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辛亥之钢铁基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据观察员提交的报告,选择性的研制本国装甲车,军方会根据报告制定本国装甲部队的战术运用。从这个方面看,他们还是华国的学生。
飞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历次战斗来看,华国的飞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吃透了华国飞机发动机技术的军事研究委员会拿出了最完美的双翼战斗机和轰炸机,而且速度更快、航程更远、盘旋性能更强的新式单翼金属战斗机也正在试验。
技术的进步并不是单方面的,孤单的德国人得到了华国大量技术援助,他们进步的速度不亚于协约国和美国。新式的坦克、飞机、火炮、防空火炮和战舰正在逐渐进入现役,取代老式装备成为德军主力。获得了部分制海权的他们可以从外界获得更加充足的原料,低地三国和法国的工业基础帮了大忙,初步整合之下,德国人的工业实力大大增加。
和华国一样,资源是制约德军扩张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灭亡法国之后的第三个月,德军发起登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战斗,挪威成为德军攻击的主要目标。在亲德的瑞典的帮助下,德军出动一个坦克师、九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千一百多门火炮和六百多架飞机,气势汹汹的扑向挪威。这里丰富的优质铁矿石资源是德国战车势在必得的资源。
中立的瑞典向德国提供了运输方面的协助,德国运输船打着商船的名义,利用瑞典的港口运输军队和物资。这种掩耳盗铃、破坏中立法案的行为受到了协约国的谴责,但也只是谴责而已,协约国对于瑞典毫无办法。从这也能看出欧洲国家正在倒向德国,法国的战败让许多欧洲国家领导人认为协约国必败无疑,比如协约国重要成员之一的意大利,战争开始后无所作为的它见势不妙,立刻开始接触德意志和奥匈帝国,要不是英国极力拉拢,恐怕意大利已经倒向同盟国——它是协约国控制地中海的重要因素,决不能倒向同盟国。
挪威的战斗意外的激烈,五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一个坦克旅的英军部队被派往这里,与五个师的挪威部队共同抵抗德国人的入侵。挪威人表现出的战斗力让德国人震惊,双方激战半个多月的时间,德军终于推进到奥斯陆附近,但已经没有余力继续进攻。
很快施里芬向这里增派了六个师的部队,再勇猛的北欧海盗也挡不住德国战车的推进,英国军队首先败退,他们在这里丢掉了三万多人,也算是战争开始以来打得最艰苦、最出色的一场战斗了。让出防线的英国人让挪威军队腹背受敌,经受了英国人背叛滋味的挪威被迫投降,德军进入奥斯陆,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钢铁产地。
获得铁矿石产地后,德军总参谋部将目光对准了欧洲的石油产地之一——罗马尼亚,这里的油田开采历史很长,后来又被英国石油公司扩大了开采规模,其石油产量在欧洲仅次于沙俄的巴库油田。
在国内动员了更多兵力,并得以从法国战场上抽调大军的德意志军队有充足的军力南下。在法国留下两个集团军后,德军将主力调往东线,在南下进攻南欧还是向东进攻沙俄的问题上,总参谋部内部产生了分歧。
施里芬主张南下进攻巴尔干,拿下罗马尼亚的油田后进攻塞尔维亚,与奥斯曼帝国会师。并随后集中兵力进攻埃及和北非,彻底截断英国的物资运输通道。这个战略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的意义,那就是攻略中东地区,获得那里更加丰沛的石油资源,并拉近与华国的距离。
可惜这个建议被威廉二世否决,德军的进攻方向不可能只考虑军事意义,还要更多的从政治角度考虑。德军进军南欧会引起盟友奥匈帝国的顾忌,他们已经与意大利在南欧地区的利益产生冲突,德国人走进去,会加大利益分配的复杂程度。而且进军北非和中东将于奥斯曼帝国的利益相冲突。
该死的政治!施里芬只能放弃原先的计划。那些猪队友根本没有能力击败敌人,在巴尔干地区,奥匈帝国在德军的支援下才勉强击败了塞尔维亚。在东线俄军正对奥匈步步紧逼,他们有更多的力量进攻罗马尼亚。
