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三国之最强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宏,暂缓点选一事。
刘宏自然是把三公的劝谏,当成了耳边风,而徐灌,更是阳奉阴违,一边下令取消禁令,一边却依然暗示、逼迫下面的官员,继续搜罗民间的美女,哪怕对方已经订婚,也绝不能放过。
徐灌知道,那些普通的宫女,无论是皇帝刘宏,还是诸位常侍,都不会放在心上,即便数量稍有不足,也无关紧要。相反,专门为刘宏挑选的西园佳丽,却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否则,别说天子雷霆一怒,就算是几位常侍对他心存不满,都足以让他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的了。
就在卢植等人考虑,要不要再来一次联名进谏的时候,异变突起,一桩来自凉州的叛乱,登时搅乱了大汉的朝堂,令卢植等人,不得不放下点选采女一事,先行处置这桩叛乱了。
发动叛乱的,乃是湟中义从胡的头领,名叫北宫玉。
湟中义从胡,是羌化的月氏胡,原本是大月氏的一支,居住在张掖、酒泉一代,汉武帝打败匈奴,收取西河地区后,这一支月氏族归降了大汉,并内迁至金城郡的湟中、令居两地,与汉人混居。其中有一些青壮,经常作为汉朝的仆从军、雇佣军,驻扎在张掖,故而被呼之为“义从胡”。
这只仆从军、雇佣军之所以会反,与凉州地区复杂的民族情况有关。在凉州地区,除了汉族之外,主要生活着羌族,和一部分内附的匈奴族。由于人数众多,羌族对于汉廷的态度,也就不那么恭顺,时而归降,时而反叛,因此被汉廷视作“灾害”,称之为“羌戎之患”。
究其原因,就是羌族有着自身的文化传统,虽然不比华夏文化那么灿烂辉煌,但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同化的。而汉廷对于这些羌族部落的政策,也是摇摆不定,时而温和,时而严厉,更多的时候,完全是看凉州地区的官员们,对羌族到底持什么样的态度,比如,先后担任护羌校尉的段颎和张奂,前者对羌族采取高压政策,杀得羌族人头滚滚,虽然让羌族一时变得服服帖帖,但是却也在羌族的心中,埋下了巨大的仇恨;而后者,则对羌族采取安抚政策,虽然稳定了羌族的人心,但是以张奂为代表的温和派,所采用的“迁移内附”的政策,却让羌族不断的深入汉家的疆土,最后甚至威胁到了三辅地区,将边疆地区的疥藓之疾,变成大汉的心腹之患。
文化上没法同化,自然在心理上,就无法形成认同。再加上羌族内附之后,有不少部族,受到当地汉族豪强的欺压,往往沦为奴仆,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汉羌之间的矛盾。而身为仆从军、雇佣军给汉廷卖命的羌族部队,也常常会遭受主帅、上官的背信弃义,得不到战前许诺的好处。如此一来,也就无怪乎羌族要反复无常,时不时的发动叛乱了。
此次,湟中义从胡造反,就是因为现任的护羌校尉泠征,没有当年段颎的手腕和威望,却要效仿段颎的作为,对治下的羌人采用高压政策,不断的施以逼凌,早就引发了羌族各部的不满。
然而,不满归不满,段颎当年的余威犹在,羌人想要起来反叛,还真得好好掂量一番才。若只有泠征一人的欺压,羌族各部倒也勉强可以忍受。
可是,随着刘宏向诸郡国征调良马的诏令下达,羌族各部,终于忍无可忍,只能奋起反抗,发动叛乱了。
虽然刘宏下发的诏令,是面对全国范围的,但是,华夏虽然地大物博,却也无法改变物种的自然习性,马匹这个东西,可不是什么地方都有出产的,更何况是良马。
如此一来,在实际的征调过程当中,西、北各边郡所承担的份额,就远比内地乃至南方诸郡国更多了。
而各个边郡的官吏,就只能将负担转嫁给当地的游牧部族,向他们征调这些马匹了。
羌人也是游牧民族,而且,他们还是出了名的善于养育马匹。西晋时,京师洛阳曾经传唱过一首歌谣,名叫《凉州大马歌》,其中就有一句,叫做:“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由此可见凉州马匹的优良。
泠征自然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向朝廷,向刘宏,展现一下自己的功绩,于是,在征调马匹的过程当中,泠征对羌族各部索求无度不说,而且所用的手段也十分酷烈,他一连扣留了十余位羌人的首领,命令他们的部众,限时缴纳足量的良马上来,否则,便要斩杀他们的首领,以儆效尤。
自此,羌人终于下定决心——造反!
