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iqugela.org,曾国藩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曾国藩(下)第一章 裁撤湘军
一 养心殿后阁里的叔嫂密谋
跟往常一样,三十岁的慈禧太后寅初时分就醒过来了。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这是她一天中最难度过的时刻。她通常是闭着眼睛,安卧在重帏叠幛遮掩的龙床上,在细软柔和的绣龙描凤的垫被和盖被之中,无边无际、无拘无束地胡思乱想。想得最多的,是她与咸丰帝恩恩爱爱的甜蜜岁月。
《清朝野史三编》中《圆明园总管世家》一章里说:"文宗因东南太平军起,中心忧焦,颇怀信陵君醇酒荚妇意,常居园内,命宫监四出觅汉女充下栋。文宗有心腹奴二,一走维扬,一去金阊,购得民女四人,皆绝艳,或云取自妓家。文宗为特设四院以处之。亭馆崇宏,隔垣相望,复道属焉,即世所传杏花春、武林春、牡丹春、海棠春是也。"凭着绝代的美艳和绝顶的机敏,在小皇帝诞生前后的几年里,年轻的风流天子将对后宫的三千宠爱集于她一身。那个时候,她是普天之下最幸福的女人。可惜好景不常。后来咸丰帝把爱转了向,被四个有名的汉人美女:杏花春、武林春、牡丹春、海棠春缠得紧紧的。她遭到了冷落。但是,她有一个包括皇后在内,所有受到皇帝宠爱的女人所没有具备的优势,那就是,皇上唯一的儿子乃她所生。在咸丰帝身患重病,又不再专宠她一人的时候,她甚至暗暗地希望皇帝早日死去。不然的话,不知哪一天,哪个妃子的肚子里又拱出一个皇子来,皇上一时被她迷惑,把江山从自己儿子的手中轻易地拿走,送给了他人。因而,当三年前,咸丰帝驾崩的时候,她表面上也悲痛欲绝,心里却暗暗得意:从此以后,这江山便是属于自己儿子的了,再不要担心别人来争夺。
但是,儿子继承的却是一片动荡的破碎的江山。皇宫内虽无人来争夺,但江南的长毛造反已达十年之久。在江宁,分明有一个太平天国,要与大清王朝分庭抗礼;有一个天王,要与自己的儿子平起平坐。她决不能容忍这种状况的存在。尽管她从小便从父亲那儿接受了汉人不可相信的家教,但时至今日,她不得不听从恭王奕䜣的劝告,重用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她要利用汉人来打汉人,要利用汉人来收复、巩固儿子的江山。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三个多月前,当六百里红旗捷报从江宁送到紫禁城的时候,她兴奋得热泪直流,声音哽咽,紧紧抱着九岁的小皇帝,连连呼唤着爱子的乳名……儿子的江山保住了,她的圣母皇太后的地位也保住了。虽然如此,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岁月毕竟是孤苦的,尤其是在这个一日将至的清晨,人间所有的夫妻都在鸳鸯被中拥抱的时候,她却一人孤零零地躺着。她最怕这时醒过来,但偏偏每天这时她又都要醒过来。回忆以往的甜蜜日子,能够暂时给她以温馨,但很快,寡妇的烦恼郁闷便会占着上风。她想起这一辈子就要永远这样孤孤单单地生活下去的时候,龙凤绣被所象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权力,便再也不能填补她内心深处的寂寞空虚。每当这时,她甚至后悔当初不该费尽心思去招惹皇上的注意,去讨得他的欢心。