在欧亚分界线地区,奥斯曼帝国在大高加索山脉折戟沉沙,他们庞大的军队被俄军南方集团军轻而易举的击溃。在西线还被希腊军队打得惨败,根本配不上帝国的称呼。(未完待续。)
据观察员提交的报告,选择性的研制本国装甲车,军方会根据报告制定本国装甲部队的战术运用。从这个方面看,他们还是华国的学生。
飞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历次战斗来看,华国的飞机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吃透了华国飞机发动机技术的军事研究委员会拿出了最完美的双翼战斗机和轰炸机,而且速度更快、航程更远、盘旋性能更强的新式单翼金属战斗机也正在试验。
技术的进步并不是单方面的,孤单的德国人得到了华国大量技术援助,他们进步的速度不亚于协约国和美国。新式的坦克、飞机、火炮、防空火炮和战舰正在逐渐进入现役,取代老式装备成为德军主力。获得了部分制海权的他们可以从外界获得更加充足的原料,低地三国和法国的工业基础帮了大忙,初步整合之下,德国人的工业实力大大增加。
和华国一样,资源是制约德军扩张的主要因素。因此在灭亡法国之后的第三个月,德军发起登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战斗,挪威成为德军攻击的主要目标。在亲德的瑞典的帮助下,德军出动一个坦克师、九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千一百多门火炮和六百多架飞机,气势汹汹的扑向挪威。这里丰富的优质铁矿石资源是德国战车势在必得的资源。
中立的瑞典向德国提供了运输方面的协助,德国运输船打着商船的名义,利用瑞典的港口运输军队和物资。这种掩耳盗铃、破坏中立法案的行为受到了协约国的谴责,但也只是谴责而已,协约国对于瑞典毫无办法。从这也能看出欧洲国家正在倒向德国,法国的战败让许多欧洲国家领导人认为协约国必败无疑,比如协约国重要成员之一的意大利,战争开始后无所作为的它见势不妙,立刻开始接触德意志和奥匈帝国,要不是英国极力拉拢,恐怕意大利已经倒向同盟国——它是协约国控制地中海的重要因素,决不能倒向同盟国。
挪威的战斗意外的激烈,五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一个坦克旅的英军部队被派往这里,与五个师的挪威部队共同抵抗德国人的入侵。挪威人表现出的战斗力让德国人震惊,双方激战半个多月的时间,德军终于推进到奥斯陆附近,但已经没有余力继续进攻。
很快施里芬向这里增派了六个师的部队,再勇猛的北欧海盗也挡不住德国战车的推进,英国军队首先败退,他们在这里丢掉了三万多人,也算是战争开始以来打得最艰苦、最出色的一场战斗了。让出防线的英国人让挪威军队腹背受敌,经受了英国人背叛滋味的挪威被迫投降,德军进入奥斯陆,获得了梦寐以求的钢铁产地。
获得铁矿石产地后,德军总参谋部将目光对准了欧洲的石油产地之一——罗马尼亚,这里的油田开采历史很长,后来又被英国石油公司扩大了开采规模,其石油产量在欧洲仅次于沙俄的巴库油田。
在国内动员了更多兵力,并得以从法国战场上抽调大军的德意志军队有充足的军力南下。在法国留下两个集团军后,德军将主力调往东线,在南下进攻南欧还是向东进攻沙俄的问题上,总参谋部内部产生了分歧。
施里芬主张南下进攻巴尔干,拿下罗马尼亚的油田后进攻塞尔维亚,与奥斯曼帝国会师。并随后集中兵力进攻埃及和北非,彻底截断英国的物资运输通道。这个战略还有另外一个重大的意义,那就是攻略中东地区,获得那里更加丰沛的石油资源,并拉近与华国的距离。
可惜这个建议被威廉二世否决,德军的进攻方向不可能只考虑军事意义,还要更多的从政治角度考虑。德军进军南欧会引起盟友奥匈帝国的顾忌,他们已经与意大利在南欧地区的利益产生冲突,德国人走进去,会加大利益分配的复杂程度。而且进军北非和中东将于奥斯曼帝国的利益相冲突。
该死的政治!施里芬只能放弃原先的计划。那些猪队友根本没有能力击败敌人,在巴尔干地区,奥匈帝国在德军的支援下才勉强击败了塞尔维亚。在东线俄军正对奥匈步步紧逼,他们有更多的力量进攻罗马尼亚。
在欧亚分界线地区,奥斯曼帝国在大高加索山脉折戟沉沙,他们庞大的军队被俄军南方集团军轻而易举的击溃。在西线还被希腊军队打得惨败,根本配不上帝国的称呼。(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