当然,造反不是说反就能反的,羌族各部的头领,一边向泠征示弱,表示会尽快搜集良马,进献给朝廷,一边却在私下里暗自串联,整合力量,准备起事。
有道是,蛇无头不行,凉州地区的羌人部族,据说有八十九个之众,此次参与起事的,就算没有这么多,至少也是三四十个。这些部族平日里互不相服,战时也很难拧成一股绳,来对抗大汉。
有了往日惨痛的教训,这一回,羌族诸部,居然罕见的联合了起来,他们共推的领头人,正是湟中义从胡的首领北宫玉。
推举北宫玉为首领,主要还是看重他的军事才能。湟中义从胡驻扎在酒泉,为的就是防备休屠各胡,而休屠各胡也向来不怎么老实,总是隔三差五的发动叛乱,因此,湟中义从胡长期跟随汉军,镇压休屠各胡的叛乱,战斗经验丰富,有他们参与这次叛乱,成功的几率可就大大提升了。
巧的是,由于泠征长期以来,对湟中义从胡多有苛待,北宫玉也对泠征窝了一肚子的火,早就看泠征不顺眼了。若非他势单力孤,以一部之兵力,无法对抗汉廷凉州六郡的围剿,北宫玉早就起兵造反了。(凉州共有郡、属国十二,但主要还是以北地、安定、汉阳、陇西、武都、金城六郡为主)
如今,听到羌人诸部都意图起兵反叛,北宫玉大喜,想也没有多想,便答应下来了。按照他的话说,只要能亲手杀了泠征,不管有什么后果,他也愿意一肩承担。
借着押送良马的名义,北宫玉率领湟中义从胡,来到了护羌校尉的驻地,陇西狄道【注一】,此处,这里同时也是陇西郡的郡治所在地。
泠征对此毫无提防。义从胡本就是护羌校尉的部下,北宫玉又是以押送良马的名义前来,泠征自然不疑有他。而且,平日里,羌族各部对泠征恭顺之极,任他怎么逼勒索求,也不敢有些微的反抗,因此,泠征也没有想到,这一回诸羌部族居然会联手反抗,而且与北宫玉串通到了一起。
北宫玉所率的骑兵一进城之后,便立刻扑向了护羌校尉署,泠征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突入衙中的北宫玉,一刀砍下了脑袋。
同在一城的陇西太守李相如,一见北宫玉反了,赶忙捧着太守的印信,到北宫玉面前哀哀乞命。北宫玉虽是胡人,但好歹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心知眼下还需要借重李相如,才能更快的控制狄道城,乃至整个陇西郡。因此,他将印信还给了李相如,让他下令,叫陇西郡的各个县城,放弃抵抗,开门归降。
北宫玉得手之后,凉州境内的各个羌人部族,纷纷群起呼应。一时间,陇西郡几乎全部陷落,而金城郡也陷入了羌人的包围之中——当地的羌人义从首领宋建、王国,也起兵呼应北宫玉,包围了金城郡的郡治允吾。
宏,暂缓点选一事。
刘宏自然是把三公的劝谏,当成了耳边风,而徐灌,更是阳奉阴违,一边下令取消禁令,一边却依然暗示、逼迫下面的官员,继续搜罗民间的美女,哪怕对方已经订婚,也绝不能放过。
徐灌知道,那些普通的宫女,无论是皇帝刘宏,还是诸位常侍,都不会放在心上,即便数量稍有不足,也无关紧要。相反,专门为刘宏挑选的西园佳丽,却一定要保质保量的完成,否则,别说天子雷霆一怒,就算是几位常侍对他心存不满,都足以让他粉身碎骨,死无葬身之地的了。
就在卢植等人考虑,要不要再来一次联名进谏的时候,异变突起,一桩来自凉州的叛乱,登时搅乱了大汉的朝堂,令卢植等人,不得不放下点选采女一事,先行处置这桩叛乱了。
发动叛乱的,乃是湟中义从胡的头领,名叫北宫玉。
湟中义从胡,是羌化的月氏胡,原本是大月氏的一支,居住在张掖、酒泉一代,汉武帝打败匈奴,收取西河地区后,这一支月氏族归降了大汉,并内迁至金城郡的湟中、令居两地,与汉人混居。其中有一些青壮,经常作为汉朝的仆从军、雇佣军,驻扎在张掖,故而被呼之为“义从胡”。
这只仆从军、雇佣军之所以会反,与凉州地区复杂的民族情况有关。在凉州地区,除了汉族之外,主要生活着羌族,和一部分内附的匈奴族。由于人数众多,羌族对于汉廷的态度,也就不那么恭顺,时而归降,时而反叛,因此被汉廷视作“灾害”,称之为“羌戎之患”。
究其原因,就是羌族有着自身的文化传统,虽然不比华夏文化那么灿烂辉煌,但也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同化的。而汉廷对于这些羌族部落的政策,也是摇摆不定,时而温和,时而严厉,更多的时候,完全是看凉州地区的官员们,对羌族到底持什么样的态度,比如,先后担任护羌校尉的段颎和张奂,前者对羌族采取高压政策,杀得羌族人头滚滚,虽然让羌族一时变得服服帖帖,但是却也在羌族的心中,埋下了巨大的仇恨;而后者,则对羌族采取安抚政策,虽然稳定了羌族的人心,但是以张奂为代表的温和派,所采用的“迁移内附”的政策,却让羌族不断的深入汉家的疆土,最后甚至威胁到了三辅地区,将边疆地区的疥藓之疾,变成大汉的心腹之患。
