廷里的第一份。听说新式火炮他起了关键的作用,还有北直隶的屯田水利方面的事情……等等等,都是工部、户部能够用得上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