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红楼之林家二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斟酌。要说给贾家增加助力,他们大可以给元春选门上好的婚事,她是国公爷的嫡长孙女,又是贾母亲自养大的,就是贾政的官位有些欠缺,婚事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何必非要进宫,风险太大,回报太小。
收到女儿的回信,贾母幽幽叹了口气,贾敏是她亲手教出来的,她都能想到的,她如何想不到,只是儿子儿媳执意如此,她这个当祖母的也不能多说什么,毕竟儿女前途,还是父母说了算。
早年间,她因不喜长子贾赦,连带着对长媳张氏也看不顺眼,对二房难免有所偏颇,后来张氏难产身亡,贾赦继娶的邢氏又是个小家子气十足上不得台面的,府里的中馈自然是由王氏主持。
如今,贾琏娶了王氏的内侄女王熙凤为妻,王氏的兄长王子腾又是官途顺畅,王氏说话做事,愈发底气十足。贾珠英年早逝,贾家众人都是痛心不已,贾母嫡亲的孙子好几个,最肯用功、最有前途的就是他,眼看着中了秀才,又结了门好亲,正等着他更进一步呢,竟然一并没了。办妥贾珠的丧事,王氏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回头却提出了让元春参加女史选拔的主意。
贾母起初也是不赞成的,觉得这条路太难走,但是贾政居然愿意,王氏也说她的兄长在宫里有门路,贾母就没多说什么了。长房的子孙不争气,二房的宝玉年纪还小,要是他姐姐能在宫里挣出前途,对他也有好处。因此,贾母看过贾敏的信就收了起来,根本不打算告诉贾政和王氏,说了也没意思。
贾敏之所以写那封信,也是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后来迟迟没有收到回信,也就知道母亲和兄嫂不改初衷了。果然,当年秋天的女史选拔,元春顺利进宫了,还在皇后的宫里伺候。
贾敏得知此事,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对娘家的心思,越发淡了。她是看出来了,她的两位兄长,比起父亲实在差得太多,就是比起东府出家修道的堂兄,也是远远不如,人家可是进士出身。
自那以后,贾敏把更多的心思用到了三个孩子身上。她这也算是从两位兄长那里得到的教训,纵有万贯家财,遇上不争气的儿孙,一样会走向败落,她可要把林瑾和林瑜两兄弟给教好了。
那个时候的小孩子启蒙,都是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的。贾敏念一句,他们跟着学一句,林黛玉的聪慧毋庸置疑,贾敏没教几遍,她就把三字经给倒背如流了。林瑾也没差到哪里去,他比黛玉小了一岁多点,可记性,却是一等一地好,背得居然比林瑜还要快。林瑜被哥哥姐姐打击得一塌糊涂,他就不明白了,自己高考文科状元的水平,怎么不如两个小朋友。
其实,这倒不是林瑜的问题,而是成年人和幼儿的思维方式不同。黛玉和林瑾背书,那就是死记硬背,全然不管意思的。林瑜就做不到,他差不多是背一句,想一句的含义,不想都不行,根本控制不住狂奔的思维。林瑜曾经也有过黛玉和林瑾那样过人的记忆力,那会儿他妈经常抱着他向工友炫耀自家孩子能把唐诗三百首全背下来,可惜那样的时期,每个人只有一次,不带重复的。
好在林瑜背书虽然追不上黛玉的进度,勉强还是能赶上林瑾的,贾敏并没有起疑,反而觉得三个孩子都极聪慧。贾敏给孩子们启蒙,只让背书,并不解释含义,这个工作要等以后的先生来做。因为小孩子的接收能力有限,同一个东西记住了很难改变,若是不小心教歪了,可是很难掰回来的。
背完了三百千,贾敏又开始教他们《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这两本书是学对联的基础,这个年代的读书人聚会,吟诗作赋都是基本常识,要是有人不会,可是很丢人的。
就在林瑜整天跟“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打交道的过程中,又一年的春天来到了。
