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东厂督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六月,新政后的第一笔商税收上来了。
盐税、捐税、矿税、茶税、银税(银号交易的税收)以及各行各业的“契税”,加起来总计两百七十万两。
因为新的税务司基本是在四月底才覆盖完长江以北地区,所以可以看作是五月份一个,长江以北地区所交的税。
两百七十万两,差不多接近往年全国半年的税赋了。
但是这次,却只用了一个月,而且只是在一半不到的国土内收的。
另外,海关总理大臣李馥也发来奏报,称五月份总计收到关税八十万两!
不得不说,让李馥去总理海关是选对人了。
这家伙以前自己就搞走私,所以对海关的业务了如指掌。
他上任后,凭借自己的经验,首先把江浙沿海一带的走私路线全部堵死,然后开辟了十一处海关码头,规定国内外货物必须从这些码头上岸,否则一旦抓到不但货物没收,而且当事者全部严办——不管你哪国人。
这个规矩,让以前搞走私的国内外商户,不但毫无怨言,而且欣喜若狂。
为什么?
因为这代表大明正式开放通商了啊!
但凡正经想做商人的,谁愿意偷偷摸摸地、冒着砍脑袋的风险做生意?以前他们走私,那是因为大明朝全国海禁,他们不得不冒生命危险干这行。
如今只要付出值百抽三十的税,就能光明正大地与大明做交易,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
话说值百抽三十的税高吗?
低,简直低到爆了!
大明的茶叶、瓷器运到西方,价钱起码翻二十倍到五十倍,区区值百抽三十的税算什么?
而且说句难听的,以前他们为了走私,要打通多少关节,这其中付出的费用,也远高于此!
所以李馥的海关刚刚一开张,就有无数进出口的商户前来海关公署报备。李馥明知道这些商户基本都是靠走私起家,但是一个都不追究,全部都给了“执照”。
于是短短三四个月,当江浙沿岸的海关运作起来后,江浙地区的走私现象就基本绝迹了——即便有,也是那些贪心不足、连一毛钱税都不想交的亡命徒。而不巧的是,李馥本来就是走私大军中的行家里手,所以这些走私犯想在他眼皮子底下走私,简直是自己作死。
因为海关在闽南地区尚未正式建成,所以这八十万两,仅仅只是江浙沿岸的。可想而知,当大明开放对外口岸的消息传遍全世界,以及海关数量的增多,未来关税的收入必然会继续飙升。
对于以上种种,崇祯尽管有些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大大地震惊了。
照这么下去,大明国赋一年收入破亿两,基本没有悬念!
一亿两,这是秦书淮说的小目标!
本来崇祯在心里是给这个“小目标”打了折扣的,认为能达到五千万两就已经够惊天动地的了。
然而他现在无比确信,一亿两是可以实现的!
最重要的是,崇祯特意出宫去看了下,惊讶地发现市面上的物价基本上没怎么涨。盐、铁、布三项关乎民生的东西自不必说,因为秦书淮设定了“朝廷指导价”,价格哪怕是一文钱都没涨。
更让他稀奇的是,连米、面、油以及包子、肉、蔬菜等老百姓日常所需的东西,也基本没涨。
甚至,有些还呈现了降价的趋势。
这就让他实在想不明白了。
朝廷收的税多了,民间的物价反而下降了?
在一个包子铺,崇祯买了几个包子后,忍不住问老板,为什么包子的价格比年初的时候还低了一文钱。
包子铺老板笑眯眯地说道,“这位公子爷,现在粮商都在拼了命地卖陈米陈面,价钱是一跌再跌。咱们包子是用啥做的?可不就是米面吗?米面价格跌了,咱可不得跟着降价?做人得讲良心是不?”
崇祯又问,“那你们不用交赋么?”
