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谦二人,这样一来,他的旁边,北有曹操,南有刘表,哪个都不是好惹的,最后他最大的倚仗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而他自己则被曹操打得大败,只能逃往淮南。此后的袁术,继续作死大业:孙策能征惯战,本来可以接替其父孙坚,成为袁术的一大臂助,可惜袁术却知不道珍惜,许诺孙策打下庐江后,就表奏其为太守,结果事后反悔,直接导致孙策从此与他离心离德,最终带着人马自立门户去了。之后觊觎徐州之地,攻打刘备,胁迫吕布,使得吕布对他心存忌惮,双方虽然几次结盟,但是貌合神离,面对共同的敌人曹操,始终不能合力抵抗,反而好几次破除了盟约,相互攻伐。就在这种四面树敌的环境中,袁术还要悍然称帝,把自己树成天下人靶子,最终一败涂地。在投靠袁绍的路途中,袁术想喝一口【蜜】【水】却不得,愤懑而死——就不知道他治下饿得“人相食”的百姓,临死前有渴求,会是一口【蜜】【水】吗?
这也是今天刘照没给袁术面子的原因了。你若好歹有点本事,那我也愿意礼贤下士一番,哪怕是当千金市骨呢!你若没有本事,但是态度好点,那也好说,我又不是陈登、阮籍【注一】,面子嘛,都是相互给的,大家斯抬斯敬,一团和气,也就过去了。可偏偏遇到袁术这种人,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又目中无人,真当刘照没有脾气么?
没过多久,前面的阻塞已经被排除,何咸一声吆喝,刘照的车驾又行动了起来。今日巧遇曹操,刘照不由得心中一动,之前认识曹操之后,刘照就一直想着怎么才能拉进两人之间关系。只不过弘农王府中的属官已经满员,刘照也没有办法将曹操转到自己门下任职。
如今,袁逢去世,袁基已经辞去职务,不日就要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了。因此,弘农王郎中令的位置,便暂时空缺了起来,或许正好可以请曹操来屈就此职?
曹操如今是议郎,品秩六百石,而王府郎中令品秩千石,请他来就任此职,也不算是委屈、俯就。就是不知道曹操是否愿意?
回到宫中,刘照拿定主意,先向刘宏禀报了此事。为了能让父亲对曹操有好感,更有可能答允此事,刘照特意提起,曹操的祖父乃是故中常侍、大长秋曹腾。
虽然曹腾在桓帝时期就已经故去,刘宏并未见过其人,但是曹腾为官谨慎,又一心为公,经常为国举荐贤能,更难得他为人大度,不记私仇,所以生前名气很大。
比如有一次,蜀郡太守借派遣郡吏去京师“上计”的机会,顺带给曹腾带了一封问候的书信,结果在过函谷关的时候,被益州刺史种皓把信件给搜了出来,并上告朝廷,说曹腾身为内侍,却交通外臣,应当治罪。汉桓帝认为,只有太守的来信,没有曹腾的回信,不足以说明曹腾交通外臣,所以就没有批准种皓的奏章。这事儿,要是换了其他的权阉,那可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复从早到晚”,就要想方设法的打击报复种皓了。但是曹腾却赞扬种皓忠于职守,有节气。后来种皓升任司徒后,常对人说:“今日能成为三公,全靠曹常侍的恩德。”
刘宏自然知道曹腾的事迹。他宠信宦官,也知道自己身边的这些常侍,名声都不怎么好,所以有时候,他也不免叹气,觉得要是身边的内侍都像曹腾那样,岂不是既能托付诸般事务,让自己安心逸乐,又可以免得自己被物议所讥?
如今听到刘照举荐曹腾之孙出任弘农王郎中令,刘宏内心也是乐意的。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拜师卢植、马日磾,又以士人子弟做伴读,未免太过亲近党人了,也让自己身边的一干亲信内侍觉得不安。如今以宦官的子孙担任臣属,正好可以缓和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于是,刘宏二话不说,便准了刘照的奏请。
诏令一出,其他的人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不过袁绍便不免略微有些沉不住气,他积极养望,不就是为了坐涨身价,待价而沽么?如今小弟辈的曹操,居然被弘农王——未来的太子相中,收为臣属,而对于自己,弘农王虽然表现出一副看重、尊敬的姿态,却没有透露出一点招揽之意,这未免让袁绍觉得不平衡。不过,很快,他就安慰自己:或许是因为自己要守孝一年,无法出任此职的缘故吧?或许是弘农王对自己极为看重,觉得郎中令一职会屈贤吧?
