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姊妹易嫁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个冬天少有的干旱,整个一冬不见雨不见雪。虽说春夏时新打了几口井,离得近的,拉水能浇上几茬,离井口太远的,实在没招。田庄的庄头急得见天在地里晃悠,雨雪一点也没望下来,倒时常看着八爷骑马带着侄子出门。尊卑有别,庄头也不敢多问,只是看着他们消失的背影,常常感叹一声,八爷也是有儿子的人了,凭他对侄子的这份温存关切,将来肯定也是个宠孩子的主。
许静瑜带捷哥出门做什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捷哥那一晚,表露出特异的学习能力,孔师傅如获至宝,第二天开始就给捷哥开了小灶,别人念诵100遍的时候,孔师傅把捷哥带到自己屋里,给他单独授课。十几天教下来,越教越惊喜,记忆力超好不说,论起提头知尾,举一反三,微言大义,胸藏锦绣,直是生平从未遇过的读书奇才。在用了七天讲完一本《礼记》,又用了四天讲完一本《中庸》之后,孔师傅给许静瑜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以捷哥的天分,每日关在书斋并不利于学业的进步,因为那点功课实在不够他学几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侯府如欲培养一个奇才杰能、通晓世情的读书人,应该在扩展视野上多下功夫,尽力让他多接触些有知识有阅历的名士贤达,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见识。
许静瑜深以为然。
他到了德州之后,在官场,学界和军界,广交朋友。他身份既高,人又客气谦逊,自是处处受欢迎,官宦士绅无不以与他相交为荣,真要带着捷哥增长阅历见识,德州为他敞开着大门。
捷哥年纪幼小,学业进度倒也不必着急,德闵是女眷,出门的机会就很有限,纵有,也是从一所府第到另一所府第,所以这个带捷哥经历世情,拓展视野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的头上。
他征求夏夕意见时,夏夕十分感谢。不过她与孔先生的观点小有差别。孔先生让捷哥接触名士,夏夕建议许静瑜不拘什么名士农夫,带他多了解社会现实就好。一个不问稼穑,不懂民生的学子说白了还是书呆子。
许静瑜对她的观点更是佩服。原先他计划着带捷哥多去几趟龙山书院,也可以顺道多走走几位书香世家。这会儿反倒无所谓了。仕途经济是连在一起的,能臣干吏哪个不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辈?
这个冬天不下雪,侯府明年势必要减收,可是许静瑜却因着这个小顽童而每日里欢欣鼓舞。他每天都要带着捷哥出去转一圈,有时是世家,有时是农家,捷哥听说种一亩小麦能收300多斤,今冬这么旱,怕是连100斤也收不了时,脸上的诧异可爱得让许静瑜直接上手捏歪了他的脸蛋。
侯府在德州有4000亩良田,一半水田,一半旱田。旱田受灾情况格外严重,因此许静瑜带着捷哥去的也最多。佃农们见到他们,无一不在诉苦叫穷,盼望着来年能减租,许静瑜做事却是个周到的,不肯立刻表态。租赋是立家之本,未经长辈许可,他不能擅自处分。周围还有四五家大田庄,也需要互相通个气。
许静瑜带着捷哥去拜访世家时,从不高调吹嘘这个侄子天资聪明,只说仰慕世家门风,带孩子来见识。许静瑜和人谈话时,爱听不听随他的便。捷哥如果不太感兴趣,就一头扎进人家的藏书阁,找喜欢的珍本书看,一钻就是大半天。一冬转下来,捷哥才名不显,反倒处处落下个好学的名声。
许静瑜很满意。
捷哥跟着许静瑜,在许静瑜身上学到的东西更多,很佩服这位八叔的做事风格,潜意识里就拿许静瑜当了自己的榜样。