咸丰元年冬天,初登皇位的咸丰帝向全国下达选秀女的诏命:凡四品以上满蒙文武官员家中十五岁至十八岁之间的女孩子,全部入京候选。慈禧太后那拉氏那年十七岁,父亲惠征官居安徽皖南道员,正四品衔,各方面都在条件之内,家里只得打点行装,准备送她进京。正在这时,惠征得急病死了。那拉氏上无兄长,下无弟弟,仅仅有一个十三岁的妹妹,寡妇孤女哭得死去活来。当时官场的风气是,太太死了,吊丧的压断街;老爷死了,无人理睬。惠征居官还算清廉,家中并无多少积蓄,徽州城又无亲戚好友,一切都要靠太太出面,四处花钱张罗。待到把灵柩搬到回京的船上时,身上的银子已所剩无几了。
《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遗闻·西太后之与吴棠》:"孝钦父在任湖南副将,卒于官,姊妹归丧,贫甚,几不能办装。舟过清江浦时,吴勤惠公棠宰清江,适有故人官副将者,丧舟亦舣河畔,勤惠致赙三百两,将命者误送孝钦舟。复命,勤惠怒,欲返璧。一幕客曰:闻舟中为满洲闺秀,入京选秀女,安知非贵人?姑结好焉,于公或有利。勤惠从之,且登舟行吊。孝钦感之甚,以名刺置奁具中,语妹曰:吾姊妹他日尚得志,无忘此令也。"这天傍晚,灵舟停在江苏清江浦。正当暮冬,寒风怒号,江面冷清至极。舟中那拉氏母女三人眼看家道如此不幸,瞻视前途,更加艰难,遂一齐抚棺痛哭。凄惨的哭声在寒夜江面上传播开去,远远近近的人听了无不悯恻。突然,一个穿着整齐的男子站在岸上,对着灵舟高喊:"这是运灵柩去京师的船吗?" "是的。"船老大忙答话。
那人踏过跳板,对着身穿重孝的惠征太太鞠了一躬,说:"我家老爷是你家过世老爷的故人,今夜因有要客在府上,不能亲来吊唁,特为打发我送赙银三百两,以表故人之情,并请太太节哀。"从徽州到清江浦,沿途数百里无任何人过问,不料在此遇到这样一个古道热肠的好人,惠征太太感激得不知如何答谢才是,忙拖过两个女儿,说:"跪下,给这位大爷磕头!"那拉氏姊妹正要下跪,那人赶紧先弯腰,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这就回去复命,请太太给我一张收据。"惠征太太这时才想起,还不知丈夫生前的这个仗义之友是个什么人哩,遂问:"请问贵府老爷尊姓大名,官居何职?"那人答:"我家老爷姓吴名棠字仲宣,现官居两淮盐运使司山阳分司运判。"惠征太太心里纳闷:从没有听见丈夫说起过这个人。她一边道谢,一边提笔写字:"谨收吴老爷赙银三百两。大恩大德,容日后报答。惠征遗孀叩谢。"那人收下字据回府复命。吴棠一见字据,大怒道:"混账东西,这赙银是送到殷老爷家里的,怎么冒出一个惠征来了!这惠征是谁?"听差慌了:"老爷不是说送到运灵柩去京师的那只船吗?我听到哭声,又问是不是到京师去,说是的,我就送去了,她们也收了。"吴棠冷笑道:"好个胡涂的东西,天下哪有不爱银子的人!你送她三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她还会不收吗?你问过她的姓没有?"听差辩道:"小人想,世上哪有这等凑巧的事,都死了人,都运到京师,又都在这时停在清江浦。所以小人想,这不要问的,必定是殷家无疑。"吴棠发火了,拍着桌子嚷道:"你这个没用的家伙,还敢这样狡辩?你赶快到江边去,把三百两银子追回来,再送到殷家的船上去!""去就是了!"听差答应着,心里仍不大服气。
"慢点!"侧门边走出一个师爷来,向听差招了招手,然后对吴棠说,"老爷,我刚从江边来,知道些情况。" "你说吧。"
"收到银子的这一家是满人,主人原是安徽的一个道员。这次进京,一是运灵柩回籍安葬,一是送女儿进宫选秀女。老爷,"师爷凑到吴棠的耳边,小声说,"这进宫的秀女,日后的前途谁能料定得了?倘若被皇上看中,那就是贵妃娘娘了。到那时,只怕老爷想巴结都巴结不上哩!三百两银子,对老爷来说算不上一回事,但对这时的寡妇孤女来说,则是一个天大的人情。既然银子已经送了,老爷不如干脆做个全人情,以惠征故人的身份亲到船上去看望一下,为今后预留一个地步。"吴棠想想也有道理。三百两银子,对一个盐运判来说,本也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带着师爷连夜来到江边,登上灵舟,好言劝慰惠征太太,又鼓励那拉氏姐妹好自为之,今后前途无量。临走时,留下一个名刺。惠征太太一家千恩万谢。
