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本小说网 biqugela.org,权握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可以将人淹没的谏表,换来的却毫不犹豫的贬斥,皇帝的强硬与太后的沉默让所有反对的声音消失,可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认同皇帝的计划,其中包括从头到尾不置一词的永宁王。
事实上,齐朗的担心同样是永宁王的担心,久在北疆,夏家对周扬的了解远比元宁其它人要深透,但是,知子莫若母,伴着皇帝旨意同到的是紫苏的口谕——遵从皇帝的旨意,他只能沉默,按旨意做好一切准备,私下里,他命令亲信准备战败善后之事,无论如何,不能毁了紫苏好不容易创下的北疆局面。
尽管夏承正已经再三小心,但是惨剧仍然发生了。
谢清是在倩仪入宫后接到消息的,当时就摔了茶盏,尹相手中没有东西,只是一言不发地失神。——还没正式与周扬大军交战,元宁的统军大将却被周扬死士刺杀,死在大营,没有人能够坦然面对这个消息。
自从齐朗离开后,兵部事务由紫苏亲管,之后移交给阳玄颢,因此,这个消息是从阳玄颢那里传到议政厅的,两位议政大臣因此有充足的时间惊讶、发愣,消化这个消息。
尹朔的脑中是一片空白,跟着才想到换将的问题,谢清想的要更复杂一些,他曾任易州太守,尽管对北疆驻军的情况不熟悉,但是,基本的还是知道的,比如,北疆的军官皆是永宁王一系的,那里是夏家的根基,可以是水泼不进,这次临阵折将,永宁王可会继续沉默?
谢清记得当年祖父说过的一句话“夏家人从不会作无谓的牺牲,更厌恶无意义的战争,所以,随阳啊,军事你要多听少说,注意承正与紫苏的想法!我们谢家毕竟不是靠军功起家的难免想当然,难免出错!——可是,一旦用兵就容不得半点错的!”
谢清其实很想知道夏承正与紫苏对阳玄颢这些决策的看法,但是,这两个人从来不会多说半个字,现在他觉得也许又可以期待了。
“尹相谢相”将消息告知两人的曹芾出声唤回两人的心神,已经是议政厅侍制的他很得阳玄颢的信任,此时出声是因为阳玄颢尚有旨意。
“陛下命二位大人拟旨与永宁王殿下,命其再次举荐大将。”曹芾连忙道出原委。
这一次,尹朔也反应过来,怔怔地看向谢清,谢清也只能苦笑。
如果说,第一次接到旨意,夏承正是不甘不愿,那么,这一次,他的心情只能有恼怒来形容,临战折将已经表示此战非时,为帅应该考虑进退之分,而不是一意孤行,很明显,阳玄颢不是帅才。
若是纳兰永悄悄拉了一下他的衣摆,他只怕会跳起来,拒不接旨,他总是北疆统帅,抗命亦无不可。
“亦同,你什么意思?”送走使臣,夏承正转身问纳兰永,本就不满的永宁王此时可以说声色俱厉,纳兰永却不在意,很平静地微笑,道“殿下以为抗命就可以让陛下打消念头吗?”
夏承正脸色一变,皱眉不语,默然走进幕府。
“殿下不必多虑,此战的胜面很大,年前,殿下用兵如神,飞骑军非死即除,周扬已无可用之军,剩下的乌合之众纵然一时得意,终归挽不回败局。只是,这一战无论谁来指挥,用的都必是北疆大军,殿下想将这份功劳出让吗?”纳兰永随他入幕府,待所有人都坐定才淡淡地说明用意。
“本王担心的不是周扬大军,而是周扬的民心!燕之北多慷慨悲歌之士!到时候,折的尽是本王的羽翼,本王还掌什么兵?”夏承正在心腹幕僚面前也不隐瞒。
纳兰永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从入幕府开始,夏承正就不曾在意过他的出身,其他幕僚、将领也是,便是对周扬用兵,也只是夏承正在议事前问了他一声“是否有心结?”在他否认后,就一如往昔,从不避讳他,这般的坦诚以对,他除了效死之外还能如何回报,而这样的器量与周扬那些高官厚爵之人相比,如何不胜?
“属下在周扬时也见识过那些‘慷慨悲歌之士’。”心情激荡,声音却依然平淡,纳兰永将自己的看法缓缓道出“尚气行事之辈而已,尚气任侠多好名,终究是奇非正,殿下统军多年,正奇之变应有心得。”
“你是要本王请命?”夏承正有些犹豫,紫苏之前有命,不准他领兵。
纳兰永确实有这个意思,不过他本是七窍玲珑的人,一听这话就明白过来,也不应声,只是微笑。
“本王不请命,这个大将荐谁呢?”夏承正抚着剑柄问道,他低着头,并未看任何一个幕僚。
这一次纳兰永没开口,另一个幕僚在稍稍惊讶之后出声说了三个人选,夏承正始终沉吟不语,似乎难以决断。
“殿下何不荐北疆以外的将领?”纳兰永忍不住出声“此时折羽确是下策。”
“这样”夏承正按剑低语,不一会儿,轻轻颌首,终是从了这个诛心之谋。
永宁王的奏章到京那天,正是谢清当值,也就第一时间看到了永宁王的答复,他当时就想大笑,心道“什么时候承正表哥也学会这一套了?”