看了人家不少珍藏的书籍,以此为掩护,捷哥为侯府田庄出了一些增产增收的主意。比如种子要筛选,不能抓起什么就种什么,最好选颗粒肥大饱满的种子来播种。旱田里应该开挖灌溉渠,引流灌溉,不能一味地靠天吃饭。他回忆前世在博物馆和农家乐看到的木头水车的结构,画了一幅简易水车图。没有电力,只能是人工踩水,在天旱要挨饿的情况下,佃户们还是愿意吃这个苦的。至于欧式那种大型水车,太过惊世,他想等他过了二十岁再献宝不迟。
捷哥理科好,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很强,跟丫丫又学了几个月画,画出的这张水车图,结构明晰,一看就懂。许静瑜跟庄头一商量,立刻请了木匠做了一架,矗立在河畔,又动员佃户连夜挖了一条100米长的简易渠,四个青壮年汉子站在脚踏上,走路一般脚步轮换,河水被水车上数十个竹筒汲出,一起汇集在挖好的简易渠中,半个时辰,涓涓水滴化为汩汩水流,缓缓地流进了干涸已久的麦田。
佃农们大喜,一叠声地说着感激的话,性急的已经跑去挖渠准备接流了。许静瑜微微一笑,只把怀里的小侄子搂得更紧了。
春节到了。
一场大雪伴着年气漫天而来,覆盖了田野山川,覆盖了这一座屋宇巍峨的侯门府第。许静瑜手书的一幅春联贴在大门上,门头两侧挂了四只特大的大红灯笼,为这旷远寒冷的天地间增添了一丝暖意。
侯府留守人员太少,怕老太太觉得冷清无聊,许静瑜将族里近支的宗亲长辈全请了来,热热闹闹几大家子人凑在一起,喝酒划拳,吃饺子放鞭炮,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席间老太太说待二月春暖就动身回北京,也让这个大年夜充满了依依离情。
德雅生孩子过了百日,药吃了不少,身上的病却迟迟不得痊愈。大夫禁同房,德... -->>
这个冬天少有的干旱,整个一冬不见雨不见雪。虽说春夏时新打了几口井,离得近的,拉水能浇上几茬,离井口太远的,实在没招。田庄的庄头急得见天在地里晃悠,雨雪一点也没望下来,倒时常看着八爷骑马带着侄子出门。尊卑有别,庄头也不敢多问,只是看着他们消失的背影,常常感叹一声,八爷也是有儿子的人了,凭他对侄子的这份温存关切,将来肯定也是个宠孩子的主。
许静瑜带捷哥出门做什么?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捷哥那一晚,表露出特异的学习能力,孔师傅如获至宝,第二天开始就给捷哥开了小灶,别人念诵100遍的时候,孔师傅把捷哥带到自己屋里,给他单独授课。十几天教下来,越教越惊喜,记忆力超好不说,论起提头知尾,举一反三,微言大义,胸藏锦绣,直是生平从未遇过的读书奇才。在用了七天讲完一本《礼记》,又用了四天讲完一本《中庸》之后,孔师傅给许静瑜写了一封信,明确表示以捷哥的天分,每日关在书斋并不利于学业的进步,因为那点功课实在不够他学几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侯府如欲培养一个奇才杰能、通晓世情的读书人,应该在扩展视野上多下功夫,尽力让他多接触些有知识有阅历的名士贤达,潜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见识。
许静瑜深以为然。
他到了德州之后,在官场,学界和军界,广交朋友。他身份既高,人又客气谦逊,自是处处受欢迎,官宦士绅无不以与他相交为荣,真要带着捷哥增长阅历见识,德州为他敞开着大门。
捷哥年纪幼小,学业进度倒也不必着急,德闵是女眷,出门的机会就很有限,纵有,也是从一所府第到另一所府第,所以这个带捷哥经历世情,拓展视野的任务责无旁贷地落在了他的头上。
他征求夏夕意见时,夏夕十分感谢。不过她与孔先生的观点小有差别。孔先生让捷哥接触名士,夏夕建议许静瑜不拘什么名士农夫,带他多了解社会现实就好。一个不问稼穑,不懂民生的学子说白了还是书呆子。
许静瑜对她的观点更是佩服。原先他计划着带捷哥多去几趟龙山书院,也可以顺道多走走几位书香世家。这会儿反倒无所谓了。仕途经济是连在一起的,能臣干吏哪个不是世事洞明,人情练达之辈?
