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滚床单心理学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一夜情”,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晚上产生的感情,并且双方都心知肚明,这“情”都是以性吸引开始的,并以性活动结束,往往事后也是永不相见的。
几年前,“一夜情”往往发生在高学历者身上,这是因为他们对网络的使用更加频繁,并且他们往往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化的解释,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但近些年来,“一夜情”开始往低龄化、低阶层化发展。在一个知名网站发起的一项手机用户调查中,“一夜情”的易发人群已经变成学生和异乡打工者。
男性和女性对于“一夜情”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英国杜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54%的女性和85%的男性对“一夜情”感觉还不错。有近一半的女性发现“一夜情”无法转变为持续、稳定的情感关系后,会为此而沮丧,并且感到自尊感的下降。但是,有同样感觉的男性尚不足两成。
研究者认为,大部分“一夜情”的目的都不是为了性本身,而是为了纾解紧绷的情绪或填补空虚的内心。当“一夜情”作为临时的“救火员”而存在时,人就容易对其产生依赖性。这就好比当一个人感到精神紧张时,不是去寻找引发其紧张的根源而加以改善,而是采取抽烟的方式来缓解——抽烟固然能缓解其精神紧张的症状,可是也仅仅是缓解而已,根本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人对香烟的依赖就会形成,导致旧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来叠加的更加复杂的状况。同理,不加约束的性行为就很容易导致性成瘾,因为陌生的、缺乏亲密感的性,永远也无法做到让人真正的放松或达到精神上的充实感。
另外,有些人之所以沉迷于“一夜情”,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回避亲密关系。因为建立关系就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的敞开,而这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抵制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他们就会通过性来制造一种假象,不断暗示自己:“我正在和别人建立关系。”殊不知,这种缺乏交流和亲密感的关系,反而会让他们陷入更深的挫折感和孤独感里,然后产生巨大的焦虑感和自我质疑,进而产生其他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同时,“一夜情”中也充满了遗憾。当一对男女在酒吧中邂逅,他们互生好感并相约“一夜情”。如果其中一人对另一人产生爱意,希望继续发展这段感情,那么,当他们想要再建立信任、稳定的亲密关系时,就会遇到不少心理和感情上的障碍。事实上,那种希望通过“一夜情”来建立关系,然后走进婚姻的想法是荒唐的,或者说是自欺欺人的。因为“一夜情”指向的是刺激的性体验,而非建立稳定的关系。此外,“一夜情”还可能隐藏着各些未知的暴力因素,比如勒索、绑架、性虐待等可怕的伤害。
美国诗人、作家玛吉·皮尔希说:“使我们获得愉悦的不是性,而是爱人。”这句话点明了性的本质意义——我们需要通过性来感知爱,感知关系,感知与他人成为一体的安全感和亲密感。作为世间万物里最平常的一份子,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完全控制的,比如我们的感觉。古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用到“一夜情的娱乐性”和“亲密关系的满足感”这里,也是很恰当的——我们没有办法同时得到这两样东西,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互相排斥的。如果我们得到了性经验的广度,自然就会同时失去了它的深度,反之亦然。
婚前同居使离婚的可能性大增
情侣们在婚前同居的理由可谓五花八门。
比较现实的人会觉得,同居可以节省生活开支,毕竟两个人共同负担房租比各自租一套房子要省钱多了;浪漫主义者会认为,同居生活更有幸福感,因为两个人多了许多共处的时间;不婚主义者会觉得,同居生活让他得到了一段无须承诺的伴侣关系,尤其是安全的性关系;缺乏安全感的人觉得,和另一个人同住可以让他有更多的安全感;对建立稳定关系缺乏信心的人会认为,同居可以让他先试试与那个人一起生活的感觉,即所谓的试婚者;一些青少年会通过与别人同居,来向父母和社会宣告自己已经成年;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将同居作为结婚的前奏,他们是带着承诺与伴侣开始同居生活的。