北方边防无险可守,是元宁用兵的主方向,算起来,元宁数得上的将领没有一个没在北疆呆过,这会儿,夏承正打明旗号,说北疆防御自成体系,不宜擅动,因此另选良将备用,阳玄颢也没办法,三天后就下旨,用夏承正推荐的一个将领统兵出胡兴岭。
谢清本人并不看好这次出兵,甚至他给齐朗的信中,字里行间透着担心元宁重蹈大正皇朝的复辙,陷入周扬那种全民皆兵战法的泥沼中。
因此,他在阳玄颢下旨之后去了慈和宫。
“表哥的担心不无道理,你可以直接对皇帝进言。”紫苏摒退左右,默默地听谢清将担忧说完,却只是不深不浅地回了这么一句。
“臣担心战事,可是陛下此时已经听不进这类进言了。”谢清苦笑。
紫苏不在意地轻笑,思索了一会儿,道“表哥难道是想让哀家劝告皇帝?”
谢清摇头,他还不至于病急乱投医“臣是想知道太后对此是如何想法?”再这样下去,他非昏头不可,齐朗谨言慎行,不议论半句,夏承正从不对外说半句战事计划,他的疑惑除了紫苏便无人可解。
紫苏轻抿了一下唇,好一会儿,才缓缓地回答“其实随阳不必多想,大哥既然如此决断,必然就有力挽狂澜的信心。”
谢清松了口气,这已经是这些天他听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
“随阳,你的弦绷得太紧了!难道倩仪没有对你说清楚吗?”紫苏却有些担心他了“你的心思有些重了。”
谢清愣了一下,摇头笑了笑“也许吧!”
“不是也许!随阳,有时候不妨将所有思虑抛开,多思未必周全啊!这些你都懂的!”听他这么一说,紫苏更不放心了。
“臣是懂,可是,臣放松不下来啊!”谢清也不讳言,更为自己叹息“看来臣这么多年都没有长进,还是一遇失控的状况就无措!”这是他最致命的缺点,从小谢遥就为此教训过他,却毫无用处。
“不过是皇长子而已!”紫苏失笑“随阳,你真的太多虑了!”
可以将人淹没的谏表,换来的却毫不犹豫的贬斥,皇帝的强硬与太后的沉默让所有反对的声音消失,可是,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认同皇帝的计划,其中包括从头到尾不置一词的永宁王。
事实上,齐朗的担心同样是永宁王的担心,久在北疆,夏家对周扬的了解远比元宁其它人要深透,但是,知子莫若母,伴着皇帝旨意同到的是紫苏的口谕——遵从皇帝的旨意,他只能沉默,按旨意做好一切准备,私下里,他命令亲信准备战败善后之事,无论如何,不能毁了紫苏好不容易创下的北疆局面。
尽管夏承正已经再三小心,但是惨剧仍然发生了。
谢清是在倩仪入宫后接到消息的,当时就摔了茶盏,尹相手中没有东西,只是一言不发地失神。——还没正式与周扬大军交战,元宁的统军大将却被周扬死士刺杀,死在大营,没有人能够坦然面对这个消息。
自从齐朗离开后,兵部事务由紫苏亲管,之后移交给阳玄颢,因此,这个消息是从阳玄颢那里传到议政厅的,两位议政大臣因此有充足的时间惊讶、发愣,消化这个消息。
尹朔的脑中是一片空白,跟着才想到换将的问题,谢清想的要更复杂一些,他曾任易州太守,尽管对北疆驻军的情况不熟悉,但是,基本的还是知道的,比如,北疆的军官皆是永宁王一系的,那里是夏家的根基,可以是水泼不进,这次临阵折将,永宁王可会继续沉默?
谢清记得当年祖父说过的一句话“夏家人从不会作无谓的牺牲,更厌恶无意义的战争,所以,随阳啊,军事你要多听少说,注意承正与紫苏的想法!我们谢家毕竟不是靠军功起家的难免想当然,难免出错!——可是,一旦用兵就容不得半点错的!”
