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无双鬼才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作为兖州刺史,徐济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即便有了这个刺史之位但兖州内部其实远远说不上是太平无事,陈宫的出现足以让他提起足够的警惕之心。而且这段时间的多方征战其实已经将他这几年招募的部队全部派遣在外,留在兖州戍卫的也仅有徐浩所部的亲卫军,这一支亲卫军尽管精锐但却也正是徐济麾下人数最少的部队,甚至连幽影的编制人数都在其上,这还是仅仅算幽影精锐的战斗部分的人数,若是加上收集情报的人手,那幽影的数量更是几乎和高顺麾下的这一支军队相提并论了。
所以徐济当然没有时间清闲,前一段时间的生活显然还是让一直紧绷的他略微有些松懈了,而现在,他在略作休整之后便立即带着幽影再度出发了,此行的目的,是九里山。
留给徐济的时间显然是不多的,因为在他出发后不久,张燕和高顺的双簧就已经开始上演了。
张燕的“胜利”将会直接导致袁术军队的行军速度。所以,这意味着徐济一定要在袁术的大军全面进军前赶到九里山。
在徐济走后不久,张燕和高顺两支军队终于在东阿和东平之间的平原地带进行了交战。
这应该是张燕和高顺的第二次交锋。前两年张燕还是黑山军首领的时候,就已经和还负责兖州戍卫的高顺交手过,当时因为抵挡不住高顺大军的骑兵冲击而大败。所以这一次,没有人看好张燕。
就在所有人认为张燕必败的时候,张燕却提出要和高顺单挑。
张燕和高顺双双跃马挺枪。大战三十多回合,最后。高顺的大腿被张燕一枪“刺中”,鲜血直流。
高顺“大败”而回。张燕在身后“追击”,不过“幸好”兖州军队训练有素,所以站稳了阵脚,令张燕的攻击一无所获。
双方混战不分胜负,随即双方撤军。
在以后几日,首战“得胜”的张燕连连“邀战”,兖州军守住军营只是闭门不出。毕竟高顺“有伤在身”,没有办法亲自领军对付张燕的大军。
这消息传到了袁术的耳朵中,袁术大喜。没有想到这个张燕竟然可以打败高顺这个兖州名将,不由得大喜过望,便要命令大军加速前进,长史杨大将却认为不妥,认为没有必要加快行军速度,理由也十分充足:“兖州军素来喜好使用阴谋诡计,主公万不可轻举妄动。更何况张燕桀傲难驯,日后一样是我们的敌人,先让他和兖州军斗得个两败俱伤岂不更好吗?”
袁术深以为然。
于是只是统领大军向谯郡的武平出发——和徐济所料一点都不差。
在他所指挥的七路大军中。只有桥蕤和雷薄两支军队留在了颍川郡在阳人、颖阳一带凭借嵩山之险布防,防止交由伤愈的于禁统领原本在徐晃麾下的兖州大军从这里攻击豫州。
不过这一切皆不出徐济的所料——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段时间,徐济才会急赶慢赶的召集三千幽影也正是由于徐济的效率他才会时间宽裕地来到九里山,在这一片深山中埋伏下来。
张燕和高顺见到袁术军的动向和徐济所料得一点不差。心中叹服,更加对兖州战事信心十足起来。更施展开徐济临走时所定下的计策。
于是,张燕的大军开始“猛烈”的“攻击”高顺的大营。高顺“立足”不住,开始向回“撤退”。坚守东阿不出。
面对这种形势,贪心的袁术依然不肯加快行军速度。在谯郡左右徘徊。
而就在这时,梁习在濮阳突然指挥人数多达三万的大军渡过大河,来到张燕大军的背后,开始攻打张燕的大本营东平。
“幸好”张燕留有一部分军队在东平,在东平的守军“奋力抵御”梁习大军的“攻击”,另外一方面派人出城向正在“围攻”东阿的张燕“求援”。
张燕“大惊失色”,连忙指挥军队后撤,这事情谁都能看出来,若是东平失手,张燕将没有安身立命之地。
