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帝国的朝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书艰难!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嘿嘿!再次重申,新书不会影响老书!老书会正常更新。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府,同样也是“六朝古都”。不过从永乐迁都起,尽管南京还享着“京”名,但皇气的北移,在随后的五百多年间,却是再也不沾皇气,虽说在满清统治时乾隆曾多次抵达时名为“江宁”的南京,但那所沾的却不过只是“胡气”罢了。
作为皇都,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无疑只存在于历史之中,只停留于史书的文字之中,皇都的记忆只是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许许多的逸事趣闻。而此时,就在南京的人们还没有从“人尽髡头,衣皆袍褂,剧演古事,略存汉官威仪”的满清殖民旧制尽废中适应那久已不见的汉官威仪,一个消息却在报纸上刊载出来——未来的中华朝国都将设于南京,也正是从那时起,满清易名的“江宁”,也不再被人提及。
对于南京的父老而言,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城市称之为“南京”,甚至仅只是因为这个消息,许多南京人连走起路来都飘然了,大有天子脚下臣民的气势来,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出言询问着旁人。
“这皇上什么时候来南京啊?”
当然,他们更为关心的是——这南京可是没有皇宫啊。皇上来了住在什么地方?
可不是嘛!那已经被搬空了的满城里头的当年的大明皇宫也就只剩下一些宫墙,至于这城里头,除了两江总督府还像那么回事,其它那还有什么地方适合住皇上。
就在百姓人质朴的担心着没有皇宫会不会令皇上觉得受到慢待的时候,报纸上又传出了一个消息——皇上南下了!
虽说是期待已久,可是对于南京的官民来说,着实忙昏了头,连忙开始为迎接皇上作着准备,两江总督府更是拿出了数十万两的专款,修葺从码头至城内的道路以及街道两侧的房屋,甚至还特意整修了城墙以及总督府,总之,生怕怠慢了皇上,至于那位新继任的两江总督刘能纪同样也是急匆匆的搬出了两江总督府,将总督府腾给了皇上。
但他们显然并不了解这位新朝的皇上,对于他来说,皇宫只是一个住所,甚至他根本就没有选择住于城内,而是选择城外小红山上的一栋北洋公司数年前营造的中式别墅会所作为临时行宫,当然,对此城内的人并不清楚。
“陛下,快到码头了!”
昂首眺望了一会儿,唐浩然的神情平静中隐隐透着些激动,这是作为皇帝的他,第一次来到属于自己的都城。
从今以后,这里,就将是未来的中华帝国的心脏!
在船还未靠近码头的时候,唐浩然便看到码头外,早已聚集了一大堆人,全是两江和南京府的官吏,一个个衣冠楚楚,他们穿着的是汉式官员大礼袍——这是他们易帜的回报,成为了新朝之官,皇帝不杀顺民,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习惯,此时他们无不是待迎圣驾于此。看那领头的,便是两江总督刘能纪,这位遵从着父亲的吩咐,“倾国而献”的两江总督、中华帝国的一等国公“新宁公”,看看圣驾已近,他便沉声指挥他的下级们按文武官阶排好队,准备迎驾。
对于刘能纪来说,此时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交出一切的准备,与李经述相似,他同样不认为自己有能耐同唐浩然一较长短,也正因如此,他才会选择拱手相让,而他这一拱手,却把身为盟友的张之洞害惨了。
可在另一方面,刘坤一临终前的一手妙笔,却保住了刘家的富贵,只要刘能纪不犯下谋逆之罪,那么作为帝国的一等公,刘家自此之后,便能够当真与国同休了。
对此,刘能纪看得很清楚,而在得知那位庐阳公于老家合肥修起了“国公府”的时候,他也动了同样的心思,意欲于家乡修建“国公府”,这修“国公府”是假,借此向皇上、向朝廷表明心迹是真,。
权力是个好东西,但要能守得住。既然守不住,那不若便当个普通百姓吧!