那拉氏把这张名刺珍藏在妆奁里。父亲死后的凄冷,给她以强烈的刺激,使她深刻地意识到权势的重要。对着冷冰冰的运河水,她咬紧牙关,心里暗暗发誓:此次进京候选,一定要争取选上;进宫后,一定要想方设法引起皇上的注意;倘若今后发迹了,也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位吴老爷。
她终于被选上了,安排在圆明园。后宫佳丽如云,淹没了她的美貌和才华。一年过去了,她依旧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秀女。但是,极有心计的她,也就在这一年时间里,把皇上的脾性爱好都打听到了。她知道,二十岁的皇帝,好热闹,喜游玩,尤其爱看戏听曲子,还能够自度新曲,是一个有文采有情致的天子。她从小跟着父亲在江南长大,学到了不少优美的江南曲调,这时便常常一个人偷偷地温习着。天生的好嗓子,又加上勤奋练习,一年过后,她的江南小曲已唱得非常好了。
《清朝野史大观》卷一《那拉氏得幸之始》:"那拉氏者,惠征之女也。惠征尝为徽宁池太道,其女生长南中,少而慧黠,娠艳无匹侪,雅善南方诸小曲,凡江浙盛行诸调,皆琅王良上口,曲尽其妙。于咸丰初年被选入圆明园,充宫女。是时英法同盟军未至,园尚全盛,各处皆以宫女内监司之,那拉氏乃编入桐阴深处。已而洪杨之势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文宗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则携嫔妃游行园中,闻有歌南调者,心异之。越日复往,近桐阴深处,歌声又作,因问随行内监以歌者何人。内监以兰儿对。兰儿者,那拉氏之小字也,宫中尝以此名呼之。文宗乃步入桐阴深处,盘踞炕上,曰召那拉入。略诘数语,即命就廊栏坐,令仍奏前歌。良久,文宗唤茶,时侍从均散避他舍,那拉氏乃以茶进。此即得幸之始也。"这一天,咸丰帝来到圆明园游玩。将至桐荫深处时,忽然传来歌声,太监欲前去斥责,咸丰帝制止了。原来,咸丰帝生长在北京的深宫之中,平日里听的只是京剧、昆曲和北方的粗豪歌曲,从来没有听到过江南的小调。这江南小调,最是婉转曲折,绵软多情,又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口中唱出,更加动听。文采风流的青年天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站在湖边,怔怔地听了好长一会儿。
"把唱歌的人带到烟波致爽殿来!"咸丰帝下令。
唱歌的人被带上来了,正是惠征的长女。咸丰帝盘坐在烟波致爽殿内西偏殿的炕上,望着圆明园里这个地位低下的宫女,惊讶得半天做不得声,心里想:宫中有这样美丽的女人,我竟然不知,真是辜负了自己,也委屈了她。
"刚才的歌是你唱的?"看了很久之后,咸丰帝好不容易才吐出一句话来。
"回万岁爷的话,是奴婢唱的。"回答的声音清清脆脆,如同银铃一般。
"你再唱一曲给朕听听。"
优美的子夜吴歌在空旷的烟波致爽殿内响起: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好,唱得好!"咸丰帝以手轻轻地击着炕上的小几,凝视着容光焕发的宫女,他发现宫女手里拿着一支兰花。
"你喜欢它?"咸丰帝指着兰花问。
"回万岁爷的话,奴婢最喜欢兰草兰花。"咸丰帝笑道:"我也不知你叫什么名字,我就叫你兰儿吧!" "谢万岁爷赐名!"