很多选择婚前同居的人,都相信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以后形成幸福、稳定的婚姻关系有帮助。但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同居行为的学者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同居者,能够进入婚姻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概率分别为51%和22%)。在婚前有过同居历史的情侣,将来婚姻也多短寿,或出现相处困难,甚至是家庭暴力等现象。
简而言之,婚前同居的情侣,结婚后离婚的可能性会大增。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婚前有过同居行为的情侣,他们婚后的离婚率高达80%;在另一项对3300名成年人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有过婚前同居的夫妻相较那些没有过婚前同居的夫妻,离婚的可能性要高出46%。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这是因为会选择婚前同居的人,通常是敢于违背社会规则、挑战价值底线、比较自由自我的人。一旦进他们进入婚姻之后,发现那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那么选择离婚或其他挑战社会规则的行为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而那些没有过婚前同居的人,在出现期望与现实的矛盾时,则会更倾向于遵守本分。
其次,要建立起一段同居关系,所需的成本比较低(把少量个人物品搬到一起就可以),关系里的承诺和责任也相对较少。这使得同居情侣对矛盾和冲突的忍耐度比较低,容易有随时结束关系的心理预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关系的建设之中。而这种心理会有一个顺延性,会带到以后的婚姻中。
最后,研究者发现,很多的同居者都缺乏维系情感关系的能力,而正是这种能力的缺乏致使他们更愿意进入同居而不是婚姻关系。加之同居生活容易使人对矛盾和冲突的忍耐度降低,在这个过程中,人就会逐渐改变对爱情的认知度,破坏了婚姻关系中最为关键的承诺和亲密感。
以上多重因素使得他们即便日后进入了婚姻,也很难建设起幸福、长久的婚姻生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婚前同居都会导致离婚的可能性增高。当一对情侣带着对彼此的承诺和对关系的责任感开始同居生活时,结果就会全然不同。
男女比例关乎于性解放还是性禁锢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食物的获取上,女人负责采摘,男人则主要是出去打猎。果实是很容易就能够找到的,而跑动着的猎物却没有那么容易获取,可想而知,那时的女人总是吃得饱饱的,而男人则弄不好就要饿肚子。这个阶段应该维持了很长的时间,以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对国人的影响如此根深蒂固。
所以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女性占据了社会的主要管理地位,她们往往有固定的居所,有多余的粮食,还会圈养可食用的家畜。而男性常常是除了一身力气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最多会有一条猎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男性想要娶老婆,他就需要先到女方的家里劳动,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婚姻形式——服务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学会了种植可食用的植物,使得部分男性开始有了多余的粮食,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对打猎的依赖,变身新富阶层。所以,当此时的男性需要一个老婆时,除了到女方家干活儿之外,他还可以选择给女方家长一些钱或物作为替代,于是买卖婚就出现了。买卖婚的出现,标志着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时代的来临。
社会就是如此,谁拥有更多的生产资料,谁就拥有控制权。取得了对社会的控制权的男性,在之后的几千年里想尽一切办法去控制女性,想要把她们变得弱小,从而突出自己的强大。在方式上,除了给她们制订各种规矩,还要通过思想来控制她们。
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男性会根据女性的数量多少来制订性的游戏规则,这就是控制的“伎俩”之一:当女性多而男性少时,他们就会鼓吹贞洁的重要性;而当女性少而男性多时,性解放又变成社会的主流口号。比如,在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曾疯狂宣扬“性解放”,而到了现在却又开始倡导“处女运动”。这前后的变化,表面看来是人们性观念的回归,但实质却是因为彼时女性数量太少,使得很多男性无法得到性;而今女性数量又变多了,男性们得到性的渠道变多,自然就开始要求她们守贞和禁欲了。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何古今中外禁欲的历史那么长,而性解放即便被宣扬也仅仅是昙花一现?难道是因为男性的数量常常低于女性吗?