张燕大军迅速的撤回,开始对“围攻”东平的梁习大军进行“奇袭”,身为原兖州内政主事的梁习所率领的大军自然不是张燕的对手,开始向大河退却,在那里安营扎寨,抵御张燕大军。明显使用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计策,与士气正盛的张燕大军陷入到胶着的状态中。
这时候,东阿的高顺大军却从东阿再一次出发,开始对张燕的东平城进行骚扰,令张燕大军“瞻前顾后”,不能“全力以赴”的“攻击”那背河结营的梁习大军。
如此一来,张燕大军给人一种腹背受敌的感觉。
袁术得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没有想到前一段时间被张燕追得到处跑的梁习会这么快便组织起了一支军队,更胆大到了从背后袭击张燕的地步。
他虽然不希望张燕坐大,但是张燕若是吃了败仗对他来说也有百害而无一利,连忙向手下问计,众人皆以为必须加快行军速度。
就在这时,之前被徐济扔在陈留悬之高阁的太守张邈也发来书信,那其中更有兖州世家大族的联合签名,要求袁术大军迅速进军,帮助自己防守陈留,认为一旦张燕大军被击败,没有屏障的陈留就会成为兖州军下一个进攻对象。到那时,陈留两面皆敌,高顺大军和梁习大军对其威胁极大。
这一点袁术当然知道,更何况在刘岱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张邈的军队曾经败在张燕的手中,当时如果不是高顺大军来援,更杀掉了张燕的大将于毒,张邈大军和当时济北相鲍信直接就已经被黑山军消灭掉了。
后来梁习在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曾经为了打击世家大族而放纵过黑山军,当时的白绕等人的军队为了寻求生路对兖州各个郡县的世家大族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后来更被梁习收编了军队,所以说兖州的世家大族对于反抗兖州的统治上是有那个心。没有那个力。
前一段时间,为了支援张燕和高顺大军的“对抗”。各个世家大族拿出了许多的物资,可说是拿出了最后的家底儿,孤注一掷地与兖州军进行最后的战争,已经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其中陈留的世家大族更是其中的表率,毕竟徐济之前担任的可是陈留南部督邮,这个出身足以令陈留的世族出力了,而陈留太守张邈自然也已经押上了所有的身家,这一次,兖州的世家大族输不起。故此,没有张燕大军和袁术大军的保护,现在兖州的世家大族自保都是个问题。
至于说到张燕和高顺的对抗,他们并不看好张燕,毕竟当年张燕是败在了高顺的手中,高顺的兖州军的神勇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只是希望张燕的大军在袁术的军队到来之前可以稍微阻挡一下高顺大军的脚步。
幸好,那个张燕不负“众望”,对上了高顺后。居然选择与高顺单挑,更“刺伤”了高顺,这令兖州所有的世家大族都长长出了一口气。
要知道高顺乃是兖州名将,武功虽不出名但起其声望却排在兖州将领的前十位。张燕居然可在单挑的时候刺伤高顺,由此可见武力之高。
在这些世家大族的眼里,更认为张燕十分懂得扬长避短。既然军队的正面冲击不可能是高顺的对手,那就选择单挑。结果一击而中,显然是颇有将才。
经过这件事情。张燕在人们心中的评价立时飘升。
就在兖州的世家大族正为连场的胜利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梁习大军的渡河攻击再一次令这些世家大族惊慌起来。
谁都不是傻子,张燕大军虽然厉害,张燕的武功在高顺之“上”,但是这又如何?谁都可以想象得到,一旦高顺的伤势好转,可以上战场领兵打仗,张燕的好日子马上就会结束,张燕大军虽然在投降兖州后已经经过了整编,而且军队的装备和训练都和兖州的正规军一般无二,但毕竟时日尚短。