更何况有着国公的身份在这,刘家的将来总算是保住了。
于心底轻声自语着,刘能纪瞧着身边那些府员幕僚,他们都已经换上汉式官袍,刘家的退让同样也保全了他们,不至于让他们陪着刘家一同走向末路,也算是全了这一场东幕之情。
“船靠港来了!”
轻轻的一个话声,下一瞬间被礼炮声打断了,那是幕府山等地炮台在用礼炮欢迎皇上的到来,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在皇上抵达南京前,海军陆战队以及三个陆军混成旅已经通过陆路、海路提前抵达南京,接管了南京的城防,至于这炮台,同样也已经被接管。
在那隆隆炮声中,船靠港了,在唐浩然走下船的时候,码头上的文武官员立即纷纷深鞠躬弯成了一片。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那一片万岁声中,穿着一袭白色军装的唐浩然,只是平静而又不失威严的言道着一声“平身”,随后便走向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汽车。
对于这种“冷遇”,刘能纪当然非常清楚,这是身为人君者的必须。
在骑兵队护送下的汽车一路上走的都很慢,从码头直到城内,一路上尽是一片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道路两侧随处可见伏身跪拜于地的百姓,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是几天前便从数十里外,甚至上百里外的地方赶了过来,只是为了沾上一些“皇气”。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能够沾上一丁点儿“皇气”,那是足以向世人炫耀的事情,甚至在许多百姓看来,能沾上皇气,没准什么病疾之类的也就可以痊愈了,当然这做不得真,可是百姓们宁愿去相信这一切。
而对于身为皇帝的唐浩然来说,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坐在汽... -->>
(新书艰难!无语的新书《铁血宏图》已经同步更新,您的每一个推荐、每一个收藏对于《铁血宏图》而言,都是极为珍贵的!新书不易,还请大家多多支持,拜谢!《铁血宏图》小说群:150536833,欢迎书友加入,一起讨论剧情!嘿嘿!再次重申,新书不会影响老书!老书会正常更新。ps:这推荐是为新书求的!大家可不要投错了!)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府,同样也是“六朝古都”。不过从永乐迁都起,尽管南京还享着“京”名,但皇气的北移,在随后的五百多年间,却是再也不沾皇气,虽说在满清统治时乾隆曾多次抵达时名为“江宁”的南京,但那所沾的却不过只是“胡气”罢了。
作为皇都,对于这座城市而言无疑只存在于历史之中,只停留于史书的文字之中,皇都的记忆只是给这座城市留下了许许多的逸事趣闻。而此时,就在南京的人们还没有从“人尽髡头,衣皆袍褂,剧演古事,略存汉官威仪”的满清殖民旧制尽废中适应那久已不见的汉官威仪,一个消息却在报纸上刊载出来——未来的中华朝国都将设于南京,也正是从那时起,满清易名的“江宁”,也不再被人提及。
对于南京的父老而言,他们更愿意将自己的城市称之为“南京”,甚至仅只是因为这个消息,许多南京人连走起路来都飘然了,大有天子脚下臣民的气势来,当然更多的时候,他们会出言询问着旁人。
“这皇上什么时候来南京啊?”
当然,他们更为关心的是——这南京可是没有皇宫啊。皇上来了住在什么地方?
可不是嘛!那已经被搬空了的满城里头的当年的大明皇宫也就只剩下一些宫墙,至于这城里头,除了两江总督府还像那么回事,其它那还有什么地方适合住皇上。
就在百姓人质朴的担心着没有皇宫会不会令皇上觉得受到慢待的时候,报纸上又传出了一个消息——皇上南下了!