“呵呵,交哇,怎么不交?不过咱们卖包子的,才交值百抽三的赋税,... -->>
六月,新政后的第一笔商税收上来了。
盐税、捐税、矿税、茶税、银税(银号交易的税收)以及各行各业的“契税”,加起来总计两百七十万两。
因为新的税务司基本是在四月底才覆盖完长江以北地区,所以可以看作是五月份一个,长江以北地区所交的税。
两百七十万两,差不多接近往年全国半年的税赋了。
但是这次,却只用了一个月,而且只是在一半不到的国土内收的。
另外,海关总理大臣李馥也发来奏报,称五月份总计收到关税八十万两!
不得不说,让李馥去总理海关是选对人了。
这家伙以前自己就搞走私,所以对海关的业务了如指掌。
他上任后,凭借自己的经验,首先把江浙沿海一带的走私路线全部堵死,然后开辟了十一处海关码头,规定国内外货物必须从这些码头上岸,否则一旦抓到不但货物没收,而且当事者全部严办——不管你哪国人。
这个规矩,让以前搞走私的国内外商户,不但毫无怨言,而且欣喜若狂。
为什么?
因为这代表大明正式开放通商了啊!
但凡正经想做商人的,谁愿意偷偷摸摸地、冒着砍脑袋的风险做生意?以前他们走私,那是因为大明朝全国海禁,他们不得不冒生命危险干这行。
如今只要付出值百抽三十的税,就能光明正大地与大明做交易,简直好得不能再好了!
话说值百抽三十的税高吗?
低,简直低到爆了!
大明的茶叶、瓷器运到西方,价钱起码翻二十倍到五十倍,区区值百抽三十的税算什么?
而且说句难听的,以前他们为了走私,要打通多少关节,这其中付出的费用,也远高于此!
所以李馥的海关刚刚一开张,就有无数进出口的商户前来海关公署报备。李馥明知道这些商户基本都是靠走私起家,但是一个都不追究,全部都给了“执照”。
于是短短三四个月,当江浙沿岸的海关运作起来后,江浙地区的走私现象就基本绝迹了——即便有,也是那些贪心不足、连一毛钱税都不想交的亡命徒。而不巧的是,李馥本来就是走私大军中的行家里手,所以这些走私犯想在他眼皮子底下走私,简直是自己作死。
因为海关在闽南地区尚未正式建成,所以这八十万两,仅仅只是江浙沿岸的。可想而知,当大明开放对外口岸的消息传遍全世界,以及海关数量的增多,未来关税的收入必然会继续飙升。
对于以上种种,崇祯尽管有些心理准备,但还是被大大地震惊了。
照这么下去,大明国赋一年收入破亿两,基本没有悬念!
一亿两,这是秦书淮说的小目标!
本来崇祯在心里是给这个“小目标”打了折扣的,认为能达到五千万两就已经够惊天动地的了。
然而他现在无比确信,一亿两是可以实现的!
最重要的是,崇祯特意出宫去看了下,惊讶地发现市面上的物价基本上没怎么涨。盐、铁、布三项关乎民生的东西自不必说,因为秦书淮设定了“朝廷指导价”,价格哪怕是一文钱都没涨。
更让他稀奇的是,连米、面、油以及包子、肉、蔬菜等老百姓日常所需的东西,也基本没涨。
甚至,有些还呈现了降价的趋势。
这就让他实在想不明白了。
朝廷收的税多了,民间的物价反而下降了?
在一个包子铺,崇祯买了几个包子后,忍不住问老板,为什么包子的价格比年初的时候还低了一文钱。
包子铺老板笑眯眯地说道,“这位公子爷,现在粮商都在拼了命地卖陈米陈面,价钱是一跌再跌。咱们包子是用啥做的?可不就是米面吗?米面价格跌了,咱可不得跟着降价?做人得讲良心是不?”
崇祯又问,“那你们不用交赋么?”
“呵呵,交哇,怎么不交?不过咱们卖包子的,才交值百抽三的赋税,...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