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一品知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天上午,彭乾羽一行两人出现在宿松县的城门前,两名轿夫已经打发他们回去了,脚力钱不仅是给了双倍,而且还买了一包干粮让他们路上吃,这一路真是太辛苦他们了,两名轿夫千恩万谢地走了。
彭乾羽站在城门前,眉头紧皱,心里直犯嘀咕,这里还真是不同凡响呀,这哪是城墙呀,大户人家的院墙也比这结实吧,整个城墙高不过九尺,宽不及一丈,墙体还剥落得十分严重,不少砖缝中正生长着一丛丛的杂草,有些地方竟然还能有斗大的洞,有几个小孩子正在洞里爬进爬出做着游戏,城门楼子也已经看不出模样,只有几块残木还孤零零的插在城墙上。
城门口也不见有兵丁站岗,来来往往行人的拥挤不堪,彭乾羽问李顺,“这城门楼子多久没修过了?”
离开家半年多的李顺一进宿松城,那自然头一个想法便是要回家看看老婆孩子,无奈,老爷没发话他哪也不敢去,只能小心的陪着。
李顺想也没想,“打我记事起,就这样”
彭乾羽点点头,“哦,古董了,怪不得”
两人抬脚进了城门,远远的就能听到街面上传来一阵阵的叫卖声,卖什么的都有,人声嘈杂,整个街面上湿辘辘的,到处都是散落的烂菜叶和瓜果皮,原本近两丈宽的街道现在却是拥挤、杂乱无章。
一个挑着担子的人,双手一前一后紧拉着担子上紧绷着的绳子,边走边喊着,“让滴,让滴,挤死着”一听口音就是本地人。
挡在他前面的几个人肩上都扛着个鼓鼓囊囊的大灰麻口袋,其中一个回头对挑担子的人说,“莫挤,莫挤,前头哈是银(人)”
左挤右挤,挑担子的人终于挤出来了,擦着汗从彭乾羽两人的身边走过。
这时的彭乾羽是哭笑不得,好家伙,怎么感觉这是进了菜市场了,怎么这么命苦,摊上这么个县。
彭乾羽用肩膀碰了碰李顺,“你走错路没,这就是宿松县城?”
李顺耸肩一笑,“以往也不这样,自从这前一任知县半年前卸任后,很多事情都没人处理,可不就成这样了”
“那县里现在谁管事?”这宿松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食物充沛,人丁兴旺,少说全县也有十好几万人,这么多人没了县太爷那岂不就天下大乱了么。
“按理来说知县不在,管事的当是本县县丞”李顺对这些倒是门清,一看就知道以前没少琢磨过衙门里的事。
李顺见县太爷有些不悦便马上接着说,“这老爷您一上任,只要稍加整治,市井之像自然会为之一新”
彭乾羽转过身白了他一眼,“你看老爷我像城管吗?”
“啥?老爷您说啥?”李顺很纳闷怎么这位看似刚脱稚气的年轻后生说的一些词他都听不明白,看来还是圣贤书读的少了,两榜进士果然有学识,也就怪不得自己为什么总是名落孙山了。
彭乾羽没再理睬他,两人穿过拥挤的人群,沿着街道向前走,越外里走拥挤的情况要好很多,沿街的店铺一间连着一间,五行八作,倒也样样不少,街边的墙阴下或躺或倒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摇着拨浪鼓,脸红脖子粗地嚷嚷着,招揽着生意,看到这彭乾羽才有一丝安慰,好歹这才像个县城的样子。
李顺一直跟在彭老爷身后,就像一个领队的导游,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刚经过的这家店是卖什么的,左边这酒馆什么菜最有名,右边那米铺老板就是个奸商,把陈米当新米价卖等等云云。
彭乾羽听着直乐,心说你这老小子,都说古代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看来,大明王朝的科举还算公平,你要中榜了那还真是没天理了,鸡零狗碎的事你知道的不老少呀。
两人行至一十字路口,远远地彭乾羽就望见街角处一幢三层楼的建筑很是别具一格,大大小小几十个红灯笼高高挂起,花花绿绿的布幔在窗沿边迎风招展,不过店门却紧闭着,门口的招牌上写有四个艳红的行书大字‘环采仙阁’,虽然彭乾羽对书法的造诣不深,但这四个字那写的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很是有大家风范。
一路走来,这间店面倒是勾起了彭乾羽的兴趣,门面如此讲究,店名想必也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就是不知这里面是做什么买卖的,想着想着他便不由自主的朝那紧闭的大门走去。
李顺有些吃惊,赶忙跟了上去,“老爷,您这是上哪?”