"你过来,让我看看你的手。"兰儿走过去,伸出一双十指纤纤、润如凝脂般的手来。咸丰帝摸着这双玉手,不觉春心荡漾起来,对一旁侍候的太监说:"你们都出去!"兰儿一听,羞得满脸通红,待太监刚出门,她已躺倒在皇帝的怀里了……慈禧不忘旧恩。垂帘听政之始,便将吴棠擢升为两淮盐运使,一年后又升为漕运总督,最近两广总督出缺,她又寻思着把吴棠调升这个职位。
有仇能报,有恩能酬,这毕竟是人生的幸事。想到这里,她略觉一丝宽慰。
窗纸已发白,天亮了。慈禧是一个会保养的人。她每天坚持早晚两次散步,名曰遛圈子。早晨一次在起之后,略为梳洗一下就出门;傍晚一次在太阳落山之前。
"小安子,咱们出去遛遛!"待心爱的太监安得海给她洗了脸,漱了口,拢了拢头发后,她起身,招呼安得海陪她出门在养心殿内散步。
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后半部分,在西一长街的西侧,它的前面是军机处,后面是西六宫。这座宫殿建于明朝,清雍正年间又重新修缮过一次。明朝各代帝王以及清朝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的寝宫是干清宫,到雍正皇帝时,因其父康熙帝新死,他不愿再住到父亲住了六十多年的干清宫去,遂住在养心殿守父丧。孝期满后,没有再搬动,养心殿就成为他的寝宫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了。从那以后,各代皇帝都沿袭未改。慈禧原住在西六宫里的储秀宫,皇后慈安原住在东六宫里的锺粹宫。同治皇帝搬进养心殿后,为便于随时照料,与他共同治理国家的两宫太后也搬到养心殿来居住。
养心殿为工字形建筑,前殿后殿相连,四周廊庑环抱,结构紧凑。前殿为处理政事之所,后殿为寝居之地。当时,小皇帝住在后殿正间,慈安住后殿东阁,慈禧住后殿西阁。因为此,妃子们以及太监、宫女都称慈安为东边的太后,简称东太后,称慈禧为西边的太后,简称西太后。慈禧在安得海的陪同下,绕着碧瓦红墙、苍松古柏遛了两个圈子,凌晨醒过来后的那段苦涩心情已排遣得差不多了。吃过早饭后,她重新坐到梳妆台前,开始了一天的正式妆扮。
和世间所有的女人一样,梳妆打扮,是慈禧最感兴趣的事。她有出众的美丽,也有出众的妆扮技巧。她的美容材料中用得最多的是花。她的枕头里是空的,一年四季装满晒干的花朵。她认为这些晒干的花朵中的花蕊之气,可以使她永葆花容月貌。她要太监以新鲜红玫瑰做胭脂,以娇嫩的白牡丹做扑粉。她常常派梳头太监到北京城街头巷尾去仔细观察妇女们的发型,选好的梳给她看。她中意的,就作为一种发型定下来。每隔三天五天,她就换一种发型。每天早上,她让梳头太监梳好头后,再叫一个手脚极轻细的小太监,拿着一根两寸来长的玉棒,像擀面杖擀面一样,在她的脸上来来回回地滚动五十下。然后再敷上扑粉,擦上胭脂,戴上镶着三百零二颗珍珠的金凤朝冠,穿上明黄色的云水龙袍,罩上用三千五百粒珍珠编缀而成的披肩,踏着四寸多高的花盆底绣鞋。每当她这样妆扮停当,一摇一摆,袅袅婷婷地走出后殿西阁门坎时,养心殿里所有的宫女、太监,都会向她投来发自内心的赞叹的目光。就在这一片目光中,她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寡妇的怨尤被驱散得一干二净,她以满腔的热情开始了一天的军国大事的处理。