谦二人,这样一来,他的旁边,北有曹操,南有刘表,哪个都不是好惹的,最后他最大的倚仗孙坚在攻打刘表时战死,而他自己则被曹操打得大败,只能逃往淮南。此后的袁术,继续作死大业:孙策能征惯战,本来可以接替其父孙坚,成为袁术的一大臂助,可惜袁术却知不道珍惜,许诺孙策打下庐江后,就表奏其为太守,结果事后反悔,直接导致孙策从此与他离心离德,最终带着人马自立门户去了。之后觊觎徐州之地,攻打刘备,胁迫吕布,使得吕布对他心存忌惮,双方虽然几次结盟,但是貌合神离,面对共同的敌人曹操,始终不能合力抵抗,反而好几次破除了盟约,相互攻伐。就在这种四面树敌的环境中,袁术还要悍然称帝,把自己树成天下人靶子,最终一败涂地。在投靠袁绍的路途中,袁术想喝一口【蜜】【水】却不得,愤懑而死——就不知道他治下饿得“人相食”的百姓,临死前有渴求,会是一口【蜜】【水】吗?
这也是今天刘照没给袁术面子的原因了。你若好歹有点本事,那我也愿意礼贤下士一番,哪怕是当千金市骨呢!你若没有本事,但是态度好点,那也好说,我又不是陈登、阮籍【注一】,面子嘛,都是相互给的,大家斯抬斯敬,一团和气,也就过去了。可偏偏遇到袁术这种人,本事不大,脾气不小,又目中无人,真当刘照没有脾气么?
没过多久,前面的阻塞已经被排除,何咸一声吆喝,刘照的车驾又行动了起来。今日巧遇曹操,刘照不由得心中一动,之前认识曹操之后,刘照就一直想着怎么才能拉进两人之间关系。只不过弘农王府中的属官已经满员,刘照也没有办法将曹操转到自己门下任职。
如今,袁逢去世,袁基已经辞去职务,不日就要扶柩还乡,守孝三年了。因此,弘农王郎中令的位置,便暂时空缺了起来,或许正好可以请曹操来屈就此职?
曹操如今是议郎,品秩六百石,而王府郎中令品秩千石,请他来就任此职,也不算是委屈、俯就。就是不知道曹操是否愿意?
回到宫中,刘照拿定主意,先向刘宏禀报了此事。为了能让父亲对曹操有好感,更有可能答允此事,刘照特意提起,曹操的祖父乃是故中常侍、大长秋曹腾。
虽然曹腾在桓帝时期就已经故去,刘宏并未见过其人,但是曹腾为官谨慎,又一心为公,经常为国举荐贤能,更难得他为人大度,不记私仇,所以生前名气很大。
比如有一次,蜀郡太守借派遣郡吏去京师“上计”的机会,顺带给曹腾带了一封问候的书信,结果在过函谷关的时候,被益州刺史种皓把信件给搜了出来,并上告朝廷,说曹腾身为内侍,却交通外臣,应当治罪。汉桓帝认为,只有太守的来信,没有曹腾的回信,不足以说明曹腾交通外臣,所以就没有批准种皓的奏章。这事儿,要是换了其他的权阉,那可谓是“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复从早到晚”,就要想方设法的打击报复种皓了。但是曹腾却赞扬种皓忠于职守,有节气。后来种皓升任司徒后,常对人说:“今日能成为三公,全靠曹常侍的恩德。”
刘宏自然知道曹腾的事迹。他宠信宦官,也知道自己身边的这些常侍,名声都不怎么好,所以有时候,他也不免叹气,觉得要是身边的内侍都像曹腾那样,岂不是既能托付诸般事务,让自己安心逸乐,又可以免得自己被物议所讥?
如今听到刘照举荐曹腾之孙出任弘农王郎中令,刘宏内心也是乐意的。他觉得自己的儿子拜师卢植、马日磾,又以士人子弟做伴读,未免太过亲近党人了,也让自己身边的一干亲信内侍觉得不安。如今以宦官的子孙担任臣属,正好可以缓和一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于是,刘宏二话不说,便准了刘照的奏请。
诏令一出,其他的人倒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反应,不过袁绍便不免略微有些沉不住气,他积极养望,不就是为了坐涨身价,待价而沽么?如今小弟辈的曹操,居然被弘农王——未来的太子相中,收为臣属,而对于自己,弘农王虽然表现出一副看重、尊敬的姿态,却没有透露出一点招揽之意,这未免让袁绍觉得不平衡。不过,很快,他就安慰自己:或许是因为自己要守孝一年,无法出任此职的缘故吧?或许是弘农王对自己极为看重,觉得郎中令一职会屈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