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召唤之三国极品帝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是身边之人,当真没有一个平庸。
宋濂回过神来,微微一笑,说道:“正是,此行有彬父相助,大事可期。殿下只需明日典将军回来,便可动身。”
当下一敲定,刘协邀二人入内,命下人备好酒菜,为虞允文接风洗尘。
第二日,等典韦完成任务后回来,刘协便将雍丘大小事务都托付给宋濂,同时命令苏定方继续练兵,只带着典韦和虞允文以及几个亲卫便低调往襄邑而去。
襄邑作为卫家的根基所在,自然是无比的繁华昌盛,远非刚刚经历黄巾贼祸乱的雍丘所能相比。刘协等人尚未进城,便可以看见商户来往车水马龙,小贩叫卖之声更是不绝于耳,人潮鼎沸,热闹非凡。
几人刚寻了一家客栈住下,虞允文便让亲卫出去打探一下卫家消息。只有知己知彼,方能对症下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三人在客栈吃完午膳回到客房,几个亲卫也打听到消息回来了。
亲卫中为首的一人低声说道:“公子,小人们打探发现,卫家的大宅就在城东,卫家家主卫弘前不久刚刚经商回来,这些天一直待在家里不曾外出,而卫家上下不知道什么原因也很少与外界有商业意外的交流,小的们买通下人才知道,最近卫家一直在暗中囤积粮草,购铁造兵,府上门客、仆人、奴隶也都被秘密带到城外庄园按军制进行训练。”
“你们辛苦了,下去休息吧。”刘协听完,挥手让他们退下,神情凝重,暗自不解。卫家这是要做什么,就算是按照历史的惯性卫家也得要两年后才资助曹操招募义兵啊?咦,不对!历史上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回陈留,立马就拉起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曹操再厉害,曹仁和夏侯兄弟再善于统兵,也万万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做到。唯一的解释,便是提前就有人在训练军队。现在看来,曹操这黑矮子已经计划好了一切,早早就说通了卫家辅助于他。只是如今多了一个意外,那便是自己阴差阳错也跑到陈留来了。
想通其中曲直,刘协不但没有释然,反而更加郁闷。如果真的是曹操所谋,卫家既然有此动作,自己再向他们借粮不但不可能,更甚至会打草惊蛇被曹操注意,那就得不偿失了。刘协皱了皱眉,看了一下虞允文,问道:“彬父,你是怎么看的?”
虞允文轻抚寸须,眉头紧锁,思索了好一会,才渐渐淡然,说道:“卫家做的这些事,实在是不附合商人作风,就算是召集护卫购买兵器保证商队安全,也断然不会偷偷摸摸,生怕被人知道。依我看来,卫家后面肯定是有其他人在活动。招兵买马,所图非同小可,我们现在横插一脚,多半占不了便宜。不过,我尚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公子选择。”
典韦在一旁听了脑袋直大,闷声说道:“先生直说就是,何必卖关子,端的是不爽利。”
“额,彬父大才,快快说来听听。”刘协知道古人献策都喜欢弄一出上中下三策,有的人是卖弄才华,而有的人却实在是三策各有得失,取舍由听取之人来决定。如今出师不利,刘协将希望全都寄托在虞允文身上了。
虞允文缓缓道来:“上策,公子大可以直接亮出身份,以大义名分要求卫家出粮救济雍丘,甚至还算不上说是借,到时候也不用还;中策,公子直接放弃卫家,趁雍丘现在勉强还能坚持一个月,再另外找一家大户借粮;至于下策嘛,便是直接将卫家的事情告诉给太守张邈,张邈小肚鸡肠,向来不能容忍别人在他的势力范围动手动脚,一定会有所行动,只是这样太过被动,也不能对雍丘的情况有所缓解。”
虞允文说完,便收身坐下,等待刘协自己取舍。
刘协仔细比较这三策,上策正如虞允文说,只要自己亮出身份并且大肆宣传,大汉姓刘一天,卫家就不得不借粮给自己,甚至白送都有可能。只是这样一来,自己不但落了一个仗势欺人的名头,还直接将卫家背后的曹操给恶了,实在是得不偿失。而下策,不但要看张邈是否有这个决心去和卫家开战,而且即使两家开战,凭雍丘现在的实力想分一杯羹都难。反而是最为中庸平凡的中策,好像更能化解危机。只是现在要再找人借粮,有这个能力又离雍丘近的几乎没有。
“我选取中策,彬父如何教我?”古人献计上中下,其实他们自己最中意的也就是中策,故意藏在中间让你取舍。刘协不再苦思,虞允文既然敢说出来,心里面肯定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公子,我们刚才吃饭时,百姓们都在谈论一件事,明日有一蔡姓大家将要收徒,为此各地有不少青年俊杰都蜂拥而来,希望能够拜入蔡氏门墙。公子可知道,这蔡大家是何人?”