《清史稿》僧格林沁本传:"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本生父毕启,四等台吉,追封贝勒。族父索特纳木多布斋,尚仁宗女。公主无出,宣宗为选于族众,见僧格林沁仪表非常,立为嗣。道光五年,袭封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爵。十四年,授御前大臣,补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总理行营,调镶白旗满洲都统。出入禁闱,最被恩眷。"咸丰三年,授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咸丰四年受封博多勒噶台亲王。咸丰十年,与英法联军战,败于通州,被革去王爵。同治帝即位后复亲王爵位。同治四年,在与捻军作战中,阵亡于山东曹州。
今天的梳妆,她比往日用的心思更多,花的时间更长,对侍候的太监要求更严,因为今上午她要和慈安太后一起,与两位皇亲商量一件极为秘密的大事。这两个人,一个是咸丰... -->>
曾国藩(下)第一章 裁撤湘军
一 养心殿后阁里的叔嫂密谋
跟往常一样,三十岁的慈禧太后寅初时分就醒过来了。离天亮还有一个多时辰,这是她一天中最难度过的时刻。她通常是闭着眼睛,安卧在重帏叠幛遮掩的龙床上,在细软柔和的绣龙描凤的垫被和盖被之中,无边无际、无拘无束地胡思乱想。想得最多的,是她与咸丰帝恩恩爱爱的甜蜜岁月。
《清朝野史三编》中《圆明园总管世家》一章里说:"文宗因东南太平军起,中心忧焦,颇怀信陵君醇酒荚妇意,常居园内,命宫监四出觅汉女充下栋。文宗有心腹奴二,一走维扬,一去金阊,购得民女四人,皆绝艳,或云取自妓家。文宗为特设四院以处之。亭馆崇宏,隔垣相望,复道属焉,即世所传杏花春、武林春、牡丹春、海棠春是也。"凭着绝代的美艳和绝顶的机敏,在小皇帝诞生前后的几年里,年轻的风流天子将对后宫的三千宠爱集于她一身。那个时候,她是普天之下最幸福的女人。可惜好景不常。后来咸丰帝把爱转了向,被四个有名的汉人美女:杏花春、武林春、牡丹春、海棠春缠得紧紧的。她遭到了冷落。但是,她有一个包括皇后在内,所有受到皇帝宠爱的女人所没有具备的优势,那就是,皇上唯一的儿子乃她所生。在咸丰帝身患重病,又不再专宠她一人的时候,她甚至暗暗地希望皇帝早日死去。不然的话,不知哪一天,哪个妃子的肚子里又拱出一个皇子来,皇上一时被她迷惑,把江山从自己儿子的手中轻易地拿走,送给了他人。因而,当三年前,咸丰帝驾崩的时候,她表面上也悲痛欲绝,心里却暗暗得意:从此以后,这江山便是属于自己儿子的了,再不要担心别人来争夺。
但是,儿子继承的却是一片动荡的破碎的江山。皇宫内虽无人来争夺,但江南的长毛造反已达十年之久。在江宁,分明有一个太平天国,要与大清王朝分庭抗礼;有一个天王,要与自己的儿子平起平坐。她决不能容忍这种状况的存在。尽管她从小便从父亲那儿接受了汉人不可相信的家教,但时至今日,她不得不听从恭王奕䜣的劝告,重用曾国藩和他的湘军。她要利用汉人来打汉人,要利用汉人来收复、巩固儿子的江山。提心吊胆的日子终于过去了。三个多月前,当六百里红旗捷报从江宁送到紫禁城的时候,她兴奋得热泪直流,声音哽咽,紧紧抱着九岁的小皇帝,连连呼唤着爱子的乳名……儿子的江山保住了,她的圣母皇太后的地位也保住了。虽然如此,作为一个年轻的女人,没有丈夫的岁月毕竟是孤苦的,尤其是在这个一日将至的清晨,人间所有的夫妻都在鸳鸯被中拥抱的时候,她却一人孤零零地躺着。她最怕这时醒过来,但偏偏每天这时她又都要醒过来。回忆以往的甜蜜日子,能够暂时给她以温馨,但很快,寡妇的烦恼郁闷便会占着上风。她想起这一辈子就要永远这样孤孤单单地生活下去的时候,龙凤绣被所象征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权力,便再也不能填补她内心深处的寂寞空虚。每当这时,她甚至后悔当初不该费尽心思去招惹皇上的注意,去讨得他的欢心。