答案是正确的。
首先,携带XX基因的精子总是比携带XY基因的精子更富有竞争力,所以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女婴的正常出生率始终是高于男婴的;其次,由于男性参与更多外界活动,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更大,能够长大成人的概率低过女性;第三,女性要比男性更长寿,更能抵抗疾病、意外伤害的侵扰。
我国计划生育开展30年来,由于“传宗接代”观念的根深蒂固,在“只能生一个”的社会大背景下,使得男婴的出生率一直高于女婴。现在社会上对性价值观的宽容尺度越来越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5—20年里,性解放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性感觉阈值的变化
如果让一个敲击电脑键盘的白领改行去做建筑工人,在新奇中拿起粗笨的工具开始工作。那么,他的双手很快就会被磨出血泡,感到火辣辣的疼痛,并且身体也会疲累得很。可是如果要求他必须坚持做下去,不出几个月,他的手上就会长出老茧,再拿起各种工具也不像最初那么生疏,那种火辣辣的疼痛感也会逐渐远离他,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稀松平常。
用心理学术语来描述“白领的双手从疼痛到感觉平常”,从“刚换工作环境的新奇感到一切变得司空见惯”这个变化过程,我们就说他的绝对感觉阈值被加大了。
一个领域或一个系统的界限,被称为阈,而这个阈的数值被称为阈值。感觉阈值,就是能够让人体有感觉的阈的数值。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从刚好能引发人体的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人体的感觉刺激的范围的数值(对人体的刺激过大或过小,都无法让人体产生感觉)。而绝对感觉阈值,是指那个刚好能引发人体刺激感觉的数值。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社会对性的态度越来越宽容。人们每天都处在各种性刺激的环境中。选美比赛、比基尼美女秀、带有明显性意味的广告等性刺激,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此同时,婚前性行为的低龄化、“一夜情”、婚外性行为,以及更加开放的“换偶俱乐部”……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对性刺激的感觉阈值被逐渐拉大。说得直白一些,古代的男性由于鲜少见到女性,较少接触性方面的刺激物,所以他们只要看到女性的脚脖子就能引发性冲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性话题依然是百般禁忌,男性们长期生活在性压抑的环境中,那时只要看到女性衬衣下若隐若现的内衣就激动不已了;而到了今天,车展上衣着暴露的美女虽然吸引了许多男性竞相拍照、围观,可是却不至于让他们无法自持,甚至有些男性还会觉得这太司空见惯、不值一提。
所以,现在有新的观点认为,在这个可以公开谈性、大胆体验性的时代背景下,性体验已然变成一种需要被保护的能量资源,不可过于挥霍。由于过早、过多、过于多样化的性体验,使很多人到了30多岁,就已经感觉自己对性刺激的体验快感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者说是钝化,即性的绝对感觉阈值被加大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前面讲到的办公室白领如何在适应了新环境之后,不再感到新工作环境的新奇,以及手的疼痛感也逐渐消失的过程。
很难说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性观念的封闭会导致性压抑,可是性压抑会让人更容易得到性的满足;性观念的开放会导致性泛滥,这反而让人们由于得到太多刺激而导致性感觉绝对阈值的加大,从而更不容易得到满足。
奇怪,男人怎么随时都能发情?男人“处女情结”下有哪些隐性心里?为什么她宁可自己解决也不愿意和你滚床单?滴蜡、皮鞭、捆绑……SM者的心理分析,强奸、虐待、侮辱……性暴力者是如何炼成的?亲,诱惑冲动挡不住,想知道答案就继续往下看吧……
“一夜情”,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晚上产生的感情,并且双方都心知肚明,这“情”都是以性吸引开始的,并以性活动结束,往往事后也是永不相见的。