“却是不知道。”刘协自然也听见食客无一不在谈论此事,只是大家都以蔡大家尊称,并不曾提到名讳,具体是何人刘协却是不知晓。
“此人便是《熹平石经》的书写者,公子的经史书法老师中郎蔡邕蔡伯喈。”虞允文一字一句的说道。
“什么,竟然是蔡师!想不到蔡师竟然避居在襄邑。”蔡邕教授刘协经史书法之事,其实发生在前身小时候,刘协记得并不清楚,也不知道蔡邕怎么就跑到这里隐居了。
“伯喈当初直言劝谏先帝远离奸宦,最终被十场侍诬陷,先帝一怒,将伯喈流放朔方。直到后来当今皇帝继承大统,大赦天下,伯喈才得以恢复自由之身。只是沉沉浮浮经历了那么多事,伯喈对于功名利禄早已经心灰意冷,大赦之后便和家人回到陈留老家,一心撰写经史,教书育人。允文向来和他志趣相投,偶有书信往来,才知道他一直生活在此。”
是身边之人,当真没有一个平庸。
宋濂回过神来,微微一笑,说道:“正是,此行有彬父相助,大事可期。殿下只需明日典将军回来,便可动身。”
当下一敲定,刘协邀二人入内,命下人备好酒菜,为虞允文接风洗尘。
第二日,等典韦完成任务后回来,刘协便将雍丘大小事务都托付给宋濂,同时命令苏定方继续练兵,只带着典韦和虞允文以及几个亲卫便低调往襄邑而去。
襄邑作为卫家的根基所在,自然是无比的繁华昌盛,远非刚刚经历黄巾贼祸乱的雍丘所能相比。刘协等人尚未进城,便可以看见商户来往车水马龙,小贩叫卖之声更是不绝于耳,人潮鼎沸,热闹非凡。
几人刚寻了一家客栈住下,虞允文便让亲卫出去打探一下卫家消息。只有知己知彼,方能对症下药,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
三人在客栈吃完午膳回到客房,几个亲卫也打听到消息回来了。
亲卫中为首的一人低声说道:“公子,小人们打探发现,卫家的大宅就在城东,卫家家主卫弘前不久刚刚经商回来,这些天一直待在家里不曾外出,而卫家上下不知道什么原因也很少与外界有商业意外的交流,小的们买通下人才知道,最近卫家一直在暗中囤积粮草,购铁造兵,府上门客、仆人、奴隶也都被秘密带到城外庄园按军制进行训练。”
“你们辛苦了,下去休息吧。”刘协听完,挥手让他们退下,神情凝重,暗自不解。卫家这是要做什么,就算是按照历史的惯性卫家也得要两年后才资助曹操招募义兵啊?咦,不对!历史上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逃回陈留,立马就拉起了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曹操再厉害,曹仁和夏侯兄弟再善于统兵,也万万不可能在那么短的时间里做到。唯一的解释,便是提前就有人在训练军队。现在看来,曹操这黑矮子已经计划好了一切,早早就说通了卫家辅助于他。只是如今多了一个意外,那便是自己阴差阳错也跑到陈留来了。
想通其中曲直,刘协不但没有释然,反而更加郁闷。如果真的是曹操所谋,卫家既然有此动作,自己再向他们借粮不但不可能,更甚至会打草惊蛇被曹操注意,那就得不偿失了。刘协皱了皱眉,看了一下虞允文,问道:“彬父,你是怎么看的?”