咸丰元年冬天,初登皇位的咸丰帝向全国下达选秀女的诏命:凡四品以上满蒙文武官员家中十五岁至十八岁之间的女孩子,全部入京候选。慈禧太后那拉氏那年十七岁,父亲惠征官居安徽皖南道员,正四品衔,各方面都在条件之内,家里只得打点行装,准备送她进京。正在这时,惠征得急病死了。那拉氏上无兄长,下无弟弟,仅仅有一个十三岁的妹妹,寡妇孤女哭得死去活来。当时官场的风气是,太太死了,吊丧的压断街;老爷死了,无人理睬。惠征居官还算清廉,家中并无多少积蓄,徽州城又无亲戚好友,一切都要靠太太出面,四处花钱张罗。待到把灵柩搬到回京的船上时,身上的银子已所剩无几了。
《清朝野史大观》卷一《清宫遗闻·西太后之与吴棠》:"孝钦父在任湖南副将,卒于官,姊妹归丧,贫甚,几不能办装。舟过清江浦时,吴勤惠公棠宰清江,适有故人官副将者,丧舟亦舣河畔,勤惠致赙三百两,将命者误送孝钦舟。复命,勤惠怒,欲返璧。一幕客曰:闻舟中为满洲闺秀,入京选秀女,安知非贵人?姑结好焉,于公或有利。勤惠从之,且登舟行吊。孝钦感之甚,以名刺置奁具中,语妹曰:吾姊妹他日尚得志,无忘此令也。"这天傍晚,灵舟停在江苏清江浦。正当暮冬,寒风怒号,江面冷清至极。舟中那拉氏母女三人眼看家道如此不幸,瞻视前途,更加艰难,遂一齐抚棺痛哭。凄惨的哭声在寒夜江面上传播开去,远远近近的人听了无不悯恻。突然,一个穿着整齐的男子站在岸上,对着灵舟高喊:"这是运灵柩去京师的船吗?" "是的。"船老大忙答话。
那人踏过跳板,对着身穿重孝的惠征太太鞠了一躬,说:"我家老爷是你家过世老爷的故人,今夜因有要客在府上,不能亲来吊唁,特为打发我送赙银三百两,以表故人之情,并请太太节哀。"从徽州到清江浦,沿途数百里无任何人过问,不料在此遇到这样一个古道热肠的好人,惠征太太感激得不知如何答谢才是,忙拖过两个女儿,说:"跪下,给这位大爷磕头!"那拉氏姊妹正要下跪,那人赶紧先弯腰,连声说:"不敢当,不敢当!我这就回去复命,请太太给我一张收据。"惠征太太这时才想起,还不知丈夫生前的这个仗义之友是个什么人哩,遂问:"请问贵府老爷尊姓大名,官居何职?"那人答:"我家老爷姓吴名棠字仲宣,现官居两淮盐运使司山阳分司运判。"惠征太太心里纳闷:从没有听见丈夫说起过这个人。她一边道谢,一边提笔写字:"谨收吴老爷赙银三百两。大恩大德,容日后报答。惠征遗孀叩谢。"那人收下字据回府复命。吴棠一见字据,大怒道:"混账东西,这赙银是送到殷老爷家里的,怎么冒出一个惠征来了!这惠征是谁?"听差慌了:"老爷不是说送到运灵柩去京师的那只船吗?我听到哭声,又问是不是到京师去,说是的,我就送去了,她们也收了。"吴棠冷笑道:"好个胡涂的东西,天下哪有不爱银子的人!你送她三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她还会不收吗?你问过她的姓没有?"听差辩道:"小人想,世上哪有这等凑巧的事,都死了人,都运到京师,又都在这时停在清江浦。所以小人想,这不要问的,必定是殷家无疑。"吴棠发火了,拍着桌子嚷道:"你这个没用的家伙,还敢这样狡辩?你赶快到江边去,把三百两银子追回来,再送到殷家的船上去!""去就是了!"听差答应着,心里仍不大服气。
"慢点!"侧门边走出一个师爷来,向听差招了招手,然后对吴棠说,"老爷,我刚从江边来,知道些情况。" "你说吧。"
"收到银子的这一家是满人,主人原是安徽的一个道员。这次进京,一是运灵柩回籍安葬,一是送女儿进宫选秀女。老爷,"师爷凑到吴棠的耳边,小声说,"这进宫的秀女,日后的前途谁能料定得了?倘若被皇上看中,那就是贵妃娘娘了。到那时,只怕老爷想巴结都巴结不上哩!三百两银子,对老爷来说算不上一回事,但对这时的寡妇孤女来说,则是一个天大的人情。既然银子已经送了,老爷不如干脆做个全人情,以惠征故人的身份亲到船上去看望一下,为今后预留一个地步。"吴棠想想也有道理。三百两银子,对一个盐运判来说,本也算不了什么。于是,他带着师爷连夜来到江边,登上灵舟,好言劝慰惠征太太,又鼓励那拉氏姐妹好自为之,今后前途无量。临走时,留下一个名刺。惠征太太一家千恩万谢。