几年前,“一夜情”往往发生在高学历者身上,这是因为他们对网络的使用更加频繁,并且他们往往能为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化的解释,从而使自己的心理维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但近些年来,“一夜情”开始往低龄化、低阶层化发展。在一个知名网站发起的一项手机用户调查中,“一夜情”的易发人群已经变成学生和异乡打工者。
男性和女性对于“一夜情”的观点存在较大的差异。英国杜伦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54%的女性和85%的男性对“一夜情”感觉还不错。有近一半的女性发现“一夜情”无法转变为持续、稳定的情感关系后,会为此而沮丧,并且感到自尊感的下降。但是,有同样感觉的男性尚不足两成。
研究者认为,大部分“一夜情”的目的都不是为了性本身,而是为了纾解紧绷的情绪或填补空虚的内心。当“一夜情”作为临时的“救火员”而存在时,人就容易对其产生依赖性。这就好比当一个人感到精神紧张时,不是去寻找引发其紧张的根源而加以改善,而是采取抽烟的方式来缓解——抽烟固然能缓解其精神紧张的症状,可是也仅仅是缓解而已,根本无法真正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人对香烟的依赖就会形成,导致旧问题未解决,新问题又来叠加的更加复杂的状况。同理,不加约束的性行为就很容易导致性成瘾,因为陌生的、缺乏亲密感的性,永远也无法做到让人真正的放松或达到精神上的充实感。
另外,有些人之所以沉迷于“一夜情”,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回避亲密关系。因为建立关系就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的敞开,而这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为了抵制对亲密关系的恐惧,他们就会通过性来制造一种假象,不断暗示自己:“我正在和别人建立关系。”殊不知,这种缺乏交流和亲密感的关系,反而会让他们陷入更深的挫折感和孤独感里,然后产生巨大的焦虑感和自我质疑,进而产生其他的心理和生理问题。
同时,“一夜情”中也充满了遗憾。当一对男女在酒吧中邂逅,他们互生好感并相约“一夜情”。如果其中一人对另一人产生爱意,希望继续发展这段感情,那么,当他们想要再建立信任、稳定的亲密关系时,就会遇到不少心理和感情上的障碍。事实上,那种希望通过“一夜情”来建立关系,然后走进婚姻的想法是荒唐的,或者说是自欺欺人的。因为“一夜情”指向的是刺激的性体验,而非建立稳定的关系。此外,“一夜情”还可能隐藏着各些未知的暴力因素,比如勒索、绑架、性虐待等可怕的伤害。
美国诗人、作家玛吉·皮尔希说:“使我们获得愉悦的不是性,而是爱人。”这句话点明了性的本质意义——我们需要通过性来感知爱,感知关系,感知与他人成为一体的安全感和亲密感。作为世间万物里最平常的一份子,有很多东西是我们无法完全控制的,比如我们的感觉。古人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用到“一夜情的娱乐性”和“亲密关系的满足感”这里,也是很恰当的——我们没有办法同时得到这两样东西,也就是说,它们之间是互相排斥的。如果我们得到了性经验的广度,自然就会同时失去了它的深度,反之亦然。
婚前同居使离婚的可能性大增
情侣们在婚前同居的理由可谓五花八门。
比较现实的人会觉得,同居可以节省生活开支,毕竟两个人共同负担房租比各自租一套房子要省钱多了;浪漫主义者会认为,同居生活更有幸福感,因为两个人多了许多共处的时间;不婚主义者会觉得,同居生活让他得到了一段无须承诺的伴侣关系,尤其是安全的性关系;缺乏安全感的人觉得,和另一个人同住可以让他有更多的安全感;对建立稳定关系缺乏信心的人会认为,同居可以让他先试试与那个人一起生活的感觉,即所谓的试婚者;一些青少年会通过与别人同居,来向父母和社会宣告自己已经成年;当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将同居作为结婚的前奏,他们是带着承诺与伴侣开始同居生活的。
很多选择婚前同居的人,都相信这样的生活方式对以后形成幸福、稳定的婚姻关系有帮助。但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同居行为的学者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同居者,能够进入婚姻的可能性就越高,反之就越低(概率分别为51%和22%)。在婚前有过同居历史的情侣,将来婚姻也多短寿,或出现相处困难,甚至是家庭暴力等现象。
