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重返197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刺儿梅”、“大眼儿灯”和“二头”同样是发乎真诚,也是为了感谢洪衍武让他们远离了有今儿没明儿的动荡生活,让他们都端上了一个金饭碗。
不过洪衍武可是没接他们这份“孝敬”。因为这钱对他真没用,除了添麻烦。还不如不要,把人情攒着呢。
于是他就说了。这倒贴指标、电视的买卖和电影院那边不一样。
他们之间的关系纯是合作而非隶属。“刺儿梅”和“二头”都有份子,区别只在多少而已,谁也不比谁低。
何况真正做主的人是“糖心儿”,不是他。有唐大姑娘在,还轮不到他僭越。
所以好意心领,他们要真是想谢他,今后就继续通力合作,大家一起发财就足够了。
这番话说得敞亮、漂亮,让每个人都能感到一种认可和尊重。而且玩笑一开,大伙儿也都被他说笑了。
再加上又有“糖心儿”帮着他劝说。这样,在他们俩人共同坚持下,几个人也就把钱收了回去。
不过所有人都坚持着,必须要请洪衍武和陈力泉吃一顿饭,而且还非得请最贵的不可。
可满京城又哪儿最贵呢?
第一时间能想到的自然就是京城饭店了。
虽然那儿门卫守卫很严,出入的除了老外就是高干,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出入的。可这也不是绝对的。对他们这一伙儿来说就不为难。
别忘了,他们几个人干这个,早就置办了几身好衣裳,习惯了在服务部门口冒充高干子女。他们出入京城饭店,从充门面来讲,是最擅长的。
何况京城饭店的东楼,其实就是后来的“贵宾楼”。那里和主楼有所不同,从1973年兴建开始,规划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接待外宾和游客。
政治属性较轻,更像是日后的旅游接待饭店,在管理上便宽松许多。
再加上越是这种地方,门卫的防范意识越轻,还真没怎么过问,就放他们进去了。
而这一进去,所有的人都感到大开眼界。
博物馆式的装修和雅致就不说了,到处都是国宝级的艺术品也不提了。就连那里的人行为举止,衣着打扮都相当新奇,与别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最关键就是,连洪衍武也没想到,这年头的京城饭店东二楼的餐厅里竟然有那么多的好菜式。
首先是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和“食在华夏,味在四川”之美誉的川菜。
川菜以成都和重庆两地为代表,包括乐山、江津、自贡、合川等地方菜肴。有大吃(高级宴会)和小吃(民间普席)之别。
高级宴席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清鲜、醇浓并重。多用山珍海味,配以时令蔬菜,品种极其丰富,口味变化较多。以、多、广、厚著称。
民间菜则擅长小煎、小炒、干煸、干烧等烹调技法,以脆嫩、麻辣见称。
说到这里,有一点一定要搞清楚。为我们所熟知的“回锅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干煸牛肉丝”,完全是属于民间菜“小吃”之流。
想当今,人们总有一种误解,似乎川菜好吃是好吃,可原材料廉价,导致价格上不去,有负“八大菜系”之名。
这其实就是把民间“小吃”当成了能涵盖“川菜”二字的全部,根本不了解川菜的“大吃”菜肴而犯的常识性错误。
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的人只要去一次京城饭店就知道了。
由于这里从建国起就承担着共和国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的重任,这就注定了这里的川菜必然以成都菜为主要色调,走“高大上”的“大吃”路线。
著名的菜肴有“烧黄肉翅”、“龙井鲍鱼”、”蝴蝶海参”、“豆瓣海参”、“抄手海参”、“红烧象鼻”、“清蒸元鱼”、“樟茶鸭子”、“叉烧鸭子”、“黄酒焖鸡”、”干烧鳜鱼”、“锅烧鱼”、“金钱虾”、“两吃烤方”、”烧牛蹄黄”、”坛子肉”、“水煮牛肉”、“豆渣猪头”、“玻璃肚片”、“口袋豆腐”、“八宝锅蒸”、“雪花鸡闹”、“鱼豆腐”、”鸡油红苕”、“糖占锅杂”、“清汤凤尾”、“清汤冬瓜蒸”。
光看这些名目就让人觉得特别大气。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和今天大家所熟知常见的川菜绝对有着天差地别。
其次,京城饭店还有天下独一无二,最具特色,最享有盛名的官府菜“谭家菜”。
所谓“谭家菜”,其实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筵席。
谭府两代主人谭宗浚和谭瑑青都酷爱美食,尤爱山珍海味。刻意在吃上面下功夫研究创新。
他们一方面吸收全国各地美味特点、做法,一方面不惜重金聘请名厨来家做菜,学其技艺。因此把家传烹饪水准推向了新的高度。成为了独树一帜的“私房菜系”。
又因谭宗浚是同治二年的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谭家菜”还被称为“榜眼菜”、“翰林菜”。
1909年,为生计,谭瑑青在家以重金为代价开私宴接待陌生宾客。使得谭家菜走向社会、变相对外营业。我国餐饮界的私家会馆由此发端。
当红其时,获“食界无口不夸谭”的美誉。到了三十年代更是名声大震,当时的政界、财界、商界、文化界的名流要人,以用谭家菜宴客为光宠,即使提前半月预订也不嫌迟。
解放后,谭家后人谭令柔参加公干,家厨彭长海(红案)、崔鸣鹤(冷荤)、吴秀全(白案),搬出谭宅,在果子巷自起炉灶经营“谭家... -->>
“刺儿梅”、“大眼儿灯”和“二头”同样是发乎真诚,也是为了感谢洪衍武让他们远离了有今儿没明儿的动荡生活,让他们都端上了一个金饭碗。
不过洪衍武可是没接他们这份“孝敬”。因为这钱对他真没用,除了添麻烦。还不如不要,把人情攒着呢。
于是他就说了。这倒贴指标、电视的买卖和电影院那边不一样。
他们之间的关系纯是合作而非隶属。“刺儿梅”和“二头”都有份子,区别只在多少而已,谁也不比谁低。
何况真正做主的人是“糖心儿”,不是他。有唐大姑娘在,还轮不到他僭越。
所以好意心领,他们要真是想谢他,今后就继续通力合作,大家一起发财就足够了。
这番话说得敞亮、漂亮,让每个人都能感到一种认可和尊重。而且玩笑一开,大伙儿也都被他说笑了。
再加上又有“糖心儿”帮着他劝说。这样,在他们俩人共同坚持下,几个人也就把钱收了回去。
不过所有人都坚持着,必须要请洪衍武和陈力泉吃一顿饭,而且还非得请最贵的不可。
可满京城又哪儿最贵呢?