谢清其实很想知道夏承正与紫苏对阳玄颢这些决策的看法,但是,这两个人从来不会多说半个字,现在他觉得也许又可以期待了。
“尹相谢相”将消息告知两人的曹芾出声唤回两人的心神,已经是议政厅侍制的他很得阳玄颢的信任,此时出声是因为阳玄颢尚有旨意。
“陛下命二位大人拟旨与永宁王殿下,命其再次举荐大将。”曹芾连忙道出原委。
这一次,尹朔也反应过来,怔怔地看向谢清,谢清也只能苦笑。
如果说,第一次接到旨意,夏承正是不甘不愿,那么,这一次,他的心情只能有恼怒来形容,临战折将已经表示此战非时,为帅应该考虑进退之分,而不是一意孤行,很明显,阳玄颢不是帅才。
若是纳兰永悄悄拉了一下他的衣摆,他只怕会跳起来,拒不接旨,他总是北疆统帅,抗命亦无不可。
“亦同,你什么意思?”送走使臣,夏承正转身问纳兰永,本就不满的永宁王此时可以说声色俱厉,纳兰永却不在意,很平静地微笑,道“殿下以为抗命就可以让陛下打消念头吗?”
夏承正脸色一变,皱眉不语,默然走进幕府。
“殿下不必多虑,此战的胜面很大,年前,殿下用兵如神,飞骑军非死即除,周扬已无可用之军,剩下的乌合之众纵然一时得意,终归挽不回败局。只是,这一战无论谁来指挥,用的都必是北疆大军,殿下想将这份功劳出让吗?”纳兰永随他入幕府,待所有人都坐定才淡淡地说明用意。
“本王担心的不是周扬大军,而是周扬的民心!燕之北多慷慨悲歌之士!到时候,折的尽是本王的羽翼,本王还掌什么兵?”夏承正在心腹幕僚面前也不隐瞒。
纳兰永的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从入幕府开始,夏承正就不曾在意过他的出身,其他幕僚、将领也是,便是对周扬用兵,也只是夏承正在议事前问了他一声“是否有心结?”在他否认后,就一如往昔,从不避讳他,这般的坦诚以对,他除了效死之外还能如何回报,而这样的器量与周扬那些高官厚爵之人相比,如何不胜?
“属下在周扬时也见识过那些‘慷慨悲歌之士’。”心情激荡,声音却依然平淡,纳兰永将自己的看法缓缓道出“尚气行事之辈而已,尚气任侠多好名,终究是奇非正,殿下统军多年,正奇之变应有心得。”
“你是要本王请命?”夏承正有些犹豫,紫苏之前有命,不准他领兵。
纳兰永确实有这个意思,不过他本是七窍玲珑的人,一听这话就明白过来,也不应声,只是微笑。
“本王不请命,这个大将荐谁呢?”夏承正抚着剑柄问道,他低着头,并未看任何一个幕僚。
这一次纳兰永没开口,另一个幕僚在稍稍惊讶之后出声说了三个人选,夏承正始终沉吟不语,似乎难以决断。
“殿下何不荐北疆以外的将领?”纳兰永忍不住出声“此时折羽确是下策。”
“这样”夏承正按剑低语,不一会儿,轻轻颌首,终是从了这个诛心之谋。
永宁王的奏章到京那天,正是谢清当值,也就第一时间看到了永宁王的答复,他当时就想大笑,心道“什么时候承正表哥也学会这一套了?”
北方边防无险可守,是元宁用兵的主方向,算起来,元宁数得上的将领没有一个没在北疆呆过,这会儿,夏承正打明旗号,说北疆防御自成体系,不宜擅动,因此另选良将备用,阳玄颢也没办法,三天后就下旨,用夏承正推荐的一个将领统兵出胡兴岭。
谢清本人并不看好这次出兵,甚至他给齐朗的信中,字里行间透着担心元宁重蹈大正皇朝的复辙,陷入周扬那种全民皆兵战法的泥沼中。
因此,他在阳玄颢下旨之后去了慈和宫。
“表哥的担心不无道理,你可以直接对皇帝进言。”紫苏摒退左右,默默地听谢清将担忧说完,却只是不深不浅地回了这么一句。
“臣担心战事,可是陛下此时已经听不进这类进言了。”谢清苦笑。
紫苏不在意地轻笑,思索了一会儿,道“表哥难道是想让哀家劝告皇帝?”
谢清摇头,他还不至于病急乱投医“臣是想知道太后对此是如何想法?”再这样下去,他非昏头不可,齐朗谨言慎行,不议论半句,夏承正从不对外说半句战事计划,他的疑惑除了紫苏便无人可解。
紫苏轻抿了一下唇,好一会儿,才缓缓地回答“其实随阳不必多想,大哥既然如此决断,必然就有力挽狂澜的信心。”
谢清松了口气,这已经是这些天他听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
“随阳,你的弦绷得太紧了!难道倩仪没有对你说清楚吗?”紫苏却有些担心他了“你的心思有些重了。”
谢清愣了一下,摇头笑了笑“也许吧!”
“不是也许!随阳,有时候不妨将所有思虑抛开,多思未必周全啊!这些你都懂的!”听他这么一说,紫苏更不放心了。
“臣是懂,可是,臣放松不下来啊!”谢清也不讳言,更为自己叹息“看来臣这么多年都没有长进,还是一遇失控的状况就无措!”这是他最致命的缺点,从小谢遥就为此教训过他,却毫无用处。
“不过是皇长子而已!”紫苏失笑“随阳,你真的太多虑了!”