简而言之,婚前同居的情侣,结婚后离婚的可能性会大增。美国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婚前有过同居行为的情侣,他们婚后的离婚率高达80%;在另一项对3300名成年人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有过婚前同居的夫妻相较那些没有过婚前同居的夫妻,离婚的可能性要高出46%。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这是因为会选择婚前同居的人,通常是敢于违背社会规则、挑战价值底线、比较自由自我的人。一旦进他们进入婚姻之后,发现那不是他真正想要的生活,那么选择离婚或其他挑战社会规则的行为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而那些没有过婚前同居的人,在出现期望与现实的矛盾时,则会更倾向于遵守本分。
其次,要建立起一段同居关系,所需的成本比较低(把少量个人物品搬到一起就可以),关系里的承诺和责任也相对较少。这使得同居情侣对矛盾和冲突的忍耐度比较低,容易有随时结束关系的心理预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关系的建设之中。而这种心理会有一个顺延性,会带到以后的婚姻中。
最后,研究者发现,很多的同居者都缺乏维系情感关系的能力,而正是这种能力的缺乏致使他们更愿意进入同居而不是婚姻关系。加之同居生活容易使人对矛盾和冲突的忍耐度降低,在这个过程中,人就会逐渐改变对爱情的认知度,破坏了婚姻关系中最为关键的承诺和亲密感。
以上多重因素使得他们即便日后进入了婚姻,也很难建设起幸福、长久的婚姻生活。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婚前同居都会导致离婚的可能性增高。当一对情侣带着对彼此的承诺和对关系的责任感开始同居生活时,结果就会全然不同。
男女比例关乎于性解放还是性禁锢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在食物的获取上,女人负责采摘,男人则主要是出去打猎。果实是很容易就能够找到的,而跑动着的猎物却没有那么容易获取,可想而知,那时的女人总是吃得饱饱的,而男人则弄不好就要饿肚子。这个阶段应该维持了很长的时间,以至于女娲造人的传说对国人的影响如此根深蒂固。
所以在人类社会的早期,女性占据了社会的主要管理地位,她们往往有固定的居所,有多余的粮食,还会圈养可食用的家畜。而男性常常是除了一身力气之外,再没有其他东西(最多会有一条猎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男性想要娶老婆,他就需要先到女方的家里劳动,这就是人类最早的婚姻形式——服务婚。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学会了种植可食用的植物,使得部分男性开始有了多余的粮食,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他们对打猎的依赖,变身新富阶层。所以,当此时的男性需要一个老婆时,除了到女方家干活儿之外,他还可以选择给女方家长一些钱或物作为替代,于是买卖婚就出现了。买卖婚的出现,标志着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时代的来临。
社会就是如此,谁拥有更多的生产资料,谁就拥有控制权。取得了对社会的控制权的男性,在之后的几千年里想尽一切办法去控制女性,想要把她们变得弱小,从而突出自己的强大。在方式上,除了给她们制订各种规矩,还要通过思想来控制她们。
作为社会的主要管理者,男性会根据女性的数量多少来制订性的游戏规则,这就是控制的“伎俩”之一:当女性多而男性少时,他们就会鼓吹贞洁的重要性;而当女性少而男性多时,性解放又变成社会的主流口号。比如,在美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曾疯狂宣扬“性解放”,而到了现在却又开始倡导“处女运动”。这前后的变化,表面看来是人们性观念的回归,但实质却是因为彼时女性数量太少,使得很多男性无法得到性;而今女性数量又变多了,男性们得到性的渠道变多,自然就开始要求她们守贞和禁欲了。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为何古今中外禁欲的历史那么长,而性解放即便被宣扬也仅仅是昙花一现?难道是因为男性的数量常常低于女性吗?