彭乾羽顺手一指那‘环采仙阁’四字之下朱红色的大门,“进去看看”
“老爷,老爷”李顺一把拉住了他,四周看了看,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老爷,这,这还是晚上再来吧”
&nbs... -->>
第二天上午,彭乾羽一行两人出现在宿松县的城门前,两名轿夫已经打发他们回去了,脚力钱不仅是给了双倍,而且还买了一包干粮让他们路上吃,这一路真是太辛苦他们了,两名轿夫千恩万谢地走了。
彭乾羽站在城门前,眉头紧皱,心里直犯嘀咕,这里还真是不同凡响呀,这哪是城墙呀,大户人家的院墙也比这结实吧,整个城墙高不过九尺,宽不及一丈,墙体还剥落得十分严重,不少砖缝中正生长着一丛丛的杂草,有些地方竟然还能有斗大的洞,有几个小孩子正在洞里爬进爬出做着游戏,城门楼子也已经看不出模样,只有几块残木还孤零零的插在城墙上。
城门口也不见有兵丁站岗,来来往往行人的拥挤不堪,彭乾羽问李顺,“这城门楼子多久没修过了?”
离开家半年多的李顺一进宿松城,那自然头一个想法便是要回家看看老婆孩子,无奈,老爷没发话他哪也不敢去,只能小心的陪着。
李顺想也没想,“打我记事起,就这样”
彭乾羽点点头,“哦,古董了,怪不得”
两人抬脚进了城门,远远的就能听到街面上传来一阵阵的叫卖声,卖什么的都有,人声嘈杂,整个街面上湿辘辘的,到处都是散落的烂菜叶和瓜果皮,原本近两丈宽的街道现在却是拥挤、杂乱无章。
一个挑着担子的人,双手一前一后紧拉着担子上紧绷着的绳子,边走边喊着,“让滴,让滴,挤死着”一听口音就是本地人。
挡在他前面的几个人肩上都扛着个鼓鼓囊囊的大灰麻口袋,其中一个回头对挑担子的人说,“莫挤,莫挤,前头哈是银(人)”
左挤右挤,挑担子的人终于挤出来了,擦着汗从彭乾羽两人的身边走过。
这时的彭乾羽是哭笑不得,好家伙,怎么感觉这是进了菜市场了,怎么这么命苦,摊上这么个县。
彭乾羽用肩膀碰了碰李顺,“你走错路没,这就是宿松县城?”
李顺耸肩一笑,“以往也不这样,自从这前一任知县半年前卸任后,很多事情都没人处理,可不就成这样了”
“那县里现在谁管事?”这宿松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食物充沛,人丁兴旺,少说全县也有十好几万人,这么多人没了县太爷那岂不就天下大乱了么。
“按理来说知县不在,管事的当是本县县丞”李顺对这些倒是门清,一看就知道以前没少琢磨过衙门里的事。
李顺见县太爷有些不悦便马上接着说,“这老爷您一上任,只要稍加整治,市井之像自然会为之一新”
彭乾羽转过身白了他一眼,“你看老爷我像城管吗?”
“啥?老爷您说啥?”李顺很纳闷怎么这位看似刚脱稚气的年轻后生说的一些词他都听不明白,看来还是圣贤书读的少了,两榜进士果然有学识,也就怪不得自己为什么总是名落孙山了。
彭乾羽没再理睬他,两人穿过拥挤的人群,沿着街道向前走,越外里走拥挤的情况要好很多,沿街的店铺一间连着一间,五行八作,倒也样样不少,街边的墙阴下或躺或倒着几个衣衫褴褛的乞丐,走街串巷的手艺人摇着拨浪鼓,脸红脖子粗地嚷嚷着,招揽着生意,看到这彭乾羽才有一丝安慰,好歹这才像个县城的样子。
李顺一直跟在彭老爷身后,就像一个领队的导游,滔滔不绝地讲解着刚经过的这家店是卖什么的,左边这酒馆什么菜最有名,右边那米铺老板就是个奸商,把陈米当新米价卖等等云云。
彭乾羽听着直乐,心说你这老小子,都说古代读书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看来,大明王朝的科举还算公平,你要中榜了那还真是没天理了,鸡零狗碎的事你知道的不老少呀。
两人行至一十字路口,远远地彭乾羽就望见街角处一幢三层楼的建筑很是别具一格,大大小小几十个红灯笼高高挂起,花花绿绿的布幔在窗沿边迎风招展,不过店门却紧闭着,门口的招牌上写有四个艳红的行书大字‘环采仙阁’,虽然彭乾羽对书法的造诣不深,但这四个字那写的是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很是有大家风范。
一路走来,这间店面倒是勾起了彭乾羽的兴趣,门面如此讲究,店名想必也是出自名家之手,但就是不知这里面是做什么买卖的,想着想着他便不由自主的朝那紧闭的大门走去。
李顺有些吃惊,赶忙跟了上去,“老爷,您这是上哪?”
彭乾羽顺手一指那‘环采仙阁’四字之下朱红色的大门,“进去看看”
“老爷,老爷”李顺一把拉住了他,四周看了看,像是做了什么见不得人的,脸上一阵红一阵白,“老爷,这,这还是晚上再来吧”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