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逍遥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自从北元统治者脱古思帖木儿被蓝玉大败后,逃到土刺河,被也速迭儿杀死后,蒙古内部开始陷入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先是鬼力赤杀元朝的坤帖木儿汗,被阿鲁台等拥立为大汗(或可汗)。废元朝的国号,称鞑靼。初期与明朝通好,接受馈赠。又时与瓦剌部相攻杀,曾毒杀“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导致蒙古内乱不已,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终究是因内乱,力量分散,未能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的威胁。
昔日纵横天下的蒙古,已经不再是明朝最主要的敌人,而是明朝的 “边患”,基于蒙古力量的变化,朱棣才对于鬼力赤表示了极大的友好,承认了他对于蒙古各部的宗主权。但鬼力赤也并没有保持汗位有多久,几年后,竟被阿苏特部阿鲁台和卫拉特部马哈木的联军打败。阿苏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起源于高加索,因蒙古帝国西征而进入四川、蒙古高原,元朝时期,有几个军团全由他们组成。而卫拉特部是森林蒙古人中的一个强大地部落,在成吉思汗时代被称为“林木中百姓”,主要定居在贝加尔湖西岸。
阿鲁台和马哈木都不想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他们最为希望的还是自己的部族独立于蒙古人之外而获得外部承认,因此,在打败鬼力赤后,便表示效忠明朝,证明自己不同于其他争夺蒙古帝国汗位的部族。这样是明朝求之不得的,朱棣当即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持。依靠这种支持,卫拉特部将其势力范围扩张成从贝加尔湖西岸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整个西蒙古地区。然而,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对于蒙古中部和东部控制都没能长久,贵力赤之子额色库重新崛起,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大汗宝座,双方进行了十几年的战争。
正是这样长期的战乱,北元的皇帝已经逐渐丧失了对蒙古全境的控制权,蒙古帝国也分裂为三块,分别是蒙古本部(也就是后来的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卫。
三部中,鞑靼多是蒙古本部,占据蒙古高原,由黄金家族统治,属于蒙古正统,但经过明朝多年的打压,尤其是朱棣五次出兵蒙古,本部精锐尽数被朱棣大军所灭,所以在三顾势力当中,鞑靼最为虚弱。
自朱元璋派遣冯胜远征辽东,冯胜兵不血刃地降伏了纳哈出,并设置了泰宁、福余、朵颜三卫(军事单位),后统称朵颜三卫,并在此安置投降的蒙古人,朱元璋将这些人划归宁王朱权统领之下,三卫自大宁前抵喜峰,近宣府,为朵颜卫;自锦、义历广宁,渡辽河至白云山,为泰宁卫;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为福余卫。朱棣靖难起兵,合并宁王军众,挟宁王南下(后徙封南昌),以三卫蒙古首领脱儿火察为都督佥事,哈儿兀歹为都指挥同知,掌朵颜卫事;安出及土不申俱为都指挥佥事,掌福余卫事;忽刺班胡为都指挥佥事,掌泰宁卫事,三卫三百五十七个头领,各授指挥、千户、百户等官。
朱棣称帝后鉴于三卫立下了不少功劳,与三卫约定,脱离宁王而自为藩部,每年发给耕牛、农具、种子等从事农耕,在广宁等地互市。成祖弃大宁,旨在使三卫为北边屏障,解除南下夺位的后顾之忧。三卫由此成为半独立的藩部,处于明朝与鞑靼之间,算是朝廷暗插的一股实力。
瓦剌,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人数众多,有若干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称。元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兼营部分农业。瓦剌有四大部或四万户,简称“四”。
到永乐一朝,朱棣对鞑靼用兵,使瓦剌首领猛哥帖木儿乘时而起。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后,即派使臣告谕瓦剌部。永乐六年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贡马请封。七年,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三王中马哈木势力最强,朱棣连年攻打鞑靼,鞑靼势衰,瓦剌乘机南下。十年,攻杀鞑靼的本雅失里,进而南下攻明,渐渐威胁到明朝边境,引起了朱棣的警觉。