高顺麾下的兖州军乃是天下最精锐的部队,张燕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对手,尤其是在东平和东阿之间这一段平原地带,擅长于山林作战的张燕更加没有可能是擅长于平原攻击的高顺大军的对手。>
作为兖州刺史,徐济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即便有了这个刺史之位但兖州内部其实远远说不上是太平无事,陈宫的出现足以让他提起足够的警惕之心。而且这段时间的多方征战其实已经将他这几年招募的部队全部派遣在外,留在兖州戍卫的也仅有徐浩所部的亲卫军,这一支亲卫军尽管精锐但却也正是徐济麾下人数最少的部队,甚至连幽影的编制人数都在其上,这还是仅仅算幽影精锐的战斗部分的人数,若是加上收集情报的人手,那幽影的数量更是几乎和高顺麾下的这一支军队相提并论了。
所以徐济当然没有时间清闲,前一段时间的生活显然还是让一直紧绷的他略微有些松懈了,而现在,他在略作休整之后便立即带着幽影再度出发了,此行的目的,是九里山。
留给徐济的时间显然是不多的,因为在他出发后不久,张燕和高顺的双簧就已经开始上演了。
张燕的“胜利”将会直接导致袁术军队的行军速度。所以,这意味着徐济一定要在袁术的大军全面进军前赶到九里山。
在徐济走后不久,张燕和高顺两支军队终于在东阿和东平之间的平原地带进行了交战。
这应该是张燕和高顺的第二次交锋。前两年张燕还是黑山军首领的时候,就已经和还负责兖州戍卫的高顺交手过,当时因为抵挡不住高顺大军的骑兵冲击而大败。所以这一次,没有人看好张燕。
就在所有人认为张燕必败的时候,张燕却提出要和高顺单挑。
张燕和高顺双双跃马挺枪。大战三十多回合,最后。高顺的大腿被张燕一枪“刺中”,鲜血直流。
高顺“大败”而回。张燕在身后“追击”,不过“幸好”兖州军队训练有素,所以站稳了阵脚,令张燕的攻击一无所获。
双方混战不分胜负,随即双方撤军。
在以后几日,首战“得胜”的张燕连连“邀战”,兖州军守住军营只是闭门不出。毕竟高顺“有伤在身”,没有办法亲自领军对付张燕的大军。
这消息传到了袁术的耳朵中,袁术大喜。没有想到这个张燕竟然可以打败高顺这个兖州名将,不由得大喜过望,便要命令大军加速前进,长史杨大将却认为不妥,认为没有必要加快行军速度,理由也十分充足:“兖州军素来喜好使用阴谋诡计,主公万不可轻举妄动。更何况张燕桀傲难驯,日后一样是我们的敌人,先让他和兖州军斗得个两败俱伤岂不更好吗?”
袁术深以为然。
于是只是统领大军向谯郡的武平出发——和徐济所料一点都不差。
在他所指挥的七路大军中。只有桥蕤和雷薄两支军队留在了颍川郡在阳人、颖阳一带凭借嵩山之险布防,防止交由伤愈的于禁统领原本在徐晃麾下的兖州大军从这里攻击豫州。
不过这一切皆不出徐济的所料——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段时间,徐济才会急赶慢赶的召集三千幽影也正是由于徐济的效率他才会时间宽裕地来到九里山,在这一片深山中埋伏下来。
张燕和高顺见到袁术军的动向和徐济所料得一点不差。心中叹服,更加对兖州战事信心十足起来。更施展开徐济临走时所定下的计策。
于是,张燕的大军开始“猛烈”的“攻击”高顺的大营。高顺“立足”不住,开始向回“撤退”。坚守东阿不出。
面对这种形势,贪心的袁术依然不肯加快行军速度。在谯郡左右徘徊。
而就在这时,梁习在濮阳突然指挥人数多达三万的大军渡过大河,来到张燕大军的背后,开始攻打张燕的大本营东平。
“幸好”张燕留有一部分军队在东平,在东平的守军“奋力抵御”梁习大军的“攻击”,另外一方面派人出城向正在“围攻”东阿的张燕“求援”。
张燕“大惊失色”,连忙指挥军队后撤,这事情谁都能看出来,若是东平失手,张燕将没有安身立命之地。
