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趣阁 www.biqugela.org,圣迹仙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山的形象巍峨雄壮,草木兽虫以之生,云雨风雷以之出,古以仁慈而伟大。我所言‘上善苦水’,是因水形柔顺而处下.善利万物而不争,绵绵不绝而攻坚强考莫之能胜,谦虚而深沉。山岭育养生物,静中有动,水势任其自流.动中有静。孔丘乐山,化人以德不以力,老聃乐水,因势利导不阏滞,各取所需,不亦宜乎。但不知你乐山乎?乐水乎?”秦佚谦恭答曰:“乐水。愿以宁静淡泊为操守,冷淡世情,向往自得,其于外物,顺乎自然而已。”老子不仅赞叹道:“你小小年纪,有如此境界,知己也。”秦佚谦和道:“晚辈惭愧。”

    如此一别,竟有二十余载,不料会在桃花坪相遇。老子自然惊喜,拱手道:“幸会,幸会。公士现在何处任职。”秦佚面露羞色,自嘲道:“当年在咸阳为大夫时,人告我桀骜不驯,鼓噪邪说。被贬至狄道作一公士。不过也好,管地千亩,人口千户,故园也在此地,不亦乐乎。”老子默然,微笑再问:“我让山野生肖隐身,以免惊吓村人,你何以言多此一举?”秦佚解释道:“你等一行尽管前行。此村人不仅人与家畜和睦相处,与山野禽兽也和谐共融。你等生肖,人人皆知,无需隐形。”众生肖闻听,皆手舞足蹈。

    果不其然。秦佚引领老子一行走进村口,就见一只狐狸与一只羚羊,在村街小路上蹦跳而来,见人也不回避,与众生肖调皮相窥,便相互追逐而去。再往前行,又见一地鸭站一路旁小土洞旁。见老子等,一声鸣叫,小土洞中突然钻出一只鼵鼠,地鸭迅速飞上鼠背。鼵鼠变得异常亢奋,它开始奔跑,迅疾而敏捷。而这时的地鸦,却如老练的骑手般傲然立于鼠背,与鼵鼠浑然一体。秦佚告曰老子:“此乃是鸟鼠同穴之相也。”老子等行进村中,男女老少围拢上来,相见之人奔走相告。家畜和在村山野禽兽,也前来与众生肖嬉戏亲昵,久久不愿离去。其中一只山羊和一只猕猴,竟混迹生肖中,难以辨认。

    秦佚要将将老子引入自家,其本家叔叔一老者道:“他家小夫人刚刚降喜,生一公子,尚未满月,多有不便,就去我家。我家庭院大,后有池塘,龙蛇可歇息其中。说罢,强拉老子于家中,热情款待。秦佚来作陪,直至深夜。老子再三催促其归家扶持小夫人,秦佚方起身,行至门口,又回身恳求老子道:“先生可否赠我些道理,令我今后受益。”老子问道:“你家为何久居此地?”秦佚答道:“此地景美,人善。”老子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言罢,解释道:“此言为我所著《道德经》二章全篇,你可理解?”秦佚记忆超群,当即道:“我以为先生所言即明: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老子满意点头道:“你释之及是。再问你身上何处最硬?”秦佚道:“莫过于牙齿。”老子张口自指问道:“你看我牙齿?”秦佚道:“先生牙齿落光。”老子再问:“舌头可在?”秦佚道:“先生舌头安然无恙。”老子正色道:“这便是了。牙齿脱落,是因其过硬,常啃食硬物,加之相互磨损,到我这把年纪,便全部脱落。舌头虽然时刻常用,却因其柔软,故安然无恙。飓风可将大树拦腰折断,小草却完好无损。你性情刚强有余,但柔弱还嫌不足,所谓以柔克刚,也是此道理。另外,我见你表现聪明过人,也不可取。要表现愚钝些为好,所为大智若愚,也是这个道理。”秦佚谦恭道:“先生教诲,晚生我定要终生谨记。”

    从第二日早开始,村民们便争相来接老子去其家用餐,热情款待。老子对秦佚言称此地为世外桃源。其特征用二字概括,即“和谐”。

    这晚,秦佚问老子道:“何为‘和谐’?请先生详示。”

    老子道:“和谐乃是生活幸福安康,是人等共同理想与追求。我之理想是“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與,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民风纯朴,没有暴力,没有剥削,没有争斗,也没有尔虞我诈,人们安居乐业,友好相处,生活恬静即为和谐。”