永乐十二年,朱棣亲自率领大军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翌年,马哈木等贡马谢罪。不久马哈木死,子脱懽,承袭父亲马哈木被明成祖封为顺宁王,这些年,倒是老实本分,但自从朱棣死后,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里,杨荣敏锐的感觉,这位披着羊皮的狼头慢慢露出一些狰狞的面目来,先后对周边部落,进行不少攻击,如今竟减少牛羊的贸易,还输送了不少使者,这可不是一个恭顺着该有的态度。杨荣追随朱棣处理... -->>
自从北元统治者脱古思帖木儿被蓝玉大败后,逃到土刺河,被也速迭儿杀死后,蒙古内部开始陷入连绵不断的内讧之中,先是鬼力赤杀元朝的坤帖木儿汗,被阿鲁台等拥立为大汗(或可汗)。废元朝的国号,称鞑靼。初期与明朝通好,接受馈赠。又时与瓦剌部相攻杀,曾毒杀“忠顺王”安克帖木儿,导致蒙古内乱不已,其间虽然有过几次统一,但终究是因内乱,力量分散,未能明朝始终未能构成倾覆性的威胁。
昔日纵横天下的蒙古,已经不再是明朝最主要的敌人,而是明朝的 “边患”,基于蒙古力量的变化,朱棣才对于鬼力赤表示了极大的友好,承认了他对于蒙古各部的宗主权。但鬼力赤也并没有保持汗位有多久,几年后,竟被阿苏特部阿鲁台和卫拉特部马哈木的联军打败。阿苏特部是蒙古化了的伊朗人,起源于高加索,因蒙古帝国西征而进入四川、蒙古高原,元朝时期,有几个军团全由他们组成。而卫拉特部是森林蒙古人中的一个强大地部落,在成吉思汗时代被称为“林木中百姓”,主要定居在贝加尔湖西岸。
阿鲁台和马哈木都不想成为蒙古帝国的大汗,他们最为希望的还是自己的部族独立于蒙古人之外而获得外部承认,因此,在打败鬼力赤后,便表示效忠明朝,证明自己不同于其他争夺蒙古帝国汗位的部族。这样是明朝求之不得的,朱棣当即给了他们极大的支持。依靠这种支持,卫拉特部将其势力范围扩张成从贝加尔湖西岸到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整个西蒙古地区。然而,阿苏特部和卫拉特部对于蒙古中部和东部控制都没能长久,贵力赤之子额色库重新崛起,与阿鲁台和马哈木争夺大汗宝座,双方进行了十几年的战争。
正是这样长期的战乱,北元的皇帝已经逐渐丧失了对蒙古全境的控制权,蒙古帝国也分裂为三块,分别是蒙古本部(也就是后来的鞑靼),瓦剌,兀良哈三卫。
三部中,鞑靼多是蒙古本部,占据蒙古高原,由黄金家族统治,属于蒙古正统,但经过明朝多年的打压,尤其是朱棣五次出兵蒙古,本部精锐尽数被朱棣大军所灭,所以在三顾势力当中,鞑靼最为虚弱。
自朱元璋派遣冯胜远征辽东,冯胜兵不血刃地降伏了纳哈出,并设置了泰宁、福余、朵颜三卫(军事单位),后统称朵颜三卫,并在此安置投降的蒙古人,朱元璋将这些人划归宁王朱权统领之下,三卫自大宁前抵喜峰,近宣府,为朵颜卫;自锦、义历广宁,渡辽河至白云山,为泰宁卫;自黄泥洼逾沈阳、铁岭至开原,为福余卫。朱棣靖难起兵,合并宁王军众,挟宁王南下(后徙封南昌),以三卫蒙古首领脱儿火察为都督佥事,哈儿兀歹为都指挥同知,掌朵颜卫事;安出及土不申俱为都指挥佥事,掌福余卫事;忽刺班胡为都指挥佥事,掌泰宁卫事,三卫三百五十七个头领,各授指挥、千户、百户等官。
朱棣称帝后鉴于三卫立下了不少功劳,与三卫约定,脱离宁王而自为藩部,每年发给耕牛、农具、种子等从事农耕,在广宁等地互市。成祖弃大宁,旨在使三卫为北边屏障,解除南下夺位的后顾之忧。三卫由此成为半独立的藩部,处于明朝与鞑靼之间,算是朝廷暗插的一股实力。
瓦剌,最初居住在八河地区(今叶尼塞河的八条支流地区)。人数众多,有若干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称。元时开始南下,定居于阿尔泰山麓至色楞格河下游的广阔草原的西北部,并改狩猎经济为畜牧经济,兼营部分农业。瓦剌有四大部或四万户,简称“四”。
到永乐一朝,朱棣对鞑靼用兵,使瓦剌首领猛哥帖木儿乘时而起。明成祖朱棣即皇帝位后,即派使臣告谕瓦剌部。永乐六年马哈木等遣使向明朝贡马请封。七年,其首领马哈木、太平、把秃孛罗分受明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三王中马哈木势力最强,朱棣连年攻打鞑靼,鞑靼势衰,瓦剌乘机南下。十年,攻杀鞑靼的本雅失里,进而南下攻明,渐渐威胁到明朝边境,引起了朱棣的警觉。
永乐十二年,朱棣亲自率领大军北征瓦剌,直至土剌河。翌年,马哈木等贡马谢罪。不久马哈木死,子脱懽,承袭父亲马哈木被明成祖封为顺宁王,这些年,倒是老实本分,但自从朱棣死后,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里,杨荣敏锐的感觉,这位披着羊皮的狼头慢慢露出一些狰狞的面目来,先后对周边部落,进行不少攻击,如今竟减少牛羊的贸易,还输送了不少使者,这可不是一个恭顺着该有的态度。杨荣追随朱棣处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