二月十二,林黛玉的三周岁生日,按照虚岁算,也可以说是四岁了。林瑜开始变得有点紧张,因为红楼的原著里面,林黛玉的弟弟,就是在这一年夭折的,他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斟酌。要说给贾家增加助力,他们大可以给元春选门上好的婚事,她是国公爷的嫡长孙女,又是贾母亲自养大的,就是贾政的官位有些欠缺,婚事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何必非要进宫,风险太大,回报太小。
收到女儿的回信,贾母幽幽叹了口气,贾敏是她亲手教出来的,她都能想到的,她如何想不到,只是儿子儿媳执意如此,她这个当祖母的也不能多说什么,毕竟儿女前途,还是父母说了算。
早年间,她因不喜长子贾赦,连带着对长媳张氏也看不顺眼,对二房难免有所偏颇,后来张氏难产身亡,贾赦继娶的邢氏又是个小家子气十足上不得台面的,府里的中馈自然是由王氏主持。
如今,贾琏娶了王氏的内侄女王熙凤为妻,王氏的兄长王子腾又是官途顺畅,王氏说话做事,愈发底气十足。贾珠英年早逝,贾家众人都是痛心不已,贾母嫡亲的孙子好几个,最肯用功、最有前途的就是他,眼看着中了秀才,又结了门好亲,正等着他更进一步呢,竟然一并没了。办妥贾珠的丧事,王氏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回头却提出了让元春参加女史选拔的主意。
贾母起初也是不赞成的,觉得这条路太难走,但是贾政居然愿意,王氏也说她的兄长在宫里有门路,贾母就没多说什么了。长房的子孙不争气,二房的宝玉年纪还小,要是他姐姐能在宫里挣出前途,对他也有好处。因此,贾母看过贾敏的信就收了起来,根本不打算告诉贾政和王氏,说了也没意思。
贾敏之所以写那封信,也是抱着尽人事听天命的态度,后来迟迟没有收到回信,也就知道母亲和兄嫂不改初衷了。果然,当年秋天的女史选拔,元春顺利进宫了,还在皇后的宫里伺候。
贾敏得知此事,并未多说什么,只是对娘家的心思,越发淡了。她是看出来了,她的两位兄长,比起父亲实在差得太多,就是比起东府出家修道的堂兄,也是远远不如,人家可是进士出身。
自那以后,贾敏把更多的心思用到了三个孩子身上。她这也算是从两位兄长那里得到的教训,纵有万贯家财,遇上不争气的儿孙,一样会走向败落,她可要把林瑾和林瑜两兄弟给教好了。
那个时候的小孩子启蒙,都是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开始的。贾敏念一句,他们跟着学一句,林黛玉的聪慧毋庸置疑,贾敏没教几遍,她就把三字经给倒背如流了。林瑾也没差到哪里去,他比黛玉小了一岁多点,可记性,却是一等一地好,背得居然比林瑜还要快。林瑜被哥哥姐姐打击得一塌糊涂,他就不明白了,自己高考文科状元的水平,怎么不如两个小朋友。
其实,这倒不是林瑜的问题,而是成年人和幼儿的思维方式不同。黛玉和林瑾背书,那就是死记硬背,全然不管意思的。林瑜就做不到,他差不多是背一句,想一句的含义,不想都不行,根本控制不住狂奔的思维。林瑜曾经也有过黛玉和林瑾那样过人的记忆力,那会儿他妈经常抱着他向工友炫耀自家孩子能把唐诗三百首全背下来,可惜那样的时期,每个人只有一次,不带重复的。
好在林瑜背书虽然追不上黛玉的进度,勉强还是能赶上林瑾的,贾敏并没有起疑,反而觉得三个孩子都极聪慧。贾敏给孩子们启蒙,只让背书,并不解释含义,这个工作要等以后的先生来做。因为小孩子的接收能力有限,同一个东西记住了很难改变,若是不小心教歪了,可是很难掰回来的。
背完了三百千,贾敏又开始教他们《笠翁对韵》、《声律启蒙》,这两本书是学对联的基础,这个年代的读书人聚会,吟诗作赋都是基本常识,要是有人不会,可是很丢人的。
就在林瑜整天跟“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打交道的过程中,又一年的春天来到了。
二月十二,林黛玉的三周岁生日,按照虚岁算,也可以说是四岁了。林瑜开始变得有点紧张,因为红楼的原著里面,林黛玉的弟弟,就是在这一年夭折的,他总觉得会有什么事情要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