那拉氏把这张名刺珍藏在妆奁里。父亲死后的凄冷,给她以强烈的刺激,使她深刻地意识到权势的重要。对着冷冰冰的运河水,她咬紧牙关,心里暗暗发誓:此次进京候选,一定要争取选上;进宫后,一定要想方设法引起皇上的注意;倘若今后发迹了,也一定要好好报答这位吴老爷。
她终于被选上了,安排在圆明园。后宫佳丽如云,淹没了她的美貌和才华。一年过去了,她依旧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秀女。但是,极有心计的她,也就在这一年时间里,把皇上的脾性爱好都打听到了。她知道,二十岁的皇帝,好热闹,喜游玩,尤其爱看戏听曲子,还能够自度新曲,是一个有文采有情致的天子。她从小跟着父亲在江南长大,学到了不少优美的江南曲调,这时便常常一个人偷偷地温习着。天生的好嗓子,又加上勤奋练习,一年过后,她的江南小曲已唱得非常好了。
《清朝野史大观》卷一《那拉氏得幸之始》:"那拉氏者,惠征之女也。惠征尝为徽宁池太道,其女生长南中,少而慧黠,娠艳无匹侪,雅善南方诸小曲,凡江浙盛行诸调,皆琅王良上口,曲尽其妙。于咸丰初年被选入圆明园,充宫女。是时英法同盟军未至,园尚全盛,各处皆以宫女内监司之,那拉氏乃编入桐阴深处。已而洪杨之势日炽,兵革遍天下,清兵屡战北,警报日有所闻,文宗置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暇则携嫔妃游行园中,闻有歌南调者,心异之。越日复往,近桐阴深处,歌声又作,因问随行内监以歌者何人。内监以兰儿对。兰儿者,那拉氏之小字也,宫中尝以此名呼之。文宗乃步入桐阴深处,盘踞炕上,曰召那拉入。略诘数语,即命就廊栏坐,令仍奏前歌。良久,文宗唤茶,时侍从均散避他舍,那拉氏乃以茶进。此即得幸之始也。"这一天,咸丰帝来到圆明园游玩。将至桐荫深处时,忽然传来歌声,太监欲前去斥责,咸丰帝制止了。原来,咸丰帝生长在北京的深宫之中,平日里听的只是京剧、昆曲和北方的粗豪歌曲,从来没有听到过江南的小调。这江南小调,最是婉转曲折,绵软多情,又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口中唱出,更加动听。文采风流的青年天子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他站在湖边,怔怔地听了好长一会儿。
"把唱歌的人带到烟波致爽殿来!"咸丰帝下令。
唱歌的人被带上来了,正是惠征的长女。咸丰帝盘坐在烟波致爽殿内西偏殿的炕上,望着圆明园里这个地位低下的宫女,惊讶得半天做不得声,心里想:宫中有这样美丽的女人,我竟然不知,真是辜负了自己,也委屈了她。
"刚才的歌是你唱的?"看了很久之后,咸丰帝好不容易才吐出一句话来。
"回万岁爷的话,是奴婢唱的。"回答的声音清清脆脆,如同银铃一般。
"你再唱一曲给朕听听。"
优美的子夜吴歌在空旷的烟波致爽殿内响起: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好,唱得好!"咸丰帝以手轻轻地击着炕上的小几,凝视着容光焕发的宫女,他发现宫女手里拿着一支兰花。
"你喜欢它?"咸丰帝指着兰花问。
"回万岁爷的话,奴婢最喜欢兰草兰花。"咸丰帝笑道:"我也不知你叫什么名字,我就叫你兰儿吧!" "谢万岁爷赐名!"
