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底色dise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10
房顶上的松椽松檩被烟熏成酱红色,八仙桌后正面墙上那块写着
大德望俞老大人新居落成志喜
广 厦 春 高
受业 季承祖
岁次乙未年八月 毂旦
的木匾也成了酱红色。这是恩贡老爷新盖上房后弟子恭贺的牌匾,时至今日仍在传达着当年的风光。谟公弟兄两人,哥哥读书,弟弟耕田,是一个理想的耕读门第。哥哥所生二男,弟弟膝下无子,由哥哥的二儿子承嗣。岂料就在新上房落成不久,他的大儿子英年早逝,唯一的孙子俞汝培尚在襁褓之中。谟公皓首穷经,得了个候选州判的虚名,突遭中年丧子的打击,从此无心出仕,在本村办起私塾,教书为生。他劝说儿媳将俞家的根基抓养成人。儿媳听从劝告,没有改嫁,吃斋念佛,养育汝培。二房的嗣子依然后继无人,两门人系一条根。恩贡老爷回天无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十三岁的孙子下地扑粪。他不得不把教鞭交给自己的关门弟子,大清廪膳生员四老爷。临终前,由他口嘱,关门弟子四老爷执笔,为新修成的俞氏家谱作序,也算作临终遗言:
“曾祖寒素家也,其行谊谟未及亲见。传至祖父敏斋翁丰采峻厉,意致端严,一家人皆敬憚之。佐以祖母刘,德则幽闲,身则淑慎,何有何无,针黹中馈而困顿于焉,一舒矣泪乎。伯父干臣翁以耕耘为职业,以勤俭为箴铭,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真所谓中夜抚枕临餐忘食者也!而家道由是浸昌矣。谟先大人云亭翁蒙父兄作苦之余闲,殚一人敏求之旨力,笃志诗书,早游泮而食飭,而门第亦复为之改观矣。干臣翁卒,叔父太乙翁总理家务,业殊开创,运际守成,慎微谨小,课读勤耕,兼普医民之术,卒作王家之宾。尤赖谟先大人协力合赞,而丰裕之景况历夫如初。未几人口繁昌,分门别户,兼之同治初兵燹一起,饥馑频仍,不免式微之嗟矣!而幸也,人人自奋,家家自勤,数年来,复睹温饱之像焉。再则,谟忝列明经,而犹侄樹德与其子伯彦相继入胶庠。一门之中,衣冠四世,不可谓非祖德之流披也!今而后,是谱一成,使后人之知某也,葬于何地,而不至无证;某也讳属何字,而不至偶犯。是故穷源溯流之至亲乎,亦尊祖敬宗之微忱耳!若夫过此以往,子子孙孙,能光大前人之绪,而迹微跨灶,名徵充闾,尤谟之所厚望也夫,时年七十有三也。”
老天垂怜,老宅的第三代传人俞汝培膝下三子,俞炳仁、俞炳信、俞炳义。尊祖上的遗嘱,老二俞炳信再次为二房承嗣。老三俞炳义起先在四老爷的私塾就读,故里镇办起新式小学后,又去故里。小学毕业后,本县还没有办起中学,适逢抗日战争爆发,京津沪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秦安县办起职校,就去了秦安职校。俞炳义学的是纺织,毕业后先在兰州西北军政织布厂做工,后在皋兰县政府合作指导室任职,因为妻子多病弃职回家。保长池占山两次派来壮丁,大哥俞炳仁为了俞氏耕读门第得以延续,挺身而出,当了壮丁。俞炳义一气之下,考取了李国栋开办的静宁县乡政人员训练班,在兰州五泉山西北军事训练团接受为期七天的训练后,被派到故里镇担任主任干事。未满一月,静宁县解放,他背着铺盖卷回了家。就因为这一个月的经历,经受了两年的集训后,俞炳义回家接受管制劳动。
俞炳义的前妻在老宅生活十几年,没留下一男半女,被无情的“水鼓病”夺走了生命。直到三十五岁,也就是解放后的第四个年头,他才续的弦。人到中年以后的他,人丁不旺的阴影时不时掠上心头。按照祖上的习俗,逢年关或是清明、中秋等重要节日,俞炳义都要和兄长俞炳仁一起跪在父母的坟头,宣读自己撰写的祭文,告诉故去的双亲一个时期以来家庭的变化。每当念到“不孝男俞炳仁,俞炳义率孙”之处,念了侄儿的名字后就... -->>