虞允文轻抚寸须,眉头紧锁,思索了好一会,才渐渐淡然,说道:“卫家做的这些事,实在是不附合商人作风,就算是召集护卫购买兵器保证商队安全,也断然不会偷偷摸摸,生怕被人知道。依我看来,卫家后面肯定是有其他人在活动。招兵买马,所图非同小可,我们现在横插一脚,多半占不了便宜。不过,我尚有上中下三策可供公子选择。”
典韦在一旁听了脑袋直大,闷声说道:“先生直说就是,何必卖关子,端的是不爽利。”
“额,彬父大才,快快说来听听。”刘协知道古人献策都喜欢弄一出上中下三策,有的人是卖弄才华,而有的人却实在是三策各有得失,取舍由听取之人来决定。如今出师不利,刘协将希望全都寄托在虞允文身上了。
虞允文缓缓道来:“上策,公子大可以直接亮出身份,以大义名分要求卫家出粮救济雍丘,甚至还算不上说是借,到时候也不用还;中策,公子直接放弃卫家,趁雍丘现在勉强还能坚持一个月,再另外找一家大户借粮;至于下策嘛,便是直接将卫家的事情告诉给太守张邈,张邈小肚鸡肠,向来不能容忍别人在他的势力范围动手动脚,一定会有所行动,只是这样太过被动,也不能对雍丘的情况有所缓解。”
虞允文说完,便收身坐下,等待刘协自己取舍。
刘协仔细比较这三策,上策正如虞允文说,只要自己亮出身份并且大肆宣传,大汉姓刘一天,卫家就不得不借粮给自己,甚至白送都有可能。只是这样一来,自己不但落了一个仗势欺人的名头,还直接将卫家背后的曹操给恶了,实在是得不偿失。而下策,不但要看张邈是否有这个决心去和卫家开战,而且即使两家开战,凭雍丘现在的实力想分一杯羹都难。反而是最为中庸平凡的中策,好像更能化解危机。只是现在要再找人借粮,有这个能力又离雍丘近的几乎没有。
“我选取中策,彬父如何教我?”古人献计上中下,其实他们自己最中意的也就是中策,故意藏在中间让你取舍。刘协不再苦思,虞允文既然敢说出来,心里面肯定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
“公子,我们刚才吃饭时,百姓们都在谈论一件事,明日有一蔡姓大家将要收徒,为此各地有不少青年俊杰都蜂拥而来,希望能够拜入蔡氏门墙。公子可知道,这蔡大家是何人?”
“却是不知道。”刘协自然也听见食客无一不在谈论此事,只是大家都以蔡大家尊称,并不曾提到名讳,具体是何人刘协却是不知晓。
“此人便是《熹平石经》的书写者,公子的经史书法老师中郎蔡邕蔡伯喈。”虞允文一字一句的说道。
“什么,竟然是蔡师!想不到蔡师竟然避居在襄邑。”蔡邕教授刘协经史书法之事,其实发生在前身小时候,刘协记得并不清楚,也不知道蔡邕怎么就跑到这里隐居了。
“伯喈当初直言劝谏先帝远离奸宦,最终被十场侍诬陷,先帝一怒,将伯喈流放朔方。直到后来当今皇帝继承大统,大赦天下,伯喈才得以恢复自由之身。只是沉沉浮浮经历了那么多事,伯喈对于功名利禄早已经心灰意冷,大赦之后便和家人回到陈留老家,一心撰写经史,教书育人。允文向来和他志趣相投,偶有书信往来,才知道他一直生活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