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慎子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往志也;《书》,往诰也;《春秋》,往事也。(《意林》,又《经义考》引此文下云:至于《易》,则吾心阴阳消息之理备焉。未见所出,当考。)
两贵不相事,两贱不相使。(《意林》)
家富则疏族聚,家贫则兄弟离,非不相爱,利不足相容也。(《意林》)
藏甲之国,必有兵遁。市人可驱而战。安国之兵,不由忿起。(《意林》)
苍颉在庖牺之前。(《尚书·序疏》)
为毳者,患涂之泥也。(《书·益稷疏》)
昼无事者夜不梦。(《云笈七签》三十二)
田骈名广。(《庄子·天下篇释文》)
桀纣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内皆乱,关龙逢、王子比干不与焉。而谓之皆乱,其乱者众也。尧舜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内皆治,而丹朱、商均不与焉。而谓之皆治,其治者众也。(《长短经·势运篇注》)
君明臣直,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贞,家之福也。故比干忠而不能存殷,申生孝而不能安晋,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国家灭乱者。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按《战国策》有此文)故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二句又见《意林》。据《治要》,在《知忠篇》,其上文与此大异,当考。)(此下逸文并依原刻附入,原刻云载《文献通考》,今检《通考》并无其文,存之以质知者。)
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君而无易民。汤武非得伯夷之民以治,桀纣非得蹠蹻之民以乱也。民之治乱在于上,国之安危在于政。
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戒之哉!(按:《逸周书》有此文)
与天下于人,大事也,煦煦者以为惠,而尧舜无德色;取天下于人,大嫌也,洁洁者以为污,而汤武无愧容。惟其义也。
日月为天下眼目,人不知德;山川为天下衣食,人不能感。(《御览》三以此四句为任子文,感作谢)有勇不以怒,反与怯均也。(二句又见《御览》四百三十七及四百九十九)
小人食于力,君子食于道,(二句又见《意林》及《御览》八百四十九)先王之训也。故常欲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然一身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可知也;欲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然一身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其不能暖可知也。故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究其旨,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按:《墨子》有此文)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州四海,(按:《绎史》引此四字作:虽在夷狄)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自治水者以下又见《列子·汤问篇注》,九州四海作虽在夷貊,与《绎史》合。)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欺,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按:《韩非子》有此文)
鹰,善击也,然日击之,则疲而无全翼矣;骥,善驰也,然日驰之,则蹶而无全蹄矣。
能辞万钟之禄于朝陛,不能不拾一金于无人之地;能谨百节之礼于庙宇,不能不弛一容于独居之余。盖人情每狎于所私故也。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而不肖见于行,虽自谓贤,人犹谓之不肖也;愚者不自谓愚也,而愚见于言,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按:《鬻子》有此文)
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我喜可抑,我忿可窒,我法不可离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
善为国者,移谋身之心而谋国,移富国之术而富民,移保子孙之志而保治,移求爵禄之意而求义,则不劳而化理成矣。
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之为乐也;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为不乐也。故生不足以使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恐之!明于死生之分,达于利害之变。是以目观玉辂琬象之状,耳听白雪清角之声,不能以乱其神;登千仞之溪,临蝯眩之岸,不足以淆其知。夫如是,身可以杀,生可以无,仁可以成。
鸟飞于空,鱼游于渊,非术也。故为鸟为鱼者,亦不自知其能飞能游。苟知之,立心以为之,则必堕必溺。犹人之足驰手捉,耳听目视,当其驰捉听视之际,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苟须思之而后可施之,则疲矣。是以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