这个冬天不下雪,侯府明年势必要减收,可是许静瑜却因着这个小顽童而每日里欢欣鼓舞。他每天都要带着捷哥出去转一圈,有时是世家,有时是农家,捷哥听说种一亩小麦能收300多斤,今冬这么旱,怕是连100斤也收不了时,脸上的诧异可爱得让许静瑜直接上手捏歪了他的脸蛋。
侯府在德州有4000亩良田,一半水田,一半旱田。旱田受灾情况格外严重,因此许静瑜带着捷哥去的也最多。佃农们见到他们,无一不在诉苦叫穷,盼望着来年能减租,许静瑜做事却是个周到的,不肯立刻表态。租赋是立家之本,未经长辈许可,他不能擅自处分。周围还有四五家大田庄,也需要互相通个气。
许静瑜带着捷哥去拜访世家时,从不高调吹嘘这个侄子天资聪明,只说仰慕世家门风,带孩子来见识。许静瑜和人谈话时,爱听不听随他的便。捷哥如果不太感兴趣,就一头扎进人家的藏书阁,找喜欢的珍本书看,一钻就是大半天。一冬转下来,捷哥才名不显,反倒处处落下个好学的名声。
许静瑜很满意。
捷哥跟着许静瑜,在许静瑜身上学到的东西更多,很佩服这位八叔的做事风格,潜意识里就拿许静瑜当了自己的榜样。
看了人家不少珍藏的书籍,以此为掩护,捷哥为侯府田庄出了一些增产增收的主意。比如种子要筛选,不能抓起什么就种什么,最好选颗粒肥大饱满的种子来播种。旱田里应该开挖灌溉渠,引流灌溉,不能一味地靠天吃饭。他回忆前世在博物馆和农家乐看到的木头水车的结构,画了一幅简易水车图。没有电力,只能是人工踩水,在天旱要挨饿的情况下,佃户们还是愿意吃这个苦的。至于欧式那种大型水车,太过惊世,他想等他过了二十岁再献宝不迟。
捷哥理科好,空间立体思维能力很强,跟丫丫又学了几个月画,画出的这张水车图,结构明晰,一看就懂。许静瑜跟庄头一商量,立刻请了木匠做了一架,矗立在河畔,又动员佃户连夜挖了一条100米长的简易渠,四个青壮年汉子站在脚踏上,走路一般脚步轮换,河水被水车上数十个竹筒汲出,一起汇集在挖好的简易渠中,半个时辰,涓涓水滴化为汩汩水流,缓缓地流进了干涸已久的麦田。
佃农们大喜,一叠声地说着感激的话,性急的已经跑去挖渠准备接流了。许静瑜微微一笑,只把怀里的小侄子搂得更紧了。
春节到了。
一场大雪伴着年气漫天而来,覆盖了田野山川,覆盖了这一座屋宇巍峨的侯门府第。许静瑜手书的一幅春联贴在大门上,门头两侧挂了四只特大的大红灯笼,为这旷远寒冷的天地间增添了一丝暖意。
侯府留守人员太少,怕老太太觉得冷清无聊,许静瑜将族里近支的宗亲长辈全请了来,热热闹闹几大家子人凑在一起,喝酒划拳,吃饺子放鞭炮,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席间老太太说待二月春暖就动身回北京,也让这个大年夜充满了依依离情。
德雅生孩子过了百日,药吃了不少,身上的病却迟迟不得痊愈。大夫禁同房,德...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