文化上没法同化,自然在心理上,就无法形成认同。再加上羌族内附之后,有不少部族,受到当地汉族豪强的欺压,往往沦为奴仆,这就进一步加剧了汉羌之间的矛盾。而身为仆从军、雇佣军给汉廷卖命的羌族部队,也常常会遭受主帅、上官的背信弃义,得不到战前许诺的好处。如此一来,也就无怪乎羌族要反复无常,时不时的发动叛乱了。
此次,湟中义从胡造反,就是因为现任的护羌校尉泠征,没有当年段颎的手腕和威望,却要效仿段颎的作为,对治下的羌人采用高压政策,不断的施以逼凌,早就引发了羌族各部的不满。
然而,不满归不满,段颎当年的余威犹在,羌人想要起来反叛,还真得好好掂量一番才。若只有泠征一人的欺压,羌族各部倒也勉强可以忍受。
可是,随着刘宏向诸郡国征调良马的诏令下达,羌族各部,终于忍无可忍,只能奋起反抗,发动叛乱了。
虽然刘宏下发的诏令,是面对全国范围的,但是,华夏虽然地大物博,却也无法改变物种的自然习性,马匹这个东西,可不是什么地方都有出产的,更何况是良马。
如此一来,在实际的征调过程当中,西、北各边郡所承担的份额,就远比内地乃至南方诸郡国更多了。
而各个边郡的官吏,就只能将负担转嫁给当地的游牧部族,向他们征调这些马匹了。
羌人也是游牧民族,而且,他们还是出了名的善于养育马匹。西晋时,京师洛阳曾经传唱过一首歌谣,名叫《凉州大马歌》,其中就有一句,叫做:“凉州大马,横行天下”,由此可见凉州马匹的优良。
泠征自然想借着这个机会,好好向朝廷,向刘宏,展现一下自己的功绩,于是,在征调马匹的过程当中,泠征对羌族各部索求无度不说,而且所用的手段也十分酷烈,他一连扣留了十余位羌人的首领,命令他们的部众,限时缴纳足量的良马上来,否则,便要斩杀他们的首领,以儆效尤。
自此,羌人终于下定决心——造反!
当然,造反不是说反就能反的,羌族各部的头领,一边向泠征示弱,表示会尽快搜集良马,进献给朝廷,一边却在私下里暗自串联,整合力量,准备起事。
有道是,蛇无头不行,凉州地区的羌人部族,据说有八十九个之众,此次参与起事的,就算没有这么多,至少也是三四十个。这些部族平日里互不相服,战时也很难拧成一股绳,来对抗大汉。
有了往日惨痛的教训,这一回,羌族诸部,居然罕见的联合了起来,他们共推的领头人,正是湟中义从胡的首领北宫玉。
推举北宫玉为首领,主要还是看重他的军事才能。湟中义从胡驻扎在酒泉,为的就是防备休屠各胡,而休屠各胡也向来不怎么老实,总是隔三差五的发动叛乱,因此,湟中义从胡长期跟随汉军,镇压休屠各胡的叛乱,战斗经验丰富,有他们参与这次叛乱,成功的几率可就大大提升了。
巧的是,由于泠征长期以来,对湟中义从胡多有苛待,北宫玉也对泠征窝了一肚子的火,早就看泠征不顺眼了。若非他势单力孤,以一部之兵力,无法对抗汉廷凉州六郡的围剿,北宫玉早就起兵造反了。(凉州共有郡、属国十二,但主要还是以北地、安定、汉阳、陇西、武都、金城六郡为主)
如今,听到羌人诸部都意图起兵反叛,北宫玉大喜,想也没有多想,便答应下来了。按照他的话说,只要能亲手杀了泠征,不管有什么后果,他也愿意一肩承担。
借着押送良马的名义,北宫玉率领湟中义从胡,来到了护羌校尉的驻地,陇西狄道【注一】,此处,这里同时也是陇西郡的郡治所在地。
泠征对此毫无提防。义从胡本就是护羌校尉的部下,北宫玉又是以押送良马的名义前来,泠征自然不疑有他。而且,平日里,羌族各部对泠征恭顺之极,任他怎么逼勒索求,也不敢有些微的反抗,因此,泠征也没有想到,这一回诸羌部族居然会联手反抗,而且与北宫玉串通到了一起。
北宫玉所率的骑兵一进城之后,便立刻扑向了护羌校尉署,泠征还没反应过来,就被突入衙中的北宫玉,一刀砍下了脑袋。
同在一城的陇西太守李相如,一见北宫玉反了,赶忙捧着太守的印信,到北宫玉面前哀哀乞命。北宫玉虽是胡人,但好歹在官场上混了这么多年,心知眼下还需要借重李相如,才能更快的控制狄道城,乃至整个陇西郡。因此,他将印信还给了李相如,让他下令,叫陇西郡的各个县城,放弃抵抗,开门归降。
北宫玉得手之后,凉州境内的各个羌人部族,纷纷群起呼应。一时间,陇西郡几乎全部陷落,而金城郡也陷入了羌人的包围之中——当地的羌人义从首领宋建、王国,也起兵呼应北宫玉,包围了金城郡的郡治允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