10
房顶上的松椽松檩被烟熏成酱红色,八仙桌后正面墙上那块写着
大德望俞老大人新居落成志喜
广 厦 春 高
受业 季承祖
岁次乙未年八月 毂旦
的木匾也成了酱红色。这是恩贡老爷新盖上房后弟子恭贺的牌匾,时至今日仍在传达着当年的风光。谟公弟兄两人,哥哥读书,弟弟耕田,是一个理想的耕读门第。哥哥所生二男,弟弟膝下无子,由哥哥的二儿子承嗣。岂料就在新上房落成不久,他的大儿子英年早逝,唯一的孙子俞汝培尚在襁褓之中。谟公皓首穷经,得了个候选州判的虚名,突遭中年丧子的打击,从此无心出仕,在本村办起私塾,教书为生。他劝说儿媳将俞家的根基抓养成人。儿媳听从劝告,没有改嫁,吃斋念佛,养育汝培。二房的嗣子依然后继无人,两门人系一条根。恩贡老爷回天无力,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十三岁的孙子下地扑粪。他不得不把教鞭交给自己的关门弟子,大清廪膳生员四老爷。临终前,由他口嘱,关门弟子四老爷执笔,为新修成的俞氏家谱作序,也算作临终遗言:
“曾祖寒素家也,其行谊谟未及亲见。传至祖父敏斋翁丰采峻厉,意致端严,一家人皆敬憚之。佐以祖母刘,德则幽闲,身则淑慎,何有何无,针黹中馈而困顿于焉,一舒矣泪乎。伯父干臣翁以耕耘为职业,以勤俭为箴铭,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真所谓中夜抚枕临餐忘食者也!而家道由是浸昌矣。谟先大人云亭翁蒙父兄作苦之余闲,殚一人敏求之旨力,笃志诗书,早游泮而食飭,而门第亦复为之改观矣。干臣翁卒,叔父太乙翁总理家务,业殊开创,运际守成,慎微谨小,课读勤耕,兼普医民之术,卒作王家之宾。尤赖谟先大人协力合赞,而丰裕之景况历夫如初。未几人口繁昌,分门别户,兼之同治初兵燹一起,饥馑频仍,不免式微之嗟矣!而幸也,人人自奋,家家自勤,数年来,复睹温饱之像焉。再则,谟忝列明经,而犹侄樹德与其子伯彦相继入胶庠。一门之中,衣冠四世,不可谓非祖德之流披也!今而后,是谱一成,使后人之知某也,葬于何地,而不至无证;某也讳属何字,而不至偶犯。是故穷源溯流之至亲乎,亦尊祖敬宗之微忱耳!若夫过此以往,子子孙孙,能光大前人之绪,而迹微跨灶,名徵充闾,尤谟之所厚望也夫,时年七十有三也。”
老天垂怜,老宅的第三代传人俞汝培膝下三子,俞炳仁、俞炳信、俞炳义。尊祖上的遗嘱,老二俞炳信再次为二房承嗣。老三俞炳义起先在四老爷的私塾就读,故里镇办起新式小学后,又去故里。小学毕业后,本县还没有办起中学,适逢抗日战争爆发,京津沪的一批知识分子来到秦安县办起职校,就去了秦安职校。俞炳义学的是纺织,毕业后先在兰州西北军政织布厂做工,后在皋兰县政府合作指导室任职,因为妻子多病弃职回家。保长池占山两次派来壮丁,大哥俞炳仁为了俞氏耕读门第得以延续,挺身而出,当了壮丁。俞炳义一气之下,考取了李国栋开办的静宁县乡政人员训练班,在兰州五泉山西北军事训练团接受为期七天的训练后,被派到故里镇担任主任干事。未满一月,静宁县解放,他背着铺盖卷回了家。就因为这一个月的经历,经受了两年的集训后,俞炳义回家接受管制劳动。
俞炳义的前妻在老宅生活十几年,没留下一男半女,被无情的“水鼓病”夺走了生命。直到三十五岁,也就是解放后的第四个年头,他才续的弦。人到中年以后的他,人丁不旺的阴影时不时掠上心头。按照祖上的习俗,逢年关或是清明、中秋等重要节日,俞炳义都要和兄长俞炳仁一起跪在父母的坟头,宣读自己撰写的祭文,告诉故去的双亲一个时期以来家庭的变化。每当念到“不孝男俞炳仁,俞炳义率孙”之处,念了侄儿的名字后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