虽说是期待已久,可是对于南京的官民来说,着实忙昏了头,连忙开始为迎接皇上作着准备,两江总督府更是拿出了数十万两的专款,修葺从码头至城内的道路以及街道两侧的房屋,甚至还特意整修了城墙以及总督府,总之,生怕怠慢了皇上,至于那位新继任的两江总督刘能纪同样也是急匆匆的搬出了两江总督府,将总督府腾给了皇上。
但他们显然并不了解这位新朝的皇上,对于他来说,皇宫只是一个住所,甚至他根本就没有选择住于城内,而是选择城外小红山上的一栋北洋公司数年前营造的中式别墅会所作为临时行宫,当然,对此城内的人并不清楚。
“陛下,快到码头了!”
昂首眺望了一会儿,唐浩然的神情平静中隐隐透着些激动,这是作为皇帝的他,第一次来到属于自己的都城。
从今以后,这里,就将是未来的中华帝国的心脏!
在船还未靠近码头的时候,唐浩然便看到码头外,早已聚集了一大堆人,全是两江和南京府的官吏,一个个衣冠楚楚,他们穿着的是汉式官员大礼袍——这是他们易帜的回报,成为了新朝之官,皇帝不杀顺民,这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习惯,此时他们无不是待迎圣驾于此。看那领头的,便是两江总督刘能纪,这位遵从着父亲的吩咐,“倾国而献”的两江总督、中华帝国的一等国公“新宁公”,看看圣驾已近,他便沉声指挥他的下级们按文武官阶排好队,准备迎驾。
对于刘能纪来说,此时他已经做好了准备,交出一切的准备,与李经述相似,他同样不认为自己有能耐同唐浩然一较长短,也正因如此,他才会选择拱手相让,而他这一拱手,却把身为盟友的张之洞害惨了。
可在另一方面,刘坤一临终前的一手妙笔,却保住了刘家的富贵,只要刘能纪不犯下谋逆之罪,那么作为帝国的一等公,刘家自此之后,便能够当真与国同休了。
对此,刘能纪看得很清楚,而在得知那位庐阳公于老家合肥修起了“国公府”的时候,他也动了同样的心思,意欲于家乡修建“国公府”,这修“国公府”是假,借此向皇上、向朝廷表明心迹是真,。
权力是个好东西,但要能守得住。既然守不住,那不若便当个普通百姓吧!
更何况有着国公的身份在这,刘家的将来总算是保住了。
于心底轻声自语着,刘能纪瞧着身边那些府员幕僚,他们都已经换上汉式官袍,刘家的退让同样也保全了他们,不至于让他们陪着刘家一同走向末路,也算是全了这一场东幕之情。
“船靠港来了!”
轻轻的一个话声,下一瞬间被礼炮声打断了,那是幕府山等地炮台在用礼炮欢迎皇上的到来,只有极少数人知道,在皇上抵达南京前,海军陆战队以及三个陆军混成旅已经通过陆路、海路提前抵达南京,接管了南京的城防,至于这炮台,同样也已经被接管。
在那隆隆炮声中,船靠港了,在唐浩然走下船的时候,码头上的文武官员立即纷纷深鞠躬弯成了一片。
“臣等参见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那一片万岁声中,穿着一袭白色军装的唐浩然,只是平静而又不失威严的言道着一声“平身”,随后便走向了早已经准备好的汽车。
对于这种“冷遇”,刘能纪当然非常清楚,这是身为人君者的必须。
在骑兵队护送下的汽车一路上走的都很慢,从码头直到城内,一路上尽是一片山呼海啸般的万岁声,道路两侧随处可见伏身跪拜于地的百姓,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是几天前便从数十里外,甚至上百里外的地方赶了过来,只是为了沾上一些“皇气”。
在国人的传统观念中,能够沾上一丁点儿“皇气”,那是足以向世人炫耀的事情,甚至在许多百姓看来,能沾上皇气,没准什么病疾之类的也就可以痊愈了,当然这做不得真,可是百姓们宁愿去相信这一切。
而对于身为皇帝的唐浩然来说,他所需要的仅仅只是坐在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