张燕大军迅速的撤回,开始对“围攻”东平的梁习大军进行“奇袭”,身为原兖州内政主事的梁习所率领的大军自然不是张燕的对手,开始向大河退却,在那里安营扎寨,抵御张燕大军。明显使用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计策,与士气正盛的张燕大军陷入到胶着的状态中。
这时候,东阿的高顺大军却从东阿再一次出发,开始对张燕的东平城进行骚扰,令张燕大军“瞻前顾后”,不能“全力以赴”的“攻击”那背河结营的梁习大军。
如此一来,张燕大军给人一种腹背受敌的感觉。
袁术得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没有想到前一段时间被张燕追得到处跑的梁习会这么快便组织起了一支军队,更胆大到了从背后袭击张燕的地步。
他虽然不希望张燕坐大,但是张燕若是吃了败仗对他来说也有百害而无一利,连忙向手下问计,众人皆以为必须加快行军速度。
就在这时,之前被徐济扔在陈留悬之高阁的太守张邈也发来书信,那其中更有兖州世家大族的联合签名,要求袁术大军迅速进军,帮助自己防守陈留,认为一旦张燕大军被击败,没有屏障的陈留就会成为兖州军下一个进攻对象。到那时,陈留两面皆敌,高顺大军和梁习大军对其威胁极大。
这一点袁术当然知道,更何况在刘岱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张邈的军队曾经败在张燕的手中,当时如果不是高顺大军来援,更杀掉了张燕的大将于毒,张邈大军和当时济北相鲍信直接就已经被黑山军消灭掉了。
后来梁习在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曾经为了打击世家大族而放纵过黑山军,当时的白绕等人的军队为了寻求生路对兖州各个郡县的世家大族进行了猛烈的攻击。后来更被梁习收编了军队,所以说兖州的世家大族对于反抗兖州的统治上是有那个心。没有那个力。
前一段时间,为了支援张燕和高顺大军的“对抗”。各个世家大族拿出了许多的物资,可说是拿出了最后的家底儿,孤注一掷地与兖州军进行最后的战争,已经没有丝毫回旋的余地。
其中陈留的世家大族更是其中的表率,毕竟徐济之前担任的可是陈留南部督邮,这个出身足以令陈留的世族出力了,而陈留太守张邈自然也已经押上了所有的身家,这一次,兖州的世家大族输不起。故此,没有张燕大军和袁术大军的保护,现在兖州的世家大族自保都是个问题。
至于说到张燕和高顺的对抗,他们并不看好张燕,毕竟当年张燕是败在了高顺的手中,高顺的兖州军的神勇是有目共睹的,他们只是希望张燕的大军在袁术的军队到来之前可以稍微阻挡一下高顺大军的脚步。
幸好,那个张燕不负“众望”,对上了高顺后。居然选择与高顺单挑,更“刺伤”了高顺,这令兖州所有的世家大族都长长出了一口气。
要知道高顺乃是兖州名将,武功虽不出名但起其声望却排在兖州将领的前十位。张燕居然可在单挑的时候刺伤高顺,由此可见武力之高。
在这些世家大族的眼里,更认为张燕十分懂得扬长避短。既然军队的正面冲击不可能是高顺的对手,那就选择单挑。结果一击而中,显然是颇有将才。
经过这件事情。张燕在人们心中的评价立时飘升。
就在兖州的世家大族正为连场的胜利而欢欣鼓舞的时候,梁习大军的渡河攻击再一次令这些世家大族惊慌起来。
谁都不是傻子,张燕大军虽然厉害,张燕的武功在高顺之“上”,但是这又如何?谁都可以想象得到,一旦高顺的伤势好转,可以上战场领兵打仗,张燕的好日子马上就会结束,张燕大军虽然在投降兖州后已经经过了整编,而且军队的装备和训练都和兖州的正规军一般无二,但毕竟时日尚短。
高顺麾下的兖州军乃是天下最精锐的部队,张燕根本不可能是他的对手,尤其是在东平和东阿之间这一段平原地带,擅长于山林作战的张燕更加没有可能是擅长于平原攻击的高顺大军的对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