答案是正确的。
首先,携带XX基因的精子总是比携带XY基因的精子更富有竞争力,所以如果没有人为干预,女婴的正常出生率始终是高于男婴的;其次,由于男性参与更多外界活动,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的风险更大,能够长大成人的概率低过女性;第三,女性要比男性更长寿,更能抵抗疾病、意外伤害的侵扰。
我国计划生育开展30年来,由于“传宗接代”观念的根深蒂固,在“只能生一个”的社会大背景下,使得男婴的出生率一直高于女婴。现在社会上对性价值观的宽容尺度越来越大,可以预见在未来的15—20年里,性解放将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信息大爆炸时代,人们性感觉阈值的变化
如果让一个敲击电脑键盘的白领改行去做建筑工人,在新奇中拿起粗笨的工具开始工作。那么,他的双手很快就会被磨出血泡,感到火辣辣的疼痛,并且身体也会疲累得很。可是如果要求他必须坚持做下去,不出几个月,他的手上就会长出老茧,再拿起各种工具也不像最初那么生疏,那种火辣辣的疼痛感也会逐渐远离他,一切都变得司空见惯、稀松平常。
用心理学术语来描述“白领的双手从疼痛到感觉平常”,从“刚换工作环境的新奇感到一切变得司空见惯”这个变化过程,我们就说他的绝对感觉阈值被加大了。
一个领域或一个系统的界限,被称为阈,而这个阈的数值被称为阈值。感觉阈值,就是能够让人体有感觉的阈的数值。用通俗的语言来说,就是从刚好能引发人体的感觉,到刚好不能引起人体的感觉刺激的范围的数值(对人体的刺激过大或过小,都无法让人体产生感觉)。而绝对感觉阈值,是指那个刚好能引发人体刺激感觉的数值。
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社会对性的态度越来越宽容。人们每天都处在各种性刺激的环境中。选美比赛、比基尼美女秀、带有明显性意味的广告等性刺激,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与此同时,婚前性行为的低龄化、“一夜情”、婚外性行为,以及更加开放的“换偶俱乐部”……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对性刺激的感觉阈值被逐渐拉大。说得直白一些,古代的男性由于鲜少见到女性,较少接触性方面的刺激物,所以他们只要看到女性的脚脖子就能引发性冲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对性话题依然是百般禁忌,男性们长期生活在性压抑的环境中,那时只要看到女性衬衣下若隐若现的内衣就激动不已了;而到了今天,车展上衣着暴露的美女虽然吸引了许多男性竞相拍照、围观,可是却不至于让他们无法自持,甚至有些男性还会觉得这太司空见惯、不值一提。
所以,现在有新的观点认为,在这个可以公开谈性、大胆体验性的时代背景下,性体验已然变成一种需要被保护的能量资源,不可过于挥霍。由于过早、过多、过于多样化的性体验,使很多人到了30多岁,就已经感觉自己对性刺激的体验快感有了不同程度的降低,或者说是钝化,即性的绝对感觉阈值被加大了。这个变化的过程,就是前面讲到的办公室白领如何在适应了新环境之后,不再感到新工作环境的新奇,以及手的疼痛感也逐渐消失的过程。
很难说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退步,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性观念的封闭会导致性压抑,可是性压抑会让人更容易得到性的满足;性观念的开放会导致性泛滥,这反而让人们由于得到太多刺激而导致性感觉绝对阈值的加大,从而更不容易得到满足。
奇怪,男人怎么随时都能发情?男人“处女情结”下有哪些隐性心里?为什么她宁可自己解决也不愿意和你滚床单?滴蜡、皮鞭、捆绑……SM者的心理分析,强奸、虐待、侮辱……性暴力者是如何炼成的?亲,诱惑冲动挡不住,想知道答案就继续往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