    秦佚再问:“为政者与为民者如何才可和谐?”老子道:“为政者以依道行事,其高境界就是‘无为而治’。其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其二,圣人所要做之事顺应自然,不主张人为,圣人之教顺应人心而不用言语教化。万物生长不加限制,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建立了功劳却不居功。正是因为不居功,所以才不会失去功绩。他还借用圣贤之言论证了无为而治的益处:‘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为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三,统治者要清静无为,不要背道而驰。‘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其四,,圣人应顺应万物的本性因势利导,所以最完美的治理是不会伤害万物本性的,即‘治大国若烹小鲜。’其五,政令经常变来变去,百姓就会无所适从,结果非把国家搞乱不可。高明的统治者要顺从事物的本性,清静无为,不要自作聪明,人为地制定许多政令来,那样会事与愿违。‘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违者败之,执者失之。’其六,谁想占有天下并达到目的,我看是不可能的。因为天下社稷是神圣的东西,不可强力而为。勉强治理就会把天下搞乱,强行把持就会失去它。最好的办法就是顺其自然,去掉非分之想。”

    秦佚又问:“道如此重要,治天下德应次之吗?”

    老子道:“道与德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以德治天下,可去掉私欲,亲人爱民,以仁德感化百姓,与百姓同心同德,想百姓之所想,做百姓之所需。‘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是没有私心的,圣人的胸怀是博大的,对人对物都是如此,这样才能成就大业。反之,不为百姓着想,不为他们谋利,甚至对人民巧取豪夺,这看似精明,实为愚蠢。按照‘道与德’的要求,圣人治国就要像水一样清澈明净,不仅自己无私,而且还能抵挡污垢,冲洗掉人间的一切腐败与丑恶,这样才能换来一个朗朗清明的世界,这是对统治者的更高要求。王侯们还要加强修身,砥砺品行,做到慈爱、节俭、谦让。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而先,死矣。统治者依‘道’行事的前提是认识‘道’,理解和妥善处理不同“道”的关系,并坚守之。在老子看来,‘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治国理政是一件很繁杂的事情,需要统筹好各方面的关系,不能局限于某一方面,顾此失彼,要用系统的方法、联系的方法,即辩证的方法来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实现社会和谐涉及方方面面,其核心是社会的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其核心。社会的公平正义是‘道’的要求,完全符合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他分析比较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天的运行规律是减损多余的来弥补不足的,相反,人世间的做法却是削减不足而供奉给多余的。这显然是违反了天道,势必会出乱子的。违背天道的原因是统治者贪得无厌,对百姓盘剥过多。在老子生活的时代战乱频繁,统治阶级在政治上实行暴政,经济上压榨百姓,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老子十分同情百姓,痛恨王侯们的奢侈无度。他同情百姓的苦难,这是其思想中民主性、进步性的一面。但是他不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摆脱苦难,唯一希望寄托于圣人,期待统治者顺‘道’而行,实行‘仁政’。圣人想要统治人民,就必须以谦下的语言对待人民;想要领导人民,必须把自身的利益放在人民的后面。这样以来圣人居于人民之上而他们不感到沉重,处在人民之前他们也不感到有妨害。天下人都乐意拥戴他而不感到厌倦。正是由于圣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才没有人能与之相争。在老子看来,实现社会长治久安之道就是使人民无知无欲,返朴归真。他所推崇的圣人之治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秦佚还想再讨教,一汉子来请老子家中做客,只得作罢。

    老子与众生肖在桃花坪一连一月有余,挨家轮请,天天如此。老子过意不去,便要离去。秦佚问老子:“先生欲去往何处?”老子道:“我当年出使秦国来过狄道,见其城南紫云山与城东岳麓山风水极佳,有意去前去选地筑室而隐居。”秦佚道:“此地在我管辖内,可一同前往察看。”

    可怜十二生肖,早已同村中及山野禽兽混熟,终日村里村外玩耍嬉戏,不亦乐乎。闻听老子要走,竟真有些恋恋不舍。

    老子临行前对村人及秦老者一家人十分感激,无物相赠,便将自己的拐杖留作纪念。

    后来人们知道大仙老子曾驾临过本村桃花评,便将村名改为“老子坪”。再后来,秦国发生战乱,为躲避战乱,除秦佚一家搬往夷狄,村中多半举家逃往武陵,选一处依山傍水、桃花盛开、酷似老子坪的地方安家。此处便是后人陶翁所述桃花源。这正是:

    仙杖结缘桃花丛,指点万物共荣生。

    若问和谐在何处,后人遥指老子坪。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