周成王问鬻子曰:“寡人闻圣人在上位,使民富且寿。若夫富,则可为也;若夫寿,则在天乎?”鬻子对曰:“夫圣王在上位,天下无军兵之事,故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斗也,则民得尽一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于德化,而民积于用力,故妇人为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饿,民得二生矣。圣人在上,则君积于仁,吏积于爱,民积于顺,则刑罚废而无夭遏之诛,民则得三生矣。圣王在上,则使人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民得四生矣。(按:《贾谊新书》有此文)
》,往志也;《书》,往诰也;《春秋》,往事也。(《意林》,又《经义考》引此文下云:至于《易》,则吾心阴阳消息之理备焉。未见所出,当考。)
两贵不相事,两贱不相使。(《意林》)
家富则疏族聚,家贫则兄弟离,非不相爱,利不足相容也。(《意林》)
藏甲之国,必有兵遁。市人可驱而战。安国之兵,不由忿起。(《意林》)
苍颉在庖牺之前。(《尚书·序疏》)
为毳者,患涂之泥也。(《书·益稷疏》)
昼无事者夜不梦。(《云笈七签》三十二)
田骈名广。(《庄子·天下篇释文》)
桀纣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内皆乱,关龙逢、王子比干不与焉。而谓之皆乱,其乱者众也。尧舜之有天下也,四海之内皆治,而丹朱、商均不与焉。而谓之皆治,其治者众也。(《长短经·势运篇注》)
君明臣直,国之福也。父慈子孝,夫信妻贞,家之福也。故比干忠而不能存殷,申生孝而不能安晋,是皆有忠臣孝子而国家灭乱者。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按《战国策》有此文)故孝子不生慈父之家,忠臣不生圣君之下。(二句又见《意林》。据《治要》,在《知忠篇》,其上文与此大异,当考。)(此下逸文并依原刻附入,原刻云载《文献通考》,今检《通考》并无其文,存之以质知者。)
王者有易政而无易国,有易君而无易民。汤武非得伯夷之民以治,桀纣非得蹠蹻之民以乱也。民之治乱在于上,国之安危在于政。
夏箴曰: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戒之哉!(按:《逸周书》有此文)
与天下于人,大事也,煦煦者以为惠,而尧舜无德色;取天下于人,大嫌也,洁洁者以为污,而汤武无愧容。惟其义也。
日月为天下眼目,人不知德;山川为天下衣食,人不能感。(《御览》三以此四句为任子文,感作谢)有勇不以怒,反与怯均也。(二句又见《御览》四百三十七及四百九十九)
小人食于力,君子食于道,(二句又见《意林》及《御览》八百四十九)先王之训也。故常欲耕而食天下之人矣,然一身之耕,分诸天下,不能人得一升粟,其不能饱可知也;欲织而衣天下之人矣,然一身之织,分诸天下,不能人得尺布,其不能暖可知也。故以为不若诵先王之道而求其说,通圣人之言而究其旨,上说王公大人,次匹夫徒步之士。王公大人用吾言,国必治;匹夫徒步之士用吾言,行必修。虽不耕而食饥,不织而衣寒,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按:《墨子》有此文)
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治水者,茨防决塞,九州四海,(按:《绎史》引此四字作:虽在夷狄)相似如一,学之于水,不学之于禹也。(自治水者以下又见《列子·汤问篇注》,九州四海作虽在夷貊,与《绎史》合。)
古之全大体者,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己,而不在乎人。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欺,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豪杰不著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按:《韩非子》有此文)
鹰,善击也,然日击之,则疲而无全翼矣;骥,善驰也,然日驰之,则蹶而无全蹄矣。
能辞万钟之禄于朝陛,不能不拾一金于无人之地;能谨百节之礼于庙宇,不能不弛一容于独居之余。盖人情每狎于所私故也。
不肖者不自谓不肖也,而不肖见于行,虽自谓贤,人犹谓之不肖也;愚者不自谓愚也,而愚见于言,虽自谓智,人犹谓之愚。(按:《鬻子》有此文)
法者,所以齐天下之动,至公大定之制也。故智者不得越法而肆谋,辩者不得越法而肆议,士不得背法而有名,臣不得背法而有功。我喜可抑,我忿可窒,我法不可离也;骨肉可刑,亲戚可灭,至法不可阙也。
善为国者,移谋身之心而谋国,移富国之术而富民,移保子孙之志而保治,移求爵禄之意而求义,则不劳而化理成矣。
始吾未生之时,焉知生之为乐也;今吾未死,又焉知死之为不乐也。故生不足以使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恐之!明于死生之分,达于利害之变。是以目观玉辂琬象之状,耳听白雪清角之声,不能以乱其神;登千仞之溪,临蝯眩之岸,不足以淆其知。夫如是,身可以杀,生可以无,仁可以成。
鸟飞于空,鱼游于渊,非术也。故为鸟为鱼者,亦不自知其能飞能游。苟知之,立心以为之,则必堕必溺。犹人之足驰手捉,耳听目视,当其驰捉听视之际,应机自至,又不待思而施之也。苟须思之而后可施之,则疲矣。是以任自然者久,得其常者济。
周成王问鬻子曰:“寡人闻圣人在上位,使民富且寿。若夫富,则可为也;若夫寿,则在天乎?”鬻子对曰:“夫圣王在上位,天下无军兵之事,故诸侯不私相攻,而民不私相斗也,则民得尽一生矣。圣王在上,则君积于德化,而民积于用力,故妇人为其所衣,丈夫为其所食,则民无冻饿,民得二生矣。圣人在上,则君积于仁,吏积于爱,民积于顺,则刑罚废而无夭遏之诛,民则得三生矣。圣王在上,则使人有时,而用之有节,则民无疠疾,民得四生矣。(按:《贾谊新书》有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