第一时间能想到的自然就是京城饭店了。
虽然那儿门卫守卫很严,出入的除了老外就是高干,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出入的。可这也不是绝对的。对他们这一伙儿来说就不为难。
别忘了,他们几个人干这个,早就置办了几身好衣裳,习惯了在服务部门口冒充高干子女。他们出入京城饭店,从充门面来讲,是最擅长的。
何况京城饭店的东楼,其实就是后来的“贵宾楼”。那里和主楼有所不同,从1973年兴建开始,规划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接待外宾和游客。
政治属性较轻,更像是日后的旅游接待饭店,在管理上便宽松许多。
再加上越是这种地方,门卫的防范意识越轻,还真没怎么过问,就放他们进去了。
而这一进去,所有的人都感到大开眼界。
博物馆式的装修和雅致就不说了,到处都是国宝级的艺术品也不提了。就连那里的人行为举止,衣着打扮都相当新奇,与别的地方有很大的不同。
而且最关键就是,连洪衍武也没想到,这年头的京城饭店东二楼的餐厅里竟然有那么多的好菜式。
首先是享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和“食在华夏,味在四川”之美誉的川菜。
川菜以成都和重庆两地为代表,包括乐山、江津、自贡、合川等地方菜肴。有大吃(高级宴会)和小吃(民间普席)之别。
高级宴席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口味清鲜、醇浓并重。多用山珍海味,配以时令蔬菜,品种极其丰富,口味变化较多。以、多、广、厚著称。
民间菜则擅长小煎、小炒、干煸、干烧等烹调技法,以脆嫩、麻辣见称。
说到这里,有一点一定要搞清楚。为我们所熟知的“回锅肉”、“宫保鸡丁”、“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干煸牛肉丝”,完全是属于民间菜“小吃”之流。
想当今,人们总有一种误解,似乎川菜好吃是好吃,可原材料廉价,导致价格上不去,有负“八大菜系”之名。
这其实就是把民间“小吃”当成了能涵盖“川菜”二字的全部,根本不了解川菜的“大吃”菜肴而犯的常识性错误。
其实,持有这种观点的的人只要去一次京城饭店就知道了。
由于这里从建国起就承担着共和国国务活动和外事接待的重任,这就注定了这里的川菜必然以成都菜为主要色调,走“高大上”的“大吃”路线。
著名的菜肴有“烧黄肉翅”、“龙井鲍鱼”、”蝴蝶海参”、“豆瓣海参”、“抄手海参”、“红烧象鼻”、“清蒸元鱼”、“樟茶鸭子”、“叉烧鸭子”、“黄酒焖鸡”、”干烧鳜鱼”、“锅烧鱼”、“金钱虾”、“两吃烤方”、”烧牛蹄黄”、”坛子肉”、“水煮牛肉”、“豆渣猪头”、“玻璃肚片”、“口袋豆腐”、“八宝锅蒸”、“雪花鸡闹”、“鱼豆腐”、”鸡油红苕”、“糖占锅杂”、“清汤凤尾”、“清汤冬瓜蒸”。
光看这些名目就让人觉得特别大气。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和今天大家所熟知常见的川菜绝对有着天差地别。
其次,京城饭店还有天下独一无二,最具特色,最享有盛名的官府菜“谭家菜”。
所谓“谭家菜”,其实是清末官僚谭宗浚的家传筵席。
谭府两代主人谭宗浚和谭瑑青都酷爱美食,尤爱山珍海味。刻意在吃上面下功夫研究创新。
他们一方面吸收全国各地美味特点、做法,一方面不惜重金聘请名厨来家做菜,学其技艺。因此把家传烹饪水准推向了新的高度。成为了独树一帜的“私房菜系”。
又因谭宗浚是同治二年的榜眼,授翰林院编修,“谭家菜”还被称为“榜眼菜”、“翰林菜”。
1909年,为生计,谭瑑青在家以重金为代价开私宴接待陌生宾客。使得谭家菜走向社会、变相对外营业。我国餐饮界的私家会馆由此发端。
当红其时,获“食界无口不夸谭”的美誉。到了三十年代更是名声大震,当时的政界、财界、商界、文化界的名流要人,以用谭家菜宴客为光宠,即使提前半月预订也不嫌迟。
解放后,谭家后人谭令柔参加公干,家厨彭长海(红案)、崔鸣鹤(冷荤)、吴秀全(白案),搬出谭宅,在果子巷自起炉灶经营“谭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