"你过来,让我看看你的手。"兰儿走过去,伸出一双十指纤纤、润如凝脂般的手来。咸丰帝摸着这双玉手,不觉春心荡漾起来,对一旁侍候的太监说:"你们都出去!"兰儿一听,羞得满脸通红,待太监刚出门,她已躺倒在皇帝的怀里了……慈禧不忘旧恩。垂帘听政之始,便将吴棠擢升为两淮盐运使,一年后又升为漕运总督,最近两广总督出缺,她又寻思着把吴棠调升这个职位。
有仇能报,有恩能酬,这毕竟是人生的幸事。想到这里,她略觉一丝宽慰。
窗纸已发白,天亮了。慈禧是一个会保养的人。她每天坚持早晚两次散步,名曰遛圈子。早晨一次在起之后,略为梳洗一下就出门;傍晚一次在太阳落山之前。
"小安子,咱们出去遛遛!"待心爱的太监安得海给她洗了脸,漱了口,拢了拢头发后,她起身,招呼安得海陪她出门在养心殿内散步。
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后半部分,在西一长街的西侧,它的前面是军机处,后面是西六宫。这座宫殿建于明朝,清雍正年间又重新修缮过一次。明朝各代帝王以及清朝顺治、康熙两代皇帝的寝宫是干清宫,到雍正皇帝时,因其父康熙帝新死,他不愿再住到父亲住了六十多年的干清宫去,遂住在养心殿守父丧。孝期满后,没有再搬动,养心殿就成为他的寝宫和处理政务的地方了。从那以后,各代皇帝都沿袭未改。慈禧原住在西六宫里的储秀宫,皇后慈安原住在东六宫里的锺粹宫。同治皇帝搬进养心殿后,为便于随时照料,与他共同治理国家的两宫太后也搬到养心殿来居住。
养心殿为工字形建筑,前殿后殿相连,四周廊庑环抱,结构紧凑。前殿为处理政事之所,后殿为寝居之地。当时,小皇帝住在后殿正间,慈安住后殿东阁,慈禧住后殿西阁。因为此,妃子们以及太监、宫女都称慈安为东边的太后,简称东太后,称慈禧为西边的太后,简称西太后。慈禧在安得海的陪同下,绕着碧瓦红墙、苍松古柏遛了两个圈子,凌晨醒过来后的那段苦涩心情已排遣得差不多了。吃过早饭后,她重新坐到梳妆台前,开始了一天的正式妆扮。
和世间所有的女人一样,梳妆打扮,是慈禧最感兴趣的事。她有出众的美丽,也有出众的妆扮技巧。她的美容材料中用得最多的是花。她的枕头里是空的,一年四季装满晒干的花朵。她认为这些晒干的花朵中的花蕊之气,可以使她永葆花容月貌。她要太监以新鲜红玫瑰做胭脂,以娇嫩的白牡丹做扑粉。她常常派梳头太监到北京城街头巷尾去仔细观察妇女们的发型,选好的梳给她看。她中意的,就作为一种发型定下来。每隔三天五天,她就换一种发型。每天早上,她让梳头太监梳好头后,再叫一个手脚极轻细的小太监,拿着一根两寸来长的玉棒,像擀面杖擀面一样,在她的脸上来来回回地滚动五十下。然后再敷上扑粉,擦上胭脂,戴上镶着三百零二颗珍珠的金凤朝冠,穿上明黄色的云水龙袍,罩上用三千五百粒珍珠编缀而成的披肩,踏着四寸多高的花盆底绣鞋。每当她这样妆扮停当,一摇一摆,袅袅婷婷地走出后殿西阁门坎时,养心殿里所有的宫女、太监,都会向她投来发自内心的赞叹的目光。就在这一片目光中,她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寡妇的怨尤被驱散得一干二净,她以满腔的热情开始了一天的军国大事的处理。
《清史稿》僧格林沁本传:"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旗人。本生父毕启,四等台吉,追封贝勒。族父索特纳木多布斋,尚仁宗女。公主无出,宣宗为选于族众,见僧格林沁仪表非常,立为嗣。道光五年,袭封科尔沁札萨克多罗郡王爵。十四年,授御前大臣,补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总理行营,调镶白旗满洲都统。出入禁闱,最被恩眷。"咸丰三年,授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咸丰四年受封博多勒噶台亲王。咸丰十年,与英法联军战,败于通州,被革去王爵。同治帝即位后复亲王爵位。同治四年,在与捻军作战中,阵亡于山东曹州。
今天的梳妆,她比往日用的心思更多,花的时间更长,对侍候的太监要求更严,因为今上午她要和慈安太后一起,与两位皇亲商量一件极为秘密的大事。这两个人,一个是咸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